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院介绍基础理论研究企业家培训西山书院度假山庄联系我们
 
书院美景
一、命运的认知与把握
二、主体建设
三、如何面对市场波动
四、如何评估一项生意
五、组织建设
六、战略管理类
七、战役战术类
八、从亿到百亿
九、境界与觉悟
《思想》杂志
《思想》杂志
西山书院名师介绍 西山书院院长寄语 西山书院九大知识体系
西山书院案例中心库
 
首页 > 案例中心> 国内

沈南鹏

一、基本信息

性别: 男
出生年月:1967
籍贯:上海
所属行业:金融
职位:红杉(Sequoia)中国基金的创始及执行合伙人
排行榜:2009胡润中国富豪榜第211位
财富:45亿

二、基本简历

 

个人履历

1992年取得耶鲁大学硕士学位。在创建携程旅行网之前, 沈南鹏在纽约和香港的投资银行业工作了八年多。在1996年前, 沈先生在美国汉华银行、雷曼兄弟证券和花旗银行的投资银行部门工作。
1996年至1999年, 沈南鹏任德意志银行的董事兼中国资本市场主管。
1999年沈南鹏担任携程旅行网的创始人及董事,并曾长期担任公司总裁及首席财务官职位。携程旅行网(Nasdaq: CTRP)是中国最大的旅行服务公司,2003年底在纳斯达克上市。他也是如家连锁酒店(Nasdaq: HMIN)的创始人及联席董事长,如家连锁酒店是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的龙头企业,2006年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他也是中国最大的户外媒体企业分众传媒(Nasdaq: FMCN), 中国最大的房地产服务公司易居中国(NYSE: EJ)及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Nasdaq: CRIC)的投资者及董事。
沈南鹏被<投资与合作>杂志评为2006, 2007和2008年度风险投资家,被〈英才〉杂志评为2006年年度聚人气投资家,被清科公司评为2006和2008年度十大风险投资家,被〈福布斯〉杂志和〈环球企业家〉杂志分别评为中国2007和2008年度最佳风险投资家。 他被〈当代经理人〉杂志评为2006年最具领导力的50位CEO,被〈中华工商时报〉评为2006年中国民营经济十大人物。他也曾被《Asian Venture Journal》杂志评为2004年“亚洲年度企业家”。
在金融危机的新环境下,2009年沈南鹏领导的红杉依然延续了以往看多“中国”的投资策略, 在科技和传统领域都投资了众多具有高速增长潜力的公司,同时旗下三家已投资企业分别在纽交所,香港主板和国内A股成功上市,实现了全面开花的傲人成绩;他也是新浪和易居中国合并资产,完成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成立短短148天后在纳市达克成功上市的幕后推手。12月,红杉资本领衔的投资基金帮助曹国伟为首的管理层完成了中国第一门户新浪网的控股收购.
沈南鹏现在为红杉资本中国合伙人、中国企业家论坛理事,上海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和上海青企协会副会长。

社会评价

沈南鹏简介
沈南鹏为红杉(Sequoia)中国基金的创始及执行合伙人,红杉美国(Sequoia)是全球最成功的风险投资基金之一,旗下投资企业包括思科、苹果电脑、甲骨文、雅虎、Google等著名企业。红杉(Sequoia)中国基金第一期为两亿美元,投资于中国高增长企业。
沈南鹏是携程旅行网的联合创始人及董事,并曾长期担任公司总裁及首席财务官职位。他也是如家连锁酒店的联合创始人及联席董事长,如家连锁酒店是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的龙头企业。由于沈先生在创建携程旅行网和如家连锁酒店中的突出表现,他被《Asian Venture Journal杂志》评为2004年“亚洲年度企业家”。他也是中国最大的户外媒体企业分众传媒的董事。在创建携程旅行网之前, 沈先生在纽约和香港的投资银行业工作了八年多。从1996年至1999年, 沈先生任德意志银行的董事兼中国资本市场主管。在1996年前, 沈先生在美国汉华银行、雷曼兄弟证券和花旗银行的投资银行部门工作。沈先生现任中国企业家论坛理事,全球年青总裁协会会员及北京市青联委员。沈先生1992获得耶鲁大学的硕士学位,1989获得上海交通大学的学士学位。
如果说沈南鹏在投资银行界是年轻的资深人员,那么转到互联网行业来以后,沈南鹏发现自己已经相对老了,在他看来,现在互联网行业中很多人还是孩子。以前在投资银行如果什么事没做好,他会想自己还年轻,以后还有机会,两年以后会做得好一点。但以32岁的年龄涉足互联网,真的找不出几个年龄更大的了,沈南鹏知道自己不能犯任何错误了。
职业的改变给沈南鹏带来的是巨大的变化。携程成立四年之后,如愿在纳斯达克登陆,并一直被投资者的热烈追捧,从刚上市时的10美元上扬至30多美元。看着自己创办的公司在资本市场能有如此的表现,对于有着多年投资银行工作经验的沈南鹏,无疑是最大的满足。而其个人财富也迅速攀升,做“下里巴人”4年时间所积累的财富可能是“阳春白雪”40年都无法攀及。
沈南鹏1992年毕业于耶鲁大学MBA,先后在三家世界上响当当的投资银行做了8年。现在圈内互联网公司中很少有人是从头到尾做过一家公司上市的,而沈南鹏这方面的经验是无庸质疑的,他参与了8、9家中国企业在海外的上市。其中有3、4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做成,5、6家上市成功,项目融资也参与了很多。这些经验对互联网公司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正是这样的经历使沈南鹏认识和看好了互联网,最终,决定投身于互联网,实现个人价值更快的增值。
没人要的MBA学生
沈南鹏1989年来到美国,本来是学数学的,但觉得自己不适合研究性的行业,便去报考了耶鲁大学的MBA,因为学MBA和数学有点关系,还可以把以前的知识用起来,如果去当医生或律师,就一点关系都没有了,就这样沈南鹏选择了MBA。在80年代初,90年代末的时候,中国人念商学院的很少,而且当时念MBA不像现在很多大学都有专门研究互联网市场、网络经济的课程。通常MBA毕业以后,只有两种选择,第一是投资银行,第二是咨询公司。
现在MBA很热,我们很难想象当年耶鲁的MBA找工作会有多困难。事实上,是MBA毕业的中国人找工作很困难,因为美国人认为让中国人在美国做投资,几乎没有任何优势,谁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回中国做投资银行,帮助中国企业上市 ,更没有想到会回到中国做互联网。与美国人同时竞争同一份工作时,是看学习成绩吗? 说实在的成绩都差不多。关键是看你对商务的理解。沈南鹏说:当年我进商学院时,从来没有念过《华尔街日报》,这对一般的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美国人从小就在资本市场里长大,可能15、16岁就炒过股票,20岁就自己开过公司。而中国留学生大多是从小学念到大学,毕业又来到美国念书。如果说有什么商务经验,最多也就是在大学时搞个酒吧,仅此而已,几乎没有任何市场经验,所以要说服美国人聘用你真的很费力。
最后也许因为沈南鹏的数学背景,亦或是因为毕业于名牌学校,亦或是运气好,最后沈南鹏在同学中算最幸运的,进了花旗银行。与几个同学相比,这可能算是最好的一份工作。
回国淘金

  到了1994年时,情况大变,中国热开始了,大量的投资银行进入中国,帮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融资。以前是中国人在美国找工作很困难,这时变成所有的人都来找中国人才。人们讲祖国强大了,海外的游子也会直起腰来,这话真是不假,沈南鹏深有感触。在上海长大、耶鲁MBA毕业,又有投资银行两三年工作经验,此时的沈南鹏变成了无价之宝。1994年,很多留学生回国,沈南鹏是其中之一,此时他以香港作为基点,代表美国第三大证券公司雷曼兄弟公司,负责在中国的项目。
大批留学生的回国就象大批留学生出国一样,很多人出国时都抱着一个幻想,美国遍地是金子。同样,此时的回国,也一样因为美国人知道中国到处都是金子。
1996年沈南鹏被挖到了德意志银行,他进入了得心应手的阶段,负责整个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到一年,德意志银行作为牵头银行为中国在欧洲发行五亿马克的债券,发行完以后,在法兰克福有一个酒会,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亿马克债券发行完成,然后奏国歌,沈南鹏说当时的自豪感在胸膛澎湃,有点象奥运会上拿了金牌的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的心情。
还有一件事沈南鹏很引以为骄傲,因为他个人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上海浦东外高桥有家秘鲁公司叫外高桥保税区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有个外高桥大厦已经抵押给银行,再想融资就很困难。沈南鹏告诉他们以你们现在的信用是可以直接贷款的,而不必把楼抵押出去,建议他们作结构性融资。这对他们来讲是很不可思议的,本来楼只能融五千万美元,但最后在沈南鹏的帮助下,这家公司融了一个亿的资金。
作投资银行是个很刺激的工作,沈南鹏说从毕业以后到去年年底离开整个银行界,没有一天是七点钟以前能够回家的。这个工作是非常有挑战性的,无论市场怎样,总要想方设法为顾客创造价值。而且市场的机会是瞬息万变的,比如一个项目在两个月以内,必须做成,做不成,以后就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有时甚至是今天晚上必须做成,做不成这个机会就会溜走了。可以想见这样的工作强度有多大,对人的要求极高,既要一丝不苟,又要快速、准确。
赚大钱还得是互联网
投资银行很刺激,但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永远是中间商,不是实业的主体。高速增长的经济是每年200%~300%的速度增长的,而投资银行作成一笔生意,只能提取2%-3%的费用,要想真正发展自己,就要作经济的实体。1998年年底,沈南鹏用自己的资金投资了一家反黑客软件公司。当时互联网还不象今天这么热,但由于沈南鹏做投资银行的接触面较广,而且在加州有很多大学的同学,所以每次去都被灌输互联网的思想,看到美国互联网发展如此火爆,沈南鹏决定投资互联网。选择切入点非常重要,沈南鹏觉得电子商务在中国有机会,1999年5月携程网建立了,创建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由CEO季琦来负责运营,沈南鹏只是在董事会的角度来把握宏观的框架。
沈南鹏越来越感觉互联网公司的高速增长需要自己倾心倾力,公司除了需要有人日常管理,还需要宏观的策略、政府关系,媒体关系,这些都是他的优势,所以1999年年底沈南鹏正式离开了投资界,专心携程网的工作。
携程1999年5月成立、10月正式开通。成立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季琦负责运营,沈南鹏只是作为公司董事把握宏观框架。但此后携程发展的速度已经牵扯了他很多精力,加上从事多年投资,沈南鹏也确实希望补充自己在日常运作方面的经验,于是,1999年年底,沈南鹏正式离开投资界、专注于携程。
进入互联网界时,沈南鹏已经32岁了。32岁对投资界来说还是一个允许犯错误的年龄,但在互联网领域内,当沈南鹏看到穿着雅皮、不拘小节的年轻人,更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彻底离开投资银行、自创公司是一个不允许有一丝一毫差池的选择。
尽管在做投资人的时候,沈南鹏看了很多商业计划书。但他并不认为计划书是争取融资的最重要环节:“一、两个月以后,能不能按照以前的时间表完成商业计划书里的东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携程融资过程中的一个插曲是,直到即将敲定投资的最后一个星期,其中一家风险投资的负责人还是没有时间仔细阅读携程的商业计划书,当沈南鹏向他征询结果时,他要走了携程从5月到9月的财务报表。第二天早上,携程收到了这位投资人追加投资的决定——“所以,最漂亮的计划书没有用,关键是把计划书变成赚来的钱。”
互联网公司需要市场、营运、融资、财务管理等知识,沈南鹏认为,MBA的训练正是为互联网公司度身订作的。互联网公司需要好的商业模式,公司如何运营,市场如何去做,融资如何去做,这套东西正是MBA两年训练的关健所在。沈南鹏有跨国公司的经验,有MBA的训练,有融资上市的经验,在互联网公司,这些才能和经验都能够真正用起来,个人价值此时的增值会最高。
没法想象在Nasdaq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会有三五十家公司,但沈南鹏相信携程网会是脱颖而出的一家公司,但公司是否能做好,沈南鹏觉得他的在与不在有很大的区别。沈南鹏同时是四家公司的董事,关键是在这个时间段,他在哪里做最好,个人的增值机会最大,时间如何得以最有利的运用,答案无疑是互联网公司。
真实的旅游业电子商务
美国电子商务第一大赢家是股票,第二大是旅游,美国目前旅游网公司上市的有七、八家,不难想象,中国以后有2~3家旅游网上市是极有可能的。
现阶段国内的互联网确实被炒得太热,也许没有特别扎实的商业模型的公司也会取得融资,但作为经营者和投资者,要想清楚自己的经营模型能否成功,不是今天有多少投资者投了多少钱,而是最终你的公司能否赢利。而且,公司能否赢利不是上市就能解决的,上市不是结果而是刚刚开始。沈南鹏看准了旅游行业的电子商务能够赢利,中国旅游业将来会越来越大,而且结算和物流比较容易,这在中国非常有意义。目前中国旅游业中间人太多,旅行社不是旅游产品最终生产商,航空公司和酒店才是旅游产品最终生产商。消除非有效性是整个互联网经济的核心,旅游业的电子商务恰恰能够消除旅游业的非有效性。
有人说携程网网站版面设计太简单了,没错,因为携程网关健让顾客订票、订房,实现简单自助旅游。实现电子商务是携程网的核心,使营业额快速增长,沈南鹏的期望就是这样实际。

三、经典案例

沈南鹏:未来中国投资教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3日 14:31 南都周刊 

图说:沈南鹏:未来中国投资教父?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引言) 中学时代的数学竞赛尖子,
上海交大系学生会主席,
耶鲁大学MBA,
德意志投资银行部最年轻的董事,
2003年上市NASDAQ的携程网联合创始人,
如家联合创始人,分众、金丰易居投资人之一,
全球最大的VC——红杉资本在中国的掌门人。
沈南鹏此时站在
中国风险投资的十字路口……
林小舒 文 封面 / 内文摄影 杨长虹
(图说:沈南鹏:未来中国投资教父?01)
(介绍)红杉资本
(Sequoia Capital)
全球最大的VC——红杉资本创始于1972年,有超过40亿美元总资本,共投资超过500家公司,200多家成功上市,100多个通过兼并收购成功退出的案例。
曾投资苹果电脑、思科、甲骨文、雅虎和Google、Paypal,红杉投资的公司总市值超过纳斯达克市场总价值的10%。
2005年9月,Sequoia宣布由携程创始人、原携程总裁沈南鹏与张帆一起创始红杉中国,红杉中国的首期基金为2亿美元,周期为10年,
10个月时间,红杉资本公布的投资共有9家公司。
沈南鹏
1992加入花旗银行总部,进入华尔街,先后就职雷曼证券、大通银行及德意志摩根建富,曾任其董事,全球资本市场中国部主管,多次帮助中国企业及政府部门进行财务咨询、融资及海外上市。
1999年5月,与梁建章、季琦等共同出资200万元人民币创建携程网,沈为携程最大个人股东,并任总裁兼CFO。
2003年12月,携程网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目前NASDAQ少数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中国概念股之一。
2002年,合伙创立经济型连锁酒店——如家。其后以个人投资

