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院介绍基础理论研究企业家培训西山书院度假山庄联系我们
 
书院美景
一、命运的认知与把握
二、主体建设
三、如何面对市场波动
四、如何评估一项生意
五、组织建设
六、战略管理类
七、战役战术类
八、从亿到百亿
九、境界与觉悟
《思想》杂志
《思想》杂志
西山书院名师介绍 西山书院院长寄语 西山书院九大知识体系
西山书院案例中心库
 
首页 > 案例中心> 国内

郭氏家族

基本信息

性别:
出生年月:
国籍:中国香港
所属行业:房地产
净资产:105亿美元
排行榜:福布斯2009
名次:32

基本简历

 

郭得胜
版本一:
郭得胜(1911年—1990年10月),香港新鸿基地产创办人之一。祖籍广东省中山,家族经营杂货批发等,二战后移居香港。
商业经营简历
1952年创办鸿昌进出口公司经营洋货批发,眼光独具,看到香港当时兴盛的成衣业的前景,争得日本YKK拉链的在香港的独家代理权,生意兴隆,获得“洋杂大王”称号。
1958年,郭得胜、李兆基、冯景禧合伙创办永业企业公司进入地产业发展。1963年,三人共投资100万港元创办新鸿基公司。
在1990年郭去世时,新鸿基地产市值达到254亿港元,比首发上市时增长了62倍。
以他命名的事物
天主教郭得胜中学 (位于香港新界沙田)、郭得胜心脏中心 (位于香港葛量洪医院)
家庭
郭得胜已婚,妻子邝肖卿,育有3位儿子 - 郭炳湘、郭炳江和郭炳联。

版本二:
郭得胜(1911~1990年)
郭得胜原籍广东中山,石岐,生于澳门,在石岐长大。早年随父经营杂货批发,自幼巧学经营之术。
发展简史
战后随家移居香港,其时战争初定,民生逐步安定,工商逐渐复苏,郭得胜到了香港后,在上环租赁了一个店面,创办起叫作“鸿兴合记”的杂货店。郭得胜以其殷勤礼貌地待客,诚诚恳恳地经营,很快便赢得周边居民的好感和信任,生意日见兴隆。
几年的辛勤劳作,经营业务日有所增的店铺又扩展更名为“鸿昌百货批发商行”,开始扩大业务,批发日用杂货和工业原料。郭得胜虽然业务已经有所拓展,但依然以诚信经营之道,价格合理之方,获得了岛内外客户的极大信赖,因而他的商品销及港澳乃至东南亚各地,“老实商人”的美名成就了他的企业日见膨胀。
1952年,郭得胜将商号扩名为“鸿昌进出口公司”,专营洋货批发。后来郭氏取得日本ykk拉链的独家代理权,当时正值香港制衣业兴隆,生意源源不断,一举夺得“洋杂大王”的称号。
稍后,针对当时缝制产业的材料需求,郭得胜又代理了台湾生产的“良友牌”尼龙丝和日本多个厂家的尼龙产品代理经销权,使经营业务得到逐步拓展。至60年代,他每年经销的“ykk”拉链和尼龙产品,其营业额都在1000万港元以上,成为一个具有初级规模的商业企业,为日后介入房地产业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1958年,香港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房地产行业如日中天。郭得胜看准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联合好友冯景禧和李兆基,领衔组建了“永业企业有限公司”,开始试水房地产经营业务。
在这一时期,霍英东的立信置业房地产经营已经威震香港,实力雄厚的李嘉诚也已介入房地产行业,而英资置地产业更是凭借财团资本实力雄居霸主地位。于是,只有中等经济实力的永业企业,采取了避其锋芒,拾遗补缺,量力而行,见缝插针的介入策略,专门选择与资金薄弱的永业企业实力相适应的项目开发。他们以收购小地盘旧楼宇,改造重建的方式,经过五年循环运转,在香港房地产界站稳了脚跟。
1963年,三人各投资100万港元创办了新鸿基公司。郭得胜为董事局主席,李兆基、冯景禧任副主席,而职员不过十余人。郭得胜以多年经营工业原辅材料对制造企业的深入了解,十分清楚占香港九成以上的小企业,由于经营资金薄弱的制约,需要小型厂房以供栖身。于是,新鸿基企业应时对景,以建造工业楼宇为切入点,并且根据制造企业的需求分层出售,配合十年分期付款的优惠举措,因此而大受小型制造企业的追捧。
1965年,香港发生了银行挤兑风波,英资银行利用这一危机接连吞并了“廖创兴”和“恒生”等华资银行的半数股份,“广东信托”银行也因此而宣布倒闭,由此带来香港房地产市场陷入一片萧条,交易一落千丈。然而郭得胜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滞不前,他以稳扎稳打的经营作风,采取减少抵押及银行透支的措施,以削减经营利息支出。在这期间,他既在低潮时吸纳别人抛售的地块和旧楼,又不盲目开发项目,使新鸿基在1965至1967年的经济风潮中,不仅安然度过难关,而且还建成了20多座大厦,使新鸿基企业的基础更加牢固。
1968年,经济低潮过后,香港工商业复苏中日见活跃,企业经营用楼宇的需求量逐渐增加,郭得胜的投资开始凸现效果。尤其香港工商界对新鸿基企业的分层出售、十年分期付款的方式十分推崇,以至于新鸿基企业的工商楼宇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郭得胜在套回大量现金后,又针对时势,大量吸纳土地兴建楼宇,使新鸿基企业得到了快速地发展。
1972年初,香港股市一派兴旺中几近疯狂,恒生指数一日数涨。期间,冯景禧自立门户,成立了“新鸿基证券有限公司”,李兆基也相继成立了“恒基兆业”地产公司。
1972年7月14日,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并于8月23日上市,市值为港币4亿元。雇佣员工约30名,主要从事地产发展和投资。
有意思的是,郭得胜以其二十多年“老实商人”的良好声誉,在筹资时刻激发了股民们的投资狂热,打乱了郭得胜准备集资1亿元的计划,使他最终获得了10亿港元的巨额资金。
1980年,为规避房地产经营风险,又采取了商用楼宇租赁经营方略,自完成湾仔新鸿基中心物业出租以后,经过十年的发展,租赁楼宇面积已增至820万平方英尺,租赁收入每年高达16亿港元,成为新鸿基地产一项风险小,收益高的稳固财源。
至此,新鸿基地产已经发展成为香港地产界的五虎将之一。
1987年10月,新鸿基地产与信和集团合作,以33.5港元的巨资投得湾仔一块地皮,兴建了当时亚洲最高的建筑物--中环广场。
1990年10月,郭得胜因心脏病复发去世。参加葬礼的有李嘉诚、包玉刚、邵逸夫、霍英东、郑裕彤、李兆基等工商业巨子,当时报刊评论:“这几位扶灵者就已掌握了半个香港的经济命脉。”那时,新鸿基地产的市值已达254亿港元,与上市时相比,增长了635倍。
郭一向爱国爱乡,1982年初捐款港币1000万元在石岐兴建孙中山纪念堂,并捐资扩建华侨中学等。中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为表彰其支持中山建设的重大贡献,于1989年9月16日授予其为中山市荣誉市民称号,并颁授《荣誉市民证书》和金锁匙。

