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院介绍基础理论研究企业家培训西山书院度假山庄联系我们
 
书院美景
一、命运的认知与把握
二、主体建设
三、如何面对市场波动
四、如何评估一项生意
五、组织建设
六、战略管理类
七、战役战术类
八、从亿到百亿
九、境界与觉悟
《思想》杂志
《思想》杂志
西山书院名师介绍 西山书院院长寄语 西山书院九大知识体系
西山书院案例中心库
 
首页 > 案例中心> 国内

施正荣

基本信息
姓名:施正荣
出生年月:1963年2月
毕业院校:长春理工大学
职业:科学家 企业家
主要成就: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领军人物
胡润排行榜:第59位

二、解析
施正荣如何演绎“完美转身”
施正荣具有两个成为下一代世界级富豪的重要条件:一是他以新兴市场
(中国)为舞台;二是他做的是被认为超过IT 的新全球发展动力的绿色事业。他是象征世界财富两条大趋势的人物。

现年45 岁的施正荣,现任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2006年被《福布斯》评定为中国巨富头号人物,2007 年10 月被《时代》杂志评选为45 位“世界英雄”之一。2008 年,胡润财富榜施正荣以215 亿排名第八。

从科学家到富豪仅仅几年时间,施正荣完成从科学家到富豪的完美转身。

施正荣,1963 年生,祖籍江苏扬中。1983 年毕业于长春光机学院,获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88 年留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1992 年获太阳能科学博士学位,成为世界上攻克“如何将硅薄膜生长在玻璃上”难题的第一人,个人持有10 多项太阳能电池技术发明专利。

2000 年,回国创办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现任公司董事长兼CEO。无锡小天鹅集团、山禾制药、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八家企业共同融资600 万美元,而施正荣投资40 万美元的现金和价值160 万美金的技术参股,共同组建了中澳合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2005 年上半年尚德海外公司向高盛、英联、龙科、法国Natexis、西班牙普凯等国际著名投资基金共私募了8000 万美元的资金,完成了对尚德所有国内股东的股权收购,使尚德成为一个海外公司百分之百控股的外资企业。

北京时间2005 年12 月14 日,无锡尚德(NY:STP)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在《福布斯》杂志2006 年“全球富豪榜”上,现居中国、国籍为澳大利亚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施正荣以22 亿美元排名第350 位。

2006 年8 月8 日被纽约证券交易所聘任为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成为30 位纽交所国际顾问唯一的中国内地顾问。近年来,施正荣一直在与一个惊心动魄、生死攸关的大牌局博弈。牌局的一方是他和他创办的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另一方则先后有无锡当地的利益纠葛者、光伏上游的利益关联者与市场内外的利益竞逐者;赌注则是他身为中国光伏业领军人物的行业声望以及尚德公司的荣辱存亡。

在和这三方对局的过程中,施正荣屡屡遭遇凶险,却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对此,有人感叹,“施正荣每次出牌都能出在点子上”;也有人艳羡,“施博士是幸运儿”;而施正荣自己则坦陈,“正因为有了光伏市场,才有了今天的尚德。”
如今,尚德电力已成功跻身全球顶尖的太阳能企业之列。2007 年底,尚德电力完成产量360 兆瓦,形成540 兆瓦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超100 亿人民币,公司市值突破百亿美元,进入世界光伏前三强。
如果以去年公司产量360 兆瓦稳定运行25 年计算,可产生100 亿度绿色电力,相当于减少燃烧500 万吨标准煤,减排735 万吨二氧化碳。这一成绩为尚德电力赢得了“最佳社会责任年度企业奖”的殊誉,而施正荣本人也荣膺“2007 安永企业家奖”。

从100 亿到1000 亿。
自从2005 年12 月15 日施正荣在纽交所按响了上市交易铃之后,尚德电力就成为国内太阳能企业的典范,尚德神话也大大刺激了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

据Solarbuzz 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 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片产量为3436 兆瓦,同比增长56%(2006 年为2204 兆瓦)。其中日系厂商的市场份额由2006 年的39%下降到了2007 年的26%,而中国厂商的市场份额却由2006 年的20%迅速提升到了2007 年的35%,表现尤为突出。

截至目前,尚德电力依然是国内销售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从历年年报显示,尚德电力的销售收入从2005 年2.26 亿美元增长到2007 年13.48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44.2%;净利润从2005 年3060 万美元增长到2007 年1.71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36.5%;产量2002 年10 兆瓦到2007 年540 兆瓦,预计2008 年1000 兆瓦。

同时,施正荣着力打造的完整的产业链正付诸实施。按照公司第二个五年规划,到2012年尚德电力将形成硅材料、硅基电池、硅薄膜电池、光伏组件和发电系统及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销售收入有望突破1000 亿元人民币。

尽管施正荣正在忙于完善产业链的中国前首富,他的财富也在随着产业链的完善不断聚增。用5 年的时间成为中国首富,下个10 年之后,似乎也正如罗琳·波尔森所说的,这位中国前首富将代表中国企业家向世界首富大步迈进。

三、解析——施正荣其人
个人简历
施正荣,出生于1963 年2 月,祖籍扬中。

1983 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获学士学位。

1986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1988 年留学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师从国际太阳能电池权威、2002 年诺贝尔环境奖得主马丁·格林教授。
1991 年以优秀的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技术获博士学位。后任该中心研究员和澳大利亚太平洋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个人持有10 多项太阳能电池技术发明专利。

2000 年,回国创办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现任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创业之路
施正荣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个人持有10 多项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明专利,是世界上首个攻克“如何将硅薄膜生长在玻璃上”的人。

