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院介绍基础理论研究企业家培训西山书院度假山庄联系我们
 
书院美景
一、命运的认知与把握
二、主体建设
三、如何面对市场波动
四、如何评估一项生意
五、组织建设
六、战略管理类
七、战役战术类
八、从亿到百亿
九、境界与觉悟
《思想》杂志
《思想》杂志
西山书院名师介绍 西山书院院长寄语 西山书院九大知识体系
西山书院案例中心库
 
首页 > 案例中心> 国内

李春波

基本信息
性别:男  年龄:56岁  出生地:新昌澄潭镇
行业:医药业  主要成就:浙江医药  排行榜:496名

个人简历
李春波,男,1959 年4 月出生,浙江新昌澄潭镇坑下村人,1992 年10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3 年6月至今在新昌制药厂工作(1988 年7 月,毕业于杭州电子工学院工业会计专业),1998 年2 月中国药科大学医药经济管理第二学士学位毕业。
曾任财务出纳、会计,1989 年任财务科副科长,1990年1 月,任财务科长,1992 年3 月,任总会计师,1993 年起任财务公司总经理,1994 年1 月起任公司副总经理,1994 年2 月兼任证券办主任,1997 年5 月,任公司总经理、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公司党委委员、新昌制药厂厂长、党委书记,2000 年6 月,任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兼新昌制药厂厂长,2003 年6 月25, 日任浙江医药董事长、总经理。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曾先后获得浙江省财会系统先进工作者,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中国首批创业企业家,中国百名优秀企业家,2002年中国经济贡献年度新闻人物,2003年社会各界促进中国公益事业大会“公益之星”,2005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个人, 2008年“改革开放三十年创业创新突出贡献功勋企业家”,“2007年—2008年浙江民营经济风云榜十大风云人物”等荣誉称号。
目前还担任中国药学会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企业联合会、浙江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等。并先后当选为县、市、省人大代表。

经典案例
李春波带领下浙江医药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医药”)是由原浙江新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仙居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省医药有限公司等企业以新设合并的方式组建于1997 年5 月16 日的大型股份制制药企业。1999 年8 月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了人民币普通股A 股5800 万股,同年10 月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注册资本为45006 万元,资产总值25 亿元,为浙江省政府重点培育的十八家大型集团(公司)。

浙江医药现拥有新昌制药厂,维生素厂,商业公司,浙江来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来益生物药物研究开发中心等多家企业和子公司。公司现有员工4000 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00 余人,占40%以上,有中高级职称的300 多人,占8%以上。浙江医药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是省区外高新技术企业,2007 年公司技术中心晋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人事部颁发的博士后流动工作站也在此落户。

至2008 年,浙江医药已经形成了脂溶性维生素,类维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抗耐药菌抗生素等系列产品的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维生素H 产销量全球第一,辅酶Q10、合成维生素E 产销量全球第三,已成为一家规模庞大,资金及技术实力雄厚,对全球市场具有影响力的医药制造企业。

公司全部产品通过了国家级GMP 认证,商业分公司首批通过了国家级GSP 认证。2005年8 月 ,公司产品本芴醇通过了澳大利亚TGA 认证,2007 年9 月盐酸万古霉素通过美国FDA的现场审计。同时,公司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作为企业百年大计来抓,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近几年累计投入环保经费8000 多万元,并早在2001年就通过了ISO140001 环保国际认证。今后,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将继续坚持走创新高效、发展循环经济路子,这已经不是局部、单一的工作任务,而是企业生存、发展观、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体现。

浙江医药以“关爱人类健康”为己任,确立了2010 年远景目标,即实施“三高两低一结合”的产品竞争策略,“开发具有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消耗的新产品。制剂产品要创品牌,原料药要上规模”。

浙江医药经过数年的励精图治,已是轻装上阵、厚积薄发,全体员工正奋勇开拓,与时俱进,努力实现公司的再次腾飞。

历史沿革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证券委员会浙证委[1997]57 号文件批准,由原浙江新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仙居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医药有限公司合并组建而成的大型股份制企业,于1997 年5 月16 日经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

【合并前的三家公司概况】
浙江新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新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国营新昌制药厂,始建于1956 年,1958 年并入新昌工业品制药厂后改称国营新昌化工厂,1974 年更名为新昌化工制药厂,1986 年再次更名为浙江新昌制药厂。

1992 年6 月,经浙江省股份制试点工作协调小组浙股[1992]6 号文批准,由浙江新昌制药厂、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信托投资公司、浙江新昌电力公司共同发起成立浙江新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昌制药”)。股本总额为7,359.13 万元,其中:国家股4,359.13万元,占股本总额的59.2%;法人股2,000 万元,占股本总额的27.2%;内部职工股1,000万元,占股本总额的13.6%。

1995 年8 月,经浙江省体改委浙经体改[1995]64 号文批准新昌制药增资扩股,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按每股人民币1.3 元认购4,400 万股法人股,公司注册资本增为11,759.13 万元。1996 年10 月,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将其持有的4,400 万股法人股作为出资投入国投兴业有限公司,该4,400 万股法人股股东变更为国投兴业有限公司。本次股票上市前,国投兴业有限公司更名为国投药业投资有限公司。
1997 年3 月,中国工商银行浙江分行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工商银行浙江分行房地产公司及交通银行绍兴市分行的法人股共11,142,154 股,转让给其他法人股股东,其中:国投兴业有限公司受让5,262,506 股,中国饲料工业发展总公司受让460,010 股,浙江新昌电力公司受让142,787 股,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宁波公司受让38,383 股,萧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受让24,844 股,新昌国有工业总公司受让5,213,624 股。

新昌制药是我国医药系统的大型综合性化学制药企业、浙江省医药行业骨干企业。1996年底总资产达4.46 亿元,净资产17,659 万元,对外投资993 万元;新昌制药占地面积15.86万平方米;现有员工1,800 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00 余人;产品品种达百余种,已形成以氟喹诺酮类、维生素类、抗生素类三大原料药及制剂为主,饲料添加剂、兽药、营养食品、化工中间体协调发展的产品格局。1996 年实现销售收入3.15 亿元,利税总额4,350 万元,综合经济效益列全国医药工业50 强。

浙江仙居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仙居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浙江省重点化学制药企业,前身为1972 年1 月1 日成立的仙居制药厂。1991 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
1993 年7 月经浙江省股份制试点工作协调小组浙股[1993]42 号文批准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了浙江仙居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为6,400 万元,其中国家股3,266 万元,占股本总额的51%;法人股2,084 万元,占股本总额的32.6%;内部职工股1,050 万元,占股本总额的16.4%。
1995 年7 月公司更名为浙江仙居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仙居药业”)。
截止1996 年底,仙居药业总资产2.5 亿元,净资产7,973 万元,对外投资1,911 万元;占地面积6.38 万平方米;现有员工1,100 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29%;主要生产盐皮质激素、性激素药物系列产品,是全国计划生育药物生产基地。1996 年仙居药业实现销售收入2.18 亿元,利税总额2,405 万元,出口创汇8,000 万元,是全国百家最大医药工业企业之一。

浙江省医药有限公司
浙江省医药有限公司是由原“浙江省医药发展公司”和“浙江省医药实业公司”于1997年1 月经浙医药市场字[1997]1 号文批准合并组建而成的大型医药商业企业,其中:
浙江省医药发展公司系1994 年成立的国有医药商业企业,主要从事医药产品及相关商品的批发和零售,1996 年底净资产571 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5,101 万元,实现利润250 万元。

浙江省医药实业公司系1993 年成立的国有医药商业企业,主要从事医药产品及配套设备的投资开发及各种药材、药品及相关商品的销售经营,1996 年底净资产363 万元,实现销售收入4,840 万元,实现利润104 万元。