邝肖卿
邝肖卿(Kwong Siu Hing,1929年-),冠夫姓又称郭邝肖卿,籍贯广东省花都市(现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香港企业家,现任新鸿基地产主席,新鸿基地产创办人郭得胜的夫人,亦是前主席郭炳湘、现任副主席郭炳江及郭炳联的母亲。
现时,郭氏家族是透过信托基金持有新鸿基地产股份,当中郭老太占最大权益,所以她也是新鸿基地产的最大股东。郭老太在家族德高望重,是新地的灵魂人物,也受到三个儿子的尊重,很多事情都由她决定。
郭邝肖卿女士慈善家乡的老人福利,每次回乡,都问及花山镇敬老院的情况,还亲自前往慰问,使每位老人深受感动。从1991年起和胞弟邝准先生先后向该院捐赠善款共72万元人民币,改善养老院的设施,使老人们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中,娱其晚境,享其天年。郭邝肖卿女士认为要发展家乡的经理,改善乡亲的生活,必须办好教育、提高青年一代的文化素质,所以决心创办一所一流的学校,为家乡造就人才。1992年,她发郭德勝基金会名义捐赠3500万港元,在家乡兴建邝维煜纪念中学。从该校的选址到兴建,她和胞弟邝准先生都亲自过问,先后先后多次亲临现场,提出许多具体的意见,要求在建设上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如今,邝维煜纪念中学已成为花都一所设施一流,功能齐全的重点中学,每年都有大批中学生从这里考进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2000年,郭邝肖卿女士又捐资80多万元人民币支持花城小学校园建设工程。为嘉奖她的贡献,花都区政府、广州市政府分别授予她“荣誉市民”称号。

郭炳湘
版本一:
出生 1950年, 英属香港
职业新鸿基地产非执行董事
配偶 顾芝蓉 (1982年),李天颖 (?年至今)
郭炳湘(英文名:Walter Kwok),JP(1950年-),香港企业家,籍贯广东中山,郭得胜的长子,郭炳江、郭炳联之兄长。家族经营杂货批发等。郭氏兄弟是香港第二大富豪,排名仅次于李嘉诚,身家达240亿美元,折合1873亿港元。
郭炳湘曾赴英国升学,并获得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硕士学位及成为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员及香港工程师学会会员。
在企业方面,1990年11月15日至1997年5月8日期间,郭炳湘分别出任九龙巴士有限公司及龙运巴士有限公司董事。1997年9月4日起,郭氏出任九龙巴士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郭氏为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新意网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威信(香港)停车场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鸿昌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香港地产建设商会董事、东尖沙咀地产发展商联会有限公司董事及香港酒店业联会名誉司库。
在社区参与方面,他为香港公益金历届董事委员会主席、卫奕信勋爵文物信托委员、青年总裁协会(中国分会)会员及太平洋地区经济理事会──中国香港委员会会员。他亦是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课程顾问委员会委员及香港科技大学顾问委员会荣誉委员。他亦被选为北京市及广州市荣誉市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与及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

停职新地主席兼行政总裁事件
2008年2月18日,新鸿基地产突然宣布,主席兼行政总裁郭炳湘因个人理由,由即日起暂时休假,郭氏在休假期间,不会履行行政总裁之一切职务及职责,而其职务及职责将由两名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炳江及郭炳联分担;同时他也不会从事或参与任何行政职务,亦不会代表新地或其任何附属公司作出任何承诺。不过,新地没有提及郭炳湘是以什么个人理由休假,也没有披露要休假至何时。
据星岛日报及英文虎报报道,郭炳湘打算让他一位颇信任的女性朋友唐锦馨加入公司,但遭弟弟郭炳江及郭炳联反对,而公司最大股东郭氏兄弟母亲邝肖卿为了家族利益,决定与两幼子同一阵线,暂停郭炳湘在公司的职务。
郭炳湘其后透过公关发表个人名义声明,表示今次以个人理由即日起暂时休假,未来二至三个月会到访北京、美国及世界各地作旅游考察,完成后,会恢复主席兼行政总裁职务。
2008年5月23日,因申请禁制令等官司败诉,而失新鸿基集团的主导权,郭炳湘的代表律师汤家骅循例考虑上诉,认为存有复职协议承诺。
不过,李兆基建议,郭炳湘要“听阿妈话”。
新鸿基地产主席兼行政总裁郭炳湘,就高等法院拒颁令禁止新地董事局议决罢免他提出上诉,但被上诉庭驳回。

版本二:
郭炳湘(1950年- )香港企业家,祖籍广东省中山,郭得胜的长子,郭炳江、郭炳联之兄长。郭氏兄弟是香港第二大富豪,排名仅次于李嘉诚。1992年底,新鸿基地产市值超越李嘉诚的长实地产,成为香港市值最大的地产公司,堪称“地产巨无霸”。2008年5月27起郭炳湘退任新鸿基集团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一职,改任非执行董事。他亦是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课程顾问委员会委员及香港科技大学顾问委员会荣誉委员。他亦被选为北京市及广州市荣誉市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与及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
1963年,郭氏三兄弟的父亲郭得胜与李兆基、冯景禧合资创办新鸿基。但郭老先生1990年因心脏病离世,李兆基、冯景禧分别创业,新鸿基从此进入郭氏三兄弟共同执掌时代,其长子郭炳湘出任集团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老二郭炳江和老三郭炳联则出任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氏兄弟顺利接班,并使公司更上层楼,成为市场公认子承父业最成功的家族企业之一。
经历及所获荣誉 
郭炳湘曾远赴英国升学,并获得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硕士学位及成为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员及香港工程师学会会员。
在企业方面,1990年11月15日至1997年5月8日期间,郭炳湘分别出任九龙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及龙运公共汽车有限公司董事。1997年9月4日起,郭氏出任九龙公共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郭氏为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新意网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威信(香港)停车场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鸿昌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香港地产建设商会董事、东尖沙咀地产发展商联会有限公司董事及香港酒店业联会名誉司库。
在小区参与方面,他为香港公益金历届董事委员会主席、卫奕信勋爵文物信托委员、青年总裁协会(中国分会)会员及太平洋地区经济理事会──中国香港委员会会员。
2008年5月27起郭炳湘退任主席兼行政总裁一职,改任非执行董事。
郭炳湘与新地
新地的业务主要集中于香港,土地储备量在香港地产商中保持数一数二的地位以分布于新界各主要市镇之大型住宅发展项目为主。近年来新地加大了对内地的投资力度,先后有上海国金中心(汇丰银行大楼)、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国际金融中心、中环广场、名仕苑等地标性项目面世。
郭氏兄弟在美加拥有大量的房地产,总值约15亿美元。此外,他们家族在北美等地亦有不少物业和投资,价值约1.5亿美元。在香港拥有新鸿基地产外,他们透过新地控有上市的九龙巴士31.6%股权和富联国际25.02%股权。
新鸿基地产郭氏家族蝉联本地富豪榜榜眼,透过持有新鸿基地产逾44.55%股权益,家族财富达842亿元,新地本身市值亦达1890亿之巨。
豪门内讧
2008年2月18日新鸿基地产突然宣布,主席兼行政总裁郭炳湘因个人原因即日起暂时休假,并暂停履行一切职务。5月27日,新鸿基地产发表声明,郭炳湘退任主席兼行政总裁,改任非执行董事。郭氏家族的家长、他们的母亲邝肖卿(Kwong Siu-hing)昨日被任命为主席及非执行董事。郭氏三兄弟中的老二和老三,郭炳江(Thomas Kwok)和郭炳联(Raymond Kwok)将共同分担行政总裁的职责。至此,这个香港第二富豪家庭出现分裂的公开争吵暂时告一段落。