分众传媒、金丰易居、中华学习网等企业,其中对分众的投资实现了其“一年赢得十倍回报”的预言。
2005年9月,沈南鹏、张帆创始红杉中国。
(正文)与沈南鹏同时代的创业者,有不少已经选择更悠闲的生活,而无论从成就和财富看,作为携程最大的个人股东,沈南鹏也有资格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不过他选择了劳动强度更大的投资生涯。
为了不断证明自己、超越自己,沈南鹏承认,同时代人已经被教育成了特别会竞争的一代。但在投资领域,要获得“A”或“A+”并不容易,在“前红杉时代”,IDG、软银等本土风险投资商成绩要强于欧美同行,而类似于软银18个月从盛大赚回5.5亿美元的传奇纪录,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对沈南鹏来说,虽然投资分众“一年内实现10倍回报”的预言得以实现,虽然有投资如家、金丰易居等众多的成功案例,而且在携程员工中还有“沈南鹏做哪家公司董事,就去买哪家股票”的神化说法,但从专门管理几亿美元风险投资基金的角度看,他面对的还是一张空白的成绩单——创造过投资传奇的同行,有人半开玩笑地称呼沈南鹏为“小辈”。
从1992年就开始投资银行的沈南鹏,估计内心对这一称呼并不“服气”,“如果要‘搏’到一次成功的话,我就不做红杉这个基金了。我们的目标是:如果未来10年在NASDAQ有50家超过1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上市的话,红杉中国投资的企业能在其中占到一定的比例。”
假如10年后,沈南鹏真能实现这一目标,以这种影响称其为“投资教父”自然也不为过——毕竟,一切荣誉属于过去,中国的风险投资也还刚刚起步。
(小标)红杉“旋风”登陆中国
“在中国,列20个行业,会发现这20个行业都在增长。”
沈南鹏所在的红杉美国,就是曾投资了苹果电脑、思科、甲骨文、雅虎和Google、Paypal,投资公司总市值超过纳斯达克市场总值的10%,颇具传奇色彩的一支基金。而在2005年9月和张帆(原德丰杰全球基金董事)一同成为红杉中国的创始合伙人、并取得本地决策权之后,红杉资本在国内掀起了一股旋风,在今年上半年,红杉资本宣布投资9家公司,涉及的行业从TMT(科技、媒体、电信)领域一直延伸到农业、保险、动漫、福彩等行业。其中投资卡通企业湖南宏梦,是中国卡通业界第一次引入国际风险投资,而投资福建利农集团更是Sequoia全球成立三十年来首次投资农业。
而之所以涉及这么多的行业,在于沈南鹏认为,未来5-10年中国经济增长机会难能可贵。“我们的团队每隔一段时间会坐下来讨论,看中国有哪些行业值得关注,这时就会发现,要关注的行业很多,美国高速增长的行业已经很少了,但在中国,可以列20个行业,会发现这20个行业都在高速增长,连航空业都有15%-20%的增长,所以投资者必然要视线更开阔一点。”
与国内某些人指责“海外投资人不了解中国、意见不值一哂”相反的是,在与张帆掌握了本地决策权之后,沈南鹏则希望能够多接触红杉文化的精髓,总结出成功投资的基因,“毕竟那批人投过500家,130个IPO项目绝不是偶然,投资很多东西是跟着经验来的,你难道不应该听听投过500个项目、曾经投过YAHOO、Google的合伙人的意见吗?”
在沈南鹏看来,不同于有的VC的昙花一现,三十年来常盛不衰的Sequoia文化中有很强的传承性,科学的激励机制,让不同层面的人都有很强的参与感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基金其实就是这么几个人,与携程机器性的运转相比,基金对人的依赖性反而更强,我一再观察红杉的决策机制,发现决策机制很重要,虽然法律上是合伙人拍板,但合伙人是否没有勇气、肚量或能力去鼓励下面的人提出自己的观点?这非常重要。在讨论项目的时候,中层是否有胆量说出来这个声音,他讲的可能是你没有想到的,合伙人应该花时间去验证这一点、并考虑把其作为投资决策的一部分?这才是好的基金文化。”
而除了团队文化突出,对公司的参与程度比较深之外,前瞻性强也同样是红杉投资的典型风格。红杉美国就有负责帮助企业招聘人才的专业人士,自己有人才数据库,对其投资的企业有很切身的帮助。在成立红杉资本后,沈南鹏和张帆也一直与红杉的创始人Don Valentine等人保持沟通,“有时是讲他们在美国投资的案子,有时是讲我们在中国投资的案子,关键是学习他们思考分析的方法与理念。”
(小标)选择创业者:“判断是一门艺术”
“即便你没有‘21世纪最赚钱的项目’这样的标题,我们也会认真对待。”
红杉资本的LOGO是 “做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对绝大多数可能被银行拒绝的中小企业来说,风险投资最有可能成为“托起翅膀的风”,而作为风险投资商来说,从收到的上千份商业计划书中“慧眼识英雄”,也是一件相当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对于做过创业者,至今保留了携程、如家的商业计划书的沈南鹏来说,很理解计划书对创业者意味着什么。“有的公司可能会很赚钱,但我们现在未必能投资,因为能够赚钱未必能做大,而我们要投的公司是将来能上市的,并希望他成为全国性的品牌。”
在对行业的研究之外,风险投资最关键的因素,其实是对“人”的判断,在所有的VC看来,好的创业者甚至比好的商业模式更“值钱”,因为商业模式还可以有不断调整的可能,而偏巧这又不是量化的东西可以衡量的,VC们的行业经验与积累,或者说加上“悟性”就成为不可替代的因素。“对人的判断其实是一门艺术。”
“了解人必须要花时间,要看他在不同环境、不同氛围下的反应,比如他在公司员工大会上的反应,董事会上他的反应,他对客户怎么样,他待人处事怎么样。”
“好的CEO也许没办法总结出一个模式出来,但我的经验的确能告诉我,不好的CEO是什么样的。比如在互联网行业,很多CEO把关注点放在多少人气和流量上,而忽略了把流量变成营业额,造成公司文化会往这个地方偏离。此外还有缺乏流程管理,也是一些CEO常犯的毛病。”
关于坏CEO的标准,沈南鹏曾经戏谑地总结出一个“TOP TEN可能让你投资受困的CEO的十个迹象”来,其中有一点为:“和女秘书约会的CEO不是好的CEO”——玩笑归玩笑,沈南鹏认为这关系到CEO的关注度和人的道德标准问题,而并非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在某些本土VC看来,只要能“搞得定”,这样的办公室恋情也并不算什么,还可能成为公司增长的动力,在沈南鹏眼中,这种对公司管理制度的破坏“不可容忍”:“全世界都知道你们俩在约会,身为CEO你怎么管人?”
说到这里,通常是谈笑风生的沈南鹏表现出少有的严肃,多少可以看出其“外圆内方”的一面,在沈南鹏的众多“完胜”记录当中,只有一次属于早期的“交学费”,是早年经朋友介绍投资的一家企业,“就是因为没有考虑到人的因素。当时也不知道像红杉的创始人Don Valentine说的那样,‘看人看人’,觉得行业好、企业有单子就投了,不知道团队中的管理层还有矛盾,虽然投得很少,但结果非常失败。”
而在2002年开始投资分众、金丰易居时,沈南鹏已经开始了“科学投资”,“在上海我可能有二三十个朋友,但我也就投了江南春一个。”
但沈南鹏承认,自己作为投资人并非十全十美,“一个做过20年投资的人,可能没有我今天的热情,但可能会更有经验。比如说,我看到过的失败企业不多,而只有通过失败,才能对企业有更深刻理解。坦率地说,中国还没有做投资达20年的人,大部分投资人都没有这样的经验。”
(小标)判断来的成功轨迹 “一个人的轨迹就是每个决策的连续。”
在沈南鹏看来,判断无处不在,而他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选择的正确。“中国既不缺聪明的人,也不缺勤奋的人,而你判断对了,早领悟早进入这个行业,再多些努力,幸运之神总有一天会找到你。”
由上海交大升入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后,沈南鹏越来越意识到,数学并不适合自己,同学们开玩笑说,华尔街“门槛低”的同时,沈南鹏也开始认真考虑起这位朋友给自己的建议,“进华尔街。”
这时候的沈南鹏,从来没有看过一张《华尔街日报》,这对一般的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美国人从小就在资本市场里长大,可能15、16岁就炒过股票,20岁就自己开过公司。而像沈南鹏这个时代的中国

留学生大多没有什么商务经验。
“我可以选择逃避,既然华尔街这么势利,那我可以不进商学院,不融入这个文化,就干自己的数理研究。还有一种选择,既然我看到有这样一种生存方式,可以把我的优势用起来,而且我可以走得更好,那么我就去学习、去适应。”沈南鹏最终选择转入了耶鲁大学商学院,毕业后进入花旗银行投资银行部。
1994年,沈南鹏来到香港,代表美国第三大证券公司雷曼兄弟公司,负责在中国的项目,其后,随着沈南鹏升任德意志银行之投资银行部最年轻的董事,成为其全球资本市场中国部主管,又一个疑问产生了,“投资银行有同质化的问题,今天财政部要来发债,美林可以,高盛可以、德意志银行也可以,有区别吗?我能不能做一些别人不能做的东西?”1997年,以德意志银行做为牵头银行为中国在欧洲发行五亿马克的债券,是沈南鹏引以为豪的一单成绩。
1999年,沈南鹏和梁建章、季琦等人共同出资200万元人民币创建携程网,在谈到当时的想法时,沈南鹏承认,“除了要实现个人理想,我觉得创业的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回来想要在投资银行中找到工作,随时还是回来的。”——估计当时曾任ORACLE中国技术总监的梁建章也是同样的想法。由创业带来的一切变化,沈南鹏认为都在情理之中,“比如说,肯定要做好准备,一两年之内坐飞机再不能坐商务舱了。”
2005年,在携程发展步入稳定之后,“携程之父”的沈南鹏与梁建章先后退居幕后,2005年9月,沈南鹏再度受到“投资”的诱惑,与张帆共同创始了红杉中国基金,首期基金为2亿美金。
“投资银行可能是有点浮的工作,给企业做完融资后就可能没联系了,而风险投资会一直伴随着企业的成长,被称为是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而与当初刚进投资银行时相比,现在的沈南鹏已经积累了极为宝贵的人脉资源。
(小标)教育的精髓 “就是让人学会如何选择。”
在沈南鹏香港中环的办公桌上,放着他和六岁半女儿的照片,而沈南鹏最大的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女儿长大后,可以对她说:“虽然爸爸不再担任公司的职务,但有些和你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司,我曾经是它的创始人之一或投资人,比如携程、如家……”
虽然有这样的理想,不过对自己的两个女儿,沈南鹏则希望她们能够寻找到快乐就好,不必再像自己这样“能竞争”。这也是沈南鹏选择把家安在香港的一个原因。
此外,住在香港,沈南鹏自认为选择了一种比较“出世”的方式,希望在香港能与内地的那种“火热”的创业氛围保持一定的距离。
一次,沈南鹏作为女儿学校的校董参加晚餐会,邻座恰好也是非常成功的投资银行家,怡富基金(Jardine Fleming)的总裁,其父曾经是香港TVB的创始人,沈南鹏问:“您认为教育对人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对方回答:“教育就是教你在每个生活阶段如何作抉择。”
沈南鹏觉得深有同感,“教育的确会影响到你的第六意识,这决定了你如何选择。”——从这点上看,教育跟投资也有相似之处。
(对话)
VC如何把握自己的原则与尺度?赚钱的公司就一定要投资吗?赚了钱的VC就一定是优秀VC吗?
“掌握系统化投资的方法”
根据清科公司今年7月公布的数字显示,2006年中国境内创业投资会达到55亿美元,而2006年上半年风险投资在国内完成投资已达7.72亿美元。
红杉资本在硅谷几乎把每一浪的科技宠儿都揽入怀中,同样,在沈南鹏看来,VC成功的关键是要掌握系统化投资的方法
Q:当你面临的企业处于新行业时,如何判断这个企业是否值得投资?
A:我们会选择那种扩张性和和伸缩性很大的企业。有公司可能会说,我们现金流不错,但商业模型会不会很持久?成长性如何?另外还要看高速成长是长期现象、还是短期现象。还有会不会3-4年之后市场可能出现的恶性竞争,最后谁都没钱赚。
Q:VC经常通过细节考察创业者,有VC讲过,他曾经为一位创业者介绍了一位重要客户,但是在吃饭过程中,创业者却总在关心菜是不是点贵了的问题,这位投资人觉得对方凡事过于亲力亲为,可能企业作不大,您是怎么通过细节看创业者的?
A:这方面没有固定模式去套,有些问题的考察,是量和度的把握,而且公司不同阶段CEO的任务也不同,比如江南春,我认识他的时候和他讨论过,“大单子谁来打?”“销售队伍谁管?”——公司早期都是他一手抓,似乎不是企业运营的最佳方式,但分众那个阶段须教育市场,大客户只能创始人自己亲自去做。
考察人确实是一个很花时间的事情,你的经验多了,至少知道什么是不“好”的CEO。
Q:有观点认为现在是融资的好时机,但不是投资的好时机,您如何评价公司目前的积极投资的节奏?是否觉得过于‘激进’?
A:我们也曾经研究美国红杉的投资,对其12支基金投资的投资速度和回报比例之间我们也做过一些数据分析,并没有找到特别明显的特征。目前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未来5-10年可能是最好的机会,许多行业现在生意都很“火”,这种情况会延续到10年之后吗?我认为,中国消费行业,目前正处在爆发增长的时期,投资者机会确实比以前更多,而我们的团队,都是以往有一定行业积淀的人,有这样的投资的节奏并不奇怪。但我们并从来没有降低投资门槛。
看看国内几支比较活跃的基金,IDG、软银、鼎晖,相信他们新投资的公司也不会比我们少。
Q:红杉有许多值得学习的成功经验,但以往也曾经有过海外VC因不了解情况,对中国情况乱“乱指挥”的教训,你如何把握这之间的尺度?
A:在每个项目上,作具体判断无法进行遥控,应该把决策权放在当地,但从基金宏观策略方面,我们非常希望听到一个有着30年历史的成功风险投资机构的意见,比如,一个两亿美元的基金,平均每笔投资的规模应该是多少?你把20%的资金赌在一个项目上,你可能赌对了,但不表明你的基金是做对了——这是两回事。
一个公司仅仅赚钱并不代表是好公司,中国这么高速成长的经济里面,如果投资成功一个、两个项目,我认为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雷锋,不断地发现,投资成功的企业,在基金的文化里找到成功投资的基因,形成系统化的方法。在投资的案例中有相当比例最终成为行业标志性的成功企业-这才是我们心目中的成功。
(南都周刊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
创造投资

神话的沈南鹏,其实有股人文气。

沈南鹏:我是个有心计的赌徒 而财富是种工具
http://tech.QQ.com  2007年11月29日09:36   商界时尚  朱月怡  评论0条
对正在渴望风险投资的中国企业家来说,风险投资基金的合伙人无疑是他们心中的天使。沈南鹏则是他们中的佼佼者,他的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家身份和创办携程如家经历的完美结合,足以让他成为今天风险投资行业最游刃有余和最杰出的代表。   
有关数据表明,上万亿元风险资金囤积国门,数百个风险投资企业正窥视着有着伟大创想基因的婴儿期企业。另一边则是,数以十万计的企业家,或者创业者共赴风险投资的豪门盛宴。   
风险投资究竟是不是天使?听沈南鹏讲解风投中国策,一定很精彩。   
策划/《商界时尚》编辑部 文/朱月怡 摄影/星光里 化妆/汶月   
年末的北京点击查看北京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寒冷突袭。从红杉中国24层的办公室向外眺望,看到的是一个建设中的城市:大小工程星罗密布,新旧建筑交错层叠,仿佛一切都有推倒重来的可能,似乎任何一个看似微小的机会都有可能造就伟大和不朽。   
然而,恐怕这间办公室的主人沈南鹏却鲜有闲暇去欣赏窗外这一番深意。   