2000 年,带着技术和在澳洲两年的薪水40 万美元,施正荣回国创办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在取得无锡市政府的支持后,2002 年9 月,第一条生产线投产运行,尽管产品性能优异,产品仍然卖不出去,坚持数月后,跟随他的几位骨干相继离开。

这是施正荣在创业途中摔的第一个跟头,“当时,他们对我说,我们相信你是一个好的科学家,但未见得是一个好的企业领导人。”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

“从科技人向管理人转变,市场观念最为重要”,施正荣说,要能放下知识分子身段,善于整合资源,科学家往往推崇技术第一,而企业家需要考虑的更多,要将好技术转化为好产品,再依靠好的人才,运用好的销售模式去赚钱。

2004 年,尚德产值翻了十倍,利润接近2000 万美元。2005 年,在无锡市委书记的帮助下成功完成企业私有化,原先占尚德股份75%的国有股获益十几倍后,相继退出。同年底,VC 和PE 齐助阵,共同募集8000 万美元,成为2005 年私募之最,襄助尚德电力成为中国大陆首家登陆纽交所的民营企业,由此,施正荣个人也荣登中国富豪榜首。

在亲信和科技骨干相继离开时,施正荣艰难支撑尚德,一度连工人工资都无法支付,与其合作的公司甚至为了几万元,要搬设备抵债。而现在,尚德电力搜罗了全球光伏产业半数以上的华裔科学家,并吸引国外著名的光伏材料学专家纷纷加盟。

由于从事生产线低端的下游组件,即便技术先进,上游原料短缺现象仍然牵制产能扩张。2006 年7 月,尽管多晶硅市场状况已陷入严重的供不应求,价格一路飙升,尚德毅然与全球大型硅料供应商MEMC 签署了50-60 亿美元的多晶硅合同,合同期为十年。签单半年后,多晶硅黑市价每公斤上涨100 美元,翻至300 美元。2007 年6 月,尚德又与美国HoKu 签订了6.78 亿美元的多晶硅供货合同。

果然,“拥硅者为王”,在2007 年底,上游原料持续疯狂上涨,黑市价格更是创下每公斤400 美元的天价,于是,处在下游的太阳能电池需求放缓。尚德电力则在这样的原料厮杀战中,依靠每年2000 吨硅料的稳定供应,安然度过。

由于原材料获取稳定,下游组件的产能顺利扩张,颇具成本及技术优势的尚德电力于2007 年末,跻身全球行业领导者之列。

2008 年3 月,尚德电力对外宣布,将连续8 年,向韩国东洋制铁化学株式会社提供多晶硅,合同金额为6.31 亿美元。4 月,尚德电力打入日本市场,收购日本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商之一的MSK 公司,并且向Soco-voltaic 系统公司供应230MSK 光伏玻璃板,用于设计、制造和设置一体化光伏(BIPV)系统。

多晶硅的风险愈演愈烈,施正荣再度掌舵方向,进入薄膜太阳能领域。

2007 年5 月9 日,总投资3 亿美元的电池基地落户上海,这是全球首个硅薄膜电池基地。相比硅片太阳能电池,它的转换效率略低,却很具成本优势,每瓦太阳能电池成本可从2.5 美元降至1.2 美元,但同时也面临资金、技术的门槛。

“每5 年,我们必须有个杀手锏技术,否则很快就会被后来者超越。”科学家出身的施正荣并不畏技术的更替,关键在随市场方向的准确把握。

 

“比尔盖兹”
2000 年,施正荣从澳大利亚带着几十万美元回国,寻找创业的机会。“一个熟人和我开玩笑,你是一条大鱼跑到小河里去了。”施正荣说,“那时的自己比较年轻,想的少,当时是要什么没什么,就凭着一腔热血。”施正荣被誉为光伏界的“比尔盖兹”。

施正荣拿着一个关于创立太阳能科技企业的概念与无锡市政府圈子、商人圈子进行了接触。他碰到了后来成为合作对象的无锡市风险投资公司投资部经理张维国,取得了他的大力支持,而由此诞生了无锡尚德的雏形。

施正荣走的关键一步是取得了无锡市政府的支持。无锡市政府一直在寻找一些含高新技术同时又能回报丰厚的项目。施正荣的项目正好入了他们的法眼。而施正荣也长袖善舞,与无锡市政府多位高官相交甚密,人脉极其丰富。

在无锡市政府的支持下,拥有国资背景的无锡当地知名企业纷纷出手,这其中包括了小天鹅集团、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山禾制药等8 家公司,施正荣共融资600 万美元,施正荣则以40 万美元现金和价值160 万美元的技术参股,成立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无锡尚德的成功背后实则是政府的隐形之手,而这种国资背景的企业投资实际上就类似于无锡市政府自己出手。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施正荣很难让那些国资背景的企业出手相助,因为当时的太阳能概念并不新鲜,已经炒作了数十年,但由于技术限制,一直无法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无锡尚德的成功至今仍然是个特例,别的企业也不可能复制它的成功。”一位业内人士评价说。

2005 年12 月14 日,无锡尚德美国纽交所上市,融资4 亿美元。施正荣也从一位饱受质疑的创业者成为华尔街追捧的明星。尽管争议仍在,但在过去的一年中,无锡尚德产能达到540 兆瓦,销售收入100 亿美元,跻身世界光伏行业前三强。

“这些只不过是一场数字游戏,没有任何意义。”施正荣如此说。

 

学他者“生”,像他者“死”。

施正荣宣布,尚德将在2010 年实现产能2000 兆瓦,在2012 年实现5000 兆瓦,相当于10 个中型火电站。他预测,到本世纪末,太阳能发电量将占发电量总量的70%。那时的人们或许从电中也能闻到阳光的味道。