旗下企业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系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核心企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综合经济指标列全国医药行业二十强,是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拥有国内示范水平的制剂工业园区,生产输液、针剂、片剂、胶囊剂、软胶囊剂、滴丸剂及冻干粉针等七大类剂型。所有剂型均引进国外先进的制药装备,电脑控制全自动生产,同时配备自动化立体仓库,负责药品的配送。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商业公司】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商业公司是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专门从事药品、医疗器械等经营的重要窗口。经营品种达2000 多个,与二十多家国内外企业有着紧密的合作,年销售额3 亿元以上,销售网络遍布浙江地区,并辐射全国。公司强调巩固并强化区域性终端网络的经营模式,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注重细节,全面提升真实服务能力,全力引进优势品种,走区域性代理配送之路,以纯销为主,调拨为辅,充分发挥公司专业推广的优势,赢得公司效益最大化。近年来,公司凭借其特有的资金优势、市场优势、品种优势、人力资源优
势和服务优势,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维生素厂】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维生素厂系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企业,主要生产维生素类产品、抗肿瘤药物、基因药物、天然药物和生物制药等产品。目前生产的主要产品有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D3 油、多种维生素制品和维生素中间体等,产品85%以上出口。
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推行国际认证。
2004 年11 月,通过了Skal 国际联盟的GMP+HACCP 认证;
2005 年12 月,通过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2006 年1 月,取得药品GMP 证书;
2006 年6 月,通过FAMI-QS 质量体系认证。
企业遵循“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坚持“关爱人类健康”的企业宗旨,以建设二十一世纪绿色企业为目标,建成全球最大、品种最齐全的脂溶性维生素生产与出口基地。

【浙江来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来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 年7 月,位于嵊州市城北开发区,占地52000多平方米,是浙江医药的控股子公司。公司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生产生物农药、药物残留快速检测生物试剂盒、饲料添加剂、生物制药等。

浙江来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凭借浙江医药的强劲实力,积极涉足生物制药领域,重视市场和新产品开发,利用其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先进的医药化工工艺,生产高质量的药品和中间体,目前来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年产品销售额已近2 亿人民币。

【上海来益生物物药研究开发中心】
上海来益生物物药研究开发中心成立于2001 年,是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并联合中国药科大学等5 家单位共同投资组建的研发机构。中心汇集了微生物、生物工程及半合成药物研究开发领域的博士后、博士、硕士以及来自全国7 所大学的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共30 多人。研究领域涉及新药筛选、非专利药开发、已有药物生产工艺的改进,以及企业产品出口认证技术等方面。中心设有新药筛选、菌种选育与发酵调控、基因工程、分离纯化、分析检测、玻璃罐放大及化学合成等实验室。拥有完善的微生物培养、筛选、产物分离、检测等设备。
目前,中心已完成抗糖尿病药物米格列醇和伏格波糖的开发研究,并实现了产业化;完成了甾体类药物中间体ADD 等的实验室和中试研究;建立了拥有三千多株特殊微生物菌株的菌种库和一万多个发酵液样品的样品库,为微生物新药的筛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迄今为止,中心已申请了中国专利10 项,其中国际专利2 项,已获发明专利授权2 项。

研发的项目中有10 个项目获得国家及省级资助,其中3 项获得国家863 专项基金资助。中心与国内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物研究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核心产业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系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核心企业。“全国医药大型综合性化学制药企业”,于1999 年10 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综合经济指标列全国医药行业二十强,是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系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核心企业。“全国医药大型综合性化学制药企业”,于1999 年10 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综合经济指标列全国医药行业二十强,是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新昌制药厂创建于1954 年,具有50 多年的专业制药经验,拥有一流的符合GMP 要求的化学制药、微生物制药和制剂生产设施,并生产天然药物、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等。已通过了中国CCEMS、英国UKAS 的ISO14001 认证(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中国维生素类和抗生素类药物的重要生产基地。维生素E 为国内第一,全球第三大生产商;生物素为全球最大生产企业;天然d-α-维生素E 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 年);生物素获2005 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维生素E,生物素(维生素H), 维生素A,乳酸左氧氟沙星,盐酸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辅酶Q10,β-胡萝卜素,角黄素,米格列醇等系列产品是本厂的重点产品。产品主要出口至欧、美、日等国家,参与国际竞争。

公司拥有国内示范水平的制剂工业园区,生产输液、针剂、片剂、胶囊剂、软胶囊剂、滴丸剂及冻干粉针等七大类剂型。所有剂型均引进国外先进的制药装备,电脑控制全自动生产,同时配备自动化立体仓库,负责药品的配送。

新昌制药的成就源于1986 年较早确立了“科技兴厂、专家治厂”的大政方针;源于创建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源于实施以“来去自由”为核心的人才政策;源于制订了“养用结合,侧重于养”的人才培养方针。新昌制药目前已形成以维生素类、抗生素类、激素类、植物提取类、抗肿瘤类等几大系列药物为主,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以原料为主、制剂为辅的综合性制药企业——是全国最大的维生素E 生产基地,产量已位居全球第三,首家实现全部原料国产化;全国最齐全的氟喹酮类产品生产基地,左氧氟沙星国内首家上市;全国最早、也是目前唯一高含量的天然VE 生产企业,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全国最早、也是目前唯一三甲酚生产企业,并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国内唯一生物素生产基地。拥有符合国际制药GMP 标准的片剂、胶囊、滴丸、小针剂、粉针剂和大输液车间,拥有一大批名牌产品及高市场占有率产品,主要有:来立信(左氧氟沙星)、来益(天然VE)、来佳(加替沙星)、赛克星(双扑伪麻)等,新近还开发了来可信(万古霉素)、加立信(替考拉宁)。

新昌制药拥有实力雄厚的医药工业研究院,下设化工、合成、制剂、抗生素、信息、催化剂、新技术应用等七个研究所,拥有80 多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研究院科研设备先进,具有独立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开发能力。近年来,相继开发成功一类新药、二类新药三个及国家级新药近四十个,使企业每年有十余个新产品投放市场,确保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稳定增长。

企业文化
李春波董事长指出:“创建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是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我们务必高度重视,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浙江医药在大力发展生产、提高收益的同时,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逐渐形成了践行“关爱人类健康”的企业宗旨、弘扬“团结、拼搏、创新、奉献”的企业精神、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称强”现代化药业集团为企业目标的企业文化体系,形成了先进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达到内求团结、外求发展,激发员工积极进取,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企业的发展、制度的健全,同时也营造了员工忠于企业、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企业文化成为浙江医药创新发展的巨大动力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品牌是企业文化的载体,企业文化是凝结在品牌上的精华。形成品牌的过程,就是企业文化的积淀、升华的过程。公司的“众”牌商标,是浙江省著名商标,并相继在马德里、美国成功注册,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著名度和美誉度。公司以创建先进文化为突破口,先后打造了“来立信”、“来益”、“来可信”等强势产品品牌,科学推行品牌营销战略。蓝白相间、富有强烈现代气息的“众”牌商标,蕴涵着深厚的关爱大众、创新奉献的企业文化底蕴,向世人展示的不仅仅是“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安全可靠的“众”牌产品的品牌形象,更折射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树立了浙江医药良好的企业形象。

人力资源是企业文化的源泉。公司着力营造以人为本、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并不断完善以“来去自由”为主要内容的人才政策,形成了有利于培养和使用人才的激励机制,自1992 年起就开始试行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分配制度改革,不断调动、激励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大力构建学习型、创新型企业的过程中,李春波总经理适时提出并实施了“养用结合,侧重于养”的21 世纪人才战略,在做好业绩留人、制度留人、情感留人的基础上,组织起一支充满生机活力的科技大军。从“想办法吸引、留住人才”到“编织一张无形的全球性的人才网络为企业服务”再到“培养更多的人才为更多的人服务”,这是企业文化的升华,同时也成了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管理模式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企业文化实际就是管理文化。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就是一个与时俱进地更新管理理念、大力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不断改进管理手段、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的过程。公司秉持“关爱人类健康”的企业宗旨,更多地注重社会价值、精神价值;在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把企业文化渗透到各个方面,体现人文关怀,并从医药行业的特点出发,注重体现以GMP 为特点的管理文化、以关爱生命和健康为特点的形象文化和以严格外部监控为特点的法制文化,努力创建具有浙江医药特色的企业文化;在管理手段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尽可能改善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发挥员工积极性、创造性。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手段的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得到了不断积淀和升华。

企业文化象一面旗帜,激励着浙药人把团结、拼搏、创新、奉献的精神代代传承;企业文化象一盏明灯,指引着浙江医药的胜利航程!