作为国内风险投资行业的代表人物,自从他和张帆两人接下“红杉” (Sequoia Capital)这两个字开始,就注定成为业内备受瞩目的对象。即便是有带领携程、如家等企业敲开纳斯达克大门这样的金色履历,比起在红杉这棵“大树”下成长起来的苹果电脑、思科、雅虎、Google等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沈南鹏的压力不言而喻。   

从2005年9月红杉中国创立到今天,已经超过了两年。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经济疾速增长的趋势清晰可辨,而红杉中国的投资清单却让人看得有些疑惑。   
酒店、地产、传媒、体育用品,直到10月底以500万美元投资“独立理财顾问机构”诺亚财富管理中心,相对于红杉在大洋彼岸的投资中所一贯保持着的延续性,这样的投资分布显然有些出乎人们意料了。
红杉中国路:“风险投资是一个中长期的game”   
“迄今为止,我们与美国合伙人合作得非常完美,这恐怕是得益于最初对红杉中国‘当地决策者’的准确定位。”与以往在媒体上出现的“二、三十年代上海点击查看上海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商人”的形象不同,此刻在我们面前的沈南鹏既时尚,又干练,不再是单一的背头和老派的圆框眼镜。   
他语速很快,思路异常清晰,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事情,绝不再多言:“如果从美国的投资思路来看,红杉中国目前的投资分布是不可想象的,但这就是红杉中国作为‘当地决策者’的意义。比如说,有些行业在美国属于传统行业,没必要投资,但在中国却刚刚开始,未来有很大的市场。这样的案子,当然需要由我们去发现。”   
这样的案子,可以找出很多。从事蔬菜种植加工及销售的农业企业利农、以“虹猫蓝兔”为代表作的动漫企业湖南宏梦、餐饮业的重庆点击查看重庆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小天鹅和乡村基……面对这么多熟悉行业的新鲜企业,人们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样的企业,会受到红杉的垂注?   
“如果真的有一个完美的投资选择公式,那风险投资就实在太没意思了。”沈南鹏说,“但从通常意义上来说,会有一些比较宏观的判别角度。”   
首先,对企业家的关注总是第一位的。早期企业的CEO往往会对企业的未来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其次,就是市场。具有潜力的广阔市场,无疑会在行业内的企业走向伟大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是商业模式。沈南鹏举如家快捷酒店作说明:如家在传统的酒店业中增加干净、舒适、经济等价值观,把传统的建造酒店改为连锁租赁。投资者有理由相信,新型的商业模式可以带领如家走向成功。   
“这三点其实是同样重要的,但如果一定要分伯仲,企业家的影响因素可能会更明显些,因为企业家是有可能改变其他两点的。”沈南鹏说,“前几天,我和一个企业家聊天,他说他最近很关注早期企业。为什么呢?他就说,万一让他发现了另一个李彦宏呢。”   
身为风险投资者,人人都希望能够发现另一个李彦宏、另一个江南春、另一个有可能创造伟大企业的CEO。然而大多数情况下的事实是,在一个公司真正变得伟大之前,连CEO自己都很难占卜自己以及企业的未来。   
“事实上,尽管已经奠定了这三个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有可能会因为其中某一方面格外出众,而忽视其他两方面。”发现雅虎、Paypal和Google的迈克尔·莫瑞茨(Michael Moritz)被认为是最爱与他人分享失败经验的红杉投资者,而沈南鹏则更乐意于总结错误,并在下一次机会来临之前将其规避,“比如说,当看到一种非常特别的商业模式时,就会忍不住想投。即便觉得它的CEO可能会有问题,但就想着实在不行以后换掉等等,就投了。结果,错误有可能就这样产生了。”   
于是,沈南鹏给优秀的风险投资者下了一个定义——“一个好的投资者能够在各种杂乱的信息中,做出最接近现实的理性判断。”   
不过,这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尽管在外界看来,红杉中国的投资方向略显分散,但在三个判别方向之上,沈南鹏认为红杉中国的投资还是有着清晰的分界。   
首先,消费品是很大的一个类别。似乎在很早的时候,沈南鹏就看到了消费品生产在中国的潜力,认为从“made in China”到“consume in China”是大势所趋。从农业消费品利农到运动商品品牌匹克,都有红杉资本的印记。其次,是沈南鹏所谓的“外包”行业。其中从制造业到服务业都有涉及。   
第三,也是红杉资本最熟稔的互联网行业。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是与美国差距最小的行业。在B2B产品业务开发等方面,甚至已经超越了美国目前的水平。第四类,是由消费品传播行为引起的——广告、媒体行业。   
有了这样的分类,貌似毫无规律的资金分布地图,似乎也有了它潜在的逻辑。于是,就不难理解为何红杉会注资给一些令人“意外”的行业和企业了。   
隐形创业者:“风险投资与创业者的角色很相似”   
一直以来,沈南鹏对他以及他的团队有一个有趣的定位,就是要做“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   
“我刚刚算了算,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除了约见企业家之外,我更多的时间是在帮助企业做招聘面试。”说到这,沈南鹏自己也笑了,“通常早期企业还不具备一个完整的团队,甚至连它的CEO也不清楚企业需要招聘一个怎样的CFO,所以我会帮他做招聘面试,以我的经验来推荐给他一些人选。这对企业其实是非常实在的帮助。”   
早年间,沈南鹏在拿到耶鲁大学MBA学位后,曾先后在美国花旗银行、雷曼兄弟证券的投资银行部门工作,后任德意志银行董事兼中国资本市场主管。1999年,他和梁建章、季崎合资200万元人民币创办携程旅行网,曾任携程网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目前,除了是红杉中国的创始人和掌门人,他还是如家的创始人及联席董事长、分众传媒的个人投资人及董事。   
辗转于投资、创业,再回到投资行业,沈南鹏对投资与创业都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深刻的理解。   
“早期从事的投资银行工作其实与风险投资完全是两个概念。投资银行关注的仅仅是企业上市的那一部分内容,但风险投资会给企业更多的、全方位的帮助,这甚至与创业者的角色有些相似。”沈南鹏说。   
在进入风险投资行业之前的投资和创业经历,自然而然地为他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假如没有之前那两段经历,我可能也不会有今天。既懂得资本市场的运作,又知道创业中有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会对企业有很好的帮助。”   
尽管在沈南鹏涉足风险投资之前,并未有过任何方式的刻意规划,但一切就是这么水到渠成。   
在看似得天独厚的条件下,沈南鹏会如何定义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的成功?在他的眼中,一个优秀的风险投资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不能以单一的项目来判断投资的成败。经常发生的事情是,某一个行业在某一阶段特别热,它的热就会掩盖其间的许多问题。企业可能挣到了钱,资金也成功退出了,但几年之后就销声匿迹,不会成为伟大的企业。”   
谈到这里,就不得不看看红杉资本的光荣家史了。   
在大型机时代,红杉发掘了PC先锋苹果电脑,当PC大肆发展,它培养起网络设备公司3Com、思科,而当电脑被广泛连接,互联网时代来临,它又投资于雅虎和Google。在30多年的经营里,它投资超过500家公司,其中130多家成功上市,另有100多个项目借助兼并收购成功退出。因其投资而上市的公司总市值超过纳斯达克市场总价值的10%。   
“如果苹果、思科、甲骨文只是昙花一现就消失了的公司,那么即使投资者挣到了钱,也永远无法赢得敬意。”   
相对于短期的利润汇报,沈南鹏所在乎的事情显然更加长远。
沈南鹏:我是个有心计的赌徒 而财富是种工具
http://tech.QQ.com  2007年11月29日09:36   商界时尚  朱月怡  评论0条
理性的赌徒:“我是一个有心计的赌徒”   
在风险投资的过程中,即便有再充分的准备,到了决定的最后时刻,51、49的判断依旧会出来捣乱——51%想投,49%不想投;或者是51%不想投,49%想投。   
而最终的决定,往往就取决于那极有可能临时倒戈的1%。   
以如此微妙的悬殊来决定输赢,更加突显投资前面的“风险”二字。这不禁为风险投资添加了一些赌博的意味——下注之后,只待庄家掀开结果。   
“绝不能把风险投资简单的理解为是一场赌博。尽管在看到结果之前,谁对成功都没有把握,但风险投资更需要的是理性的分析和判断。或者说,风险投资者应该是一个有心计的赌徒。”   
在风险投资的世界里,沈南鹏似乎就是那个“有心计的赌徒”。而他的心计,则更多的体现在对“理性”这两个字的诠释上。   
“投资过程中需要做许多客观的判断,无论你对某个行业或者某个企业多么有热情,最终还是要回归理性。什么叫做理性?就是无论今天的市场有多热,你仍然能够关注企业的基本面,做出最符合实际的判断。”   
沈南鹏主张 “以开放的态度面对未知行业”。中国目前有太多的机会,中国的投资者在欢欣鼓舞的同时,也要付出巨大的劳动,通过学习来了解更多的行业机遇。   
“在美国,可能有潜力的企业就在那若干个行业里。但中国不是,任何行业都有可能诞生伟大的公司。我们要以开放的态度去了解新的领域,才能在适当的时候及时做出反应。”   
上市魔术棒:“几年后,人们或许会忘记沈南鹏这个名字”   
谈到沈南鹏,总是自然而然想到携程网、如家快捷酒店、分众传媒等企业在纳斯达克的成功上市。并非极大规模的企业,却能够敲开纳斯达克的大门,忍不住对沈南鹏的“上市技巧”加以揣测——莫非,他真的有一根魔术棒,能够点石成金?   
“几年后,人们或许就会忘记沈南鹏这个名字。” 沈南鹏这样的说法,倒是十分出人意料的。   
“几年前,中国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比较少。03年的时候就只有携程,04年有5、6家企业,05、06年的时候就已经有十几家。我相信,今年会超过20,甚至30家企业。” 沈南鹏认为,随着去美国上市的企业越来越多,上市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力势必会下降,“我总是跟企业家讲,别把上市这件事看得太重。当企业经过一定的时间,到达一定规模,上市就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而在帮助企业上市的过程中,风险投资公司起到的最主要作用是尽快将其调整为一个公共企业来运作。   

“实际上成为一家公共企业后要面对许多挑战。比如说,行业出了问题,你想改变你的商业模式。如果是普通企业,想改就改了。但作为公共公司,就要考虑一旦改变该如何对投资者交代,因为投资者在选择你的时候就相当于选择了一种相对固定的商业模式。”   
于是,沈南鹏又给优秀CEO下了一个定义——好的CEO能够把握时机,知道什么时候将企业变成一个公共公司是合适的。   
倘若衡量一个公司的成功一定要以上市来论的话,这样的思维似乎太过狭窄了。尽管上市会为企业带来新纪元,但对于一些处于成长初期的企业来说,总是要多给它们一些时间。   
沈南鹏把红杉的投资以独特的方式一分为二——“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   
对于一些已经成长得很好的公司,为其短期项目或未来的成长需要注资,帮助它更快上市,更好的收购和兼并,提高企业治理结构——这就是“锦上添花”式的投资。相对于此,沈南鹏则更看中“雪中送炭”具有的社会影响力。也就是说,帮助一个处于成长早期阶段的企业,让它快速发展,使它变成未来社会中的重要企业,甚至是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创新型企业——这样的投资,才最令沈南鹏感到自豪。   
“反过来说,‘雪中送炭’的付出也更大。不光是风险,主要是投资之后还需要继续跟进,帮助企业完成成长期需要完成的许多工作。但我认为这始终是最有意义的投资,对社会会有长远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去做,我也更乐意去做。”   
从沈南鹏给出的数字来看,“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投资金额比例是2:1,但从投资企业数量上来说,投资成长初期的企业个数是最多的。   
尽管立即就要讨一个结果太过勉强,但谁又能肯定,5年、10年之后,在它们中间不会诞生出像苹果、思科,或者Google一样伟大的企业呢?   
享受快生活:“财富最终的用处,是变成一种工具”   
采访间隙,沈南鹏对着电话那一端的人时而上海话,时而普通话,又不时夹杂几句英文的表述,可谓是对他生活和经历的最佳写照。   
生于1967年的沈南鹏,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本科)和美国耶鲁大学(商学院硕士)。值得一提的是,中学时代的他曾经是远近知名的奥数竞赛一等奖得主。   
“在我上大学之前,一直希望能够成为一名数学家。” 谈起小时候的理想,沈南鹏流露出难得的羞赧。   
没当成数学家的他,却暴发出其他方面的巨大潜能。独自闯荡华尔街,之后进入投资银行行业,成为早期的“海归”一族,开始了在中国的创业。尽管没有征得沈南鹏本人的同意,还是有好事之人将他的经历著书出版。且不论书籍质量好坏,仅从作者选取沈南鹏作为资本浪潮中的标本人物这一行为来看,我们就能够理解沈南鹏的境遇是多么具有时代性以及代表性。   
回首一路风雨,沈南鹏说,每一段时光都值得记忆。   
“我们这代人其实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人,许多时候都是时代在推着人往前走。有时候,下意识做的一个决定,就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不过,如今的沈南鹏,恐怕也难有足够的时间去认真体味一番过去的日子。又或者是用他的话说,他的记性还好得很,不必刻意靠出书之类的事情去回忆或者记录。   
整日奔波于南北,尽管希望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但有时遇到重要的事情,取舍总是很难的抉择。   
“我之前看到一篇文章,是讲述一个企业家由于早期创业过于繁忙而忽略了家人,最终顿悟回归家庭的故事。中国的企业家实在太忙了,许多老板把生活和工作混在一起,根本就没有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假期。但矛盾的是,有时候要把企业做好,就需要那么忙,连我自己也是一个停不下来的人,但我觉得还是应该去平衡生活和工作的比例——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沈南鹏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读历史书。他认为阅读历史方面的书籍不但可以帮助他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对人的理解也是很有趣的事情。人与人之间的博奕、平衡、冲突,都使他受益。   
“我能从书里体会到:没有完美的CEO或者完美的团队,只有很好的组合和平衡。” 言不离本行,沈南鹏把这称作是一种正常的职业影响。   
同样受职业影响,作为离财富最近的人,他的财富观也更加的理性。   
“我相信即便是拥有财富之后,消费习惯本身也不会有太多的改变;所以财富最终的用处,是变成一种工具,用来创造新的财富。”   
不仅仅是沈南鹏,整个社会在巨大财富动力的推动下,似乎走的都要比以往更快一些。很多时候,真的如他所言,感觉自己像在被推着走,机会就决定速度。   
“其实还是要自信,要乐观地来看自己的事业,尤其是要懂得享受整个过程。” 沈南鹏说,“赚钱的机会很多,但如果不是真的喜欢自己的事业,遇到困难就很容易退却。所以,最重要的就是享受过程的快乐。”   
或许几年之后,沈南鹏可以如其所愿将生活节奏放慢一些;但更有可能的是,随着中国的发展,工作强度有增无减。跟万千中国劳碌的企业家一样,有时忙碌程度并不能由自己控制。但能够享受到发现价值、绸缪未来的乐趣,对于沈南鹏来说,已是最好的平衡。
[责任编辑:howardmeng