郭炳江
版本一:
郭炳江(英语:Thomas Kwok,SBS,JP(1951年-),香港企业家,祖籍广东省中山,郭得胜的次子,郭炳联之兄长。家族经营杂货批发等。
郭炳江曾远赴英国升学,并获得英国伦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及伦敦大学帝国学院土木工程系学士学位。
郭炳江是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他亦是三号干线有限公司主席、IFC Development Limited 联席主席、新意网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及东亚银行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
在地产业界,他是香港地产建设商会第一副会长。后来获香港特区政府委任为临时建造业统筹委员会委员及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及后,他担任营商咨询小组成员、土地及建设咨询委员会、注册承建商惩戒处分委员会及香港总商会工业事务委员会之委员、建造商会物业管理委员会主席及香港建造商会干事。
在社区参与方面,他曾出任香港公益金董事、社会福利政策及服务委员会及香港公开进修学院校董会之委员。他曾被选为广州市荣誉市民及第九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的常务委员。
同时,他亦为慈幼英文中学的校友,为母校办事不遗余力,校内的409室亦以其命名。
他于1994年信奉基督教,并于同年12月与太太一同洗礼。

版本二:
郭炳江是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他亦是三号干线有限公司主席、IFC Development Limited 联席主席、新意网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及东亚银行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
在地产业界,他是香港地产建设商会第一副会长。后来获香港特区政府委任为临时建造业统筹委员会委员及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及后,他担任营商咨询小组成员、土地及建设咨询委员会、注册承建商惩戒处分委员会及香港总商会工业事务委员会之委员、建造商会物业管理委员会主席及香港建造商会干事。
在社区参与方面,他曾出任香港公益金董事、社会福利政策及服务委员会及香港公开进修学院校董会之委员。他曾被选为广州市荣誉市民及第九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的常务委员。
基督教信徒
大概在九零年,我父亲因心脏衰竭导致脑部爆血管,在医院昏迷不久就去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三兄弟有很强烈的心意要将父亲一生创下的基业搞到最大、做到最好。在九四、九五年,三兄弟同心合意将愿望达成,在世人眼中很成功,而我进入事业高峰,家庭幸福,人世间重视的金钱、名誉、地位都拥有了,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空虚。既自信又自卑,很矛盾,是以前从没经验过的。恐惧感一天比一天加强,初时还以为是工作过劳引致幻觉,于是我尝试做运动、娱乐,但也不成功。恐惧在头上压下,令我愈来愈不能自控,也找不出原因。直至有一天,我太太给我一本小册子,一打开便看到约翰福音其中一章提到,叫我们不要担心,只要相信他。我开始感到很舒服,第二天便和太太一起去教堂。当听到教堂的音乐、牧师的讲道,心感到一种莫名的喜乐、平静、舒服,心灵被充满。接续开始便深入认识所信的是什么。而教友对我的关怀、帮助,并不是出于我是郭炳江要讨好我,而是真的关怀。很多时,神在人最成功或烦恼之时便寻找我们。但或许声音很微小,我们不愿听。
个人愿望
但当每日接近神便会愈来愈少。当个人遵照神的命令而行,对自己的欲望有时会抵触,或许有人会觉得我所做的很愚蠢、很不智,甚至认为个人爱心会被利用,但自己要克服这些偏见,跟主意思去做、在私人生活或事业上效法主。有时会对神不够信任,受不住人的软弱影响,受自己的欲望控制,这是在所难免的。
对苦难的体会
小时候我只是在中等家庭中成长,虽不是百分百了解水深火热的真实感受,活在痛苦中的人,我亦为他们感到难过,求神保祐他们度过难关,只望自己能尽责帮助他人。不是乐善好施,而是神要我去做,于是暗中去做,神给予的喜乐就不能言喻。讲一个故事:当海星被冲上岸便会给太阳晒死,于是一位小朋友在岸边不断将海星抛回海里,旁边的朋友问:「海滩这么大,你怎么救呀?」孩子手执一只海星便答:「唏!我起码救了这一只。」我想我就是这孩子的心境。钱只能提供物质享受,却不能有真幸福;钱就好像吸鸦片,只会愈吸愈多,成为自己一种负累。
最大的遗憾
最大的遗憾是我觉得自己对事业和别人怎样看我都太执着,每日都在挣扎中,也未完全将耶稣放在首位,不是百分百跟随主,但神已对我很好,多次将我在困境中拉出来。
理财心得
我只是管家,钱是神的。我对钱越来越淡,赚钱不是最重要,而是神想我在工作上做什么。我们提供服务和产品令顾客有家居欢乐,提高生活质素,令他们能接触主;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为员工提供晋升机会……这是神要我做的。成功不在名誉、地位和财产,而是如何尽好自己本分。

郭炳联
版本一:
郭炳联(英文名:Raymond Kwok)(1952年-),香港企业家,祖籍广东省中山,郭得胜的幼子,郭炳湘及郭炳江的弟弟。家族经营杂货批发等。
郭炳联曾远赴英国及美国升学,并获得剑桥大学法律系硕士学位、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香港公开大学荣誉工商管理博士学位及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现在,郭博士现任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新意网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并为数码通电讯集团主席,亦是九龙巴士控股有限公司之董事、渣打银行的独立非执行董事、三号干线(郊野公园段)有限公司和机场空运中心有限公司之董事。
在社区参与方面,他为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非执行董事,同时出任香港地产建设商会董事、香港总商会理事、香港港口发展局成员、警察子弟教育信托基金、警察教育及福利信托基金主席、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顾问委员会委员、美国耶鲁大学校长委派国际事务委员会及哈佛商学院亚洲顾问委员会成员。自1994年起,郭博士已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校董;1997至1999年出任大学司库;自1999年起,更复出任大学校董会副主席。