 

  1. 解析李春波

个人传奇色彩
半个世纪,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个听起来有点沧桑的概念,它可以记录下无数个或精彩或悲怆的故事。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则是一场生存与成长的搏斗史,它足以见证企业或昙花一现或绿树常青的足迹。新昌制药厂,这个经历了50 多年风风雨雨的企业,在市场的搏斗中却创造着日益辉煌的业绩,成长为一棵茁壮的常青树。而把这棵常青树育成享有世界声誉大树的,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他就是李春波。

他有着敏锐的眼光,在国际市场大潮涌入前,就带着一队人马勇敢地跳下海游泳;他有着缜密的思维,在即将面对的每一个五年,都制定出一个符合企业发展的完善计划;他有着高屋建瓴的气魄,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坚持走原创之路,努力争取规则的制定权;他有着灵活巧妙的市场战术,在硝烟滚滚的商战中,进退自如;他有着卓越的谈判艺术,在国际贸易中一次次化干戈为玉帛。
于是,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看到了新昌制药厂这棵常青树焕发出新的光彩,看到了它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看到了一个个让人热血沸腾的业绩:
生物素,占全球总产量70%;
辅酶Q10,占全球总产量30%。
这几个困扰中国医药界几十年的高难产品,“十五”期间,都在新昌药厂实现规模生产。

现在的新昌制药,已经有十几个药物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0%以上,拥有国际一流的、符合GMP 要求的化学制药、微生物制药和制剂生产设施,并且兼产天然药物、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已拥有国内示范水平的制剂工业园区,同时配备自动化立体仓库,负责药品的配送;已通过了中国CCEMS、英国UKAS 的ISO14001 认证(环境管理体系);有多个产品通过COS、TGA、KFDA 及FDA 认证;在食品及饲料添加领域全部通过欧盟HACCP 及FAMI-QS 认证。

人们常说“站得高,看得远”,李春波就是这样一个喜欢站在高崖上眺望市场风标的人。从上任的那一天开始,他就把眼光投向了国际市场。当时中国加入WTO 的步伐加快,医药行业首先被推向国际市场,这使得许多同行企业不知所措。在人们讨论“过不过得下去”时,李春波却坚定地说:“无论过不过得下去,这都是个趋势,医药行业的开放只是一个信号,将来一切竞争性行业都将开放。所以我们要先下海游泳,为迎接更猛烈的风浪做强身健体的准备。”于是,他率领着一队人马,义无反顾地摸索着国际领先企业的前进方向。他明白,虽然现在游不过人家,但是至少已经找到了方向,能够跟着最快的教练游,总有一天会修成正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辽阔的大海中,新昌制药厂不仅学会了游泳,更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项目。1999 年由他们自主研发的d-α-天然维生素E 生产工艺获得了巨大成功。它大大降低了维生素E 的生产成本,将曾经需要15 项环节的工艺降低到9 项环节,领先于世界水平。这项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获得的最高奖项。2000年2 月19 日,作为来自企业一线的唯一获奖代表,李春波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表彰。

如今,这个在市场大潮中勇敢搏击的水手,在刻苦的训练中慢慢游出了境界。面对全球市场的竞争,他说:“自己手中必须要有别人没有或者做不到的产品,这是正道。”回首前25 年,他感慨地说:“那时,我们老是跟在老外的后面跑,结果跑得满头大汗还跟不上,或者即使跑到了终点,却被告知迟到了,或是路径走错了。只有拿出最好的产品,我们才有可能跑到别人的前面,而且可以做比赛的裁判员,做规则的制定者。”眼前这位气宇轩昂的领导者,仍然在眼观全球,奋力搏击。“既然要做规则的制订者,那就要有别人做不到,或者你比他做得更好的产品。比如某种药品,现在国际通用标准是做到99%,那么我们就得做到99%以上。”要达到这种不可能达到的状态,甚至是临界点,确实需要一种超常的勇气。然而,李春波却做到了,他带着突破临界点的信心,带着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勇气,带领新昌制药厂超越一个个临界点。

哲学上也称这种临界点为极限,任何事物的发展越过了这个极限,会发生质的变化。2004 年,新昌制药厂自主研制的万古霉素的成功上市,不仅在中国医药界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在国际市场更带来了一场旋风。在新昌制药厂开发出来之前,该药物曾被外国公司所垄断,当时该公司的生产标准是88%。然而,新昌制药厂通过努力,使万古霉素的生产标准提高到了95%。因此,当标有中国新昌制药厂生产标签的万古霉素一上市,已有十多年生产经验、全球万古霉素第一大供应商被迫停止了该药品的生产。

“长江后浪推前浪”,对于那些曾经风光一时的“前浪们”,也许这句话颇含复杂的滋味,有点沧桑,更有点悲凉。

而新昌制药厂此刻正勇敢地在逆流中搏击,在由一个个临界点堆积起来的风口浪尖上行走。这个蓄势待发了已久的“后浪”已经立足全球,他要用极限来点燃王者的火种。其实,李春波的全球眼光又何止在产品开发上,对于全球市场网络的建设,他也有着超前的认识。他说,国外有许多国际化的企业之所以具有很强的市场渗透能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经过百年的建设,在主要的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完整的市场分支机构,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市场网络,而新昌制药厂“十一五”规划的内涵之一便是市场。新昌制药厂坚持研发和市场“两条腿”走路,在攀登极限的体验中,寻找着一个个罕见的风景。

回首五十多年,新昌制药厂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李春波却说:“当我们回头看时,千万不能忽视其间曾经常给我们的种种教训。”或许吧,这个曾带领一个普通的制药厂闯上国际市场、闯出风采的人,依旧激情澎湃,依旧理性敏锐。如今,他率领着新昌制药厂这匹“黑马”,依旧在纷繁复杂的宏观与微观之间游刃有余,为着成为“庄家”,为着成为规则的制定者,为着立于国际竞争的不败之地,为在国际上寻找着一种站着的感觉而努力。

李春波理论
在医药行业搞创新其实就是六个字:第一,思路。即我想做什么?我应该怎么做?我能做到否?这是决定性的,你做了不应该做的事,做了不擅长的事,企业马上就会陷入困境。二,勤奋。思路定下来后,就需要研发人员非常勤奋的去攻关,这个勤奋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而是五年十年甚至一辈子脚踏实地的去做。三,机遇。有了勤奋之后,尤其是像我们搞新药研发的,你研发的东西能否成为产品转化为生产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气。你运气好,或许你研发的两三个中就有一个上市了;运气不好,可能你研发了十个二十个最后一个都不能上市,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
关于这一点,作为企业一把手,一开始就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防止上市了就洋洋得意,上不了市就垂头丧气,这是其一。其二,当遇到挫折,或前面该花的钱都花下去了,一期二期临床结束,因为副作用大于正作用不能上市,作为一把手不能埋怨任何人,特别是不能埋怨科研人员,说他们不行。承担这个失败责任的应该是一把手。所以说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是对的,但还得要倡导利用整个社会资源。如果企业能够利用好现有的社会资源,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企业单枪匹马去搞创新,有可能是事倍功半。所以这里有一个整体性和协性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国家应该倡导两者的结合,由合作双方根据不同情况分清主次。要防止两个倾向,一个是认为科研院所作用不大,另一个就是把企业和科研院所从理论上对立起来。

三大战略

在企业建立、兼并、重组、转机建制、结构调整等重大活动中,李春波显示出卓越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1997 年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999 年5月“浙江医药”在上交所上市,2002 年公司完成民营化改造。连续10 余年,企业均以25%的速度持续快速稳定发展,被誉为浙江医药行业的“常青树”、“不倒翁”。

  而李春波这些年来一直思考的命题就是如何把浙江医药打造成一个在某一领域称霸全球的生命型企业。

体制战略——民营化确保企业长治久安】
从原来的国有企业到股份制企业、上市公司,再到现在的民营企业,新昌制药一步步体制改革的根本动因是什么?