游走创业投资间 沈南鹏成红杉中国掌门人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2007-01-31 [ 打印 ] [ ] [ 关闭 ]
创业者看他像投资人,投资人看他像创业者,他是一个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派”。这就是红杉中国基金创始合伙人沈南鹏。在沈南鹏的带领下,红杉已投资的500家公司中近一半已上市和成功退出,这些公司总市值超过纳斯达克市场总价值的1/10。苹果电脑、思科、甲骨文、雅虎和Google等公司几乎都在早期便得到红杉的支持。虽然这些令人赞叹的故事层出不穷,但是比起听众们的兴奋,沈南鹏沉静得似乎像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
在创业和投资间美妙切换
《IT经理世界》杂志报道,沈南鹏心里清楚红杉的传奇的确是别人的故事。红杉三十多年来一系列的成绩属于Michael Moritz、Don Valentine等红杉美国的合伙人,而并非他沈南鹏。
沈南鹏在中国是创业者和投资人两条阵线上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之一。创业者羡慕他,因为他两次创业两次将公司带上纳斯达克,目前其创业的公司携程和如家的市值均在10亿美元以上;投资人羡慕他,因为他是中国纳斯达克第一高价股分众传媒唯一的个人投资者,当然潜台词是他赚了大钱。
正因如此,当全球排名第一的风险基金红杉资本选定沈南鹏作为其中国基金掌门人时,没人质疑这个从未有过VC从业经历的上海人的资质。以两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成绩结束创业,并以全球最大风险基金中国创始合伙人的身份梦幻开局,沈南鹏实现了创业和投资间的美妙切换。
CEO身边不可或缺的角色
当年如家创始人季琦在如家高速发展时离开,有人认为这种将创始人赶出公司的做法不厚道,并因此对沈南鹏颇有微词,但沈南鹏的逻辑很简单,当如家由20多家店开始向200家店扩张的时候,亟需要零售连锁扩张有经验的管理者,百安居的孙坚来接手将公司带到下一个阶段会更好。
在创业过程中的投资人心态,是沈南鹏不同于一般创业者之处,而这看似不尽人情的做法恰恰从结果上推动了整个公司的进展。他坦率地说,如果说对如家最大的贡献,那就是他建立了完整的团队,找到合适的CEO、CFO,这些是沈南鹏主导的并感到自豪的事情。
事实上,无论是在携程还是如家,沈南鹏从未担当过CEO,他的官方角色是携程CFO和如家的联席董事会主席,融资、并购、找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是他主要的职责。沈南鹏或许永远不会成为优秀的CEO,但他却是CEO身边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会在CEO忙于公司运营不可自拔的时候,提醒他从更高的战略层面和资本层面做文章。
分众传媒的“首席”咨询人
分众传媒CEO江南春至今还有个习惯,每当遇到公司重大决策时,都要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沈南鹏咨询。沈南鹏作为分众传媒的个人投资者,也是分众传媒的独立董事。精明的江南春认为用股权换取沈南鹏的经验值得,他认为公司并不需要个人投资者的钱,但沈南鹏站在投资者角度独特的个人经验,对公司有很大的附加价值。
资本运作是熟悉广告业务的江南春的弱项,这也是大部分依靠抓机会迅速崛起的中国创业者群体的短板。分众传媒上市不久,对框架传媒和聚众传媒进行的两项轰动业界的大手笔收购,沈南鹏在其中的催化作用不可小视。在分众传媒上市当天,江南春打电话给沈南鹏介绍上市的情况,当时正在丽江的沈南鹏在电话里的第一句话便是:“我认为应该干的一件事情,就是马上收购聚众。”
沈南鹏另一个功劳便是一手促成新浪CFO曹国伟加入分众传媒做独立董事。沈南鹏说,刚刚上市的公司,马上要讨论上亿美元的收购,压力非常大,对于业界非常有经验的CFO,曹国伟的加入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至今仍然认为当初引荐曹国伟对分众的收购过程至关重要。
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需要找什么人来做,这是沈南鹏最擅长的事情。这一点,红杉基金投资的公司湖南宏梦卡通公司董事长王宏深有体会。王宏曾在湖南三辰影视公司开发家喻户晓的卡通形象“蓝猫”,如今他的宏梦公司又在开发推广卡通形象“虹猫蓝兔”。王宏在动漫行业12年,但在公司管理、架构、衍生产品的零售等问题上经验值几乎为零。
令沈南鹏颇为得意的一件事是花了三个月时间将原华润万家公司的COO王敬说服到宏梦做COO。一个在华润万家管过两百亿元销售额的运营官,最熟悉零售、产品授权、品牌营销等,一个是在内容创意和设计等方面拥有十多年经验的专家级人士,两者能走到一起合作,就是这个公司最大的进入门槛。
王宏这样评价沈南鹏,有些看似很复杂的问题,他总是能抓住重点,找到问题的根源,一针见血地指出企业的隐患。
眼神让人“后背发凉”
沈南鹏愿意做这些大开大合的事情。他好像也总是能站在更高的层面,退后一步,摆脱业务细节看产业方向,并在不同的产业间寻求最合适的人来完善公司架构。很多人觉得这要归功于他骨子里的那种资本基因。
虽然两次成功创业,但却很难把他与创业者的脸谱挂上钩。典型的创业者形象是对公司运营细节的孜孜不倦,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对所创事业近乎癫狂的工作状态,甚至是说话时夸张的面部表情和强烈的感染力。而沈南鹏几乎永远西装革履,发型一丝不苟,脸上少有表情,他的眼神甚至让初见者感觉“后背发凉”,言谈虽不乏亲和,但是永远让人感受到一种投资人特有的距离感。
沈南鹏并不回避自己的倾向性。他说自己并不特别愿意静下心来去做运营,做非常细节的事情和其性格不是太相符。如果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我更愿意是投资者的生活方式”。
定居香港“静心反思”
沈南鹏现定居香港。其实很早间他就一直常驻香港了,在香港这块充满资本气息的土地上有沈南鹏自己的圈子。每逢周末,沈南鹏会经常到香港深湾游艇俱乐部放松休闲,这里是银行家和律师们的聚集地。沈南鹏还是全球年青总裁协会香港分会的会员,在这里,跨国公司驻香港的老外和港派的家族企业巨头们讲英文,不谈生意,谈生活情趣,谈男人的时装。
沈南鹏喜欢香港的这个圈子,因为觉得现在北京、上海的节奏已经比香港快太多,下午茶的时候香港半岛酒店还有不少人谈些闲情逸致,但北京的酒店大堂则几乎都在谈商机谈生意。节奏快了、机会多了,有时候反而会感觉不踏实。“需要在几千公里之外,远离喧嚣,静下心来时常反思。”
渴望成为风险投资界的乔布斯
“精明”是创业圈和投资圈对沈南鹏的一致评价。沈南鹏的精明,就在于他很好地拿捏住了“中间派”的角色,对当前的创业和投资两个领域都是一种强烈的互补。
尽管沈南鹏有过成功的个人投资经历,但作为专业的风险投资人,他才刚刚入行。尽管这个刚刚入道的新手还没有引起很多VC界老兵的足够重视,但过去六年的创业过程,却使得沈南鹏和被投资公司之间多了一道创业者之间的对话体系。
沈南鹏很清楚自己和纯粹财务背景投资人相比的优势所在,他说自己非常明白和创业者之间的互动,什么时候帮助创业者在某一个点上推一把,或者缓冲一下,这种技巧应该是他处在比较优势的地位上。
沈南鹏说自己心中的榜样是美国苹果公司CEO乔布斯,从苹果电脑到iPod再到Pixa动画公司,乔布斯在IT界、娱乐界甚至艺术界都堪称偶像级人物。但对于风险投资人沈南鹏来说,乔布斯总是能够提前12个月看到行业需求,其洞察力和前瞻性是沈南鹏渴望的,乔布斯“Stay foolish,stay hungry”在否定中不断进取的态度,也是沈南鹏所欣赏的。已经正在走出创业光环的沈南鹏,渴望成为风险投资界的乔布斯。

资本玩家沈南鹏
2009年05月14日 14:28 来源: 《中国新时代》 【字体: 网友评论(0)

  十年时间,当年的海归潮过后,有些人已退出江湖;有些人还在调整步伐;有些人已经在某个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而沈南鹏在时代的三个热点上的连胜,最终成就了其今日的影响力
文 本刊记者 阚世华 
2007年8月的一天,沈南鹏接到一个让他兴奋的电话。朋友告诉沈南鹏麦考林的大股东华平投资准备退出。有着“敏锐嗅觉”的沈南鹏是绝对不会错过这种机会。
一个月后的一天,上海金茂大厦咖啡厅,刚从机场赶到的沈南鹏显得有些疲惫。经朋友引荐,沈南鹏见到了麦考林的总裁顾备春。
虽然夜色已深,但沈南鹏谈兴渐浓,这个37岁的上海男人发现对方像自己一样热衷于细节。这使得双方的谈话愈加投机,从商业模式、现金流、优势、风险,逐步过渡到轻松的话题。
沈南鹏与顾备春聊得相当尽兴,转眼几个小时过去,二人竟毫无察觉。同样靠电子商务网络——携程成名的沈南鹏深知麦考林的发展潜能。尽管此前已有五六家国内外投资机构接触麦考林,但沈南鹏志在必得。
2008年2月28日,红杉中国用8000万美元收购了华平集团以及其他少数股东持有的股份。从谈判到投资,沈南鹏前后用了5个月的时间。至此,麦考林成为红杉中国Buy-out(控股收购)模式下的“处女作”。
极富戏剧性的是,来自贝塔斯曼的顾备春空降麦考林后,扭转了麦考林的败局,而贝塔斯曼就没那么幸运了。2008年6月13号,贝塔斯曼宣布,关闭其在中国的书友会,这引起了轩然大波。失败的团队,或许才是贝塔斯曼书友会在中国的最重要死因。
在一次谈判时,顾备春把自己的团队带来和沈南鹏见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管理团队多数人都在麦考林工作了超过5年的时间。员工的忠诚度、稳定性、凝聚力非常高。”红杉资本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在接受《中国新时代》独家专访时说。可见麦考林最吸引沈南鹏的,正是顾备春和他的团队。
西装革履,温文尔雅,发型油光发亮,衬衫袖口绣着名字的缩写——沈南鹏的装束,非常像昔日上海滩上商人的形象。
就是这位沈南鹏,点石成金,让不起眼的小生意,3年之内两度登陆纳斯达克;他曾经是奥数神童,但在耶鲁大学,他却放弃数学,选择了商学;他曾经是德意志亚洲投资银行最年轻的董事,但他却激流勇退,选择自己创业。现在,创业成功的他,又重新回到风险投资界,成为著名基金——红杉资本中国创始合伙人。
价值控股
投资控股麦考林后,沈南鹏并没有因出任其董事长而工作量大增。虽任董事长,但沈南鹏认为,麦考林的董事长和其在如家酒店任的董事长是不一样的。“我在如家是属于创业团队的一员,以前是经营者。”
“投资麦考林,因为我们相信这个团队,他们有能力去执行发展计划。我的角色只起辅助性作用,该需要帮助时我会去从各方面帮助他们。”这是沈南鹏的一贯风格。“如果我们要直接参与企业经营,那么将是对企业的团队的不信任,我们不会这么做。”
别人投资企业,一般都是以少数股权为主。而沈南鹏出手8000万美金收购并控股麦考林又意味什么?
沈南鹏认为,麦考林是一家“在中国很难模仿的公司”,超越商业模式的,是它的执行能力。在沈南鹏看来,顾非常关心细节,从产品设计、库存管理、采购到呼叫中心管理,无不熟稔于心。“这个公司内控很强,如果管理稍微有差池,这个行业很容易出现库存问题。”沈南鹏说。
过去的六年时间里,顾备春证明了自己可以通过把一千件小事做好,与所有对手保持差异化,并实现每年超过50%的增长。而沈南鹏一直关注的是电子商务,是携程网使得沈南鹏一战成名。
在沈南鹏介入麦考林同时,也有几家基金在接触麦考林,以顾备春为首的管理层更倾向于红杉,他不希望重蹈易趣将控制权卖给eBay后丧失活力的覆辙。
“无论是20%的股权还是50%的股权,关键是看这家公司是否有好的成绩,是否有好的发展前途。”沈南鹏直言不讳。沈南鹏认为,红杉投资并控股麦考林,不只是单纯在资本上支持。“我们投资的同时还会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一些专业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不是对冲基金,他们的投资往往是快进快出,可能只看报表的成绩。我们投资企业,必须花很多时间在帮助企业上。”
在沈南鹏看来,其实创业者首先需要的是资本的支持,其次是需要好的合作伙伴。在企业的发展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创业者需要从专业人士处聆听。“和投资者沟通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中不少人有创业经验,我们是股东,我们的利益是相同的,我们对公司的行业又非常的了解,我们能给对口的想法,去帮助创业者。”
投资控股并不是红杉资本的投资常态,在美国专门有一种控股买入式基金做投资控股的交易。红杉资本目前还是以投资及增长性投资为主,“如果遇到特别好的企业,我们不排除投资控股。”沈南鹏说。
“现在麦考林的成绩让我比较满意,麦考林在零售方面,去年做了很快的扩张,店面的选址,产品的定位都很符合发展要求。”沈南鹏高兴地说,似乎金融海啸并没有直接影响到麦考林的发展。沈南鹏称,麦考林是零售业,偏中低端的产品,受到的影响比较小,而奢侈品行业受到的冲击会大些。
2008年6月16日开业的品牌服装直营店隶属麦考林,是其亚太地区最大的旗舰店。事实上,早在2006年11月,麦考林就已在上海浦东新梅联合广场开出了第一家店,北京东方银座店已是第46家了。
作为轻资产运营的公司,麦考林正是以“无店铺零售”为特色。为了抢夺正在被吞噬的市场,传统零售商正纷纷拥抱这一新模式,麦考林却反其道而行之,开起线下门店。
3月份,麦考林与美国时尚品牌Ranpage合作,又推出第二款女装品牌。新品牌推出后,市场反响非常好。再加上原有品牌Euromoda,麦考林的品牌价值在提升。
投资麦考林之前,沈南鹏曾与顾备春交流,希望麦考林扩大自身产品的产品链及产品的丰富度。“我给顾总介绍了一批美国的品牌,他还特地去美国考察,就在那次考察时选择了这个新的品牌。”
控股麦考林会持续多久?沈南鹏回答说,“我们刚接手麦考林,正处于享受企业快速发展的增长阶段。未来麦考林选择上市还是股权转让,那是N年以后的事情。”
红杉中国数十个项目中,相当部分是在消费品和服务领域,如今又首开多渠道零售投资先河。相比而言,控股收购的投资方往往倾向于通过资本运作将企业推向上市,从而赚取高额回报。对此,沈南鹏毫不讳言,并坦承将引进更多国际战略资源来加速麦考林的发展,让其迅速成为中国多渠道零售商巨头。
沈南鹏表示,红杉中国不会盲目追逐热点,看准一个行业、团队和商业模式后,会更有耐心扶持其成长,打造百年老店。他称,“麦考林完全可以成为时尚类零售市场的领先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
挑战自我
2005年6月,沈南鹏和正式从德丰杰辞职的张帆开始谋划如何搭建一个专业性的创业投资平台。一个月后在美国,沈张两人碰到了窥视中国市场良久的红杉资本合伙人,双方“一拍即合”。当年9月,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正式成立。
此前,沈南鹏还是一位出色的个人投资者。2002年以来,沈南鹏以个人身份参与投资的企业包括分众传媒、金丰易居、中华学习网、一茶一坐、岩浆数码等。现如今,这些企业大都长势良好。
沈南鹏真正成为互联网上耀眼企业家,并不是在携程上市的2003年,而是在三年之后,身为如家快捷酒店联合创始人和联席董事长的他再次敲开纳斯达克大门,将如家快捷酒店送上了美国的资本舞台。
如家的上市,让为数不少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意识到国内消费服务市场的巨大潜力,这对于此后风险投资从TMT向消费领域高成长公司的投资转向,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八年的投行生涯让沈南鹏精于判断哪些公司可能得到资本市场认可,而5年的创业经验又让他善于筛选合适的创业队伍,这两方面优势的结合,使这个具有财务背景的人成为风投的一股新鲜力量,并深得创业者的追捧。
如今,沈南鹏一个月里有相当的时间,是在飞机上度过的。显然,金融危机并没有给红杉基金带来太多影响,“在未来的一两年内,可能是我们投资的最佳时期。”2007年中旬,红杉资本私募到7.5亿美金和部分人民币基金。“截止目前,我们只用了1/3的投资基金,我们还有充足的子弹。”沈南鹏补充说。
两年前,几乎所有企业的老总给沈南鹏拿出的展示业绩的业绩图表都是连续上升的,而且都是每年似乎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乍一看,每个行业好像都不错,发展都非常好,”但现在,行业或公司(包括上市公司)的业绩千差万别。有增长的,有下滑的。沈称,“这个时候便可以看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发掘出抗跌性非常好的企业。”
沈南鹏认为,创业热情在中国非常高涨,在全世界这样的创业热情并不多。除了美国硅谷及印度,其他欧洲及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人们的创业热情远远低于中国人。而目前国内外各种各样的风险投资层出不穷。“中国投资行业竞争激烈,但相对还是处于比较有序地竞争。我们在竞争中的差异化,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为企业家提供除了资金以外的价值帮助。”沈南鹏说。
从成立到现在,红杉中国基金共募集了总值9.5亿美元的三只外币基金。仅对外公布的投资案例已经达到40多家,涉及领域包括互联网、软件、媒体、娱乐、餐饮、理财服务、生物医药、新材料、农产品等。显然,沈南鹏领导的红杉中国和投资Google、思科的美国红杉的关注领域有所不同。
过去10年,从互联网的大起大落到传统行业的回归,以及风险投资在中国掀起的新热潮,中国新经济领域经历了三次热点的变幻。与此同时,沈南鹏完成了从投行、创业到投资的人生三级跳,准确而幸运地抓住了时代的每个节拍,无论是携程、如家还是红杉,在每个热点上,沈南鹏都站在了显赫的位置。
十年时间,当年的海归潮过后,有些人已退出江湖;有些人还在调整步伐;有些人已经在某个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而沈南鹏在时代的三个热点上的连胜,最终成就了其今日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罗青)