版本二:
新鸿基地产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炳联,祖籍中山市石岐区,现年58岁,是已故中山市荣誉市民郭得胜先生的三子、新鸿基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副主席、心意网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他与家族其他成员团结协助,努力经营,使公司事业蒸蒸日上,投资项目遍及北京、上海、广州、中山乃至北美等地。
现任职务
郭博士现任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新意网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并为数码通电讯集团主席,亦是九龙公共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之董事、渣打银行的独立非执行董事、三号干线(郊野  公园段)有限公司和机场空运中心有限公司之董事。
在小区参与方面,他为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非执行董事,同时出任香港地产建设商会董事、香港总商会理事、香港港口发展局成员、警察子弟教育信托基金、警察教育及福利信托基金主席、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顾问委员会委员、美国耶鲁大学校长委派国际事务委员会及哈佛商学院亚洲顾问委员会成员。自1994年起,郭博士已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校董;1997至1999年出任大学司库;自1999年起,更复出任大学校董会副主席。
公益事业
郭炳联先生1977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之后还分别获英国剑桥大学法律硕士学位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大学博士学位。郭炳联先生心系祖国、热心公益、造福桑梓的情怀,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深得家乡人民的赞佩。2003年11月和2004年2月分别捐资780万港元和1020万港元,作为中山纪念堂的专项维护基金。
郭氏兄弟秉承先父爱国爱乡的精神,关心支持家乡的公益事业,1994年捐资700万港元,重新装修先父捐建的中山市孙中山纪念堂,他们还积极参与家乡的经济建设,计划总投资15亿港元,已投资2亿港元,在中山市城区开发建设奕翠园住宅区,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成长历程
郭炳联为新鸿基地产创办人郭得胜的子嗣。新鸿基地产创立于1972年,主要从事地产发展和投资。物业销售和租金收入的来源分别占去盈利来源的63.3%和26.6%,其他业务包括酒店经营、建筑、财务、保险、戏院、货仓、制衣、公共运输和电讯等。
其父郭得胜
讲到郭氏三兄弟,先要讲到他们的父亲--郭得胜。郭得胜原籍广东中山,早年随父经营杂货批发,战后移居香港,1952年设立鸿昌进出口公司,专营洋货批发。后来郭氏取得日本YKK拉链的独家代理权,当时正值香港制衣业兴隆,生意源源不断,一举夺得洋杂大王的称号。1958年,郭得胜与好友李兆基(李兆基,祖籍广东顺德,1928年出生,早年曾在其父开设于广州的一家银号当学徒。1948年,年仅20岁的李
郭炳联兄弟三人
兆基身带1000港元,从广州南来香港,在金铺做外汇黄金买卖,1958年起与郭得胜、冯景禧合伙从事地产发展)进军地产业。1963年,三人各投资100万港元创办了新鸿基公司。郭得胜为董事局主席,李兆基、冯景禧任副主席。
1972年7月14日,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并于8月23日上市,市值为港币4亿元。雇佣员工约30名,主要从事地产发展和投资。
1990年10月,郭得胜因心脏病复发去世。参加葬礼的有李嘉诚、包玉刚、邵逸夫、霍英东、郑裕彤、李兆基等工商业巨子,当时报刊评论:这几位扶灵者就已掌握了半个香港的经济命脉。那时,新鸿基地产的市值已达254亿港元,与上市时相比,增长了63.5倍。
郭氏兄弟接班
郭得胜去世后,新鸿基地产掌舵的成了郭家第二代,其长子郭炳湘出任集团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老二郭炳江和老三郭炳联则出任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氏兄弟顺利接班,并使公司更上一层楼。1992年底,新鸿基地产市值超越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地产,成为香港市值最大的地产公司,堪称地产巨无霸。新鸿基地产在内地的投资项目包括:北京王府井的新东安市场、方庄的新城市广场、上海的中环广场等。除了主业房地产,新鸿基集团还积极投入酒店、交通、电讯、金融等多元化经营,是市场公认的子承父业最成功的家族企业。
事业发展
业务集中于香港
新鸿基地产的业务主要集中于香港,土地储备量在香港地产商中保持数一数二的地位。截至1994年底,土地储备达369.75万平方米,其中包括117.06万平方米已建成收租物业及252.69万平方米是发展中的地盘,以分布于新界各主要市镇之大型住宅发展项目为主。物业销售和租金收入的来源分别占去盈利来源的63.3%和26.6%,其他业务包括酒店经营、建筑、财务、保险、戏院、货仓、制衣、公共运输和电讯等。
地产收益
以地产起家的郭氏家族,地产收益仍是主要收入来源,但新鸿基地产的边际利润比率与金融风暴之前比已经明显回落,1996年至1998年三个年度分别有51%、54%及525%,到1999年中期已下降至36.6%,反映地产商的黄金年代已经过去。然而,新鸿基地产于1999年下半年仍有多个新楼盘推出市场,包括红勘半岛豪庭、将军澳维景湾畔一期及清水湾半岛一期等项目。1999年建成楼盘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有助增强集团的资金流量。除地产外,新鸿基亦致力开拓电讯业务,一方面为减轻对地产收益的依赖,二来亦为旗下物业增值,有利于销售。继1992年将旗下本地流动电话业务数码通分拆上市后,集团在1999年8月投资1000万美元,与北京控股合作,成立一个专门投资国际定位系统的风险基金,并计划2000年于美国NASDAQ市场上市。9月推出Cyberlncubator,以免租形式换取中小型科技公司股权;另外还注资Quamnet进军金融互联网。推出网上拍卖站(点点红);又成立i-Hon(lntelligentHomeOpticalFibreNetwork),为旗下楼盘铺设光纤基建网路,为住宅增值,首个试点为半岛豪庭。此外,新鸿基地产与一些国际知名电脑商如SunMicrosystem及微软(Microsoft)成立策略联盟。除与SunMicrosystem合作发展AsiajavaVentureCapitalFund外,亦合作推出SuperHomenet网站,介绍旗下住宅及商业楼盘。另与微软合作发展数码仪表板(DigitalDashboard),向旗下租户提供。新鸿基地产旗下物业做资讯增值,被视为未来物业发展的趋势,多间已参与电讯业务的发展商,势必加强物业的质素,对渗透通讯市场绝对有帮助。
郭氏兄弟在美加拥有大量的房地产,总值约15亿美元。此外,他们家族在北美等地亦有不少物业和投资,价值约1.5亿美元。在香港拥有新鸿基地产外,他们透过新鸿基地产控有上市的九龙巴士31.6%股权和富联国际25.02%股权。
三大优势
新鸿基地产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炳联谈及新鸿基地产致胜之道时曾表示,新鸿基地产的三大优势为卓越管理、强大品牌和优秀人才,三项元素互相配合,在逆市中取胜。新鸿基地产2007年又被财经杂志《Euromoney》评选为香港最佳公司和亚洲最佳地产公司。
投资失意
在房地产市场无往不胜的郭氏兄弟2003年到2004年有些失意。投资上海陆家嘴美食城进展缓慢,入股长虹的计划又无绩而终,东北的房地产未必如预期中那样赚个衣钵满归。
绑架案件
1999年轰动香港的(大富豪)绑架本地富商案,事件涉及被绑人物虽未被证实,但城内盛传新鸿基地产郭氏三兄弟中其中一人被掳,郭家为此付出数以亿元计的庞大赎金。事件虽已终结,但市场担心,假如郭氏兄弟中任何一人遭遇事故,空缺将无人补上,香港多个显赫家族的新一代接班人,不少已经曝光,唯新鸿基地产迄今仍未见有实力的继任人露面。
新任接班
除了郭炳湘外甥黄缵嘉(Newton)被媒体曝光与香港前有线主持欧绮霞拍拖,二人情不自禁在铜锣湾街头激吻被拍照,不过黄缵嘉矢口否认,称二人不相熟。期间,黄缵嘉(Newton)发现记者正在拍照,即托友人送欧绮霞回家,自行驾着林宝坚尼返回帝景园寓所。黄缵嘉2008年28岁,是新鸿基集团创办人郭得胜千金郭婉君的儿子,曾是港姐李明慧参选前在加拿大的初恋情人,及后亦与亚姐黄敏烨传过绯闻。他曾在家族公司新鸿基地产工作,后自立门户,与郑裕彤孙儿郑志囱合组医疗网站。郭氏家族其他新生代都很低调,未见有。新鸿基的新一代接班人会是谁?只有拭目以待。
人生感悟

香港是郭炳联家,郭炳联的童年、成长、与事业全都在香港。这些年来,每次出门回港,在飞机上透过云雾看到广厦千万间,心头总会涌起回家那份既温馨又充实的感觉。
新鸿基集团视香港为家,由先父开始。父亲创立事业的年代,香港先后发生银行风潮、石油危机、政治局势不稳,生意极难做。但父亲是位非常勤力而又乐观的商人,他努力拚搏,不惧低潮,终于冲破困难,基础比以前更巩固。
郭炳联的夫人
父亲对香港的情怀和那份不怕困难的毅力深深影响了三兄弟。一直坚持将生意集中在香港,新鸿基集团由上市至今三十年,绝大部分投资在港,其余在国内。已将根深深植在这片土地上,香港是吾家。
香港近年又再陷入经济低潮,不少人变得悲观抑郁,但其实这一次困局绝不比以前众多困境的难度为高。上一代香港人已掌握了冲破困难的秘籍,因为他们明白到只要保持信念,永不放弃,漫天风雨总会有黎明天晴的一刻。香港人比其它地区的人更灵活、头脑转得快,而且适应力强,只要重拾信心,肯学肯做,绝对有能力战胜困难,为香港再创高。
香港人风雨同路,有辉煌的过去,更会有绚丽光明的未来,郭炳联对香港的明天充满信心。