通用电气主管环境技术部门的副总裁波尔森评价说,施正荣的成功之处是他以新兴的中国市场为舞台;他从事的绿色事业被认为超过IT 全球发展动力。“施正荣有希望成为下一个盖茨。”波尔森说。

以施正荣创立无锡尚德为界,中国的光伏产业从“空旷无人”变成“人声鼎沸”。到了2008 年,总共有10 家国内的光伏企业在海外上市,融资规模达到了20 亿美元。

“施正荣就像一个催化剂,在市场上引起了剧烈的化学反应。”有业内人士则评价道。业界曾有这样一个说法:谁控制了多晶硅,谁就控制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命脉。这几年,硅材料的价格疯涨,从每公斤30 美元,猛涨到了每公斤400 美元。

如今,在国内上马太阳能多晶硅生产的公司已经近70 家,在2007 年就有江苏中能、新光硅业、四川峨嵋、洛阳中硅、无锡中彩等企业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目前国内已建和在建的多晶硅计划产能高达6.35 万吨,而最新的公开资料显示,规划中的多晶硅项目产能已接近9 万吨。到2008 年,大约可以形成1.8 万吨产能。如果按照新光硅业一期1260 吨项目12.9 亿元的投资额计算,9 万吨多晶硅项目大约需要将近1000 亿元的总投资。

“按照这个发展态势,国内很快会出现多晶硅生产过剩的局面。”业内人士说。“光伏产业在不断发热发烫,不断膨胀,正像热气球一样在升空。”专家们如此评价。
有学者认为,多晶硅产业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会造成极大的污染和浪费。而且,光伏产业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从长远来看,技术瓶颈仍然存在。目前光伏产业的核心技术几乎都在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光伏产业又过度依赖欧美市场,95%的产品都会出口国外,这也等于把主动权交给了欧美市场。

对光伏产业起到了催化剂作用的施正荣并不看好这种狂热的潮流。他的观点是,光伏产业上游的多晶硅生产能耗高,代价大,上游原材料有限。施正荣说,目前70 多家企业都进入这个行业,绝对是不思后果的短期行为,肯定要“歇菜”。

阳光能量推销员

在上海举行的一次管理论坛上,主持人以“首富”来称呼他,但他走上讲台的第一句话就让听众吃了一惊。那时,我国牛市泡沫愈演愈烈,施正荣在台上说,尽管正值牛市,但我们仍然可以感到危机重重,与美国股市相比,我们的好多企业都是“忽悠”的。

他说这话时满脸严肃,绝无半点玩笑之意。台下端坐着中国经济学界和企业界诸多大佬,比如学者张维迎、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上证所总经理朱从玖等,这些大佬无不侧目,对施正荣报以会心微笑。但他面无表情,让别人的笑声尴尬地漂浮在空气中,找不到落点。

此次会面,他语言犀利,绝不拖泥带水,口音仍然带有苏南的吴侬软语味道,而多年的留洋生涯又让他习惯在讲话时夹杂一些英文词汇。他说,尚德是做阳光生意的,他们的前景也和阳光一样总是希望无限。

这两年,采访施正荣是中国媒体的一个游戏,“拒绝”和“坚持”是游戏中的重要元素。相比两年前,无锡尚德上市之前的高调与滔滔不绝,现在的施正荣似乎“嗖”的一下在媒体的视野中消失了。

如今的施正荣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了环保上。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成为了半个环保专家。无锡尚德公司新建设的研发中心大楼,按照施正荣的要求,实现“零能耗”。整个大楼使用光伏玻璃幕墙等材料,还将集成地热利用技术、空气热泵技术、水源收集与循环利用技术,是我国第一座“零能耗”功能型生态建筑。

施正荣在多个场合宣扬环保,一切都与太阳有关。他喜欢带着自己制作的幻灯片,随时播放给观众看,那是关于宇宙中星系的能量运转,他想表达一种简单的意思就是,如今的能源紧张,唯有阳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说,使用汽油,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温室效应随之而来,按照目前地球温度上升的速度,再过30 或50 年,喜马拉雅山、唐古拉山冰雪消融殆尽,母亲河长江失去源泉,人们将难以生活,使用替代型能源是燃眉之急。

环保英雄

施正荣被《时代》评为“全球环保英雄”,在2007 年,作为唯一的企业家,成为“绿色中国年度人物”,2008 年,被英国媒体评选为“可拯救地球50 人”之一。他使中国光伏产业与国际差距缩短了15 年。

“他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的绿色产业的出现和壮大并非一纸梦想。”媒体给予施正荣这样的评价。

“其实,在我心里富豪不是终极目标,光伏产业的价值远远超越商业本身”,施正荣的语气里难掩书生特质,他期望用新能源技术切实地解决当下的环境问题。“未来五年,要把太阳能发电的上网电价成本降至每千瓦时一元钱”。

尚德电力上市一个月后,施正荣成立了“施氏家族基金会”,是目前国内唯一关注气候、环保、能源和全球变暖问题的非公募慈善基金会,是他自己掏钱,“大约500 万美元”。另外还有家“尚德基金会”,由公司掏钱。

但是,施正荣认为,随时随地的环保,就是最大的慈善。他现在20%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环保宣传。

对于扎堆上马多晶硅的现象,他表示无奈,“硅材料价格疯涨主要发生在中国,只图眼前之利,大肆炒作至每公斤数百美元,而同样环境下,美国厂商签的仍然是每公斤60 美元,这是计划性和长期发展战略的差别。”施正荣说。

