首页书院介绍基础理论研究企业家培训西山书院度假山庄联系我们
 
书院美景
一、命运的认知与把握
二、主体建设
三、如何面对市场波动
四、如何评估一项生意
五、组织建设
六、战略管理类
七、战役战术类
八、从亿到百亿
九、境界与觉悟
《思想》杂志
《思想》杂志
西山书院名师介绍 西山书院院长寄语 西山书院九大知识体系
西山书院案例中心库
 
首页 > 《思想》杂志 >
易与生物细胞学说

摘自《易经求正解》郭扬  出 版:广西人民出版社

  第三节 易与生物细胞学说

  一、引易入生物细胞学说

  1973年,生物学家戈德伯格据说是受了中国太极八卦学说的影响,把阴阳之说引进了生物学的领域,提出了生物控制的"阴阳假说"理论,受到了世界生物界的瞩目。这样,他就把阴阳观念引进了具体的生物学中,从而使中国古代哲学的微观思考得到了现代科学的验证。

  1、《周易》的"几"

  在《周易》中有一个常见的概念,叫"几"(繁体为"幾")。例如:

  《系辞上》云: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系辞下》云: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周易?乾卦?文言》释九三云:

  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几"字的含义,在古代是比较复杂的。

  《说文》:"也,殆也,从,从戌,会意,而兵守者,危也。"

  按"",《说文》云:"妙也。"又《说文通训定声》云:"秒也。"《六书故》引唐本《说文》云:",见其也。"""又通"微"。

  "几"字繁体从二"",故"几"有微小、微妙之意。又"见其"。""有始萌之意,"见"读为"现",言事物始萌也,故又释为"秒"。《白虎通》云:"三正三微何谓也?阳气始施黄泉,万物动微而未著也。"

  "幽"字从"山"、从二"幺",故有幽深、隐匿之意。

  "几"字释"微",故又称"机微",具有上述"微"字各义。故"几"字从人事而言,指机微之事(现在称为机密或机要);对万物发生发展而言,指萌发、始动之意;对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而言,指隐匿不明之意。故《周易?乾卦?系辞》认为"知几其神乎",大赞"几"字之妙:"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极"字作"至"字解,意谓圣人穷至深隐之处以研究几微之妙。

  微小、始萌,这就与生物细胞学说挂起钩来了。也许有人说,这是以今人之见进行牵强凑合的挂钩,其实不然。

  2、中国古代生物学的水平

  二十四节气中有惊蛰节,是说蛰伏地下之虫闻春雷声动而复苏蠕动;屯卦本指草屈曲地下,有艰难生出地面之状;"男女媾精,万物化生"……这些都说明,易研究生物之学到了一定的深度。有人说扬雄《太元经》提出的三进制(扬氏以为"男女为二,媾合而生出子女来为三")较之易学二进制为优,我们觉得似乎未必。《周易》的二进制的阴阳化合以生万物之说不仅指形式上(或数量上)的,而且指人体内确实含有的质。太极以生阴阳,是太极中本有阴阳二气的基因(古人称为种子);夫妻合生子女,无论为男为女,各自都必含有生物遗传的因素(即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所谓"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原则。这种遗传与继承的现象,正是《周易》对生物繁殖观测到深微之处发现的。扬雄的三进制,说父母加子女为三,其所指的数和形式反而不如《周易》说得彻底和深刻。

  所以,无论从虫豸、从草木、从人类等方面来看,中国古代生物学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水平。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古代的生物学只发展到细胞学说的大门口为止,未能像今天那样登其堂而阅其秘。但从整体上看,古人在这方面的研究,不仅没有任何违背生物学大原则之处,相反还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不少的启示,留下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西方一些生物细胞学家把阴阳之说引进他们的学术领域之中,正是看到了易学的广大与精妙之处。

  下面介绍一些现代生物细胞的理论,以期有助于扩大我们的视域和思域。

  二、生命的物质基础

  1、有趣的"四"与"八"

  原生质是地球上生命(那些最低级的生物除外)的物质基础。在原生质中所含的主要元素有四种:碳(C)、氢(H)、氧(O)、氮(N),它们约占原生质总量的百分之九十八。另外,原生质还含有八种元素:磷(P)、硫(S)、氯(Cl)、钠(Na)、钾(K)、镁(Me)、钙(Ca)、铁(Fe),约占原生质总量的百分之二。虽然原生质中有不少的微量元素,但蛋白质和核酸乃是它的主要成分,换言之,蛋白质和核酸为地球上生命的物质基础的主体。