经典案例

新鸿基公司简介
新鸿基公司,正名为新鸿基有限公司,别称新鸿基金融集团,(港交所:0086),是香港一间证券公司,主要业务包括证券、杠杆式外汇交易、黄金、商品、期货及期权经纪。它与香港地产公司新鸿基地产没有从属关系。
历史
新鸿基公司在1969年由郭得胜、李兆基及冯景禧创办[1],当时名为新鸿基证券,其后又成立新鸿基财务公司。1978年成立新鸿基(中国)有限公司,并于1982年获得香港政府发出银行牌照,易名新鸿基银行。新鸿基银行其后被收购,现为富邦银行 (香港)。
现况
新鸿基公司现主席为李成煌,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包括财务策划、财富、资产管理、企业融资等。亦提供网上金融及财经资讯服务。
联营公司
天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卓健亚洲有限公司、禹铭投资有限公司、亚洲联合财务

新鸿基地产简介
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新地”)(港交所:0016,(OTCBB:SUHJY﹞于1972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地产公司。新地为香港最大的地产发展公司之一,主要核心业务为发展物业供销售及投资,亦经营其他地产相关业务,例如酒店、金融服务、保险、物业管理,以及投资其他的行业如电讯、资讯科技、运输、基建及物流。
公司在香港注册,主席为邝肖卿,于2008年5月27日上任。
2008年/09财政年度资产净值为2,269.20亿港元,纯利为124.15亿港元。
该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北京和上海设有分公司。新鸿基地产热心慈善事业,设有一个基金会,用来帮助中国内地穷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和帮助建设大陆大学。2005年末起,基金会资助多位内地贫困优异学生到香港中文大学,完成学业。
信贷评级
新鸿基地产取得本港地产商中最高信贷评级,包括获穆迪给予A1级,前景评级为稳定,以及获标准普尔给予A级,前景评更于二零零九年十二月由稳定调升为正面。

“维港门廊”("Harbour Gateway")是新鸿基地产构思出来的一个概念,用以描述由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和环球贸易广场两座地标式建筑物与维多利亚港所构成的香港独有景观。
国际金融中心二期是现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位于香港岛中上环海旁,面向维多利亚港的入口。看起来好像一座门柱矗立在维多利亚港的一旁。
而即将落成的环球贸易广场则位于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对岸的西九龙海滨,同样面向维多利亚港的入口,高度不但媲美国际金融中心二期,还将取代它成为香港最高的建筑物,正好构成了维多利亚港的另一边门柱。
两座摩天大楼在维多利亚港两岸互相辉映,形成了一道宏伟的“门廊”,树立于壮丽的维多利亚港。因此,新鸿基地产构思出“维港门廊”这个概念。
以心建家
新鸿基地产于1972年上市以来,一直采取专注稳健的业务策略。新鸿基拥有出色的管理层级优秀的团队,致力维持高水平的企业管治。该公司凭借领先市场的雄厚实力,以及高瞻远瞩的创,发展成为香港最大的地产公司之一,致力建造最高质素的物业,以及提供最周全的客户服务,建立强大优质品牌,屡获海内专业及金融机评选为全球、亚洲及香港最出色的企业之一。
新鸿基地产坚持发展最优质物业,秉承“快、好、省”的企业文化,在达致最高成本效益的前提下,建造优质物业,物业发展整个过程由新鸿基地产直接负责,包括从规划、建筑、购料、工程监管、销售到物业管理等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团队精神,确保每个程序都处于高水平。秉持这份坚持高品质的信念,新鸿基地产所兴建的每个项目,无论是大型住宅、豪宅、商业大厦和商场,都成为建筑典范。同时,新鸿基地产本着以客为先、与时并进的精神,追求卓越,提供最全面贴心的服务,成为市民心目中信赖的品牌、信心的标志。
新鸿基地产以心建家,数十年来与香港一同成长,努力建设香港,兴建地标物业;集团亦积极参与及支持各类公益及环保活动,实践良好企业公民责任。面对未来挑战,新鸿基地产将继续发挥品牌效应,开拓新机,为香港市民缔造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创建美好的家园,为香港发展作出贡献。

新鸿基中意广东旧改项目
香港开发巨头新鸿基地产(00016.HK)日前与广州林和村低调地签订了合作开发的协议,与富力地产、保利地产等一样,这家香港开发商在广州新一轮的“旧改”中占得先机。
尽管新鸿基并非广州本土发家的企业,其多年来在广州市场上发展也较为缓慢,但该公司却已经涉足了广州两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一个是早前协同富力地产、合景泰富合作开发的猎德村,一个便是此番独自签下的林和村。而这些当然也并非新鸿基企图在“旧城改造”中获利的全部。
早在2007年底,新鸿基曾与深圳市政府就旧改项目有过意向沟通。有消息显示,当年9月份,新鸿基原实际控制人郭炳湘和深圳龙岗区政府签约,表示将投资建设布吉、坂田、龙岗三个街道的4个旧改项目,预计总建筑面积超过70万平方米,投资将达近50亿元,原计划于2011年完成。
当时有报道称,该项目是龙岗区引进的重点项目,也是新鸿基在深圳的首次重大投资。郭炳湘当时曾承诺要在龙岗投资建设高质量高档次的住宅、商场等,其中龙岗中心城项目将建成地标性建筑物。
但在2008年年中新鸿基家族剧变之后,一度有消息称新鸿基将退出该项目,而4个旧改项目也随之陷入沉默,截至目前,外界对此事件尚无定论。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新鸿基放弃了这一块市场空间。之前不久,林和村在与多家开发商进行接触、沟通之后,最终选择了新鸿基作为合作方,双方还签订了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新鸿基必须在3月10日之前向双方共管账户中汇入9.5亿元首笔款项,其中2.2亿为村民安置临迁费,3000万用于原林和小学扩建,另外7亿元是保证金。“保证金”,在每一宗国有土地出让中都会被提及,但在广州的城中村改造中,还头一次被提及。据悉,这一款项主要是为了防止复建房烂尾而设置的。
此外,新鸿基还于去年12月和今年2月先后两次在佛山拍下两个“旧改”项目,一个是以34.6亿元夺得佛山澜石旧改的三宗地块,折合楼面地价2688元/平方米,另一个便是斥资47.05亿拿下该片区改造的最后一片综合地块。就在2月22日该幅地块拍卖当天,新鸿基发展(中国)有限公司南中国总经理黄少媚也出现在佛山拍卖现场,并表示由于澜石改造项目比较大,符合新鸿基的发展要求。
据悉,新鸿基连续两次拿地动作,已经使得该公司一跃成为了佛山最大的“地主”,土地储备也超出了许多早已进入该市场的同行。