再回首,施正荣说自己并没想要成为科学家,在澳洲攻读博士时,也没想过要做企业。

“到如今,我只有感恩,这是一个事业,汇集的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施正荣感慨,若不是当时无锡市委书记的一句话 “政府不要与企业争利”,持股才25%的施正荣根本无法请出国有股,完成私有化登陆纽交所。

2007 年,尚德的太阳能电池生产量为364 兆瓦,按公司对产品保证稳定运行25 年计算,可产生100 亿度绿色电力,相当于减少燃烧500 万吨标准煤,减排735 万吨二氧化碳气体。

财富背后

仅仅几年时间,施正荣创造了传奇的财富神话。然而,有谁知道,近年来施正荣一直在玩一个惊心动魄、生死攸关的大牌局;有谁知道,当初与国企的股权纠葛曾让施正荣放出狠话:他们不退我退,股票、公司我都不要了;有谁知道,当初与“拥硅王者”高价签下10年供应大单,施正荣经历的艰难谈判:大丈夫能屈能伸,该弯腰时还是得弯腰;有谁知道,当光伏业财富神话屡屡上演时,无数“害群之马”昧着良心无视硅片质量,施正荣难掩心中义愤:你的客户都死掉了,你还会活着吗?

【“以退为进”促成“赴外上市”】
一个关于尚德最初如何在无锡落户的故事如今已众所周知:那是2001 年的一天,施正荣在无锡当地一次论坛上作了关于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报告。很快,他被台下听报告的无锡市领导看中并决定在当地投资建厂。由于缺少启动资金,当地政府甚至动用了行政影响力,为尚德公司拉来了8 家国企股东,共出资600 万美元,占75%股权;施正荣自己也拿出了在澳洲的两年薪水40 万美元,加上160 万美元的技术参股,持股25%,这才有了尚德公司的雏形。

然而,外界未必清楚的是,这8 家一度在尚德公司创业之初扮演关键角色的国企却在若干年后成为阻碍企业进一步跃升的天花板。确切地说,施正荣遇到了一个和国内很多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所遭逢过的相同的难题。

2005 年上半年,此时的尚德公司已逐渐从步步荆棘的草创期中走出,企业运营步入正轨,效益蒸蒸日上。仅投产后的第二年,尚德公司就获得90 多万美元利润;到了2004 年,尚德的利润更接近2000 万美元。至此,公司的IPO 也开始提上日程。

2005 年9 月18 日晚,当施正荣在一场职工合唱比赛中汗流浃背地唱完《在希望的田野上》后,便下定决心去纽交所上市。但对于一家国有股占绝对权重的中国企业来说,海外IPO 谈何容易:国家政策限制不说,海外资本市场对国有股的重重顾虑也是一大牵绊。

与此同时,一些海外投资基金亦开始关注到这家风头正劲的中国光伏企业,前者的介入与否同样直接关系到后者的海外IPO 能否成行。

更让施正荣感到为难的是,部分无锡本土的国有股股东凭借企业出资人的身份开始对公司经营指手画脚,而施本人虽对太阳能行业了如指掌,却时刻感到如芒刺背。到了这一刻,昔日的战略伙伴已成为这场大牌局中水火不容的对手——企业要私有化、作为利益纠缠方的国有股却不愿退出——尚德公司的前景几乎可用命悬一线来形容。

无奈之下,施正荣的第一种牌技——“以退为进”出手了。据他回忆,当时他已做好最坏的打算:“他们不退我退,什么股票、公司都不要了”。

起初,无锡当地的利益纠缠方不为所动,“他们认为尚德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技术都有了,有他(施正荣)没他无所谓”。

随着双方的分歧和矛盾日益激化,冲突的火苗终于烧到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的面前——双方都希望这位当家人能出面解决分歧,但后者并未马上给出答案。

这其中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小插曲。在无锡市的一次办公会议上,杨卫泽耐人寻味地说道:“假设一个星球上有三个人,两个男的,一个女的,如果只能选其中两个的话我们肯定会选一男一女,道理很简单——为了繁衍后代。如果一个国家有三家单位,一家企业、一个政府、一家事业单位,同样也只能选两家的话,那么我们只会选企业和政府,而不会去选那个事业单位。为什么?因为政府要靠企业,企业是纳税人。基于这一点,企业应该发展,企业家应该发展。政府不应该与企业在利益上发生冲突,国有股应该从一般企业中退出。”最终,市委书记还是旗帜鲜明地站在施正荣一边。

随后的牌局就顺利得多了:国有股在获得十几倍收益后套现退出;高盛、英联、法国Natexis、尤科、西班牙普凯等多家海外机构得以顺利入股;施正荣自己则成为尚德的大股东。

“这道难关走过后,其它问题都好解决。因为后来的很多问题都属于技术问题,是在你能力范围之内能解决的。而当时那些问题是超越你能力范围的,再努力也没办法。”施正荣说。

【“能屈能伸”赢得“硅料之争”】

改制的成功让施正荣从牌局的配角变为主角。此后,牌局的演进几乎都在这位技术派“庄家”的掌控之中,尤其是2005 年下半年尚德登陆纽交所一役为他赢得这场牌局开局以来最大的一笔“彩头”。

然而,进入2006 年后,全球光伏产业蓬勃兴起,作为光伏电池主要原料的多晶硅陷入严重供不应求的境地,价格更是一路飙升。施正荣再次感觉到手中拿的这副牌对自己并不很有利——毕竟,尚德只是一家下游组件厂商,尽管技术先进,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少上游原料就不可能维持生产并满足产能扩张的需要。