李春波认为,一个企业的经营层或决策层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定位如何是直接决定企业的发展速度、赢利能力的关键。新昌制药从原来的国有企业到股份制企业、上市公司,再到现在的民营企业,这一路的体制改革下来,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企业获得一个长治久安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经营层买断的基本出发点是解决企业内部激励机制问题,降低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成本。李春波从经营者的角色转变为所有者的角色,但是,李春波却认为“我们的企业理念没有变”。办企业首先是为员工,第二是为国家,第三才是为经营者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是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不管是过去的国企还是现在的民企,我们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员工的收入在逐步提高。我的理解是,企业家的最大诚信就是为员工谋取最大的利益,让他们的生活不断富裕起来。

【人才战略——“共产主义”织就全球人才网】

人才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李春波和浙江医药在十几年前就开始走进校园跟踪培养人才了,这在当时无疑是创新之举。

李春波指出,让每个员工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与价值是企业的责任,但是从总体规律来说,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出成果。新昌制药历史上有两个“够本论”,第一个就是:10个科技人员中只要有一两个能出成果就够本。这种做法颇似中国古代的豪门养士之风,所不同的是新昌制药当时还够不上“豪门”的资格。但这个“够本论”的价值在于新昌制药及时地囤积了大量可造之才,比国内同行先行一步完成了人才的原始积累。

新昌制药有一个“鼓励人才逃走”的战略,也有人美称为“共产主义人才战略”。从引进人才之初,我们就始终坚持“来去自由”的原则,这与很多企业苦苦留人的做法大相径庭。我们鼓励员工考研攻博,读书期间发给他们生活费;若出国留学,费用照样由企业负担。我们也真诚希望他们学成后自行选择单位。

  各种人才资本和信息资本的积累,能为知识经济浪潮储备强大的核动力。因此,企业家不能局限于对人才的占有,而应放眼于对未来信息社会中世界大市场的占有。
【科技战略——技术创新称霸全球市场】
科技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力,对于WTO规则下的医药企业来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李春波表示,要想在全球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比如天然VE。曾有一段时间,外国人对我国用来做肥皂、喂猪或废弃的植物油下脚料非常感兴趣,有多少买多少。后来我们才知道植物油下脚料叫“脱臭馏出物”,天然维生素E就是从提取出来的,但中国当时的技术还做不到。我们经过两年的攻关终于成功,提取的残留量为0.1%,大大低于美国的0.5%,从而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对该产品的技术垄断。

  中国合成VE的主要中间体三甲酚原来一直依赖进口,而国外企业为了实现对华垄断,在中国市场一直限量供应,使得许多VE企业都处于“吃不饱”状态,有的甚至因缺少该产品而停工停产。为此,早在十多年前,国内一些科研单位及企业已开始攻关,但因为种种原因迟迟不能问世。在李春波的带领下,浙江医药引进并重用“三甲酚专才”张广才,一下子就拨款300万元,于1998 年4 月研制成功三甲酚,从此实现了VE所有原料国产化,且关键技术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一举打破了西方制药业在该产品上的对华垄断,并迫使国际市场“三甲酚”
价格成倍下降。
李春波表示,做全球维生素生产基地是浙江医药的目标。“维生素E形成规模以后,我们利用研发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加快了酯溶性维生素的开发。除了维生素H之外,还紧跟着维生素A、K、D3 等等。”
李春波认为,新昌制药的定位是一定要比别人的更好才会推出来,以占领市场的制高点。从市场销售上来讲,由于维生素E的成功,在全球形成了强大的销售网络,其他产品可以很快跟进,这是别人没有的优势。
浙药的机遇(李春波对市场机遇的把握)
浙江医药2008 年5 月底宣布维生素A 系列产品提价50%。分析人士认为,浙江医药本次提价,是受国际价格上涨影响。
目前维生素A 国内外市场价差很大,国内市场上是每公斤220-230 元,而国际市场上是350 元。提价后,浙江医药出厂价将和国际市场持平。
浙江医药上调维生素A 价格,是由于目前出厂价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幅度过大,浙江医药不过是随行报价。据了解,此轮维生素A 价格上涨幅度惊人,新和成主营产品50 万单位维生素A 的价格由2007 年中期的58 元/公斤上涨到现在220 多元,涨幅接近三倍。
据了解,目前生产维生素A 的厂家主要是DSM、BASF、浙江医药、新和成、金达威五个厂家。浙江医药年产维生素A1500 吨左右,新和成年产3000 吨左右,两家合计占有国际市场产量的40%。国内维生素A 的销售市场主要在国外,浙江医药2007 年实际出口量约占产量的70%。由于维生素A 行业集中度较高,国内外价格联动也非常密切。
过去的10 年里,维生素A 价格下跌了近70%,市场淘汰了众多中小型生产企业,几个大制造商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的需求,价格已经压得很低,都处于微利状态。长期的微利状态使得生产厂家并不愿意增加产能,使欲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也望而却步。
而与此同时,市场对维生素A 的需求一直在增长,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涨幅稳定在3-5%,供需矛盾从2007 年中突出起来,造成现在价格成倍上涨。
此外,维生素E、维生素H 从2007 年开始也都有不小的涨幅。数据显示,产品涨价帮助浙江医药和新和成利润成倍增长,公司2008 年一季度的净利润都超过了2007年全年,浙江医药一季度净利润是2007 年全年的1.77 倍。
由于环保限制,即使是维生素A 生产厂家想扩大产能也并不容易,维生素A 价格高昂的局面并不会轻易被打破,浙江医药将安享涨价带来的利润。