解析

从郭氏家族的奋斗史来看,他的成功可以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时代背景:香港房地产发展历程
南方网讯 战后以来,香港房地产业在五次盛衰循环中走出了一批巨型企业。虽然内地房地产业与香港仍有诸多不同,但目前产业环境与香港上世纪70年代走向集中的状况相当类似。这预示着,随着土地政策的变革,内地房地产业“大洗牌”即将揭开帷幕。
周期性盛衰循环相伴战后香港地产
香港房地产业虽然几经起伏,但一直是香港经济的支柱之一,占GDP的比重在20%以上,是香港经济的“晴雨表”。
战后至现在,香港房地产业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盛衰循环。第一个周期是1946年至1959年;第二个周期是1959年至1969年;第三个周期是1969年至1975年;第四个周期是1976年至1985年;第五个周期是1985年底至现在。每个周期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周期最短的约6-7年,最长的是第五个周期,历时19年。
香港人口1946年为60万人,1949年增至186万,到1959年超过了300万,人口的急剧增加使住房需求急增。在港府政策推动及利益驱动下,上世纪50年代,大量资本涌入,香港出现了房地产建设热潮。到了1958年,房地产市场开始供过于求,房价、地价下跌了70%。
1959年开始,香港经济出现转机,加上来港的外国人、国际商业机构增多,对商业楼宇、住宅的需求增加,刺激房地产业迅速回升。由于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过度贷款及其他因素,1965年春,香港爆发了银行信用危机,接着房地产价格暴跌,许多地产公司倒闭,香港房地产业陷入了战后第一次大危机之中,一直延续到1969年才有所好转。
1969年香港房地产市道逐渐复苏,港府于1972年制订了一项“十年建屋计划”,令投资者信心迅速恢复。但1974年的石油危机导致香港股市暴跌,又带动房地产业全面调整,香港地价下跌40%,楼价下跌了30-40%。
1975年底开始,房地产市场重又回升,港府1976年开始地铁修建计划,提升了城市土地价值;1978年,又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即廉价屋计划),解决了222.5万普通市民的住房问题。1977年香港人口超过450万人,1979年达到500万人。需求增加,令楼宇供不应求,新兴市镇(屯门、沙田、葵涌等)逐步形成。
承接70年代后期的快速发展,1981年香港房地产市场达到高潮,但随后而来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及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令港人出现信心危机。1982年底,香港楼价比1981年下跌60%,1983年房地产市场全面崩溃。直到1984年9月,“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市场才重新复苏。80年代香港房地产业在70年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90年,港岛区的房价比1981年上升了一倍以上。不过,1989年之后房地产价格的急升,给香港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90年代初期,国际游资及本地炒家开始疯狂炒买香港房地产,楼价、地价飚升,严重脱离居民购买力。从1991年到1997年房价上升4倍左右,若从1985年房地产市道复苏算起,到1997年时房价已上升了9-10倍。1997年,香港房地产泡沫破灭,楼价一路下跌,至2003年中,下跌了70%左右,给香港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一轮周期性上涨历时13年,下跌过程达6年,至2003年底才慢慢有复苏的迹象。
香港房地产业兴衰背后的动因
香港总面积1078平方公里,但可以开发利用的土地还不到30%。近60年来,香港人口由60万增长到600多万,增长了10倍,人口的急剧增长所产生的巨大住房需求是拉动香港房地产经济持续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港府的高地价政策为香港房地产业的投机买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次,当局颁布的建筑条例、“十年建屋计划”、“居者有其屋计划”和大型公共设施建设计划也有力地推动香港房地产业的发展。
香港房地产和金融业的紧密关系,房地产业靠银行的信贷支持而发展,银行业靠房地产业的发展而获利。据统计,1981年至1987年房地产信贷规模占香港总贷款规模的比重始终在30%以上,60年代中则高达80%。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自由港政策吸引大量游资和资本涌入房地产业,也促使香港房地产业日益兴旺。
战后以来香港爆发的6次地产危机中,有3次直接或间接因为西方经济危机,还有两次与政治因素和香港居民移民他国、贱抛物业有关。但就内部因素而言,主要还是因为香港房地产市场特殊的供求关系及其投机性。
香港经济属于开放型的自由市场经济,在多数行业难以形成垄断性的经济力量,但在房地产领域却具有明显的垄断色彩。香港最大的10家家族财团几乎都与房地产业有关,近几年来大型屋村建设几乎全部被大财团所垄断,从而使房地产价格带有浓厚的垄断色彩;另一方面,“炒楼花”制度使原本紧张的房地产市场火上加油,掩盖了真正的供求关系。