 

沈南鹏:远离国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 16:37互联网周刊  
红杉资本正在致力于打造一个没有国王的新帝国。  作者:户才和  “创投基金和一般的实业公司确实有很大的差别。一般的企业往往都是由一个‘国王’在主导(King Maker),对于中国传统家族企业而言尤其如此。”在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
合伙人沈南鹏看来,以合伙制为主导的创投基金对人有着很强的依赖性,“这里可能会出现一些明星,但是不会有国王。”  说这话时,沈南鹏进入创投基金行业还不到500天。   借帆出海  2005年9月,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正式成立。  此前,沈南鹏还是一位出色的个人投资者。2002年以来,沈南鹏以个人身份参与投资的企业包括分众传媒、金丰易居、中华学习网、一茶一坐、岩浆数码等。现如今,这些企业大都长势良好。  
“个人投资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创业者以及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全方位的详细考察。投资一个企业基本上是由于受到了其创始人(比如江南春)的感染。”如此这番话语是沈南鹏对于自己改行做机构投资人时经常给出的说法。但是与橡果国际等企业的擦肩而过更有可能是直接刺激沈南鹏采取行动的“导火索”。橡果国际最终成了独立后的赛富基金(Saif Partners)在中国的第一个投资对象。  
2005年6月,沈南鹏和已经正式从德丰杰辞职的张帆开始谋划如何搭建一个专业性的创业投资平台(详见本刊2006年第9期《红杉资本演绎中国版》)。一个月后在美国,沈张两人碰到了窥伺中国市场良久的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合伙人,双方“一拍即合”。  
2005年8月4日,携程网(Nasdaq:CTRP)正式宣布其总裁兼CFO沈南鹏辞职并将转入创投领域发展。“沈南鹏将和Sequoia Capital合作专注于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  在一个高度依赖品牌的行业里,对于第一次募集创投基金的沈南鹏、张帆组合来说,选择跟红杉资本合作几乎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在全球创投界,红杉资本是一个不需要解释,人们自己就能想起很多语言来描述的名字。  “我们使用了红杉的品牌,而且我们还和Don Valentine、 Michael Moritz、 Doug Leone等红杉资本创始人及合伙人经常保持各种形式的交流和沟通。”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合伙人沈南鹏紧接着表示,“当然我们之间会有相应的利益划分。”   双头模型  到目前为止,红杉资本的故事基本上都是以两个人为主线展开。
在美国,红杉资本已经经历了两代投资者:第一代以创始人唐·瓦伦坦(Don Valentine)和皮埃尔·莱蒙德(Pierre Lamond)为代表;迈克尔·莫瑞茨(Michael Moritz)和道格·莱昂内(Doug Leone)则是其第二代投资者中的明星人物。  2005年,进入中国后的红杉资本仍然继承了这种传统。作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的创始人和领导者,沈南鹏和张帆之间的关系自然引人注目。  
“如果我们之间没有经过长期沟通而建立起来的信任,红杉也就不会觉得我们在一起能够长久共事。”沈南鹏认为自己和张帆之间的合作并非单纯心血来潮之举。  从基本面来看,张帆是空中网和分众传媒的投资人,并曾经长期代表投资者出任百度在中国的惟一董事;沈南鹏是携程、如家的联合创始人,并拥有长达8年的投行经验,“在当前中国创投界,这是一对相当不错的组合。”而且,“构建帝国”又是沈南鹏和张帆共同的梦想,因此在打天下的时候,两人产生重大分歧的可能性并不大。 
但是在长期,沈南鹏和张帆之间的关系仍将面临挑战。  虽然对于外界传言的“4000万美元”说法不置可否,但沈南鹏还是确认自己“在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里面确实投了相当一部分钱。”不过,按照沈南鹏自己的说法,“LP(有限合伙人)们是不会让GP(普通合伙人)在基金中的投资多到影响基金主要服务LP的目的。”  尽管“大的判断、利益等方面相当一致”,沈张两人仍然在小心翼翼地延续、维持并且促进相互之间的“平衡感”。除了经常见面讨论外,双方每看到一个具备一定潜能的项目,都会及时跟对方进行沟通、讨论。经过不断地沟通讨论,两人各自的想法当中也就不断融入了对方的想法。“这种做法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最终投资决策时的重大分歧。”   克隆DNA  “一个投资项目赚钱并不真正意味着商业上的成功。”沈南鹏对眼下行业内个别人做成了一两项目“就觉得自己怎么着了”的现象很是不以为然。他一再强调的是,在中国如此高速成长的经济里面,投资成功一、两个项目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甚至运气都能够在其中发挥很大作用”。 
沈南鹏给一个成功创投机构下的定义是,“在其投资的案例当中有相当比例的企业不断地发展成为行业的标杆,就像Sequoia Capital那样”。在沈南鹏的眼里,一个投资过苹果、思科、甲骨文、雅虎、Google等里程碑式企业的机构一定具有“非常独特的基因”。  通过跟Sequoia合作,沈南鹏终于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其独特的基因结构。
在美国投资界非常强势的Sequoia Capital在走出美国跟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伙人组建新基金的时候,采取了相当宽松和低调的方式。现在,红杉美国、红杉中国、红杉印度、红杉以色列共享Sequoia Capital的品牌,但是投资决策权却完全掌握在本地投资团队手里。  “这确实是一种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开放性的方式。” 沈南鹏相信这跟绝大部分跨国公司的扩张路径是绝然不同的。  在一次聊天时,同由创业者转入创投行业的田溯宁跟沈南鹏说起创投行业跟自己以前从事的行业有何不同时,双方很快就有了一致的印象,“像携程这样的实体企业一旦上了轨道,就越发具有机器的属性,一段时间内靠着自身的惯性也能够运转良好,基金则对人有很强的依赖性。”  人和机器不同,人的潜能的发挥是需要相应的文化氛围的。
沈南鹏通过不间断地观察后发现,Sequoia Capital的文化具有很强的传承性,除了科学完善的激励机制外,“关键是要让不同层面的人都有很强的参与感”。  “我们将努力把红杉中国打造成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充分表达意见和发挥潜能的舞台。”沈南鹏强调,“我们希望红杉中国能够培育出自己的投资明星,但是这里不会有国王(KING)。”   红杉生态圈  正是凭借独特的基因文化,创建于1972年的红杉资本不但以每个季度培育一家上市公司的速度给自己的投资人(LP)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而且美国企业历史上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常青树,比如苹果电脑、思科、甲骨文、雅虎、Google等都被刻上了深深的红杉烙印。 
在LP和创业企业这两层主要的服务对象中间,红杉资本在自己周围还聚集了一大批顶级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等专业服务机构。“不要小看这些专业机构,他们提供的都是一些实实在在的服务。”沈南鹏认为,Sequoia Capital正是在这些LP、投资组合公司、专业机构的基础上成功地构筑起了自己独有的“生态系统(Ecological System)”。  构建跟红杉美国类似的生态圈,正是沈南鹏和张帆在中国努力实现的目标。但是对于沈南鹏来说,他还必须处理好自己的小树林和红杉系统之间的关系。  “我在自己个人投资的大多数企业当中都是非常被动的投资者(Passive Investor)。”如今除了岩浆数码被华友世纪收购以及很早投资的一家企业因为看人看走了眼而交了学费之外,沈南鹏手中尚持有其个人投资的大部分企业的股票。  
目前,沈南鹏还是携程(Nasdaq:CTRP)、分众传媒(Nasdaq:FMCN)、如家(Nasdaq:HMIN)等三家上市公司的董事。“作为非执行董事,除了例行的董事会外,是不需要在企业身上花多少时间的。”沈南鹏举例说,自己作为联席董事长虽然参加了如家登陆纳斯达克时的敲钟仪式,但是并没有参与路演过程,“那是管理层的工作,也最费时间和精力”。  到目前为止,沈南鹏担任董事的这三家上市公司和红杉在中国的投资组合之间还没有发生直接的业务、资本方面的合作关系,但是“坐在这三家分处旅游、传媒、酒店业旗舰型企业的董事会上所获得的对于行业的理解和人脉资源总有发挥作用的一天。”在美国,Sequoia Capital就拥有过Google和Yahoo的董事席位,当然对互联网行业有着更深的洞察力。 
看来,沈南鹏已开始努力把自己的那片小树林融入到正在生根发芽的红杉中国大森林中去。
沈南鹏回顾红杉三年:好投行要有文化底蕴
http://tech.QQ.com  2009年02月24日16:48   环球企业家  张亮  我要评论(2)
2009年春节,沈南鹏并未远行。留在香港家中,他抽闲翻看着新近出版的一本传记,书名为《合伙人制》(the Partnership)。这本记述高盛公司过去140年间跌宕沉浮的作品,让这位红杉资本中国创始合伙人看得频频点头,合上书,他感慨说:“一家好的投行必须有很强的文化底韵。”
乍听来,这心得有些过于朴素了——有任何成功机构没有强大的文化吗?——但这倒颇符合商界常有的无奈:在你亲身体验过之前,很多事总是难以言传。
眼下应是沈南鹏转型为职业投资者后最不平静的阶段。年三十那天,红杉低调地对外确认了另一名创始合伙人张帆离职的消息。而在过去半年时间里,一直以高速成长面孔示人的红杉中国在一些项目上迎来了非议: 张帆所投资的亚洲互动传媒在登陆东京创业板一年后突遭退市。诚然,对于2005年底才进入中国的红杉资本,校验业绩的时刻还远。但最近这个喧嚣的节日看上去太像一道分界线,为它的第一阶段画上了个句号。
“另一家”红杉
必须指出,过去3年里,大多数人对于红杉中国的理解是相当静态的。它仿佛含着金匙出生,拥有硅谷最富传奇色彩的风投品牌为血统,以及两名中国一流的的创始合伙人——如果将沈南鹏和张帆此前参与的百度、携程、分众、如家等公司们的市值加在一起,俨然过去10年里中国创业成就的近半壁江山。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红杉中国似乎注定要成为一家眼光独到的风投公司。也正是在这样一种定势思维下,人们对它发表着种种评论之词:比如,项目投得太快太多,或它竟然一度比红杉美国管理着更大的资金规模。不可避免的,当它有项目遭遇波折时,它的判断力也会受到质疑。
但事后看来,无论是有意享受误解带来的低估,还是无心解释,红杉中国其实已经静悄悄地变成了另一家公司。
变化始于2007年5月,在正式运作不足两年之际,红杉中国就展开了第二期创业基金的募集,同时操作的,是创立它的第一个成长基金。虽然在热钱风生水起的当时,这一扩张显得顺理成章,但不可低估的是其背后的雄心和用意:将投资范畴从聚焦于中早期的风险投资,扩展到兼顾晚期的PE项目——红杉美国用了大概25年的时间才迈出同样的一步。而在中国,此前同时操作风险投资和PE投资的有规模的基金只有鼎晖和联想控股两家,与红杉中国不同的是,它们将不同阶段的投资分开在两个独立团队运营。
而在2008年7月,红杉中国又成立了其10亿元规模的人民币基金。这不仅意味着此后红杉的一些项目可以在A股市场退出,还代表着另一扇门向其敞开:那些在海外资本市场并不被认同,但在中国资本市场可能获得较高认可的行业和企业,包括那些外商限制性行业,从此可以被纳入投资考虑范畴3年时间做出3条产品线,至少在战略部署层面,红杉展现出了超出外界最极端想象的进取心和执行力。当2006年前后进入中国的数十家投资公司仍在摸索在中国做风险投资的法门时,全业务线已经能让红杉有资源把握各种他们看好的公司。
显然,其挑战也是前所未见的:对于一个只有20人、组建时间仅有3年的团队,他们需要付出何种努力才能兼顾这3种不同的产品?毕竟,任何一名投资者希望在某一领域取得良好成绩,都必须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但红杉3条业务线并举的局面意味着,在沈南鹏们研究自己专注的行业、从中寻找项目的同时,他们还必须对其他人的产业及具体公司有相对充分的了解,并能够从早期-晚期、适合中国退出-海外退出这样的思考模式中频繁切换。这无疑对学习能力和决策质量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性格的形成