  这里首先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数字。如以原生质为"一",则这个"一"中就包含着"二"、"四"、"六"等数字,与《易经》中的象数有某种相似之处。

  关于蛋白质的问题,从1777年法国化学家马凯尔提出"蛋白性物质"开始到目前为止,二百多年间,人们不仅知道了蛋白质基本上由二十种氨基酸组成,还知道它能进行人工合成。1965年,我国生物化学家首先合成了牛胰岛素,尔后氨基酸的发展就愈来愈迅速,到1970年我国就合成了188个氨基酸的人类生长激素。

  蛋白质的研究,暂时略去不谈,但它的研究成功却促进了人们对生命另一重要元素--核酸的研究。

  2、核酸

  大约1889年后,人们才发现瑞士生物化学家米歇尔发现的"核素"是一种强酸性的物质,并将其定名为核酸。之后,人们又从核酸中分离出一些含氮的化合物和另一些碳水化合物(它是由五个碳原子组成的糖分)。

  后来人们又把核酸分为两大类: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1953年,美国生物化学家华生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合作设计出一个DNA分子模型,它由两个螺旋沿着同一条垂直的轴向右盘绕,互相缠绕着组成两条盘旋的主链,分别代表脱氧核糖和磷酸根排列在外侧。这有点像盘旋而上的高楼的级梯,两条扶手盘绕而上代表主链;每隔一些距离设有一条横档以连接两边的扶手,它们代表一对碱基,形成碱基对。碱基配对有一定的原则,A与T配,G与C配。这一发现使得华生、克里克、威尔金斯三人获得1962年诺贝尔奖。

  右旋的主链被称为B-DNA。到了1979年人们又发现了左旋的主链,称之为Z-DNA。核酸双螺旋结构被人们誉为"划时代的发现"。

  阴阳学说来自于日月之光。生物都有向光性与逆光性,这大约是《易经》与生物学联系得起来的根本原因。

  潘雨廷先生在其大著《科学易》中指出:"二千余年前,中国已具三才之整体观,即依据于阴阳五行、六七八九(指老阴、少阴、老阳、少阳)之数学模型。数学不可不为一切自然科学所依据,现代分子生物学之DNA与RNA,其分子结构之变化与化学键之'象数',不期与此相似。以数学之观点不可谓不可能,当重视其具体事实。"

  RNA,即β-D-脱氧五环核糖;

  DNA,即β-D-2-脱氧五环核糖。

  二者的分子结构式,皆具酸、糖、碱三类。

  (1)酸。潘先生指出:RNA和DNA中同为磷酸,其分子式如下:

  O=PO(上接糖)O(下接糖)OH

  (2)糖。

  RNA及DNA中,糖分二类,即核糖和脱氧核糖。情况分别是:RNA不脱氧,DNA脱氧。二者分子式见下:

  ① RNA

  全名:β-D-脱氧五环核糖。

  ② DNA

  全名:β-D-2-脱氧五环核糖。

  "五环"指五个C。于C5处上接磷酸,C3处下接磷酸,C1处接碱基。脱氧与否,指C2处是否有氧。但此处有氧与否与磷酸无关,唯与碱中的屎嘧啶(U)与胸腺嘧啶(T)有所反应。故C与磷酸上下结合,构成RNA及DNA二条长链。

  (3)碱。

  RNA与DNA中,碱有二类五种的不同。

  ①嘧啶有三种衍生变化胞嘧啶(C)

  屎嘧啶(U)

  胸腺嘧啶(T)

  ②嘧啶加咪唑环=嘌呤

  有两种变化腺嘌呤(A)

  鸟嘌呤(G)

  嘧啶基本分子式:嘌呤基本分子式:

  [1]N3[2]C2[3]N1[4]H|C6[5]C5-H[6]C4-HHC8N7N9H[1]N3[2]C4[3]C5[4]H|C6[5]N1[6]C2-H

  接糖接糖

  由嘧啶、嘌呤产生的五种变化从略。潘先生认为:上述五种嘧啶环的产生,似当以TUCGA为顺序,其成分如下表示之。

  根据上述层次与变化,潘先生把RNA与DNA的变化制成一张表,与《周易》太极、两仪、四象、五行、八卦相对照:

  对下图,我们略作说明。如有错误,由我们负责,与原作者无关。

  第一,作为太极的酸,在RNA与DNA中俱为磷酸,所以近同太极的""。

  第二,嘧啶三种为阳,以其为奇数之故;

  嘌呤二种为阴,以其为偶数之故。

  阳三为天,阴二为地,与《周易》之说相似。故三天两地而为五行。

  第三,碱五种为TUCGA,由于TU的变化(5-甲基的加减),故在DNA中变为四种(TCGA);在RNA中也变为四种(UCGA),两者共成八卦之数。如以嘧啶为阳,嘌呤为阴,则八卦有四种为阳,四种为阴。

  元素HONC价数

  碱1234备注嘧啶T

  U

  C6225

  4224

  5134减5-甲基同U

  加5-甲基同T

  加咪唑环同G嘌呤G

  A5155

  5 55减咪唑环同C

  酸(1种)-糖(2种)-碱(5种)阳嘧啶(3种)胸腺嘧啶T

  尿嘧啶U

  胞嘧啶C参

  天

  阴嘌呤(2种)鸟嘌呤G

  腺嘌嘌A两

  地五

  行

  太

  极两

  仪

  酸磷-脱氧核糖-碱(4种)

  (四象)嘧啶胸腺嘧啶T

  胞嘧啶C

  嘌呤鸟嘌呤G

  腺嘌呤ADNA

  -不脱氧核糖-碱(4种)嘧啶尿嘧啶U

  胞嘧啶C

  嘌呤鸟嘌呤G

  腺嘌呤ARNA八

  卦

  第四,从表中看:DNA中有嘧啶二,嘌呤二;RNA中也同如此。对照《周易》理论,似可将此视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是因为潘作已定嘧啶为阳、嘌呤为阴的缘故。

  3、生物遗传密码六十四种与易的六十四卦

  潘先生最后还从氢键数出发,分辨出遗传密码有六十四种,又正好合《周易》六十四卦之数。

  表列下:

  氢键数六十四种遗传密码种数九G G G-C C CG G C-C C G

  G C G-C G CG C C-C G G8八G G A-C C UG G UC C A

  G A G-C U CG U G-C A C

  A G G-U C CU G G-A C C

  G C A-C G UG C U-C G A

  G A C-C U GG U C-C A G

  A C G-U G CU C G-A G C24七G A A-C U UG U U-C A A

  A G A-U C UU G U-A C A

  A A G-U U CU U G-A A C

  G A U-C U AG U A-C A U

  A G U-U C AU G A-A C U

  A U G-U A CU A G-A U C24六A U U-U A AA U A-U A U

  A A U-U U AA A A-U U U8潘先生对上表作出的说明有三:

  第一,以氢键数分辨出六十四种遗传密码,上可以研究RNA与DNA转化的原因,下可考察相应于二十种氨基酸的变化情况。

第二,六、七、八、九四种象数的变化,正合一正一负与三正二负的相交而成之数。

  第三,此一分类法对分子生物学是否适用,尚待实验证实。今仅知结合嘧啶、嘌呤的氢键数,确有此四类象数(即六、七、八、九四类象数)。

  对潘先生在这篇文章中的说明,我们还想补充几点总的意见:

  其一,此文是从理数相结合出发来进行研究的。例如文中的太极、两仪、四象、八卦都既有数又有具体内容。因此,它与本书前述电子计算符号的抽象性有很大的区别。

  其二,《周易》的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等,数为自然之数,理为自然之理,不假人为;生物遗传中的变化,由磷酸而两种核糖,而四种碱,同时五行、八卦,也是一种自然之数与自然之理。不过后者是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发现,所以不能说这是"捉今以证古"或"引古以说今"。

  据《光明日报》记者王德铭1989年2月9日报道:

  美国科学家首先在显微镜下直接获得了储藏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主要物质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的图像。这一成果为分子生物学家借助显微镜了解在细胞生命中起各种重要作用的大分子的具体结构开辟了美好前景。

  人们知道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为双螺旋形,类似于螺旋形楼梯或两个扭在一起的开瓶塞器。新的图像虽然清晰度尚不足,但它显示的波形和沟纹与已知的情况相吻合。