(中国医药行业背景分析)
——来自浙江省经贸委医药石化行业办的报告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省医药行业从全国中游水平一跃跻身为2007年的全国同行第3位,成为浙江重点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行业和主导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出口稳居全国首位 行业外向度不断加大。
一,是行业规模,成倍级扩大。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至2007年,全省医药工业统计口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47.2亿元,实现利润39.5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242.8倍和196.0倍。总资产规模不断翻番,至2007年,行业资产合计540.9亿元。产品产量急剧增加,2007年,全行业产出化学原料药15.3万吨,冻干粉针1.4亿瓶,注射液5.9亿支,片剂86.8亿片,胶囊剂45.4亿粒,大输液2.3亿瓶,各类手术器械96.0亿件。
  二,是出口稳居全国首位,行业外向度不断加大。浙江医药行业通过紧紧抓住全球化学工业加大推进结构调整和并购重组力度的机遇,大力承接国际化学品生产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地区转移的趋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出口交货值多年来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的1/4以上,出口优势得以确立,在国际化学原料药市场上打响了“浙江制造”品牌。
2007年,全省医药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41.2亿元,是1978年的402.4倍。近年来,省骨干医药企业已纷纷把目光瞄准国际市场,以建设国际一流的生产车间为切入点,争取在出口上实现以原料药产品为主向以制剂和医疗器械产品为主转变,出口地域逐步实现以非专利国家为主向欧美日等主流地区为主转变。至2007年底,海正药业已共有17个品种获美国FDA认证,成为国内获该项认证最多的制药企业;同年6月华海药业成为国内首家获得美国FDA认证的化学制剂企业,为成品药尽早走向国际主流市场拉开了序幕。
在民族医药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外资医药企业迅速发展,美国默克、法国赛诺菲、日本泰尔茂医疗器械等国际知名大公司纷纷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设立合资或独资医药企
业,这些外资企业凭借其产品、技术、管理、资金等优势,迅速得以发展壮大,成为我省医药行业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由归国留学生创办的外商独资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于2004、2005、2006连续三年入选美国《福布斯》“中国潜力100榜”企业名单,跻身诊断试剂领域国际领先企业行列。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一批骨干企业成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至2007年底,年产值超10亿元的医药企业共有新和成股份、默沙东制药、浙药股份、海正集团、东港工贸集团、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升华拜克生物、双鸽集团、康恩贝制药股份、正大青春宝药业10家,合计占全省医药总产值的36.0%;一批优势产业逐渐形成,化学原料药、保健食品、一次性医疗器械、制药机械等领域已逐步走在全国前列;一批主导产品脱颖而出,21金维他、青春宝抗衰老片、参脉针、百令胶囊、环孢菌素、潘托拉唑、泰能、铁皮枫斗晶、银杏叶片、阿洛西林、奥美拉唑、维生素E、左氧沙星、环丙沙星、乌苯美司、地塞米松、卡托普利、阿霉素、辛伐他汀、木糖醇、医用硬管内窥镜、医用微量注射泵等数
十种医药产品成为在全国有相当优势的拳头产品。
四,是产业技术含量不断获得提升和突破。2007年,全省医药行业新产品产值计147.8亿元,新产品产值率达33%以上。骨干企业生产工艺基本实现微机自动控制,化学制药工业中膜分离、结晶技术、手性技术、连续管道化反应技术等现代工艺技术得以应用;中药工业中CO2超临界提取、动态逆流连续提取等新工艺得以推广;制剂工业中成套、自动制药机械得以普遍使用。
至2007年底,全省医药行业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8个。30年来,共有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瑞邦药厂的洛伐他汀、杭州天元生物药业公司双价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浙江省中医院(杭州康莱特药业有限公司)的薏苡仁酯制剂、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天然d-α-维生素E、盐酸万古霉素、复方蒿甲醚、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的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和杭州天龙蚕业资源科技开发公司的蚕砂提取物研制中药Ⅱ类新药生血宁片、杭州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的中药质量计算分析技术及其在参麦注射液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的环孢菌素A、花园工贸集团的维生素D3等10余项产品技术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是专业园区建设大步推进。以医药工业园区为载体,上下游产品相互衔接、企业集聚发展的园区新格局雏形基本形成,产业区域布局逐渐向合理化迈进。专业医药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国家级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通过综合整治,生产水平稳步提高,2007年基地产业规模达90亿元。
杭州市积极推进“新药港”建设,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08年上半年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授予生物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称号。与此同时,青春宝集团、华东医药、
康恩贝制药、浙江医药、民生药业、康裕药业、京新药业、天一堂药业等一批骨干医药企业完成厂区迁建或现厂区整体改造工程,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省医药商业龙头企业之一的浙江英特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也于2007年完成产业基地一期工程建设,新物流中心的投入运营,为公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六,是医药商业稳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从计划经济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省医药商业的经营策略也随之进行了探索性改革,至“十五”期末,基本完成了以转制
为重点的第一轮改革。30 年来,省医药商业已形成以浙江英特药业有限公司责任公司和杭州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各市医药有限公司为支撑的流通格局,初步建立起符合
市场经济规律的现代医药物流新型企业模式和流通体制。
2007年,全省医药商业实现销售总额358.5亿元,比1978年增长106.7倍,年均增长17.5%,约占当年全国医药商业销售总额的9%,在广东、上海之后居第3位,实现利润总额3.9亿元,约占全国实现利润总额的1/7,在上海、北京之后居第3位。
七,是医药储备体系在抗击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了医药用品供应主渠道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加强医药储备管理工作的通知》 ,于2001年对《浙江省药品医疗器械储备
管理实施细则》进行了修订,经省政府同意出台了《浙江省医药储备管理实施细则》,省级医药储备规模调整为3000万元。2006年,为应对可能爆发的流感疫情,增加了2000万元规模的抗流感药品储备,总规模调整为5000万元(其中能力储备规模为1667万元),2008年省级储备规模进一步调整为7200万元。2003年“非典”流行期间,省级储备体系共组织口罩343.36万只(其中支援北京18万只),口腔体温计180.1万只,便携式红外测温仪4940台,耳式测温仪1300只,各类防护隔离服19.61万件,消毒液17吨,甲基强的松龙1000支。2008年5月中旬,省级医药储备体系在接令后20个小时内,完成所需抗震救灾物资清单的货源落实和汇总工作,三天内即组织价值2063万元共79个品规医药用品运住四川地震灾区,为全国“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活动增添了浙江人民的一份力量。
实践证明,浙江医药储备体系为及时满足灾情、疫情及突发事故对医药用品的紧急需要,防止疫情蔓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确保社会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医药教育事业结硕果。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医药行业首所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浙江省医药学校开始筹建,1986年正式招生,1991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在该校基础上

筹建浙江医药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成为全国最早独立设置的医药类专科层次高等院校。设有药学系、应用生物系、天然

药物系、管理系、基础部等五个专业系部和浙江省医疗器 械研究所,设有药物制剂技术、药物质量检测技术、药物合成技术、医疗器械、医学检验、食品质量与检测、应用生物技术、天然药物(中药)、药品经营与管理、药事管理、医药信息与管理等专业,其中药物制剂技术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全校拥有全日制学生近7000名。
与此同时,浙江省现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等9所本科院校设置了药学院(系),合计每年招收本科生1000余名,硕士生150余名,博士生30余名。我省医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推动医药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储备和科技支撑。
30年来,我省医药行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主要有:
一,是产业区域布局尚未调整到位,发展空间制约因素仍很突出。
当前省医药产业发展与推进城市化进程的矛盾不断加剧,随着城市建设外延的拓展,原有的一些城市周边的医药企业逐步圈入主城区,加上由于历史等原因,一些化学制药生产企业位于重要河流的上游,甚至建在城市取水口上游,一些企业位于缺少环境容量的内陆地区,对周围环境、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反过来也对企业的做大做强形成了严重制约。因此急需从全省一盘棋的角度,进一步合理调整区域结构,一方面做好现有企业的整治、搬迁和改造,同时科学布局医药专业园区建设,统一规划,为我省医药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是产业结构急需进一步优化。从组织结构看,省医药行业尚缺乏全国排头兵企业,规模偏小、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医药工商企业还未有1家进入全国十强。从产品结构看,同质化竞争严重,自主创新和高附加值产品匮乏,原料药强、制剂弱仍然是制药业的软肋,同时附加值相对较高的医疗器械产业也是一个短腿。
三,是投入不足影响产业发展后劲。随着行业准入条件不断提高,加上原材料持续涨价等因素,医药产品生产成本不断抬升,但当前政策趋向和社会环境要求药品价格总体走低,而从当前实际情况看,这一矛盾最终大多转由医药企业承担。尤其是内资医药制剂生产企业,因缺乏独家产品、专利产品,首当其冲承受药品降价的压力,合理的赢利空间一再被挤压,严重制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医药行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特性,国际知名跨国医药公司销售利润率一般在20%以上,研发费用占销售比重在15%以上,而目前我省医药工业销售利润率仅为9%多一点,研发费用占销售比重约为2%,差距很大。
,是出口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加大。随着中国产品进军国际市场步伐的加快,我国面临国际贸易纠纷的机会大幅增加,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更是在不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情况下,加紧对我国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搞双重歧视的趋势日益明显。同时,一些新兴国家如印度等依托其语言便利、劳动力成本低廉、生产要素供应充裕等优势,与我国争夺国际市场的趋势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我国出口退税率下调和人民币升值趋势也增加了出口压力。而出口约占我省医药总的1/3,对产业发展有重要拉动作用,其影响不容忽视。
改革开放30年是浙江医药产业突飞猛进的30年,30年来,浙江省医药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并在全国同行中率先实现从计划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过渡,走过了一段光辉的岁月。
总结30年的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是“六五”、“七五”转轨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指明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航向,通过经济建设中“姓资姓社”的大讨论,省医药经济发展挣脱了原先许多不合理的束缚,逐步迎来了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医药行业作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生命产业,长期被计划经济垄断,禁止个私经济介入。通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了长期计划经济的禁锢,医药经济建设逐步转变到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市场经济上来,个体资本入股医药企业的限制得以解除,政策上一视同认,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医药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得到极大迸发,医药行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
这一时期,企业改革得到重大突破,在物资采购、工资分配、奖惩机制的确立等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改革步伐,多种形式的承包制强化了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医药战线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在行业管理方面,加强了生产、流通环节的质量管理制度,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公布实施后,医药生产流通企业普遍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TQC)制度,产品质量显著提高,至“七五”末,全省医药产品共获国优、部优、省优产品奖287个(次),其中国家金质奖2个,国家银质奖10个(次),国家医药管理局优质奖40个(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质奖2个,省优质奖233个(次)。