2006 年年中,尚德电力与全球老牌硅料供应商、美国纽交所主板上市的MEMC 公司签订了一份长达10 年的多晶硅供货合同。双方约定,MEMC 将在未来10 年内向尚德提供价值50-60 亿美元的太阳能级硅料。作为采购合同的一部分,尚德将向MEMC 提供资金资助,用于扩大MEMC 的产能,以保证MEMC 对尚德的稳定供应能力。

这份大单终于让施正荣可以坐下来喘口气,但围绕该合同展开的谈判过程却异常艰辛。在光伏界向有“拥硅者为王”一说,MEMC 正是这样的“王者”。基于这种行业地位,MEMC 向尚德开出的条件极为苛刻,留给施正荣讨价还价的余地少之又少。

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内,施正荣几乎每天都和对方CEO 电话交流。由于MEMC 开价极高,在尚德公司内部也产生了不同意见。有人说对方赚的钱太多了,而施正荣则深知这场牌局的胜负在此一举。

于是,他的第二种牌技——“能屈能伸”果断出手。“大丈夫能屈能伸,该屈的时候就得屈,背脊不是很硬的时候就必须屈。哪天等你的背脊硬了,就不用再委屈自己了。”他劝说其他高层,不要去算人家赚了多少,只要算自己能赚多少,“我们行业现在就是这么个状况,在一定的时候,要你‘弯腰’还是得‘弯腰’。”

当时硅料黑市价已经高达每公斤200 美元,而尚德这份大单的协议价差不多是黑市价的一半。尽管当时看起来尚德为这份大单付出了很多,但如果放到现在,倘没有这份大单,他们付出的就会更多。

“这个合同对我们很关键。如果没有这个合同,我们也会和别的企业那样遭遇硅材料紧张。而现在我们却可以正常开工。”施正荣说这话的时候已临近2007 年岁末。此时,全球光伏市场刚刚度过多晶硅最紧缺、价格上涨最疯狂的一季。

也是从10 年大单签订之时起,全球硅材料的紧张态势日甚一日。2006 年第四季度,多晶硅黑市价突破每公斤300 美元。正当多数分析师都认为此价格难再有大幅提升机会时,2007 年下半年,多晶硅价格再度飙涨,12 月更是创出每公斤400 美元的天价。

而这份10 年合同加上去年签订的其它大单可以保证尚德从2009 年起每年获得2000 吨硅料的稳定供应。由此,施正荣在这场近乎生死时速的多晶硅博弈中再度赢得了先手。

【“行业良马”痛斥“害群之马”】

新入场者的增加让这个大牌局的变数陡然大增。

由于施正荣等先行者在这场以“太阳能”名义进行的牌局中赚得盆满钵满,越来越多的新玩家也在过去两年争先恐后地挤入。其中,仅跟随尚德赴美上市的国内光伏企业就有林洋新能源、江西赛维、天合光能、中电光伏、阿特斯、英利新能源等7 家,至于其他未上市的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更严峻的是,一些新玩家无视游戏规则,在这场大牌局中扮演了“害群之马”的角色。

“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中国光伏企业的质量问题,这值得我们站在一个行业的高度进行呼吁。应该看到,只要一家中国企业出现质量问题会给整个行业带来麻烦,因为都是‘madein China’。”施正荣忧心忡忡地说。

据他透露,硅材料最紧张的时候,中国硅片厂每家每户都在满负荷运行,但尚德后来发现,有些硅片厂生产出来的硅片质量非常差,或转换效率极低,或衰减很快。“我们曾经告诉这些企业,如果再有这样的情况要在业内曝光。”

而更离谱的是,还有家国内光伏电池企业的老板竟在公开场合宣称,“我们反正是做组件的,只要组件能卖掉,质量问题最后都可由光伏成品厂商来负责。”

“这种心态还了得吗?他们认为问题不会波及到他们,但你的客户都死掉了,你还会活着吗?带着这样的心态还能做得好事业吗?”说到这里,施正荣难掩心中义愤。

在他看来,一旦哪个行业有钱赚,参与进来的人就多,这本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这些新来者抱着怎样的目的进来?对行业的了解又有多深?

“别的不说,首先,我们做企业的哲学就在于不是为了赚钱的目的,而是带着为人类解决问题的想法去做的。我们始终是带着使命感。其次,我们对这个行业的了解是全方位的,这就使我们在决策的过程中能找到‘大牌’,那结果当然就很不一样。”施正荣这样解释他在这场大牌局中能每每出大牌的原因所在。

他同时表示,尚德国际化的技术团队以及产业链资源的整合能力都是成功的关键。

“产业链是利益共同体,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从心理上讲,卖总想卖得高,买总想买得低;但实际上,这有个度的问题。”施正荣指出,尚德已是世界第三大光伏电池组件制造商,任何一家硅片厂商恐怕都想和尚德发生点关系,“但如果价格高到买不起或买了之后没有赢利,那么一旦尚德没有了,对供应商又有什么好处?我们和下游客户的关系也是如此,产品价格卖得低也得有个度。”

在他眼中,打价格战的企业同样是这把牌局中的害群之马。但他并不认为光伏业会变成又一个彩电。“对光伏业来说,谁打价格战谁就第一个会牺牲掉。这是由于光伏和家电有本质不同,人们选择尚德不是因为价格低,而是质量好。你打价格战,我不打;你没有盈利,我就有。尚德不会因为对手的价格卖得便宜就失去市场。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你能够向客户提供什么样的额外价值。”

“我们有自己的主见,不像有些企业只会道听途说,结果每天都很不安。我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能看到十年后的情况,当然不会有什么风险。”施正荣道出了他之所以敢在这把牌局中不断下大注的原因。