  这一图像是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一个小组在威格伯特?西克豪斯及其同事指导下获得的。他们运用了一种四年前在瑞士发明的隧道扫描显微镜……这种显微镜能将物体放大达一百万倍。

  DNA的双螺旋形结构至此已得到确凿的证明。两仪已明,则四象、八卦之证,似亦不远。

  其三,《易经》从太极(混沌元气)出发,分为两仪(阴阳二气),再分为四象(四时),再分为八卦(八种自然现象)。这是从哲学宏观出发以探索宇宙间的万物万事的规律和模式。而生物遗传学说则是从磷酸分为两种核糖,再分为四种碱,再分为八种衍生体,它是从具观的自然科学出发,来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和规律。两相对照,我们觉得后者从具观上,也就是从实验室中证明了前者的理论;而前者则从理论上启发了后者。看来这就是近年来不少西方自然科学家提出"西方实证科学要到东方哲学中找理论根据"的原因所在。

  这种研究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它有助于东西方科学文化之间的拆墙与填沟,更有利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大一体化。

  其四,易又在生物学领域中显示了它的无所不包性(尽管还有许多易学家不愿意承认这点)。

  再说明一点:本节虽以潘文为据,但作了一些删节与调整,还补充了一些说明,可能未必能完全符合原作的精神实质。果真如此,则要请原作者及广大读者见谅。

  下面,我们想从另外一个角度,介绍一些生物细胞的变化情况。

  三、癌细胞与八卦

  癌症与艾滋病,在今天是令人谈虎色变的两种恶病。

  1、致癌基因

  医学研究认定:人体细胞基因在结构上发生改变后会变成致癌基因。

  基因是什么呢?它是存在于细胞内有自体繁殖能力的遗传单位。

  一百多年前,奥地利神父孟德尔在进行豆种杂交实验时,发现豆的不同的特征(如豆颜色、豆表皮、豆株高矮等)由某种"基因"控制着。每一植株的每一特征都由一对基因控制:其中一个来自父本,另一个则来自母本,并且上一代在生殖时又把其中的一个传给配子细胞。到了1900年,分别来自荷兰、德国、奥地利的三位科学家,在都不知道孟德尔这位细胞学先驱者的情况下,同时发表论文,得出了与孟德尔相同的结论。后来他们查阅资料,才把这一功绩归之于孟德尔,孟德尔的学说后被称为孟德尔定律。1906年美国动物学家摩尔根在实验中发现,基因就在染色体上,并绘制出了染色体的基因定位图。直到1944年,美国的三位生物化学家才证明了遗传因子就是DNA,并从此以"DNA"代替了"基因"这一词。

  人体内的癌细胞有些来自遗传,而绝大多数是正常细胞中的DNA在个人长时期的生活历程中受到了各种伤害后而导致的。致癌物及病毒侵害DNA后,人体正常基因也会变成致癌基因。据说,人体有多少种细胞种类就会有多少种癌症,但引起癌症的原因与过程并不相同。现在所知的一百多种癌症中,只是由少数几种致癌基因引起的。

  198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工科大学生物系教授胡德博士证实,致癌基因在染色体之间的位置移动是引起癌变的原因。这一学说一般被称为"奇妙的易位"。

  例如伯基特淋巴瘤的第八号染色体上的一个癌基因,易位于十四号染色体时,就引起了癌变的发生。有的科学家还通过实验,证明了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是第八号染色体移动中易位于二十一号染色体所致。胃癌是癌基因由三号染色体易位于十一号染色体的结果。(请参阅《新华文摘》1984年第5期)

  《光明日报》记者陈志江1989年2月2日报道:

  日本国立癌症中心研究所与东京帝大医学研究所共同组成的研究小组,最近找到吸烟与肺癌中的小细胞癌直接有关的新线索,即肺细胞中的癌抑制遗传基因遭到破坏,因而不再发生作用。

  小细胞癌约占肺癌的百分之二十。研究小组在试验时,从九名患者身上抽取癌细胞,并将其置于烧瓶内培养,然后进行观察。结果发现,他们的细胞中找不到在正常细胞中RB遗传基因发挥作用时产生的11万个分子量单位的蛋白质。研究人员认为,这是BR遗传基因遭到破坏所致。BR遗传基因是美国瓦茵巴格博士在1986年从人体的第13对染色体中发现并分离出来的一种癌抑制遗传基因。