  二,是“八五”至“十五”前期的快速发展期。经过“六五”、“七五”十年的创业,医药行业家底逐渐丰厚,无论产业规模还是技术含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为接下来10余年的黄金发展期做好了充足的铺垫。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浙江省医药行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一场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在生产经营上推行了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改革步伐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软环境条件。
在政策引导上,医药行业被省政府列为“九五”时期我省着力扶持并重点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同时为推动我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省政府提出培育“五个一批”企业的战略举措,即以资产为纽带,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组建一批大企业及大企业集团;培育一批产品技术含量高,扩张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一批产品有新、特、专、精和系列化优势,规模不大,但在全国有位置的小型巨人企业;培育一批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量大的出口创汇企业;培育一批产品质量好,深受用户青睐的名牌产品企业。医药行业结合自身特性,提出“大上规模,小创特色”的发展思路,强调培育一批以资本为纽带、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外向型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大公司,成为浙江省医药产业的支柱,并以此带动全行业企业组织结构整体优化,提高产业集中度,同时培育一批特色优势明显的中小企业。进而我省医药经济发展提出“结构调整,全面升级,接轨国际,建设强省”的总体战略设想。
在行业发展重点上,强调加速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从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转变。发展的重点一是努力开发专利药物,实现新品种结构由仿制向创新的战略转移;二是在制剂技术和产品剂型上实现突破,提高制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医药产品和光机电一体化医疗器械产品,实现医药技术基础结构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转移;四是努力发掘中药优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对传统的中药产业进行改造,实现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的战略转移。
经过全省医药战线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八五”至“十五”前期的10余年,浙江医药经济取得飞速发展,多项经济指标排名从全国第10位左右跃居首位,实现了本省医药经济的第一次腾飞。
三,是“十五”后期至今的调整提高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深入发展,浙江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发优势逐渐丧失,省医药行业发展中潜伏的资源不足、生产要素供应紧张、能源原材料价格高启、环保和安全生产成本加大、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逐渐显现,“十五”中后期以来,浙江省医药经济步入一个调整期,2004年中至2007年中3年左右的时间,全行业经济总量增幅基本保持在10%-15%上下,经济效益增幅更是在个位数徘徊,在全国同行中的位次相应有所后移,除出口交货值仍居全国首位外,总产值、工业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退居山东、江苏两省之后,处全国第3位,医药经济面临严竣考验。浙江医药行业是从此由盛转衰、步入低迷还是腾笼换鸟、凤凰涅磐,在欲火中重生?最近取得的业绩较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2008年1-5月,全省医药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产品销售收入依次为203.4亿元、194.4亿元、21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3%、25.2%和26.0%,总产值增幅在去年全年18.2%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达到历史较高水平;实现利润22.7亿元,同比增长72.3%,一举突破2004、2005、2006连续三年的低迷徘徊,在2007年全年增长24.0%基础上,2008年1-5月达到72.3%的增幅,已处于历史高位;完成出口交货值68.8亿元,同比增长30.6%。
这一时期,政府部门因势利导,出台了系列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2003年9月,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是贯走具有浙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提高我省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8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专文转发《关于促进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促进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着力增强医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竞争力,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回顾改革开放30年历程硕果累累,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们坚信,浙江医药行业必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出色地实现新的腾飞,跻身世界医药之林。