施正荣预测,到2010 年,国内光伏产业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洗牌过程。

“老大”承诺

随着煤炭价格攀升,电价未来涨声一片。

“五年内,提供一元人民币一度电的太阳能能源。力争将太阳能电价与火力电价持平。”
中国光伏发电“老大”施正荣说。

这位曾于2005 年荣膺“中国大陆首富”、缔造“光伏神话”的镇江扬中人,如今已逾不惑,却激情四溢。

八年前,施正荣回国,创办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硅薄膜太阳电池、光伏发电系统研发、制造和销售。2005 年,公司在美国上市,融资四亿美元,成中国首家登陆国际主流资本市场的民营企业。2007 年,公司产能五百四十兆瓦,销售收入超百亿美元,跻身世界光伏行业前三强。

一切似与“太阳”有关。施正荣面对众多高级“海归”,放起自己制作的幻灯片,是关于宇宙中星系的能量运转,俨然大学天文课堂。他想表达的意思很简单:当今能源短缺,唯有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燃烧石油,产生二氧化碳,温室效应随之而来。“地球温度再高三度,人类可能难以为继”,他说。“如果喜马拉雅山、唐古拉山在三十年、五十年后冰雪消融殆尽,母亲河长江失去源泉,依靠长江生活的人们如何生存”,他又说。

施正荣预测,到本世纪末,太阳能发电量将占据所有方式发电量的百分之七十。

“所以,到2010 年,我们力争实现产能两千兆瓦,相当于四个火力发电站威力,2012年,力争实现产能五千兆瓦,相当于十个火力发电站威力”,施正荣说。

作为光伏行业世界前三、中国第一,施正荣对中国人做出的承诺是:太阳能电价与火力电价持平。到那时,也许中国人用电才能感到没有环保的压力。

四、解读——《施正荣:阳光下的财富神话》
尚德集团
发展历程
2000 年,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成立。无锡小天鹅集团、山禾制药、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八家企业共同融资600 万美元,而施正荣投资40 万美元的现金和价值160 万美金的技术参股,共同组建了中澳合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2005 年,在无锡市委书记的帮助下成功完成企业私有化,原先占尚德股份75%的国有股获益十几倍后,相继退出。同年底,VC 和PE 齐助阵,共同募集8000 万美元,成为2005年私募之最,襄助尚德电力成为中国大陆首家登陆纽交所的民营企业。
2005 年上半年尚德海外公司向高盛、英联、龙科、法国Natexis、西班牙普凯等国际著名投资基金共私募了8000 万美元的资金,完成了对尚德所有国内股东的股权收购,使尚德成为一个海外公司百分之百控股的外资企业。

2005 年12 月14 日,无锡尚德(NY:STP)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

尚德动态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英联日前宣布,已将其所持有的太阳能原料供应商顺大控股的股份出售给无锡尚德太阳能有限公司(SuntechPowerHoldingsCo.Ltd)及另外一家投资者。该笔交易将使得尚德和顺大实现在太阳能产业链上的垂直整合。

顺大的原控股方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英联和Waichun Investment Fund。英联并未透露向尚德和另一家投资者所出售的顺大股份的交易价格,但表示此次将完全出售所持有的顺大股份。无锡尚德表示,收购金额为9890 万美元,但并未透露所收购股份占顺大控股股份的比例。

无锡尚德同时与顺大控股签署13 年硅晶片供应协议,从2008 年至2020 年,顺大控股将向无锡尚德供应总量为7GW 的硅片。

尚德垂直整合产业链

顺大控股成立于2003 年。顺大的主要业务是利用多晶硅生产单晶硅棒和切片。这些产品可以被用来制作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尚德便是这类厂商之一。

2006 年,以英联为首的投资机构向顺大投资,帮助该企业在江苏省扬州市建立了多晶硅工厂,该建设项目已经进入后期。据悉,第一阶段的产能将达1500 吨,预计十月份前可以投产。该工厂采用西门子技术,拥有闭路再循环系统。

英联投资合伙人郑国器表示,该笔交易将使得尚德和顺大实现在太阳能产业链上的垂直整合。对尚德而言,参股上游供应商并签长期供应合同,可以保证原料供应;对于顺大控股而言,则可确保将来继续扩产时产品的销售。

无锡尚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施正荣称,顺大控股工厂下半年投产后,有助于缓解原材料短缺的局面。顺大董事长倪云达则表示,建设多晶硅厂不仅有助于转变公司业务,同时也将有利于中国达到多晶硅原材料自足。

英联加速投资中国

郑国器表示,自2000 年设立了北京办事处以来,英联在中国的投资额大约为2.5 亿美元。“过去两三年投资速度更快一点。”他表示,由于看好中国经济和企业发展前景,英联将加速在中国的投资力度。
“去年我们对生产无缝钢管的无锡西姆莱斯投资2500 万美元,还投资了采油设备公司和包装设备公司。未来我们的投资主要在消费品行业,尤其是与消费升级相关的产业,比如各种零售、餐饮、医疗、教育,我们都会有投资兴趣。

郑国器说。英联总部位于伦敦。作为专注于新兴市场的私募股权投资者,英联旗下管理的资产约68 亿美元,在全球12 个国家设有14 个办事处。自2000 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其较为著名的投资包括:在中海油IPO 前,联合发起了4.6 亿美元的私募;2002 年为中国的乳业巨头蒙牛提供了750 万美元的扩张型投资;率领投资者组成的财团对国人通信提供2600 万美元投资,并助其在纳斯达克IPO;为中国最大的乳酸饮料制造商之一太子奶提供了4000 万美元的扩张型投资;对无锡尚德投资1250 万美元,并协助其成功在纽约证交所上市。