  这一报道进一步表明,外来的破坏(如吸烟),使人体内原有的抑制癌的遗传基因遭到了破坏后,正常细胞不能发挥作用,因而生产不出11万个分子量单位的蛋白质,最终致癌。这也证明了吸烟的确可以致癌。

  人体内既有正常细胞,也有致癌细胞,还有癌抑制遗传基因。这种生物遗传领域中的正常与不正常、致癌与抑癌的对立情况,与八卦中的相生相克变化也若合符节。可见,吸烟等不良习惯正是人们自己对自己生命有秩组织的破坏。"吸烟是人为的慢性自杀",这句话的确不假。

  2、致癌基因与八卦的关系

  癌基因的移动易位与《易经》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谈谈我们的体会。

  《周易?系辞上》云: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查《周易?大传》,其中提到"变"、"变化"、"变动"之词的共二十八处之多。概而言之,易是研究变化的哲学,用易以作为书名,正是提纲絜领以标明大旨之所在。

  变化从何而来呢?从有形而言,莫大乎天地,所以说"在天成象(像),在地成形,变化见矣";从无形而言,阴阳消长,寒来暑往,昼去夜来,所以说"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万物如何生出变化的呢?

  其原因,一是"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二是"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

  "刚柔相推",从阴阳而言;"一阖一辟",从动静而言。有阴有阳,有动有静,才能生出变化来。

  变化的功能如何呢?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什么叫"神"?《说卦》云:"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又老子《道德经》有"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我们认为,此处的"神"是指"妙于万物"的神,即《说卦》第五章末段所言"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等相反相成的自然现象。有了这些"阴阳"、"动静"的万物自然之妙,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这里虽说的是乾、坤所生的六子之卦,但实为概括万物而言。这句话的含义很可能是:只有掌握了自然变化的规律,才能知道自然万物的千姿百态。

  下面还有一条系辞值得注意。《系辞下》云:

  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什么叫文?《尔雅?释名》云:

  文者,会集众采以成锦绣;合集众字以成辞义,如文绣然也。

  又《周礼?天官?典丝下》注云:

  画绘之事,青与赤赤谓之文。

  可见《系辞》所谓"物相杂"是个广泛的概念,不专指文字。实际上它指的是万物的相杂而处。物与物相处得当就会产生和谐、协调、有序等,概称之为吉;相处不当则紊乱、乖错,无秩序可言,概称之为凶。这样,致癌基因在染色体中间的易位情况就与《易经》所言的变化挂起钩来了。不易位前的致癌基因不发生癌变作用,一旦易位,就会发生癌变。癌不癌变,其关键在是否易位上。

  六十四卦除乾、坤二卦外,皆有上下、旁通爻位的变化。其中上下卦移动一爻,或相对两卦移动一爻,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例如:

  咸卦

  瘙 椌 ,艮下兑上。

  郑康成注云:"咸,感也。艮为山,兑为泽。山气下,泽气上,二气通而相应,以生万物。"虞翻之注基本相同,都是根据《说卦》第五章而来。此外王肃、荀爽等人的注也大同小异。四川易学家蜀才云:

  此本否卦,按六三升上,上九降三,是柔上而刚下,二气相感以相与也。

  按:否卦

  瘙 棲 坤下乾上。照蜀才的意见,是六三阴爻上升到上九的位置,而上九的阳爻下降到六三的原来位置,就成为咸卦

  瘙 椌 。

  咸卦的爻辞是:"咸:亨,利贞,取女吉。"

  彖曰则有"天地感而万物化生"之断。

  否卦的爻辞是:"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彖曰:"……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

崔憬注云:"否,不通也。于不通之时,小人道长,故云匪人;君子道消,故不利君子贞也。"

  咸卦与否卦,仅是上下一爻的移动,其结果就完全不同。咸卦是上下之气相通,而生万物;否卦则是上下之气不相通,而不利于君子。

  王弼注彖曰"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见矣"一语,有与众不同之处。王注云:

  天地万物之情,见于所感也。凡感之为道,不能感非类者也,故引取女,以明同类之义。同类而不相感应,以其各亢所处也……

  这里的"同类相感"的另一面是异类不相感,并且同类也有不相感之时,那是因为它们"各亢所处"。其意思是说它们各自所处的位置不能互相配合,各高亢相对。

  致癌基因在染色体之间的位置移动,本来不会产生癌变的却变成了产生癌变。这是由吉变成了凶。正如卦变会因一爻之位置移动,卦的内容也会走向原卦的反面一样。

  同类相感则化生、则相通,异类不相感则不相化生、则闭塞,从致癌基因与正常细胞之间的关系来说,也是如此。不化生而闭塞就要死人,就要衰亡。王弼之注有令人深思的价值,况且致癌基因的位置移动有数的规定(如胃癌是癌基因由三号染色体易位于十一号染色体的结果),而卦的爻位变化也有数的规定,并非任何爻位的移动都能产生由凶到吉,或由吉到凶的不同结果。

  又如剥卦

  瘙 椂 与复卦

  瘙 椃 为一对卦,同样由于一爻上下位置的易位,既反映了自然气候剥极而复、阴阳消长的规律,联系到人事,又反映了剥卦的"不利有攸往"与复卦"利有攸往"的相反判断。

  否卦

  瘙 棲 与泰卦

  瘙 棯 、损卦

  瘙 椚 与益卦

  瘙 椛 ,则是由于上下卦的卦位移动,以产生完全不同的结论。六十四卦中这种变化普遍存在,就不多举例了。

  "易惟时变",时间的变化是不可分割的客观规律。一年四季可分为少阳、老阳,少阴、老阴;一年可分为十二辟卦,十昼夜同样可以按十二辟卦划分。这些都与气候阴阳往复、顺序周流的规律关系密切。没有时间的数,就看不出节气的变化;同样,没有节气的变化,也看不出时间的数。

  《易经》的变,有卦变、爻变,有渐变、突变。这些都可以在六十四卦错综复杂的变化中看得出来。渐变与突变,在唯物论辩证法中讲得很详尽,这里不再重复。但"变与不变"的关系,《易经》中却讲得简明扼要。

  "易者不易"又"善易者不占",易学中这些话的意义何在呢?

  先说"易者不易"。

  王阳明在《五经臆说》中说:

  恒之为卦,上震为雷,下巽为风。雷动风行,簸扬奋厉,翕张而作,若天下之至变也。而所以为风雷者,则有一定而不可易之理,是乃天下之至恒也。

  "雷动风行"是"天下之至变",但这种"至变"的本身则是不变的,是天下之"至恒"。"至恒"即绝对的不变。"易者不易"的含义同样如此。"易惟时变",这是绝对的;而从"惟变"的本体来说,则"惟变"的不变,同样是绝对的。《易经》认为"生生不息"是世界的普遍规律,即不间断、不停止、不熄灭的运动和变化,这是第一层;另一层,"生生不息"这一规律(运动和变化),本身是绝对不变的。

  "善易者不占",有较复杂的意义:

  第一,从"易惟时变"的原则出发,则易是"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的"天下之至变"。既然如此,则占卜者所得到的"断",则是固定的、不变的。从"至变"中求其"至不变",这显然与易的"惟变"原则相矛盾,故善易者不占。

  第二,易本非为卜筮而作,在明代就有人明确地提出来了。

  明代的陈言,字献可,现江苏海盐人。明世宗(朱厚熜)嘉靖(1522-1566)丁酉年举人。著有《易疑》三卷,分为《经之上》、《经之下》、《经之旁》(指大传)。他在《易疑》自述中提出了"八疑"。他说:

  吾疑乎包牺之卦,非使人卜筮也;吾疑乎卜筮之因卦而作也;吾又疑乎文王、周公卦爻之辞未有占也,卜筮者占之也;吾疑乎卦辞论卦之吉凶,爻辞论爻之得失而已也;吾又疑乎系辞之传不必上下,其章不必皆十有二也;吾又疑平卦爻之辞间有未安者也;吾又疑乎马(融)、郑(玄)、王弼、孔颖达辈明其义而疏,希夷(陈抟)、康节(邵雍)精矣,而一于数。伊川(程颐)得易之用,紫阳(朱熹)得易之深;吾又疑乎羲(伏羲)、文(文王)之一理而通之者也。