李春波自我解析
浙江医药李春波:——关于一个访谈
李春波有多个头衔、 而当“名人”、“学者”、“慈善家”结合在一起时,就造成了一个著名企业家、民营经济风云人物——李春波。就在眼下全球“金融海啸”,经济疲软,多个行业寒意逼人,许多民营企业想着如何“过冬”时,李春波治下的浙江医药-新昌制药却热火朝天,产销两旺。一份报表足以佐证作为风云人物的李春波的强势:今年前9个月,销售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142%;实现利税近11亿元,同比增长1927%;出口创汇2.5亿美元,同比增长170%,出口额居国内制药行业首位。
新昌制药凭什么过上“暖冬”?其实,新昌制药已多年没有寒冬,走过的路径,一直是一条向上的曲线。因为,她有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春波!
 创新
看上去,李春波年轻,随意套着一件夹克,四十挂零的模样。事实上,骨子里的李春波,比外表更显年轻。“企业的‘长生不老药’,就是创新。”新昌制药逆势飘红,年年上行,越做越大,李春波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有道是,一招鲜,吃遍天。创新创出一个好的产品,同样能横扫天下。李春波深谙个中道理。他看中的第一个好产品,就是天然维生素E。
上世纪70年代,新昌制药开始生产合成维生素E。而天然维生素E,国内没有一家开发成功。这是一种很好的保健药品,为什么我们不能做?李春波如鹰之眼看准了天然VE就是一座金矿。便立即组织精锐力量调查和立题攻关,自任工艺组组长。科技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曾有一段时间,国外一些企业对我国用来做肥皂、喂猪或废弃的植物油下脚料非常感兴趣,有多少买多少,还说这也是“为中国环保作贡献”。科技人员仔细分析,恍然大悟:植物油下脚料叫“脱臭馏出物”,这种物质中含有非常宝贵的药品生产原料,天然维生素E就是从中提取出来的。
于是,攻关目标迅速转向“脱臭馏出物”。两年后,课题完成,提取的残留量为0.1%,大大低于美国的0.5%,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新昌制药成为中国唯一一家能生产高含量天然维生素E的企业。而且,在生产天然维生素E的同时,还附带研发出4个副产品,形成了“产品树”。
天然维生素E的横空出世,标志着我国打破了发达国家对该产品的技术垄断,新昌制药成为我国掌握该产品最先进核心技术的唯一厂家,力拔国家医药行业科技进步奖头筹,产品生产工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具有十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先后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科技部重点火炬计划、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李春波,是这个项目的第一发明人。
在李春波身上,创新的故事,一个接一个。曾经比黄金还贵的维生素H(生物素),世界上只有日本的住友株式会社、瑞士罗氏公司、韩国西来集团能够专业化生产。我国一直依赖进口,由于技术垄断,生物素价格一涨再涨,2%规格的生物素,2000年每千克不足200元,到2001年,就已是近1300元的高价。基于对新昌制药研发技术的自信,也基于对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的“贪婪”,李春波果断决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科技攻关,生物素合成技术难题终被攻克,甚至,还将国外通用的十一步合成法改进成八步合成法,缩短了工艺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国际垄断一举打破,国内空白一时填补。
从合成维生素E到天然维生素E,再到维生素H,还有维生素A、K、D3、角黄素、虾青素等10多种维生素系列产品,新昌制药冒风险,投巨资,成了世界上唯一能生产全部脂溶性
维生素的企业,该厂60%以上的利润来自于这株“维生素产品树”。
这个“世界唯一”,最终使新昌制药和李春波名声鹊起。
如今的新昌制药,维生素E出口量占全国的一半天下,是世界维生素三大生产企业之一。
如今的新昌制药,科技创新成绩斐然,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5项、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重点新产品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10多项、参与国家级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项目2项、国家微生物资源项目1项、省级重大及重点科研项目10多项。其中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d-生物素的不对称合成生产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药物研发成功,如一类新药甲磺酸普喹替尼,已批准进入临床。
医药江湖,血管里涌动着“新”血液的风云人物李春波,一手奠定了新昌制药的风云地位!
 稳进
在业内,谁都知道李春波是“狠”角色,敢于把巨资投向高难度高回报的新东东。但实际上,李春波每一次出手,并非冒冒失失,都是一个稳字当先。看准了,才下手。
近两年,经济向好,战略扩张、加速投资的冲动,在越来越多的人身上出现。很多人眼里看到的是一片金光灿灿的机会。但李春波比谁都冷静,市场就是市场,竞争,风险,可能的成功,随时的失败,都是市场不变的规则,市场永远不可能成为温室。面对新昌制药这么大一份“家业”,肩负着重大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经济责任,稳步前行就是李春波这个把舵人的第一要务。因此,在这几年的企业发展、扩张上,李春波冷眼向洋,驾驭着浙江医药-新昌制药庞大的航船,避过险滩处处,躲过狂风恶浪无数,平稳快速地驶向一个又一个成功。
“我一年前,就已预见到经济走冷的可能。现在很多企业面临‘寒冬’,我看与决策者有很大关系。不去了解大势,没有自己的分析、主张,人云亦云,头脑发热,盲目扩张,根基不扎实,虚肿,能不危险?能不面临‘寒冬’?”面对访问,李春波大声说着他的经营观。他说,新昌制药越做越好,越走越强,稳步推进是法宝之一。“要调整结构,推进企业稳定可持续性发展!”
几个月前,新昌制药与美国Hospira公司签署了为期10年的《盐酸万古霉素原料药供应合同》。 合同金额约8.4亿元人民币的这份供应合同,每年可为新昌制药带来8400万元销售收入,以及2000万元以上的毛利。
“天上不会掉馅饼。”新昌制药厂厂长张定丰说,就为这一天,他们投入了巨资研发,仅为获取一株万古霉素高产菌株,就花了7年时间。而在这个千克价万元的产品出世之前,主导品种利福平只能卖到每千克250元。
“今年销售形势很好的抗生素新产品替考拉宁,也属于高附加值、低污染的产品,原料药出厂价每千克超过十万元,1.5吨的年产量产值达到2亿元。”此前该厂同个车间生产的400吨吉他霉素,年产值不过8000万元。
这一切,缘于李春波的调整结构,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稳扎稳打战略——三高二低一结合。具体内容是:着力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低消耗、低污染产品,做到原料上档次和特色制剂创品牌相结合。
这个著名的战略,几乎每一个员工都能倒背如流。在这个战略中,“低污染”尤其被看重。新昌制药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控制污染源头,对新开发产品投入生产前实行严格的审核制度,坚决不上重污染工业产品、工艺技术落后的产品和无污染治理措施的产品,因为那会给企业带来很大风险。投资400万元开发成功的盐酸曲马多产品,在产前的审核中,由于环保问题而被一票否决。胃溃疡良药奥美拉唑在研发过程中,发现该产品工艺收得率低,投产后将会产生较多的废水、废渣,讨论后也被封杀。
对一些重污染产品,李春波的命令是“格杀勿论”,痛下决心停产,削减污染源。先后停止了氟哌酸、环丙沙星等产品的生产。
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逐渐增加制剂产品比重,大大减少“三废”产生量。沿着这个转型思路,吉他霉素、利福平等尽管也有市场,但因能耗较高、污染较大、附加值低,均被一一淘汰,而来立信、生物素、万古霉素等一系列优势新产品成为企业新的支撑点。
李春波有两句名言:“发展生产,保护环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很显然,李春波看到了环保后面的社会责任,也看到了环保后面的商机。21世纪的环保,实际上是最前沿的产业之一,风险小,获益大,可持续发展。搞好环保,企业的稳定发展就有了真真实实的保障。在新昌制药——
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的每天处理污水2000吨的Ⅱ期项目,为国内首家采用高效专利微生物废水处理技术,顺利通过国家“一控双达标”验收。
2001年,新昌制药就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了英国皇家认证认可委员会认可的ISO14001认证证书;2004年,通过了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为浙江省医药行业首家通过这项认证的企业。
同年,还通过了省经贸委和省环保局组织的清洁生产审核,成为省内首批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
根据节能降耗减排的要求,新昌制药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道路,实施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将环境保护与节能降耗紧密结合,在节约资源、能源消耗的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最终实现社会和谐。一个最新的数字说,近三年,这个企业已投入5000多万元进行了环境污染整治。
与此同时,新昌制药积极推广节能技术改造,制订切实可行的节能计划,从技改、管理等各个环节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近几年实施大小节能方案100多项,仅今年以来,综合节能改造就投入2970万元。如生产天然维生素E会产生一种废脚料,原为废弃之物,后来,科技人员发现这种废物居然可以变成宝,如果利用得好,能代替燃料使用。于是,通过与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的合作,把这些有机废料加工成20#燃料油,替代柴油作燃料,不仅实现了废物的综合利用,减少了废料的环境污染,还可以每年节约柴油2000多吨。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李春波确实应该算得上是高明的企业管理艺术家。他处理发展速度与稳定关系上的高屋建瓴,让新昌制药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感受到了融融暖意。
“人家都说资金链紧张,或者断裂,我呢?现在账上光现金就有六七亿元!”李春波不无自得。
 向善
“发展,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人。我认为,企业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只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的发展,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切实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李春波说。
李春波的思路,在新昌制药得到了切切实实的践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竞争,归根到底在人才和信息。几乎所有企业都会对自己的各种人才采取政策限制,千方百计留住人才。这一规则,在新昌制药厂却彻底打破了,这里,人才来去自由,绝对开放。
新昌县地处半山区,工作、生活环境无法跟大城市比。要吸引人才,或要人才安心在新昌制药工作,只有“硬环境不足软环境补”。全厂早早就开始实施“来去自由”的人才战略,除了工资浮动,给住房,发生活安置费等优惠条件外,特别强调,大中专毕业生和科技人员来去自由,若要走,企业决不强留;同时鼓励考研攻博,读书期间还发每月500至1500元不等的生活费;若出国留学,费用照样由厂里负担。
“受过厂里培养的科技人员,对企业有一种难解的情结。要相信他们,他们会以各种方式报效企业的。退一步讲,如果离去,也是在另外地方为国家作贡献,就算我们为国家输送人才,也是好事嘛。”李春波这样解释他的做法。
实际上,李春波的“鼓励”出走政策,暗藏着巨大的吸引力,不但没有造成人才流失,相反,新昌制药的人才越来越多,该厂现有博士6人,硕士44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650多人,有技术职称的有1100多人。
如今的新昌制药研究院院长,最能证明李春波善待人才政策的成功。15年前,他从浙江大学毕业后来到新昌制药,后担任合成药车间主任。1998年,他考入北大读研究生。在读期间,厂里一直给他发工资奖金;后来读博了,人事关系离开了,厂里还在给他寄生活费。李春波得知这位博士的爱人也在北京就读,又给他爱人发放补贴。李春波之爱才,一直如此。按照来去自由的政策,这位博士毕业后可以不回来工作。但他还是带着爱人“回家”了。当时,厂里正跟瑞士诺华公司合作开发一个项目,他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成功开发出这一产品。目前,他担当着新昌制药研究院院长这一重任。
尊重人才,善待员工,是李春波的“两个基本点”。新昌制药每年拨出1000多万元钱,鼓励厂内任何一个员工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重奖科研开发有功的人员。李春波的尊重人才,名声很大。
李春波也善待工人,虽然这没有“尊重人才”那么响亮和堂皇。然而,在工人被越来越多的老板们当作纯粹的雇员,当作赚钱机器时,“善待工人”更加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温暖。
在一次全体职工大会上,李春波动情地说:“办企业首先为员工,第二为国家,第三是为经营者自己。我们最大的成绩,就是为员工获取最大的利益,让员工生活不断富裕起来。企业稳定发展,员工安居乐业,就是我们对国家最大的贡献。”按照这一理念,近几年,新昌制药多次给员工普加薪资,确保了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作为一个头顶着“慈善之星”光环的慈善家,李春波的热心和慷慨,越过了新昌制药的围墙,远近闻名,小到修桥铺路、社区建设、捐资助学,大到抗震救灾。在新昌中学,每年考入大学的优等生,都会收到来自新昌制药一份数目不菲的助学金,那是金彪、李春波个人出资100万元设立的“金波奖学金”。在北京大学,更有新昌制药联合设立的“预防药学研究中心”,一大批博士生、研究生在导师的带领下,在新昌制药的支持下攻克一个个课题……
几千元,几万元,几十万元,几百万元,这样的支票,李春波每年都要签很多。
2003年6月,新昌制药向“抗非”这场特殊的战役捐赠药品及款物430多万元。
2003年7月16日,新昌制药与浙江省红十字会、浙江省扶贫办公室签署了“博爱救助项目协议书”。新昌制药每年通过省扶贫办、省红十字会向省内欠发达乡镇的特困农户捐赠价值360万元左右的药品,为期5年,总计价值1800万元。这是浙江省近几年来扶贫力度最大的一次。
最近5年来,新昌制药通过各种途径捐赠药品和款物达到了2550余万元,从2005年6月开始,连续3年参与慈善冠名基金共计9000万元,四川大地震,李春波个人就捐了20万元……
李春波说,他常行走在杭州总部与新昌制药的路上,也常行走在世界多个国家之间。行走的时候,他就常常想,创业多年,留下风云一片;往后的日子,是不是还得引领浙江医药-新昌制药超越自我,风云再起?