家族背景:
一九一二年,郭德胜出生于广东中山石歧一个经营洋杂货的小商人家中。读了几年私塾后,他便开始随父亲走南闯北做生意,小小年纪,就到过许多地方,不仅学到一般做生意的诀窍,更增长了许多见识。石歧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如果不是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踏破了家乡田园诗般的宁静,也许郭德胜会终老乡间,满足于小康生活。然而似乎是命中注定了他要成就一番大事业,抗战的炮火迫使他离乡背景,举家来到澳门。从此开始了他因缘际会、风起云涌的创业一生。郭德胜到澳门后,操持旧业开设“信发百货商行”。澳门地方小,生意发展不大。抗战的硝烟刚散去,他便又来到香港谋发展,在上环开了“鸿兴合记”(后改名为“鸿昌合记”)的杂货店。搞洋、杂货批发,郭德胜有一套心德,他以诚待客,广交朋友,生意日渐兴旺,连南洋一带的客户也找上门来与他做生意。
一九五二年,他将杂货店改为“鸿昌进出口有限公司”,专营洋货批发,极力开拓东南亚市场,生意越做越大,遂有“洋杂货大王”之称。然而,郭德胜并不满足于在洋杂货行里称雄的地位,他眼光远大,时时在寻找新的生意机会。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香港经济开始蓬勃发展,以纺织业为首,带动制衣业等迅速发展,成为香港产品出口的主力。郭德胜看到纺织制衣业的发展趋势,苦于隔行如隔山,无处下手。也许是命该他走运,一次偶然机会,他结识了日本名牌Y.K.K拉链的经营商,凭借经营洋杂货的生意网络,郭德胜竟说服日本客商,取得了Y.K.K拉链在香港的独家代理权。郭德胜运用他的关系,使Y.K.K拉链畅销港澳及东南亚,每年仅此一项业务的营业额就高达一千万港元以上。郭德胜继而又看准尼龙丝产品市场,设法取得台湾“良友”牌尼龙丝和日本一些尼龙产品的代理权。果然不出所料,这些美观清洁、高强度的尼龙产品一上市就受客户欢迎,取代了传统的麻绳,销售额逐日上升,很快年营业额也逾千万港元。跻身千万富翁的行列,郭德胜并未满足。尽管此时他已年近五十,但他并不像一般人那样“年过半百万事休”,而是瞄着更大的市场——房地产业,策划着更大的事业和发展。早在五十年代后期,郭德胜就开始涉足房地产市场。
一九五八年,他与冯景禧、李兆基合组“永业企业”,以买旧楼翻新的方式从事地产业。经过五年经营,永业公司在地产业站住了脚。一九六三年,郭、冯、李三人将永业改组,成立“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五百万元,实则每人投入一百万元。郭德胜在三人中年纪最长,德高望重,被推举为董事长。新鸿基企业创业之初,职员不过10余人,资本仍不很雄厚,但它的最大本钱是郭德胜等三人罕见的管理天才。天才来自勤奋,三人都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每天都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再者,郭德胜有多年经营工业原料及拉链批发的经验,他明白香港的山寨式工厂占9成,这类工厂需要小型厂房。于是,新鸿基对症下药,大建工业楼宇,将之分层出售,并提供十年分期付款之优惠,大受山寨式工厂的欢迎。1965年,香港发生银行挤兑风潮,英资利用危机一口气吞掉“廖创兴”、“恒生”等华资银行的一半股份,“广东信托”银行宣布倒闭;接着,内地“文化大革命”又波及香港,香港房地产市场行情一落千丈。但是,德胜稳扎稳打,尽量减少抵押及银行透支,以削减利息支出,既在低潮时吸纳,又不过分扩张,加上他拥有百货业务每年赚取的庞大流动资金作后盾,使新鸿基在风浪萧条的1965至1967年,不仅能完成既定的计划,安然度过难关,而且还建成20多座大厦,使事业稳步发展。低潮过后,接踵而来的是复苏、高涨。1968年,郭德胜的投资开始见效,工商业的复兴地楼宇的量逐渐增加,尤其对新鸿基的分层出售、十年分期付款的方式,备受山寨式工厂主们的青睐。在三年低潮期间,由于不少房地产商停产,所以1969年市面楼宇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新鸿基企业套回大量现金后,继续大量吸纳土地兴建楼宇。1970年,房地产业市场出现高潮,郭德胜适时将所建楼宇大批售出,利润滚滚而来。1965年至1972年期间,新鸿基企业售出的楼宇总值达5.63亿港元,以成立8年计算,平均每年做成7000万港元房地产生意,一个实际资本只有300万港元的公司,每年单上房地产做到7000万,其业绩可谓十分壮观,结果,霍英东的立信置业称霸于住宅楼宇市场、郭德胜的新鸿基则称霸于工业楼宇市场,两者交相辉映。为人好,目光如炬,收租楼宇稳赚大钱。在他带领下,“新鸿基”劈波斩浪,不到十年时间就崛起于房地产市场,成为地产界的巨无霸。
“新鸿基”是当时香港地产界的奇兵,采取人弃我取、逆流而上的战略,在地产低潮中大兴土木,发展极快。1972年,香港股市已渐达疯狂之境,恒生指数一日数涨。郭德胜目光如炬,哪肯坐视这千载难逢的发财机遇而无动于衷?抢把公司改名注册为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目的是将股票公开发售,注册资本也由500万增加到3亿港元。这年9月,新鸿基地产的股票正式上市。“哇,新鸿基地产也上市了,看郭老板的为人,投他的股准没错”。股民们如是说。原准备集资1亿元,但热情的股民却将10亿现金投入该公司。这时,冯景喜也自立门户,成为新鸿基证券有限公司;李兆基也自己开办“恒基兆业”地产公司。郭德胜有 入新鸿基地产的控股权,成为该公司最大的股东。
在郭德胜的掌管下,新鸿基地产的竞争实力迅速增强,效益急剧增长:1975年获纯利7060多万元,1976年综合纯利跃至9000万元。1977年后,香港再次进入房地产黄金,地价飞速上涨,郭德胜所获纯利,更是成倍窜升,他的新鸿基地产1972年上地注册资本为3亿元,至1990年,市值已超过220亿元,增长70多倍。再从纯利收入来看,1974年至1990年的16年内,增长了41倍,盈利已达24.65亿元,平均每年复式增长超过26%,在香港市场居顶尖之列。由于他眼光独到,准确地预测到70年代厂家对工业楼宇的渴求及80年代市民对新界中小型楼宇的需要,终于使“新鸿基地产”成为香港最大的地产公司之一,与“长江实业”、“置地公司”分庭抗礼。
新基地产效益的急剧增长,是郭德胜实施自己的经营要诀的结果。他自1980年完成湾仔新鸿基中心物业出租以后,经过十年的发展,收租楼宇已增至820万平方英尺,其中以商业为主,占总数6成以上。收租楼宇业是稳赚的经营业务,风险也小。现在郭德胜的租金收益,每年已高达16亿港元。配合其不断扩展楼宇的经营要诀,郭德胜还施行一体化,密集型的发展策略:当购入土地以后,他自己有楼宇设计室设计图纸,有贸易部门购入建筑材料,建有水泥生产厂,在多家建筑公司,包括电器及消防工程部门,还有自行卖楼的销售部门,并提供售后的财务、保险、管理乃至清洁服务。
一九八九年,郭德胜宣布退休,将公司交由三位儿子打理。不过,尽管退休,但郭德胜却是那种闲不下来的人,他仍然每天上下班,甚至在病榻上仍坚持工作。郭德胜晚年的嗜好是炒股。为此,他特别聘请三名女职员为他记帐。他称,炒股最刺激,也最消磨时间。除炒股外,郭德胜还注意将他一生经商的经验传授给儿子们。他不仅将自己成功经验告诉儿女,更不避谈失败。在郭德胜一生中,最大的失手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于不看好胡氏的“合和”集团扩充酒店业,遂将私人持有的百分之十一的“合和”股份卖给了“合和”主席胡应湘。谁料不久后台湾当局开放赴大陆探亲、旅游,加上韩币及日元的升值,使香港游客大增,“合和”股票大幅升值,令郭德胜后悔不迭。郭德胜一生好学,他的女儿称“父亲的成功,得自他一生珍惜每一分钟时间。他时刻不忘学习新事物,孜孜不倦。”他对子女们管教甚严,五个子女均留学海外,拥有高等学历。三个儿子继承父亲事业后,努力经营,绩效不亚于其父。近年来,新鸿基地产积极进军内地市场,投资额逾百亿元。发展重点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长子郭炳湘一九九二年被聘为港事顾问,一九九五年底又被委任为香港特区筹委会委员。相信郭德胜若地下有知,亦一定会感欣慰。

由于对香港发展的杰出贡献,率先开发新界,1986年获OBE勋,1990年病逝。逝世前其资产业务已达130亿港元,为香港名列前茅的巨富。郭德胜对祖国、对故乡的关心,也是颇有口碑的。80年代末,他曾捐资1000万港元,在家乡兴建中山纪念堂。1990年他去逝后,他的女儿郭婉仪说:“父亲的成功,得益于他一生中没有浪费一分钟时间。他时刻不忘学习新事物,喜欢教导后辈;他精明能干,没有人可轻易对他隐瞒事实。”
一九九五年底,郭德胜家族在香港超级富豪榜上名列第一。尽管这个家族的创业人郭德胜已于1990年11月去世,但其遗下的事业在三个儿子——郭炳湘、郭炳江、郭炳联的经营下,屡创佳绩,更上层楼,令郭氏家族拥有的财富达七百二十亿港元。