  以上陈言所提出的八个疑点,大都很有见地。其中第一疑、第二疑、第八疑特别值得注意。

  伏羲之易,非为卜筮而作,这在《系辞》中已有明确内证。前文中我们对《系辞》下传"仰观"、"俯观"、"近取"、"远取"、"于是始作八卦"直到"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这一段文字作了一些分析,说明伏羲先效法自然以制作八卦,然后再以八卦作为运载信息的工具,使人民从卦取象,制作罔罟,以至神农氏、黄帝、尧、舜等等都相率如此。伏羲、神农氏他们是制卦以教民,而非制卦以教民为卜。

  在目前出土的甲骨文、金文中,有许多一组一组的数字。把它们作为数字卦看,则它们并无任何吉凶、成败的判断,只是使我们懂得这些都是数字而已。在古代,人们刻灼这些数字卦,只要凭这些符号,估计彼此之间(或者上下代,或相隔很远)只要见到后,就会懂得其中的意义,否则这种刻灼就显得没有保存价值。数字或卦画有传递信号(教民也有赖于信号传递)的功能,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也证明了制卦并非为卜筮而设。

  陈言的第二疑与第一疑有连带关系。先有了卦画或数字卦的出现,然后人们才能据之以作为卜筮之用,这个推论是很合理的。古代人民究竟是先有传递信息的需要呢,还有先有鬼神迷信观念的产生?虽然两者都可能与生活有关,但在打猎捕鱼的野外生活中,人们如遇到一人无力解决的事,就需要设法通知更多的人来共同解决(如遇见猛兽和兽群),这是生类最本能的需求。它较之求助于鬼神,是更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的需求。所以传递信息的迫切性,对于古代人类来说,只有比求神信鬼更早,与生活更密切一些。可以说,传递信息是古代人类生活中正面的、直接的需要,而求助于鬼神则是反面的、间接的需要。制卦最初不是为了卜筮,这是一个很原始的理由。

  陈言的怀疑还说明:文字上有证明,第一疑中所引《系辞》中的记载已明言制卦不是为卜筮,而是为了传递信号;甲文、金文还证明,有很多卦并无用做卜筮的痕迹。

  陈言的怀疑,其合理之处还有:以今说古,从中古以后直到今天,有许多科学都引用《易经》的某些理论和原则为据。作为信息传递基础的电子计算符号,也与八卦若合符节。既然如此,援引卦以为卜筮之用,就完全有理由可以信从。那些咬定"易为卜筮之学"的人,在源头上就把本与流搞混了。

  陈言的第八疑的合理成分是:伏羲与文王相处的时代不同,前者是原始的渔猎社会,后者已是相当发达的农业社会。无论是在文化、政治、经济生活还是在生产及生产工具上,二者都有很大的差别,后者要比前者进步得多;阶级间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也严峻得多;思想意识上的剥削与被剥削的不同烙痕,也越来越深刻。《周易》首卦说"六龙",就有明显的崇周的思想,当时周人高扬的旗帜上就绘有飞龙。"殷道亲亲","周道尊尊"。殷与周的社会制度有重大的区别。文王之易与伏羲之易,不可能一理而通之,这是肯定的,这也就是"易惟时变"的表现。

  易既非为卜筮而作,那么精通于易的人不重占卜,这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

  关于易与生物细胞学说的关系,本应再讲得深入一些,但一方面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另一方面我们的主要目的是简单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不可能过多涉及生物细胞学的本身,故只能粗浅而止。关于癌基因引起病变的易位,如果能进一步掌握这种易位的数码,并归纳出易位的规律,那就可能更深入了解它与六十四卦易位的关系如何了。遗憾的是,至今我们还缺乏做到这一步的能力。

 
电话:010-62483188   地址:北京海淀区温泉镇杨家庄(100095)
版权所有:西山书院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111277号
  春藥王 春藥網 春藥網 春藥王 春藥王 助性藥 催眠藥 迷奸藥 如何治療陽萎 失身水 印度神油哪可以買 第六感費洛蒙 發情藥 金蒼蠅水 男人持久 情定費洛蒙 情趣藥品 威而剛購買 威爾剛哪裡買 性費洛蒙 性藥品專賣店 性藥專賣店 持久液哪裡買 如何購買威而剛 如何讓男人持久 如何壯陽 性藥品專賣 藥局購買樂威壯 治療早洩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