这种推进力度无异于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将红杉中国的团队送上一条长且陡峭的学习曲线,也可能让它顾此失彼。
尽管在外界看来,风投公司的挑战只有一个,即找到好项目。但在内部,红杉所需要应付的其实是两个问题:项目的质量,以及作为一个团队的成熟。这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辨证问题:如果你的基金能找到一家苹果和谷歌,你便当之无愧为地球上最优秀的投资机构,但为什么只有那些此前就表现出一流素质的风投公司才能分辨出下一家谷歌?
于组建之初的红杉中国,背景不同的每个人如何逐渐养成共识与默契,这个隐性挑战的确在公司成立的最初两年让人们煞费苦心——按照其合伙人周逵的说法,所谓团队的默契,是那种大家一起工作长了之后,一个人对你说一个观点,你知道他说的是80%还是120%的真相——毕竟,红杉的同行们大多用了长得多的时间才打磨成熟:IDG VC自1993年成立,赛富从2001年起在中国展开投资,鼎晖和联想投资的合伙人们则有着十余年的共事经验……无论品牌怎样可以嫁接、团队如何努力,但没有人能缩短一家企业必需的自然生长时间。因此,沈、张二人在早期非常小心翼翼于团结,甚至有时因为过于客气,可能模糊了项目的评判标准。
除了彼此间熟悉程度的提升,决策机制也需要时间培养。在这个既在乎个人判断力,又讲求团队取长补短以消除盲点的行业,人们必须在持续不断的沟通中完成知识体系的互补。比如沈南鹏将大量时间用于消费品行业的学习,而周逵则在无线与网络营销方面颇有浸淫,他们分别做出有见地的判断并不是最难的,但形成个人判断还只是决策的第一阶段,另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将个体的学习曲线分享到其他人那里,以期最终在投资决策委员会上达成高质量的共识。
理论上,这些沟通工作主要在每周一的例会上完成。这一整个团队共同用4、5个小时把正在关注的项目梳理一遍的过程,并不止是对于项目的筛选,也是一个团队默契的培养时间。而其中可以考究的细节实则是相当多的:如何把讨论效率和开放性平衡好?每个人如何组织自己的项目论述?每个项目都有一个人具体推进,其他合伙人应该就这个项目参与到什么程度?讨论究竟可以民主到什么程度?
沈南鹏对《环球企业家》承认,至少在2006年,这些工作并没有很从容地展开。当时正是整个行业的井喷期,所有人似乎都被卷入了一场飓风,忙于项目的追逐,那一年里红杉中国共投资了17个创业项目。一定程度上,正因为2006年的急行军状态是不可持续的,2007年,红杉的创业基金只做了12个项目,2008年更是降至7个。“并是不说7这个数字是对的,但更重要的是,17个确实快了,”沈称。
节奏放慢的好处是明显的。虽然2007、2008两年红杉投资的项目数量显著减少了,它把握机会的能力反而在提升——当你忙碌于分析每个扑面而来的机会时,就很难跳出来思考什么将是未来的一个主流潮流,而自己又如何把握住其中最好的那家公司。
而这正是红杉在美国风投业地位显赫的一个重要原因。它不仅能够长期在很多项目上取得殊为不错的回报,更为关键的,是它逐一捕捉到了几个最主流趋势中的最重要公司,这包括1970年代末期电脑产业崛起时投资于苹果,1980年代末期网络设备市场化时下注于思科和3Com,以及1990年代互联网兴起时找到雅虎和谷歌。
沈南鹏说,如果说2006年时,外界被推荐来的项目占到所投资的80%,红杉自己根据行业判断自上而下发现的项目占到20%,那么到了2008年时,这个比例至少已经调整为60%:40%。完全拒绝被介绍来的项目是不可能的,但至少,红杉对于它所看重的行业已经有了相当充分的梳理和了解,它更知道自己在寻找哪些机会,也因此能够更为自控——之所以在2008年的11个月里没有投入任何PE项目,也是因为他们能够准确地判断每家公司在当时值得多高的市盈率,而不是按照行业通行的标准或创业者的预期来跟风。
或许因为中国市场环境跟美国仍有较大差异,或许最后那层窗户纸还没有被点破,红杉中国仍然没有美国同事那种“半导体—电脑—网络设备—互联网”式的清晰脉络。但他们至少做到了在消费品、教育、无线、游戏、餐饮这几个自己关注的重要领域形成投资线索,而在一些方向上,他们则随着对产业理解力的提升确定或否决了一批项目。比如在教育产业,红杉中国已经在幼儿园、职业教育、研究生考前培训和私立学校4个领域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但如果运气不是那么好的话,对于一个产业的深入学习至少能告诉你该否决什么:自2006年投资福建利农之后,红杉中国用了很多时间关注养殖和种植业的投资机会,但将养鸡、养鸭、养鹅、养猪等几个领域都仔细考察下来,他们反而没有找到让自己心仪的项目,至今在此板块没有出手。而在长达两年的对风能产业的关注之后,红杉也只做出了一个关键零部件制造领域的投资。
虽然立即评判过去3年时间里红杉所做的大约50个项目的成绩为时尚早,但至少在一个问题上,红杉做的比外界看到的更好,即它放弃的方向。
在2006年、2007年资本市场红火的时期,沈南鹏们曾经获得很多个公募前最后一轮(pre IPO)的投资机会,而上市前后的差价是“显而易见”的——至少在当时看来。但红杉没有做任何一个此类项目。
抵御快钱的诱惑并不容易,特别是对于在投资银行工作过7年的沈南鹏,他太清楚哪些项目可能带来立竿见影的回报。从这个角度说,红杉中国的确养成了更重视长期利益的性格。
沈说,这的确受益于红杉在美国多年奠定的文化基础。2007年底,红杉美国的合伙人把30年里它所完成的所有IPO项目自上市到当时增加的市值加到一起,总值增加了400亿美元,这就意味着,它的确能够选择出那些可被长期看好的公司,这是它能在美国获得如此尊敬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历史遗产显然帮助红杉中国较快地意识到自己的角色,至少是自己不应扮演的角色。
接下来
当然,总有一些事情是只能靠时间完善的。
在发足“狂奔”了3年之后,无论沈南鹏还是周逵都倾向于相信,相对准确地判断一个大方向并不是最难的环节,但投资前是否有充分的精力做好尽职调查,或投下早期项目之后能有多少时间与心思去帮助创业者,正是挑战之所在。沈甚至不讳言,如果红杉投资的项目不够好,最主要的原因很可能是在尽职调查环节上投入不够。
好在,在这个资本市场冻如凝土的时期,红杉中国迎来了难得的喘息时间,足以反求诸己。
2008年中起,红杉中国开始加强了内部的职责分工。第一步是专门组建一个负责财务的小团队,从数字角度紧密关注每家被投公司的变化和进展,并与创业者就此问题进行紧密沟通。而红杉当下正在运作的,是将投资组合中每家公司的关键岗位招聘需求收集起来,希望能够更有系统性地提供帮助。
同时,沈南鹏也开始像在携程创业时那样雕琢细节。比如,与创业者开会时,究竟合伙人们是否应该携带电话入场?如果反复接电话究竟会给创业者带来何种影响?——在红杉中国成立的最初6个月,沈就听说过相关的抱怨,但当时他觉得大家都太忙了,很难不去接电话。现在他开始相对明确地要求合伙人们把电话留在会议室外,只有重要电话可以让助理们前去通知。这种所谓对创业者的“四季酒店级服务”,显然有助于红杉中国长期的声誉与项目质量。
不过,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是:如果一切都在朝积极的方向大步前进,为什么红杉的另一名创始合伙人张帆会选择在此时离开?
对此,张帆公开的说法是自己将“作为顾问去帮助指导一家公益创投基金的建立”。而无论迈克尔·莫瑞茨、沈南鹏还是周逵都对他的离开三缄其口。
最容易得出的结论,自然是2008年6月,张帆负责的项目亚洲互动传媒上市后又退市对红杉品牌的影响,似乎也可被视为其出走的关键理由。不过,也有说法称,除了亚洲互动传媒,张所负责的其他项目如悠视网、占座网在过去几年的网络业中未如预期,显然对其自信和信誉都有一定的影响。本刊未能联系到张帆本人。
或许残酷,但以业绩论英雄的投资业,最终回馈给LP们何种回报,始终是对投资基金最本质的考验。迄今,红杉已有文思创新和人和商业两个项目完成了

 

沈南鹏:辛苦拿下MBA学历 投行都不搭理

  来源: 《投资家》杂志  日期:2009.02.16 16:02 (共有0 条评论)  我要评论
“当下的中国能提供的最大机会是梦想成真。这是一个可以梦想成真的年代,当然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你会碰到挫折,可能遭遇失败。 但是如果你有一个好的创业想法,你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它,这在20年前是不太可能,但是今天中国社会上每个人几乎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沈南鹏
文/本刊记者 迟宇宙
被叫做投资家的沈南鹏拥有多重身份,他的头衔包括“如家酒店连锁联合创始人及联席董事长”、“携程旅行网联合创始人及董事”、“分众传媒董事”。他最重要的一个身份是“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

沈南鹏
这些错综复杂的身份,像是沈南鹏参与分享过的各种插曲,既印证了他的过往与现在,也代表了他的未来。
在被各式各样的媒体描绘成了一个“典范”与“偶像”之后,沈南鹏,曾经被誉为创业者伟大希望与崇高诺言寄托者的这位投资家相信,自己是被偶然造就,幸运地被时代点选,并且愿意在当下的中国,拖着疲惫的步子急速往前走的那个人。
 异乡人还乡
1989年7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毕业的沈南鹏抵达了纽约。那一年他21岁。他是在6月6日那天拿到的签证。他怀抱着成为数学家的梦想,准备到哥伦比亚大学去。在所有他申请过的大学里,这所位于曼哈顿晨边高地、濒临哈德逊河的大学给了他最高的奖学金。
那时候他身上只带了300美元,在9月初开学前一个子儿也从哥伦比亚大学拿不到。他没有办法,只好与住在纽约皇后区的一个同学凑合在一个房间里。同学的那所房子像是一个中转站,因为他喜欢招待一些过境的留学生。
最初是兴奋和新奇,以及对未来无限的憧憬;可是当沈南鹏在那里住了一个月后,他突然发现大事不妙——
一开始的时候他跟美国人讲中国故事,人家还饶有兴趣地听着;等到第二次讲的时候,人家就没什么兴趣了;等到第三次,人家根本不听了。他们在美国又能讲什么呢?沈南鹏就此发现,他在美国,只能成为一个异乡人。
仅仅过了一年,沈南鹏就离开了纽约,去了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市。他从哥伦比亚大学退了学,到耶鲁大学去读MBA。选择MBA只是一种偶然,因为它与数学有那么一丁点儿关联;如果去读医学或是法律,他以前所有的积累都将变得毫无用处。
他后来对一个访问者说:“我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原本是想看看自己能不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数学家。结果却发现即使我没有这个能力,也可以向其他方向发展,比如说证券、商业等,都是很好的方向……”
两年后,沈南鹏又回到了给他留下蛮深刻印象的纽约。这一次他带着一个MBA的学位和一张中国人的面孔,去华尔街寻找未来。
那一年他23岁。他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既没有炒过股票,也没有开过公司,在读MBA之前甚至没读过《华尔街日报》。没有人愿意给这个“菜鸟”机会,他应聘过十几家公司,都失败了。
最终,好运来了。花旗银行投资银行接纳了他。他在那里默默无闻地做普通的投资银行工作,专注着拉美证券及衍生产品。
一切看起来不赖,仿佛是一个麻雀变凤凰的故事。事实却很无奈。因为他发现自己与整个外面的世界还是格格不入。那是一份竞争性很强的工作,他每天都在担心是否会失去它,所以不得不强迫自己去融入美国社会。他的融入并不成功,因为文化的差异,因为是个“异乡人”,他在痛苦中焦虑着。
那时候也就有十来个中国留学生在华尔街投行上班,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聊天或是喝咖啡。他们聊工作,也聊家乡;聊生活,也聊往事。他们用这种方式打发乡愁,也打发无法被“美国”接纳的内心苦闷。
数学曾经是这个年轻人最喜欢的事,成为一个数学家曾经是他伟大的梦想,然而这时候数学已经无法为他提供帮助,因为数学无法解决他的生存与苦闷,他也意识到自己这一生都无法成为一个杰出的数学家。他开始试着去喜欢华尔街,并且使自己相信,他得遵守一个规则,那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美国,你得面对现实。一个中国人在那里,什么生存之道最好,可能就变成了我自己的生存之道,所以我进了华尔街。”他说,“进去以后我发现我还蛮喜欢的,竞争非常激烈,节奏很快,需要动脑子,需要有一点点的创造力,让人能够不断学到东西,而且不断地激发好奇心。”
1993年底的时候,沈南鹏看到了属于他的希望。那时候深圳证券交易所有一个代表团访问华尔街,领队的人叫夏斌,是深交所的总经理,今天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的所长。沈南鹏他们去参加了那次聚会,听到夏斌兴致盎然地讲中国的证券市场。他很激动,觉得自己有机会回到中国了。“这个机会来得很突然,国内的资本市场突然一下子起来了。”他说。
花旗银行的面试过程,对于沈南鹏来说是一种煎熬,因为他们并没觉得这个中国人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可是现在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在接下来的一小段时间里,他突然变得重要了起来,因为包括花旗银行在内的美国金融巨擘都意识到了中国的价值,也意识到了沈南鹏们的价值。
“当华尔街大的投资银行要在香港建办公室,或者准备帮中国企业上市时,我们这些人的价值一下子就大了。”他说。
接下来的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花旗银行和沈南鹏都没有半点儿犹豫。在离开中国5年后,沈南鹏这个“海龟”带着美国投行的战略选择衣锦还乡了。
这一次他并没有代表花旗,而是在千挑万选后接受了雷曼兄弟的邀请。他肯定回想起了自己最初被华尔街的十几次拒绝,“那种感觉真是完全不一样了”。
机会突然摆在面前,他有些不安,也有些兴奋。兴奋是因为他终于可以告别文化的隔膜,找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机会;不安是因为他在出国前没有任何工作经历,美国人以为他了解中国,事实上他认为自己并不真正了解那里的商业环境。
多年后沈南鹏回想往事,对自己的那段投行经历心存感激,因为那段过往为他后来的创业和投资打下了基础。
“你在投资银行里边工作,投资银行给你一张名片,提供给你一个很好的机会,你就去寻找中国企业做收购兼并或是上市的工作,这让你有机会走进中国企业,了解中国企业。我觉得1994年到1999年那5年的经验特别好,等于让我把课给补了。原来我不太懂中国的商业环境,到了1999年,我已经比较‘土鳖’了。这五年当中,你知道了国内的游戏规则什么样,懂得了怎么跟人打交道,学会了怎么去了解这个市场。”
几年后,沈南鹏出任了德意志银行的中国资本市场主管,曾经帮中国财政部成功发行了5亿马克债券,也帮助多家中国企业发债上市。