尚德扩张

收购日本最大光伏制造商MSK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中,市场一直希望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民营企业能发挥出更大潜力,而无锡尚德(NYSE:STP)收购日本最大光伏制造商MSK 的举动,可谓是跨出了一大步。

无锡尚德是首家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也是全球领先的光伏电池制造商,其董事总经理兼CEO 施正荣以身价160 多亿元而被誉为中国新首富。他说:“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组件市场,同时也是外国厂商最难进入的市场之一。”

“而我们预计这一收购将让尚德拥有MSK 在全日本的销售与市场平台,我们将利用这些优势来增加我们在这个重要市场的市场份额。”施正荣表示。

无锡尚德将以现金和股票交易方式分两步收购日本MSK 公司,从而使尚德在日本主要市场拥有全面的光伏组件分销网络。2006 年第三季度完成的第一步收购中,尚德以1.07 亿美元的价格通过购买新发行和现有股票收购MSK 的2/3 股权。

尚德根据MSK 达到特定运营目标的能力按一定价格收购MSK 的所有或大部分剩余权益。如尚德百分之百的收购MSK 的剩余权益,则第二步收购的价格范围在5300 万美元至1.93 亿美元之间,支付形式是尚德股票。第一步收购的资金将来自于6 个月的过渡性贷款。

根据《日本2006 年光伏系统市场未来展望报告》,日本在太阳能总安装和电池及组件生产方面都是最重要的市场,产量占全球53%。报告同时指出,日本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其2005 年光伏电池和组件年产量增加了48%。

MSK 是日本最大的光伏制造商之一,也是建筑集成光伏(BIPV)领域的领先公司之一。

MSK 进入太阳能光伏领域已有20 余年历史并且是世界光伏领域的知名品牌,2005 年,MSK的年产量约为200 兆瓦。

尚德预计,MSK 的全球销售布局、成熟的品牌策略和国际化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将加强尚德在关键全球市场多元化客户群和开发销售渠道的战略。

此次收购中,瑞士信贷担任尚德的独家财务顾问,盛信律师事务则担任尚德的国际法律顾问。MSK 方面,PT Global 和三菱UFJ 证券担任财务顾问,美迈斯律师事务所担任MSK的国际法律顾问。

尚德商机

炙手可热的尚德太阳能还在扩张着地盘。

2007 年五一过后,无锡尚德电力(Suntech Power Holdings)的上海太阳电池制造基地就破土动工了。这里将进行下一代产品——硅薄膜太阳电池(Silicon Thin-Film Solar Cell)的研发和生产。

尚德电力董事长兼总裁施正荣说,在国际市场硅原材料持续紧张的背景下,薄膜太阳电池已成为国际光伏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热点。

太阳光能照射在一些特殊材料上,会引起材料中电子的移动,形成电势差。太阳能光伏发电,就是依据这个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施正荣说,薄膜太阳电池用硅量极少,更容易降低成本,根据目前测算,每瓦成本可降到1.2 美元。同时,它既是一种高效能源产品,又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更容易与建筑完美结合。

蕴藏巨大商机

施正荣举例说,上海有很多高楼大厦,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上海基地投产之后,高楼玻璃幕墙一旦与硅薄膜产品结合,可以变成太阳能发电幕墙,感觉像玻璃幕墙一样,还可以控制透明度,而成本只比普通玻璃幕墙贵20%。

众所周知,目前制约太阳能电力大规模普及的,主要还是因为发电成本太高。不过,施正荣对未来太阳能发电逐渐降低的趋势抱有很大乐观,他甚至认为那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

他指出,最近国际上一份报告预测,到2010 年,只要年日照时数达到2000 小时,太阳能发电成本就将达到每度电10 美分。

至于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施正荣称,一方面是要做到规模效应,提高电池转换效率。尚德电力今年在不增加制造成本的前提下,有希望使单晶硅电池的转换率提高到18%,明年争取达到20%。

开发新型技术

另一方面,要进行新型技术开发,譬如硅晶薄膜的开发。与晶硅太阳能电池相比,这种新型太阳电池比较容易降成本,因为它需要的硅片量比晶硅太阳能电池少100 倍。目前,硅片占太阳能电池总成本的70%左右,如果薄膜太阳电池的转换率和晶硅太阳能电池相当,按硅片使用量可节省7-8 倍的成本。

施正荣说,“我们认为硅薄膜电池已经到了产业化阶段,这种电池不用硅片,只需要1-2微米的硅,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硅晶太阳能电池必然为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所取代。”

当然,硅片技术也能解决目前的成本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上游行业,晶硅原材料会越来越多,价格也会不断降低。他说,“我认为硅片成本降到1.5 美元是完全有可能的。”

谈到未来太阳能在中国的发展空间,施正荣显得有些淡然。他说,中国的太阳能市场无疑正在扩大,但未来几年,尚德最大的市场机会还是在海外。因为,尽管领导层已经认识到节能和环保的重要性,但政府对替代能源的支持仍不甚明朗。

施正荣认为,只要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这个市场相当大。尽管政府已经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并颁布了鼓励开发、使用其他可替代能源的政策,但至今没有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他说,“我们不提倡政府花大量资金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而是希望它扶持市场的发展。也就是说,我们不希望政府把钱花错了地方。”

施正荣1988 年到澳洲留学,博士毕业时,他的导师决定将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当时筹到5000 万美元,6 个人成立了一家公司,他担任薄膜课题组组长。2000 年带着他的技术和几十万美金回国,并在无锡市政府的支持下年创办了无锡尚德。

产能居世界第四

如今,尚德电力已是中国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产能也已跃居全球第四位。2005年底,尚德电力在纽交所成功上市,成为首家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作为尚德的大股东,施正荣持有6650 万股尚德股票,持股比例为44.9%,曾被澳洲商业杂志BRW 评为澳洲10 大富豪之一。