其它解析:郭得胜从杂货店主到地产大亨
从不起眼的杂货店,到香港“地产巨无霸”,经过数十载的精心培植,郭得胜终于在暮年建立起自己的地产王国——新鸿基地产有限公司。
郭得胜是有名的“老实商人”,而诚信经营、独到的眼光、紧扣市场循环盛衰的投资策略,这正是郭得胜成功的三大法宝。
靠“老实”发迹的“洋货大王”
二战后的香港,经济萧条,但上环一间名叫“鸿兴合记”的杂货店却生意兴隆,客似云来。
每天早晨,店主总是早早地开铺,对每一个客人都是一脸憨厚的笑容,殷勤有礼。街坊们都喜欢去他那买东西,说他“是个老实商人”。
这个被称为“老实商人”的人,就是后来掌舵新鸿基地产有限公司(新地)的郭得胜。
1911年,郭得胜出生于广东中山县。由于郭氏宗族中人多是做土洋杂货或针织业,郭得胜念过几年私塾后,也随从商的父亲走南闯北做洋货生意。抗战时期,一家人逃难到澳门,开了一家信发百货度日。
日本投降后,郭得胜却不愿返回中山。梦想着成为巨富的他认为只有香港才能实现他的这一宏愿,于是举家迁往当时满目疮痍的香港。
刚开始,郭得胜只是在上环开了一间杂货店。但凭着憨厚的微笑和细心的经营,郭得胜很快就赢得了周边居民的信任,生意日见兴隆。在商场上,诚信是成功的基础,而“老实商人”的美名也成就了郭得胜的企业日见膨胀。
短短几年,“鸿兴合记”就扩展为“鸿昌百货批发商行”,后又改称为“鸿昌进出口有限公司”,专做洋货批发。
当时的香港经济复苏很快,对服装、电子等行业各种原料和配件的需求急剧增长。有着敏锐洞察力的郭得胜“嗅”到了这一商机,迅速地与日本“YKK”拉链商进行协商,拿到了香港的独家代理经销权,并利用多年经营生涯建立的零售网络,使“YKK”拉链畅销于东南亚各地。
随后,郭得胜又代理了台湾“良友牌”尼龙丝和日本多个厂家的尼龙产品,销量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到20世纪60年代,他经销的产品每月的销量以10万镑计,年营业额也超越1千万港元。他不但嬴得了“洋货大王”的美誉,“鸿昌”也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企业,赚取了他日后在香港地产界大展拳脚的资本。
“三剑客”进军地产业
1958年,香港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通道。郭得胜看准了地产市场是座大金矿,可是手上的资金有限,是大胆进军,还是做稳拿手戏呢?
虽已年近半百,郭得胜却人老心不老,依然有着进入新行业的勇气和胆量。
他找来了同样看好地产业而资金不足的好友冯景禧和李兆基,一起组建了“永业企业有限公司”,开始在地产界施展拳脚。
当时的香港地产界,英资置地产业公司居霸主地位,霍英东的立信置业威震全港,李喜诚也已跃进房地产业界,若硬要去与大亨们争抢“肥肉”,只有中等经济实力的“永业”无异于自寻死路。
于是,三人一合计,决定采取避其锋芒、见缝插针的介入策略。
当时香港待拆的旧楼宇很多,资金不充裕的“永业”就以收购小地盘为主,以低价买进旧楼,拆掉重建然后出售,回笼资金后再购入地盘……经过5年循环运转,“永业”在香港房地产界站稳了脚跟。
1963年,“永业”改组为“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这是新地的前身,由郭得胜出任公司主席。
“新鸿基”成立之初,职员不过10余人,资本也不雄厚。但郭得胜和冯景禧、李兆基齐心协力,各展其长,使“新鸿基”很快就崭露头角,获利颇丰。“地产三剑客”的美名也不胫而走。
郭得胜有着高瞻远瞩的市场谋略,这从他“人弃我取”的投资策略可见一斑。
1965年,香港先后发生银行挤兑及政治骚动,触发了资金外流和移民潮,房地产市道一落千丈。但就在房地产商纷纷退市之际,郭得胜等人却趁低价购入不少土地,大建工业楼宇。
很多人都以为“新鸿基”疯了。
但有着多年经营工业原料及拉链批发经验的郭得胜很清楚:香港的山寨式工厂需要小型厂房。果然,1968年楼宇的需求量逐渐增加,郭得胜的投资开始见效,分层出售、10年分期付款的方式,也备受山寨式工厂主们的青睐,利润滚滚而来。
一时之间,郭得胜的“新鸿基”称霸于工业楼宇市场,与霍英东称霸住宅楼宇市场的立信置业,交相辉映。
暮年建立地产王国
1972年,“三剑客”协议分手后,已有61岁的郭得胜坚守新鸿基。
这时的郭得胜已年过花甲,但迫近黄昏只争朝夕的心理反而让他的工作热情更加高涨。
当时香港股市渐达疯狂之境,恒生指数一日数涨。目光如炬的郭得胜自然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他把公司改名注册为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将股票公开发售。
由于“老实商人”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股民们都奔走相告:“看郭老板的为人,投他的股准没错。”结果,新地原准备集资1亿元,热情的股民却将10亿现金投入新地。
有了资金,郭得胜更大量购入地皮,令土地储备加倍增加,新地也成了一家“楼宇制造工厂”,货如轮转。
由于坚信香港的前景是光明的,郭得胜频频在香港经济遭遇低潮时不断采取“人弃我取”的策略。
1974年,香港经济再陷低潮。但郭得胜看准香港人口膨胀,日后必然向新界新市镇发展的趋势,遂大量购入新界土地和换地权益书。
事实证明这一仗他又打赢了。
1978年香港经济转趋繁荣,地价楼市飙升,新地推出的楼盘都获利丰厚,进入了收成期。
此后,不管是1982年因主权移交产生的信心危机,还是1989年的移民潮,郭得胜始终坚守香港。
而配合其不断扩展楼宇的经营,郭得胜将一条龙式的经营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有自己的楼宇设计室,有专事采购的贸易部门,建有水泥生产厂和包括电器及消防在内的多家工程公司,配套设立提供售后的财务、保险、管理乃至清洁服务公司……
“肥水不流外人田”,聪明的郭得胜把有利可图的一体化配套业务都紧紧地攒在自己手里,又怎能不发呢?
郭得胜是有名的工作狂,一周工作7天是他的真实写照,在星期天和公司管理层一起巡视地盘就是他最大的娱乐项目。
1989年,郭得胜退居幕后,公司交由长子郭炳湘打理。虽然次子炳江,幼子炳联也已参与公司管理,但热爱工作的他直到逝世前仍坚持每天上班,事必躬亲,即使在病榻上也不例外。
凭着独到的眼光和紧扣市场循环盛衰的投资策略,郭得胜让新地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竞争实力和效益都急剧增长。1990年他去世时,新地的市值已突破了220亿港元,增长达70倍之多。纯利收入平均每年复式增长超过26%,在香港市场居顶尖之列。
郭得胜故去后,郭氏三兄弟齐心协力将父业继续发扬光大,新地多年稳居香港股市值十大地产公司榜首,堪称香港的“地产巨无霸”。
可以说,今天新地巨大成功的背后,是郭家两代的奋斗不息。
文/谢砚

附件

链接
维基百科:新鸿基地产,http://zh.wikipedia.org/zh-cn/新鴻基地產
维基百科:新鸿基公司,http://zh.wikipedia.org/zh-cn/新鴻基公司
维基百科:郭得胜,http://zh.wikipedia.org/zh-cn/郭得勝
维基百科:郭炳湘,http://zh.wikipedia.org/zh-cn/郭炳湘
维基百科:郭炳江,http://zh.wikipedia.org/zh-cn/郭炳江
维基百科:郭炳联,http://zh.wikipedia.org/zh-cn/郭炳联

书籍
标本:地产领导者领先之道,朗咸平 等著,东方出版社,2006
传奇香江:香港风云人物,徐升国,李殿元 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

 
电话:010-62483188   地址:北京海淀区温泉镇杨家庄(100095)
版权所有:西山书院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111277号
  春藥王 春藥網 春藥網 春藥王 春藥王 助性藥 催眠藥 迷奸藥 如何治療陽萎 失身水 印度神油哪可以買 第六感費洛蒙 發情藥 金蒼蠅水 男人持久 情定費洛蒙 情趣藥品 威而剛購買 威爾剛哪裡買 性費洛蒙 性藥品專賣店 性藥專賣店 持久液哪裡買 如何購買威而剛 如何讓男人持久 如何壯陽 性藥品專賣 藥局購買樂威壯 治療早洩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