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因为美国的金融危机及其扩散效应,我国的出口需求较大幅度地缩减。外向型企业生产规模缩小,就业岗位不足,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保增长、促就业因而成为今年经济政策安排的着力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需求导向型的经济。如果需求不足,经济则难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在出口需求缩小的情况下,只有扩大内需,才有可能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就业水平。于是,人们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扩内需、保增长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安排上。因为影响需求的基本要素是价格水平、消费欲望和购买能力。比如说,配发消费券,在刺激人们消费欲望的同时,也有提高购买能力的作用;制订鼓励创业和就业的政策安排,在提高人们的就业和收入水平的同时,也就提高了购买能力。毫无疑问,上述的政策安排是必要的。作为企业,它面对需求不足的约束,仅靠一些促销的策略能否提高人们的消费欲望,从而达到扩大需求的目的呢?我认为,企业的促销策略有一定的刺激消费欲望的作用,但难以达到持续扩大需求的目的。有智慧的企业家扩大需求的路径选择不仅仅是促销,而更应该是创新供给。只有不断地创新供给,才能不断地创造需求。之所以如此认识,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供给创造需求是萨伊讲过的一句话。准确地说,应该是创新供给创造需求。这是因为,对于既有的供给,富裕者基本上都已享受,如果没有供给的创新,他们不太可能有多大的扩大需求的积极性;而对于贫困者,因为收入所限,即便有消费欲望,也缺乏购买能力,不可能扩大需求。因此,发展经济、促进就业、提高收入水平只是扩大贫困者消费需求积极性的明智之举。对于富裕者来说,只有创新供给才能提高他们的消费欲望,扩大消费需求。就我国的现实情况而言,需求不足的问题不完全是因为购买能力低的原因引起的。我国的储蓄水平如此之高,说明不是居民手中没钱,而是他们不愿意把钱拿出来消费。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企业家不是被动地适应需求的变化,而应该主动通过创新供给创造需求。
创新供给不是一个简单的扩大需求的问题,它既不同于财政支出扩大需求的效应,也不同于发放消费券扩大需求的效果。凯因斯的赤字财政政策,在扩大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最终引发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滞胀”。创新供给创造需求,是通过增加有效供给扩大需求,而不是通过增加支出扩大需求。我们认为,增加支出而扩大的需求可能导致低水平的重复性的扩大再生产,因而在拉动生产资料价格的同时也就带动生活资料价格的上涨,并导致经济过热。重复产品缺乏需求,它的再生产也就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不只是形成通货膨胀,而且失业人数也会增加。创新供给能够提高有效供给水平,既可以应对未来经济繁荣时期的需求过热,又能解决当前因为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生产萎缩、就业困难的问题。所以,如果说企业家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有所作为的话,那就是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通过创新供给创造需求,缓和需求不足的矛盾。促销和发放消费券的活动,只能扩大消费需求于一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需求不足的矛盾。
再说,企业家的作为应该是创造稀少性。如果他只是把既有的生产规模做大,而不在创造稀少性上下功夫,那就很有可能陷入重复生产、需求不足的困境。从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理论来看,效用是随商品的稀少性增加而边际递增,随商品的稀少性减少而边际递减的。只有通过创新供给提高商品的稀少性,才能增加商品的边际效用。效用是商品满足人的需求和欲望的能力。边际效用高,商品满足人的需求和欲望的能力就强;边际效用低,商品满足人的需求和欲望的能力就弱。所以,人们对商品有不有需求,以及需求的欲望有多大,主要看它有不有效用,以及效用有多大。创新供给可能提高商品的稀少性,增加它的边际效用,从而能够扩大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商品的需求价格是由它的边际效用决定的,边际效用大,它的需求价格就高,否则就低。所以,通过创新供给提高商品的稀少性,在扩大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它的需求价格,并导致交换价格的上升。在生产成本不变的条件下,交换价格的上升扩大商品的利润空间,提高企业的生产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家的聪明才智不仅仅是把生产规模做得如何的大,而应该是通过创新供给创造需求,把利润空间做大。
制度经济学家康芒斯讲过的一段话,似乎印证了上述道理。“财富只是使用价值的物质的属性,无论物质或劳动、或出产归谁所有,尽管那使用价值供给过多,以致它们的稀少性价格减低到没有人想要加以占有的程度。只要工程师仅仅是一个工程师,不受企业家的控制,他会无限制地继续生产。今天,他感到诧异,世界上的企业组织竟然会不容许他运用他的能力为人类谋利益。可是企业家一方面了解,工程师所造成的生产组织的效率越高,财富的生产就越多;另一方面他也了解,从私人的所有权、所得、供给和需求,或者偿付能力的观点来说,它们的所有权价值(或是资产)却越少。”(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卷,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303页)显然,康芒斯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企业家的需要不是把财富的生产做得过于庞大,因为对于他的所有权价值来说,并不一定就是好事。只有工程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智慧,才会把财富的生产不断地扩大。企业家的智慧应该是不断地创新供给,提高商品的稀少性程度和人们对创新商品的需求程度,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作者系湖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