 
创业家之旅
1999年,沈南鹏离开了德意志银行。他盘算了一下,在金融界他已晃荡了8年,参与过将近10家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他目睹了别人的成功,开始期望自己能够赢得同样值得尊敬的未来。
“很难说清楚为什么,当时的确是犹豫过,毕竟已经做了8年投行,离开的成本很大,但还是怀着一股激情出来创业了。现在想来,互联网的泡沫也不全是坏事,在那个挺‘忽悠’的年代里,‘泡沫’刺激了我们的创业神经。”他说。
沈南鹏相信自己的创业源于一个偶然,更源于一种潮流。他意识到,如果没有互联网的依托,他很难下决心创业,但是有了互联网,有了可以看到无限可能性的未来,他最终告别了优渥的薪水、令人羡慕的职位,点燃了自己的梦想。
他纠结了一个叫梁建章的人创业。有一篇文章描述说——“当15岁的沈南鹏和14岁的梁建章第一次相识时,这两个懵懂少年不会意识到17年后他俩会联手创造一个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奇迹。”
1999年,沈南鹏32岁,梁建章31岁。他们拥有差不多的履历。他们曾在1982年第一届全国中学生计算机竞赛上同时获奖,后来都在上海读了大学,1989年同时去了美国,毕业后一个在花旗银行,一个进了甲骨文。
1999年的某天,他们偶然在上海相遇。沈南鹏后来描述道:“那时在上海,一顿非常普通的午餐,我和建章、季崎3个人聊天。当时正是互联网第一波浪潮的时候,我们自然就谈到了能否在互联网上做些文章。大家谈到了新浪、网易、搜狐,想着还有什么产业能和互联网结合出火花,建章首先提出了改造传统旅游产业的想法,就这样,携程网随后诞生了。”“当我们发现彼此的理念竟有着惊人相似的时候,那瞬间思维上的化学反应无法形容。”
他们“化学反应”出的公司叫携程网,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被无限叙述的“神话”。这家创办于1999年的互联网公司,2003年12月9日在纳斯达克上市,代码为“NASDAQ:CTRP”,初始发行价18美元,开盘价24.01美元,当日收盘价33.94美元。沈南鹏这些人一下子像那款金钱游戏一样,变成了“大富翁”。
沈南鹏说:“我们做携程那一段时间正好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特别迅速的时间,而且当时做个人旅游服务存在巨大的真空。当时国家旅游局管旅行社、景点、酒店,没人在做个人的商务旅行服务。在那个时间,在那个节点上,我们一批人用了比较好的一种技术——互联网呼叫中心,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当时都没想到这个公司能够做这么大。所以当携程市值最后变成40多亿美金时,说实话我们都没想到。这个成功来得很快,当然这里边也有我们的付出。但很大程度上我认为,在大潮当中,我们是被推着往前走。”
携程网的故事事实上是一个潮流的故事,它虽然出类拔萃,却并非独一无二。不少媒体都认为,“沈梁配”在携程网的成功是风云际会的产物。几个生于大时代的年轻人,依靠自己的热情、执著、远见以及对中国的信心,最终创造了一个奇迹。
沈南鹏曾对一个访问者说:“我在做携程的时候,有媒体说我以前做投行,所以融资比较容易,信手拈来。其实根本不是,哪有那么容易,一些大的投资银行看不上小企业生意,当时携程刚刚创始,我和IDG接触时,之前根本没有关系,所以找他投资时也是要从头谈。只是理念上的契合,加上对我们企业未来的认可,他们才会投。”
据一些媒体描述,携程融资过程中有个插曲——直到敲定投资前一个星期,其中一家风险投资的负责人还没有仔细阅读携程的商业计划书,当沈南鹏向他征询结果时,他要走了携程从5月到9月的财务报表。第二天早上,携程收到了这位投资人追加投资的决定—“所以,最漂亮的计划书没有用,关键是把计划书变成赚来的钱。”沈南鹏说。
沈南鹏、梁建章、季琦、范敏他们所拥有的,既是一个成功的创业故事,也是一个经久不散的友情故事。一位叫朱瑛石的财经作家在一本书中写道:
“在梁、沈、季、范四人组合里,没有‘皇帝’,也没有‘大哥’,他们创立的携程、如家,虽然经历多次高层人事变更,却从来没有发生过震荡,都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并一直保持着优异业绩;他们为中国企业树立了一个高效团队的榜样,最终获得了共赢结局。”
在创办携程网的同时,这4个年轻人又创办了如家快捷连锁酒店。他们创办如家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有携程的顾客在订旅馆的时候提出有没有既干净、舒适又价廉的酒店,沈南鹏发现这样的酒店很难找到。“高档酒店往往价格昂贵,而便宜的招待所却无法保证卫生和舒适。”
他们了解了美国的经济型酒店现状,通过美国酒店业协会的统计发现,美国经济型酒店约有6万家,数量上占到酒店总数的88%,但在中国这一类酒店却寥若晨星。
沈南鹏曾说:“以前酒店业的问题是,对所有的人都是同一种产品。如家的对象是中低端的商业人士。这一类人最关心的是价格以及有限的舒适,于是在传统酒店中很多设施在如家都将其取消:如家的酒店没有豪华的大堂,没有浴缸,但是加强了作为中低端商务人士注重的卫生、实惠的特点,价格一般在120到298元之间。”然而到了今天,“如家”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代名词,很多中高端的商业人士也开始选择如家,因为如家所拥有的意识形态,与他们的生活契合了起来。
一开始,风险投资并不看好如家,因为它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不代表高科技,而代表“传统”。可是如家代表了潮流,从2001年底开始创业,只用了5年时间就超越了历史更长的锦江之星连锁酒店,成为同类市场的第一名。
北京时间2006年10月26日21:30,如家快捷酒店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代码为“NASDAQ:HMIN”,开盘22美元,高出发行价59.4%,融资金额达1.09亿美元。
这是沈南鹏等人继携程之后,3年内第二次带领公司登陆纳斯达克。又一个财富神话被他们复制了出来。
  一个投资家的诞生
2005年夏天的时候,沈南鹏决定告别创业家的角色。他在6月里与张帆开始谋划如何搭建一个专业性的创业投资平台;7月里,他们在美国与红杉资本合伙人“一拍即合”,偷偷摸摸地私定了终身;8月4日,携程网正式宣布其总裁兼CFO沈南鹏辞职并将转入创投领域发展,“沈南鹏将和红杉资本合作,专注于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9月,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正式成立。
“当时我是在加州参加一个会议,认识了红杉的主要合伙人。由于我有过携程网的运营经验和以前投行的经验,张帆有出色的投资业绩,大家在一起谈得很投机,理念上很契合,于是,就共同成立了红杉中国基金。”
在加入红杉资本之前,沈南鹏曾以个人身份投资了包括分众传媒、金丰易居、一茶一坐、岩浆数码在内的很多公司;红杉资本给予沈南鹏的,除了更大的舞台外,还有,一个组织,一种基因。
成立于1972年的红杉资本是全球最大的风险投资基金,它所提供的资金催生了包括苹果、思科、甲骨文、雅虎、谷歌在内的大量公司帝国。在已投资的超过500家企业当中,红杉资本成功退出的超过200家,其中超过130家成功上市,还有100多个通过兼并收购成功退出的案例。红杉资本投资的公司总市值,超过了纳斯达克市场总值的10%。
“红杉有理由自豪,它帮助创造了很多‘帝国’。”沈南鹏说。他相信红杉资本“一定会有一些特殊的成功基因”,他决定去寻找这些基因,并且在中国进行“改良”实验。
“我们使用了红杉的品牌,而且我们还和唐·瓦伦丁、 迈克尔·莫里茨、 道格·莱昂内等红杉资本创始人及合伙人经常保持各种形式的交流和沟通。”他说。
最初,沈南鹏领导的团队只管理着一只2亿美元的红杉资本中国创业基金I,2007年5月,他们又成功募集2.5亿美元的红杉资本中国创业基金II和5亿美元的红杉资本中国成长基金I,从VC将地盘扩张到了PE。
截至2008年末,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已经投下了包括高德软件、匹克运动、人和商业、利农集团、麦考林商业、宏梦卡通、文思软件在内的52个项目,总额近3亿美元,成功退出了3个项目。
沈南鹏仅仅用了3年时间,就使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进入了“2008中国创业投资机构”前三名,还成为“2008年中国投资最活跃创投机构”。
《投资家》:你最想成就的那种人是什么样?是现在的这种投资家吗?
沈南鹏:我做投资是很偶然的选择。我起先在做投资银行,为人作嫁衣裳,不是一个经济运营的主体。后来去做创业,变成了经济运营的主体。现在做投资,去投资那些经济运营的主体。这是一种很大的挑战,我还在不断学习投资的“门道”。
尽管很忙、很累,甚至我们开玩笑说自己是弱势人群,但有一点让人特别兴奋——在工作中,你经常能够结交到一批有远大志向、怀抱梦想的创业者。这种创业精神恰恰是中国经济成长最重要的原动力。世界上像中国这样充满创业精神的国度并不很多。美国是一个类似的地方,但也就是加州特别看到人们的创业激情,那是过去30年一波又一波技术创新发源的地方。欧洲和日本就没有那么多风险投资,因为那里没有那么多创业者,没有那么多梦想家。但是中国有,你跑到北京的五星级宾馆里去喝下午茶的时候,所有桌子都在谈论生意,谈新的想法、业务的合作。这么多人在努力地给自己创造财富,给社会创造财富。所以我们这样的投资者特别幸运,能够寻找到一批创业者、梦想家,帮他们去开拓,我们最终也为我们的投资者带来回报,这是我整个投资活动中让人最兴奋的地方。而且很多创业者追求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是带着事业心在追求一种成就感。
《投资家》:你觉得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沈南鹏:你一定要欣赏和喜欢你做的事情,这很重要。说实话我感觉特别幸运,不只是说当年携程和如家的创业,而且还有我今天在做的事情,我认为是发挥我自己的专长,是我特别喜欢做的东西。如果我哪天感觉不再喜欢了,不再对它痴情了,那我就应该停止从事这个行业。
《投资家》:你如何保持这种活力和觉察力?
沈南鹏:就像我当年喜欢数学,我说不出为什么,多半是好奇心。投资这个行业,我感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颗好奇心,对新的东西,对事物后面的规律保持好奇。我以前做企业时, 互联网、消费产品行业涉及多一点,做投资以后,我也开始关心生物、清洁能源领域。没有那种好奇心的话,那些陌生的行业对你来讲很遥远,也没办法把这些枯燥的东西变成你思考当中的一部分,所以最重要的还是你要有一种好奇心。比如比尔·盖茨、乔布斯,他们事业上获得巨大成功,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好奇心驱使他们不断地能够发现下一个新的东西是什么。好的企业家就应该这样。不过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但是至少我感觉自己现在还能保持这样一颗好奇心。
《投资家》:如果有前世的话,你觉得你的前世是什么?
沈南鹏:我可能是一个数学家,或者是一个做学问的科学家。我感觉做学问跟投资有一点是一样的,好奇心,当然做学问需要静下心来,围绕一个课题做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研究, 其间可能只和数字和仪器打交道;做投资的时候,你需要跟人打交道,你得涉及更多的话题,需要有更广的视野;但是有一点相同,我认为好的科学家和好的投资家都有很强的好奇心。
  舞台中央的人
在扮演“投资家”这个角色的时候,沈南鹏同样会感到焦虑。与那些被焦虑吞没的人不同,他享受工作带给他的快乐,努力使它们超过烦扰的影响。他知道,自己的行动与所投资的公司都会面临各种挫折,这时候最需要他能够有一种平常心。他记得此前在携程创业的时候,头两年中创业经常会接到“危机”电话。针对业务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他能做的就是用平静的心态去了解、去面对、去解决。“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注重结果,”他说,“你如果有平和的心态的话,最终矛盾都可以化解。”
沈南鹏喜欢聊天,喜欢与外界保持经常的沟通,这一方面源自他的天性,另一方面也源自职业的需要。他试图从聊天中学到更多东西,试图通过打开自己来打开别人的心扉。他相信通过聊天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书本。
“离开耶鲁以后,过去的十六年里,跟各种不同的人,不管是投资银行里我的老板和客户,还是我后来创业的伙伴与客户,还是现在的同行或被投资企业的CEO们聊天当中,我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了书本给我带来的东西。” 他说,“人生是最大的一本教科书。耶鲁念的那些课我都忘很多了,这个公式、那个公式可能早就忘了,但是这些生活经验、别人的一些经验启示却无法忘记。”
在投资这个狼的世界里,沈南鹏相信竞争与失败无法避免。他努力帮助创业者获得成功,有时候也会遇到各种残酷的问题。在扮演创业家角色的时候,他担心竞争会使企业倒闭;在扮演投资家角色的时候,他也担心竞争会使自己成为“行业公敌”。
在刚刚结束的这一年里,包括沈南鹏在内的投资家们遇到很大的挑战,金融风暴的袭击,使整个经济濒于萧条,人们开始对投资界的未来充满了怀疑。
“我感觉做这一行挺自信的,”他说,“我始终认为我应该能够在这个行业里至少给自己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因为我有创业经验,以前我有投资银行经验,我为这个工作做了最好的准备。”
在面对创业者的时候,沈南鹏时常会面对提问:“我要不要做这个公司?”他给出的答案是:“你问一下自己是不是做这件事最好的准备者。”
他举出了江南春的例子,说江南春的成功相当部分是因为他在做分众传媒之前就已经是上海小有名气的广告人了,经营一家叫“永怡”的公司将近5年。江南春熟悉广告这个形态,但他找到了一个全新的媒体形式后,他很自然地成为了被财神选中的人。
他也喜欢举李彦宏的例子,说李彦宏在美国道琼斯做了很长时间信息检索,这为他后来创业提供了铺垫和最好的准备。
他更喜欢举自己的例子,说自己如果不是做互联网而是做农业,成功的概率就会很低,因为他不是做农业最好的那个人。

   “一个人最幸运的就是所谓职业生涯具有连续性,你前面铺垫了很好基础,”他说,“很多人很努力,也很聪明,谁都需要一点运气,但你是不是做这个工作最好最合适的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业是否会成功。”