对于成功之后的一切,施正荣说,自己并不看重。他每天照样去实验室做研究,同时也要跑市场。在他看来,技术创新最重要。

尚德目标

定标“多晶硅世界最大”

2008 年8 月3 日,在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的故乡镇江扬中,辉煌硅能源(镇江)有限公司总投资达5 亿美元的1500 兆瓦硅片项目一期正式投产。

辉煌硅能源总裁王禄宝透露,“(辉煌硅能源)未来还将投入6 亿美元进行扩建,以使得公司总产能将达到3200 兆瓦,成为世界最大的硅片生产企业。”

而随着辉煌硅能源硅片项目的投产,施正荣的光伏产业联盟的面目正变得越来越清晰。

硅片龙头

辉煌硅能源成立于2007 年6 月,但它的前身镇江环太硅科技有限公司却早在2004 年就进入了光伏行业。

据王禄宝回忆,环太的入局和施正荣密切相关。当时的施正荣刚回到国内开展自己的光伏事业。在朋友的牵线搭桥下,王禄宝在无锡第一次见到了施正荣,两人“一见如故”。随后,打算进入光伏产业的王禄宝在施正荣的建议下,成为国内最早从事硅片生产业务的企业。

从2004 年到2007 年,随着世界光伏热潮的兴起,环太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几家硅片生产企业之一。

在成立之初,环太的定位就异常清晰——尚德电力的配套企业。

王禄宝表示,由于所生产的硅片主要销售给无锡尚德,环太并不需要担心太多市场方面的问题。

但无锡尚德电池片产能的不断扩大给环太的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7 年,尚德公司总产能超过500 兆瓦,产量接近400 兆瓦,销售收入超过100 亿元,已成为世界光伏行业排名第二位的企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香港辉煌硅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尚德、环太三家企业以环太为基础,于2007 年共同出资建立了辉煌硅能源(镇江)有限公司。

辉煌硅能源的定位依然是尚德的配套企业。甫一成立,辉煌硅能源就抛出了一个大型的投资计划,宣布将投资5 亿美元建设1500 兆瓦的硅片生产工厂。

在光伏产业链中,硅片生产是承前启后的中间环节。它的上游是多晶硅原料,下游则是电池片。在这个环节中,江西塞维LDK 是目前国内的领军企业之一,其产能在三期项目投产后将达到1100 兆瓦。

但王禄宝认为,辉煌和LDK 目前并不存在竞争关系。

“这个环节不存在什么竞争,因为产品的销售方向很明确,国内厂商所生产的硅片是供不应求的。”王禄宝说。“辉煌的目标就是将硅片环节做到极致,保持20%左右的毛利率水平,通过规模来取得竞争优势。”

另外,王禄宝还透露,辉煌本来今年就曾计划上市,但因国内宏观经济不景气而暂时推迟。

“辉煌当下在公司治理等方面都是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来进行的。一旦启动上市程序,预计5 个月内就能完成。(辉煌)预计是在香港上市,如果顺利的话明年就会完成。”王禄宝说。

产业联盟

王禄宝表示,辉煌的定位就是全球最大的硅片生产企业,目前不会向上游或下游延伸。此前,江西塞维LDK 已经宣布投资120 亿建设1.5 万吨多晶硅项目,一期6000 吨项目计划在2008 年内投产。

王禄宝指出,辉煌不涉足上游领域的底气在于,该公司能够获得稳定的硅料供应。

2008 年3 月11 日,尚德电力、辉煌硅能源和大全集团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了实质性内容——三方签订了多晶硅供货合同。

7 月18 日,大全集团一期1500 吨多晶硅项目投产,而该项目的总规划为1 万吨。

大全集团50%的多晶硅产量将供给辉煌硅能源。另外,辉煌硅能源还同世界多晶硅巨头MEMC 公司有长期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尚德、大全和辉煌硅能源三方的合作已经覆盖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从多晶硅原料生产、硅片、电池片加工到电池组件、电站系统集成的各个重要环节。

在施正荣所打造的这个产业联盟中,辉煌今后主要集中在硅片这一环节。按照王禄宝的估算,在新项目投产后,辉煌的硅片产能将一直与尚德的光伏电池产能扩张计划同步增长,保证能够满足其1/3 的需求。

“2012 年,尚德的产能将达到1 万兆瓦,占到世界总产能的30%。而辉煌届时的产能为3200 兆瓦,还是它的1/3,在全球硅片市场上则占有10%的市场份额。”王禄宝说。

对于施正荣而言,他的光伏产业联盟在2012 年即将面对一个更庞大的全球市常施正荣说,“2012 年,世界光伏发电的成本将很有可能下降到1 元/度,这已经接近了火电的成本,将使得光伏发电真正具备竞争力。”

“只有在光伏产业的各个环节都做到了足够大的规模,光伏发电的成本才可能降下来。”王禄宝补充说。

 
电话:010-62483188   地址:北京海淀区温泉镇杨家庄(100095)
版权所有:西山书院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111277号
  春藥王 春藥網 春藥網 春藥王 春藥王 助性藥 催眠藥 迷奸藥 如何治療陽萎 失身水 印度神油哪可以買 第六感費洛蒙 發情藥 金蒼蠅水 男人持久 情定費洛蒙 情趣藥品 威而剛購買 威爾剛哪裡買 性費洛蒙 性藥品專賣店 性藥專賣店 持久液哪裡買 如何購買威而剛 如何讓男人持久 如何壯陽 性藥品專賣 藥局購買樂威壯 治療早洩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