  《投资家》:最近一次哭是什么时候?为什么?
沈南鹏:汶川。另外就是在奥运现场被感动, 国家强大让我们激动。民营企业还不是国家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投资的是中小民营企业,力量更有限,但是我们也能发挥我们的作用, 我们今天的事业得益于中国经济崛起的大环境。这一点我感受很深。我第一次走进华尔街去花旗银行面试的时候是1992年,1994年我面试回香港再见投资银行,华尔街对中国背景的从业人员态度有天壤之别。这两年当中发生了什么? 因为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海外华人包括留学生的地位和价值因为中国的地位得到了提升。过去十几年民营企业的发展,如果没有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大环境,根本不可想象。我很幸运,在1999年,在正确的时点,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做符合中国经济大势的事情(旅游业和酒店业显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受益者);在2005年,我相信又在正确的时点上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开始我的投资生涯, 这也是国家所需要的。过去的20年,我一直希望随着中国的大潮、跟着“感觉”走。
《投资家》:你怎么定义“投资家”?
沈南鹏:我认为投资家是这样一类人,他们能够在长的时间里,能够在中国的环境里,能够找出一些大的发展趋势,能够帮助一批中小企业成长。第一,这是个长期的事情,不是短期的事情。投机者可以短期,但是投资家必须长期。第二,你必须有能力来识别一些大趋势、大方向,不然的话你的投资肯定就是碰运气。红杉30多年来投资了这么多成功的企业,为什么?就是那几波科技大浪它都识别了,而且比较早介入。作为一个投资家,你得有这样一种判断力、前瞻性。第三,扶持中小企业成长。很多人以为投资很简单,从以前炒二级市场的股票,到现在炒一级市场的股票而已,在公司上市前所谓Pre-IPO投进去,上市以后市盈率增加赚个差价,这个游戏似乎谁都会做. 我觉得这种想法很荒唐。一个好的投资家,一定是在企业商业模式还没有被完全发现,潜力没有被完全开发以前,进行了投资,然后帮助这个企业商业模式的开发,把商业价值彻底发掘出来。经历这样的过程,最终会被认为是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投资家。
沈南鹏相信自己为创业者提供的帮助正是社会所需要的,因为创业者把企业做大可以给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产品, 也提供就业和税收,成为恪守社会责任的一个企业公民。对于创业者、投资家和社会来说,这是一种三赢的结果。
作为携程的创始人之一,沈南鹏经常能够听到初次见面的人对他说“我认识你们携程,因为我在携程订过房、订过票,服务非常好”,他会获得极大的满足。“听到这样的赞语,那种兴奋感,超过了获取创业经济收益的成就感。”他觉得自己参与创立的公司提供了社会需要的产品。
《投资家》:你觉得一个投资家最重要的素质应该是什么?
沈南鹏:信誉和附加值。这是产品差异化最弱的一个行业,出产矿泉水或者出产红酒,喝一喝就知道味道不一样,这是产品的差异。投资家手上的原材料是钱,钱是没有差别的,你手上的人民币跟别人手上的人民币厚度没有差别。靠什么?靠的是基金的声誉和信誉,基金管理者给企业家带来的附加值。十年以前是人在追钱,今天的市场已经开始平衡、理性了,就是钱和企业家基本上均衡,既不存在钱追人,也不存在人追钱。这个时候企业家所选择的是:我要找什么样的钱?钱的含金量可能是不一样的。能不能给创业者带来价值,能不能帮助创业者成长,对投资家很重要。我们现在跟企业家交流,前面一半常常在问你的企业到底在做什么,后面一半在说我们能帮你做什么。如果你对企业家的帮助很小,就等着一两年以后收获,这种投资最终靠不住,你跟企业家也不会走得很近。只有你的钱能提供很多额外的价值,让企业家受益,你才会最终成功。
谁造就了沈南鹏
对于扮演“投资家”角色的沈南鹏来说,最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如何建立一种“红杉中国”的文化。他记得在2005年离开携程总裁和首席财务官位置时,他跟两个创业伙伴一起吃饭。他们回顾对携程的贡献,说起大家对携程做了什么,最后意识到,原来他们对携程最大的贡献是为公司带来了很多人才。
在红杉中国,沈南鹏同样需要为自己的团队建立一种成功的投资文化。以前他和他的共同创始人在携程带5000人的团队,现在他只带20人,难度却一点都不低。
“投资是非常有创造性的一项工作,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很强,做投资项目的时候独立工作很多,但怎么能够让每个人的行为表现出来的红杉理念都是一样的,是有挑战的。投资每一个项目都进行最科学的判断,也很有挑战. 常常没有绝对正确的判断,也没有绝对错误的判断。怎么能让团队作出一个最接近事实的判断,这就是投资文化的演练。可能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培养。一两个项目的成功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成功的团队精神和投资文化的建立。”
《投资家》:十几年下来,你的经历除了带来财富之外,还带来什么?
沈南鹏:过程是最重要的,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种人生阅历对我而言是最重要的。作为一个创业家,作为一个投资家,宝贵的是他的阅历。投资这个行业,越老越有经验。阅历和经验会让你更好地判断下一次投资机会。在判断过100次之后并且学到很多经验教训后,当第101个企业到你面前,那时候的判断能力可能是最好的。
如果有一天,沈南鹏对自己的判断力产生了怀疑,他就会离开舞台的中央,将“投资家”的角色交由他人;如果他还在舞台上扮演属于自己的角色,他就会遵循内心的召唤,恪守“和谐中庸之道”,在各种意见观点交融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投资理念。
“做出好的投资业绩的目标一直激励着我。”他说,“我们这个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在竞争中更要有专业的一流的工作方式。记得摩根士丹利,作为华尔街的一个成功缩影,在早期就提出了‘以一流的方式来做一流的生意’的口号。我们这个行业是一个可以多赢的行业,不是损人利己或者最后单赢成功,而是应该倡导一流的投资方式。”
《投资家》:当下的中国能提供的最大机会是什么?
沈南鹏:梦想成真。我们投了一家企业,叫宏梦卡通,名字起得非常好,宏大的宏,梦想的梦, 这是一个可以梦想成真的年代,当然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你会碰到挫折,可能遭遇失败。但是如果你有一个好的创业想法,你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它,这在20年前是不太可能,但是今天中国社会上每个人几乎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这是社会进步的明显特征之一。
我们当年创业的时候,找资本并不容易。但今天的资本已经追着好的商业想法和创业者走了。如果你有出色的想法、产品的话,你会比较容易地获取资本,关键是你能不能把商业计划实施出来,把企业做大。比如马化腾,几年前的一个莘莘学子,做成了腾讯;李彦宏,做成了百度。这样的例子不断在中国出现,而且这些年轻的公司在经济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投资家》:你觉得你能为这个时代、这个国家提供的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沈南鹏:我曾经做过金融家和创业家,现在在做提供价值的投资家,帮助有梦想的人实现他们的创业梦想, 创造社会价值,就是我可以提供的最大价值。
《投资家》:目前还健在的人里面,你最欣赏的是谁?
沈南鹏:是你们上期杂志的封面人物,柳传志。他从中关村(5.42,0.04,0.74%)走出来,把联想打造成一个国际性企业,后来他又走了一条投资家的路。他可能有很多梦想,打造了一个联想,能不能打造下一个?中国充满了机会,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不管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兴行业, 都有出下一个联想、华为、海尔的机会。
《投资家》:故去的那些人,你最欣赏的是谁?
沈南鹏:毫无疑问是邓小平。在创业或投资中,最难的是具有前瞻性。红杉美国投资谷歌的时候,谷歌的商业模型根本没有形成,前瞻性帮助红杉赢得了成功和声誉。邓小平前瞻性地为中国社会提供了一个发展方向,整个民族成了受益者;如果没有邓公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命运完全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我们都是这个改革开放大浪的得益者。
有人曾要求沈南鹏预测中国经济的未来,沈南鹏告诉他们这很难预测。“今天的华尔街跟六个月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这台机器已经不转了。什么时候才能够转起来?我相信这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未来两年,金融风暴对经济的挑战是比较大的,形势恶劣程度可能还有增加,但是增加速度和幅度会下降。我建议企业要在这个冬天里尽量小心。如果国家的政策继续倾斜,对消费经济的拉动更加明显,民营企业的活力会再次被拉动起来。”
在这个残酷的冬天里,每个人都需要温暖。但是沈南鹏相信,中国能够产生足够的热量,只要我们相信我们的祖国,相信我们所处的时代,相信未来的美好。   

 

四、解析

  • 时代背景:

风险投资是在创业企业发展初期投入风险资本,待其发育相对成熟后,通过市场退出机制将所投入的资本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金形态,以收回投资,取得高额风险收益。
全球风险资本市场在经历了五年的恢复之后,重整旗鼓,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的周期。全球风险资本市场加快发展之势已经形成。除了成熟投资热点地区外,包括中国和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热点地区的风险投资市场发展快速升温。
中国的风险投资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中国的风险投资事业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2008年,中国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趋向谨慎,全年风险投资金额为339.54亿元人民币,共投资了506个项目,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本土VC追赶外资VC的速度大大加快,到2009年,本土VC已全面赶超外资。2009年,由外资机构主导的投资总量为133.50亿元,占总投资额的42.16%;本土机构主导的投资总量为183.14亿元,占总投资额的57.84%。
在投资领域方面,20世纪90年代,VC在中国所投资的企业几乎全部都是互联网企业,比如现在耳熟能详的新浪、搜狐、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都是在这一时期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但与以往扎堆投资互联网行业不同,目前新一轮VC投资潮热衷传统项目,教育培训、餐饮连锁、清洁技术、汽车后市场等都是投资热点。传统行业一旦形成连锁品牌,很容易形成整体效应,而且像餐饮连锁、连锁酒店等行业在中国市场前景广阔,属于成长性很好且回报非常稳定,受到风投青睐势在必然。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地高速增长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中国的资本市场在最近几年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投资于中国市场的高回报率使中国成为全球资本关注的战略要地。虽然中国产业投资市场的总体规模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中国投资的回报却是世界级。此外,风险投资应当同宏观经济走向保持一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预计将使中国城镇人口增长至2025年的9.2亿人。而城镇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也将增长至95%。城镇居民消费品市场、医疗设备、环境、能源等,将成为风险投资日后关注的重点。
今后十年被认为是中国风险投资“由弱到强”、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需要以长远眼光和全球视野来正视中国风险投资事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期望在未来十年内中国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欧洲的风险投资大国。无论是从宏观经济发展势头、自主创新国家战略的需要、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来看,还是从风险投资业自身的发展态势来看,这一愿望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 家族基础和个人信念:

当15岁的沈南鹏和14岁的梁建章第一次相识时,这两个懵懂少年不会意识到17年后他俩会联手创造一个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奇迹。在1982年第一届全国中学生计算机竞赛上,这两个数学“神童”同时获奖。
之后沈南鹏进入上海交大数学系,而梁建章就读于复旦计算机本科。4年后,两人同时来到美国,沈在耶鲁攻读商学院,梁在乔治亚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一个在华尔街做投行,一个进了ORACLE(甲骨文)研发部。
若干年后,他们的命运再次交叉。
“那时在上海,一顿非常普通的午餐,我和建章、季崎3个人聊天。当时正是互联网第一波浪潮的时候,我们自然就谈到了能否在互联网上做些文章。大家谈到了 新浪、网易、搜狐,想着还有什么产业能和互联网结合出火花,建章首先提出了改造传统旅游产业的想法,就这样,携程网随后诞生了。”沈南鹏对记者描述道。
“当我们发现彼此的理念竟有着惊人相似的时候,那瞬间思维上的化学反应无法形容。”那一年是1999年。
也许会有人认为“沈梁配”在携程网的成功是风云际会的产物,但不可忽视的是,沈南鹏正是在尚不知资本为何物时,就已经构建了自己的第一个人脉:梁建章。也正是这一草蛇灰线般绵延十几年的人脉“伏笔”,最终演变成了市值接近14 亿美元的纳斯达克中国概念股奇迹。
人脉跟着时间走
从数学家到银行家,再到资本家,沈南鹏梦想的转变总是包含着神奇的偶然性,他把它归结为“跟着感觉走”。
“因为我在美国的第一站是纽约,如果当时去的是德克萨司或者加州,那么我肯定不会是现在的样子。在纽约,这个世界经济中心的氛围下,大家谈论的都是经 济、股票,我自然也就跟着关注经济及资本市场了。于是,我从最初的数学系转到了MBA,也就这样‘随大流儿’地进入到了资本这个领域。谈不上幸运,我仍然 很羡慕我原来那些仍在做科研的同学。”
1992年耶鲁大学商学院毕业以后,24岁的沈南鹏从花旗银行华尔街分行开始了投行生涯,那时他最发愁的就是没有人脉。
“当时的市场环境不是很好,找工作很难。我是刚毕业的学生,没有工作经验,也不认识什么人,还是亚裔,没有任何优势。我在去花旗之前应聘过十几家公司,都失败了。”
在花旗银行华尔街分行的日子里,沈南鹏开始做普通的投资银行工作,关注的是拉美证券及衍生产品。默默无闻的两年以后,情况突然发生了改变,由于中国经济 形势持续看好,开始有第一批企业海外上市,有中国背景的证券业者格外吃香。“1994年去雷曼之前,我接到了几个OFFER(要约),那种感觉真是完全不一样了。”
投行业是个“个人英雄主义”的行业,“当年看人家去财政部都是找某某同学,而我没有这样的现成关系,我的同学在这个年龄都还没做起来。”沈南鹏颇为感慨。“人脉是与年龄呈‘线性比’的,是一点点跟着时间走的。”
之后沈南鹏出任了德意志银行的中国资本市场主管。其间,沈最引以为豪的是帮助中国财政部成功发行了5亿马克债券和多家中国企业发债上市。
可沈南鹏却是一个天生不“安分”的人。在做了8年投行,事业蒸蒸日上,积累了大量令人羡慕的“关系”时,他却离开了投行业,转去携程网创业。
“很难说清楚为什么,当时的确是犹豫过,毕竟已经做了8年,成本很大,但还是怀着一股激情出来创业了。现在想来,互联网的泡沫也不全是坏事,在那个挺‘忽悠’的年代里,‘泡沫’刺激了我们的创业神经”。这一次,沈南鹏还是“随大流儿”。
“我在做携程的时候,有媒体说我以前做投行,所以融资比较容易,信手拈来。其实根本不是,哪有那么容易,一些大的投资银行看不上小企业生意,当时携程刚 刚创始,我和IDG接触时,之前根本没有关系,所以找他投资时也是要从头谈。只是理念上的契合,加上对我们企业未来的认可,他们才会投。”
人脉价值凭感觉
5年的携程网经历让喜欢挑战的沈已经不堪公司日常事务的繁琐。
2005年8月,他再次选择了单飞,和同为海归创投的张帆共同成立了红杉投资中国基金,开始了风投的生涯。
从投行到投资,沈南鹏感觉自己找到了能将人生价值最大化的职业——投资者。
“投行与投资的不同在于前者面对的是比较成熟的企业,一起走过的日子会比较短,一般投行、承销商就是挣一些承销费,之后就分手了。而投资是在企业还是一 个雏形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会与企业共同经过一段打拼的岁月,至少会和公司有五六年的时间在一起,会进入董事会,会与公司的高层有更多的时间接触。所以投资 者与企业的关系会更加紧密一些。”
红杉投资是世界最大的风险投资基金,成立于1972年。
“我国直接投资和风险投资的历史很短,而红杉的业迹值得敬畏。选择与红杉合作是我看重红杉的辉煌投资历史所反映的特殊投资基因。
“如果你最早投了苹果,可以说你幸运,可当你还投了雅虎、Google、思科、Oracle等这样的公司时,你就会问,为什么这些人总是能找到最好的公司,其中一定会有一些特殊的基因。”
过去沈也做了一些个人投资,但都是凭感觉为主,比如投分众、投金丰易居。沈和江南春就是吃两顿饭,感觉很好,沈就说‘让我也当股东吧’。
“投资者的荣耀是希望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红杉投Google时,它只有几个人;投yahoo时,它只有两个创始人。能把这样的公司扶植起来,这是对整个经济很大的贡献。红杉有理由自豪,它创造了很多帝国。”
人脉催生用理念
沈南鹏是个自信的人,当别人都在利用各种场合,结交关系、搭建人脉的时候,他却信守自己的原则、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寻找着投资机会。
“我与刘二飞、阎焱他们不一样,在年龄上我都没法和他们相比。我的投资更多的是依靠理念。”
在他的关系圈里很难找到能够引领他走向某种成功的人,反倒是他经常会不自主地成为别人的“黄金人脉”。
“当时我是在加州参加一个会议,和张帆一起认识了红杉的主要合伙人。由于我有过携程网的运营经验和以前投行的经验,张帆有出色的投资业绩,大家在一起谈得很投机,理念上很契合,于是,就成立了红杉中国基金。”
“从我的角度看,它也许是我的人脉;而从红杉的角度看,我和张帆又是红杉的人脉。”
这是典型的沈南鹏式的人脉催生方式:用理念契合产生的化学反应催生人脉。
“也许原本我们并不是很熟,但是共同的理念会让我们成为彼此的人脉。我们是红杉的合作者,不是母公司与子公司那样的合作,而是伙伴关系的合作。”
多年的投资行业经历,让矢志成为中国资本投资教父的沈南鹏形成了自己的投资理念:不是找到了某个像韦尔奇的人就一定能发财。还要有好的项目,共同的理念来整合,投资业的“金脉”是理念。
“风投行业经常讲投人,你在这一行里积累的时间较长,个人阅历更加丰富,大量的行业内的联系。而将关系转变为投资,需要的是一个好的切入点。比如我认识 齐向东、江南春可能很久了,但没有一个具体的事情来呈现彼此的理念,就不会产生化学反应,就不会有合作,也就不会把关系变成投资。”
依靠自己的人脉去赚钱的人是一种投资的境界;而把自己变成别人的人脉,引领别人走向成功是另一种投资的境界,沈南鹏就属于后者。

 

  1. 现成的别人的评价

2006 年中,沈南鹏的整个红衫中国团队看了1000 份计划书,与三四百家企业见了面,
投资
中投顾问认为,项目的多寡、资金的多寡,甚至于目前最流行的投资名词“商业模式”,
都不
【别做短期伙伴】
南鹏的个性不像许多城府很深的投资人,在处理一些问题上喜欢直截了当的方式,同
时因南鹏和张帆在“大的判断、利益等方面相当一致”,两人除了经常见面讨论外,双方
每看到一个具备一定潜能的项目,都会及时跟对方进行沟通、讨论。经过不断地沟通讨论,
和合作伙伴的关系上,沈南鹏惟一要做的,就是不要打破这种平衡。

 

五、附件

1.沈南鹏------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76149.htm?fr=ala0_1_1

2. 沈南鹏回顾红杉三年:好投行要有文化底蕴

http://tech.qq.com/a/20090224/000333.htm

3.资本玩家沈南鹏
http://finance.jrj.com.cn/people/2009/05/1414285004116.shtml

 

 
电话:010-62483188   地址:北京海淀区温泉镇杨家庄(100095)
版权所有:西山书院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111277号
  春藥王 春藥網 春藥網 春藥王 春藥王 助性藥 催眠藥 迷奸藥 如何治療陽萎 失身水 印度神油哪可以買 第六感費洛蒙 發情藥 金蒼蠅水 男人持久 情定費洛蒙 情趣藥品 威而剛購買 威爾剛哪裡買 性費洛蒙 性藥品專賣店 性藥專賣店 持久液哪裡買 如何購買威而剛 如何讓男人持久 如何壯陽 性藥品專賣 藥局購買樂威壯 治療早洩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