六、李春波的成功新闻解析
注重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实力
公司于1999年10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被商务部授予“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企业”(2005年),被评为“中国民营企业品牌最具潜力100家”(2005年);连续六年获浙江省十佳医药工业企业。公司拥有一流的符合GMP要求的化学制药、微生物制药、制剂以及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生产设施。系中国维生素类、抗生素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重要生产基地。企业综合经济指标列全国医药行业二十强,是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公司全年完成营业收入38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7亿元,出口创汇 2.9亿美元,出口额居国内制药行业首位。

  李春波同志在担任公司总经理及董事长后,倡导并实施“以人为本,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奉行“来去自由”,营筑全球人才网络的人才开发战略;“三高二低一结合”(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低污染、低消耗,原料药产品上规模与制剂产品创品牌相结合)的产品开发战略;大力推进“质量标准化、管理国际化、科研原创化、资本市场化“四化”建设;“质量领先、树立品牌”的市场开发战略;以及“严格GMP管理”为核心的科学管理思想。特别是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李春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公司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紧紧把握科学创新这条主线,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不断提高优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美誉度,加快国际认证,全面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公司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作为企业百年大计来抓,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道路。2001年10月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4年8月通过了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07年10月通过了安全标准化审核,且是浙江省首批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

  李春波牢牢把握科技创新、创业这条主线。确立了以新药筛选体系技术平台建设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建设。在新药研发方面,确立了企业新药研发的方向、方式等战略性问题;建立了研发的长效机制和管理制度;并通过与相关高校、研究院所广泛交流合作,为企业的长期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春波十分重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研究,将知识产权视为企业的巨大财富。出台专门政策,鼓励科技人员申请发明专利。至2008年7月止已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52项,已授权的有效发明专利35项。其中已授权国际发明专利4项。
 一、注重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实力。
(一) 亲自挂帅,攻克长期以来国内天然VE产业化难题,荣获200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5月,李春波同志组织科技人员对天然VE进行产业化攻关,并亲自担任工艺组组长,负责工艺线路设计、试生产方案制订和可行性论证。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该项目获得成功,主要技经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项目的完成打破了国外公司对天然d--VE的垄断,提高了国内天然VE生产的整体水平,具有十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先后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科技部重点火炬计划、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在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天然VE工艺技术创新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也是该年度医药领域国家最高奖。李春波同志作为项目第一发明人,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二)实现三甲酚国产化,工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三甲酚是合成VE的关键原料之一。但起初三甲酚完全依赖进口,国外大公司为了垄断VE市场,对三甲酚供应进行了控制,致使国内大部分VE生产企业因三甲酚及三甲基氢醌供应不足而停产待工,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1997年下半年,在李春波同志主持下,公司的工艺组开始进行三甲酚项目试生产,并一次获得成功。该项目的成功为公司合成VE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而且迫使跨国公司的
三甲酚售价下降了50%,提高了国内其它合成VE厂家的竞争力。三甲酚项目分别被列入国家重点火炬计划和国家重点新产品,并荣获1999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国内首家开发成功乳酸左氧氟沙星
乳酸左氧氟沙星,商品名“来立信”,为目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最佳品种之一,其片剂、注射液于1997年7月21日国内首家获卫生部新药证书及生产批准文号,技经水平及产品质量达国际先进水平。产品一上市即广受临床医生及患者的欢迎,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产品2000年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同年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国家一类新药加替沙星成功上市
加替沙星为最新一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1997年8月,新昌制药盐酸加替沙星按一类新药立项开发,并于2000年3月被国家药品监督局批准临床试验并成功上市销售,开发速度居国际领先水平。该产品采用新的工艺路线生产,已申请了专利,将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生物素
生物素又名维生素H,是人和动物不可缺乏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在饲料加工、医疗卫生、化妆保健及饮料方面具有广泛用途。公司与复旦大学合作,采用自主创新的工艺在国内首先研发成功生物素,并实现产业化。技经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投产后,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该项目2004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六)盐酸万古霉素
盐酸万古霉素是目前治疗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感染的首选药物,被称之为抗耐药菌的“王牌抗生素”和“最后一道防线”。 2003年4月首家获得生产批文, 2006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七)复方蒿甲醚
复方蒿甲醚为国际承认的创新药物(一类新药)。它是由本芴醇与青蒿素组成的复方制剂,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定为首选抗虐药,公司研制开发的复方蒿甲醚于2007年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八)创新抗癌药
2007年10月12日,新昌制药厂接到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文,批准其历时4年多研制的抗肿瘤创新药物——XC302开展临床试验。该新药如能通过临床试验成功上市,不仅能为肿瘤患者带来福音,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制药企业在原创新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倡导“以人为本”,奉行“来去自由”。
公司在企业界较早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直奉行“来去自由”的人才政策,聚集了大批来自各大著名高校的年轻知识分子。李春波同志进一步提出了“养用结合,侧重于养”的人才培养方针,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引进和培养50名博士,并把他们分布在世界各地,营筑一个全球性的人才战略网络。
三、强化科学管理,规范制度建设
面对知识经济和加入WTO的机遇和挑战,李春波同志在管理创新方面作出了意义具大的探索:
(一)重奖科技,较早提出技术要素参与分配。
(二)实行数字化管理,增强决策的科学性。1998年,在李春波同志倡导下,企业在较短时间内推行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使财务、仓储、供应等部门实时共享企业信息,利
用IT技术的先进手段使企业管理上了一个台阶。同时,建立自己的网站,在互联网上发布和搜集信息,而且积极探索实施ERP(企业资源计划),为企业运行早日与国际接轨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积极推行GMP为核心的生产管理手段。从1999年开始,公司所有原料药及制剂生产陆续通过了国家药监局的GMP认证。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企业还加紧对优势产品国际

认证申请,同时企业的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也分别通过了国内、国际认证,取得了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四、热心公益事业,关爱人类健康。
李春波对公益事业非常热心,一直以来,“关爱人类健康”这一企业宗旨始终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涵盖着企业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小到修桥铺路、社区建设、捐资助学,大到抗洪救灾,为预防非典捐款,都能慷慨解囊,热心相助。
在2003年的非典疫情中。公司共向“抗非”这场特殊的战役捐赠药品及款物430多万元。李春波被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授予“公益之星”荣誉称号。
2003年7月16日,新昌制药与浙江省红十字会、浙江省扶贫办公室签署了“博爱救助项目协议书”。根据协议,从2003年起,新昌制药每年通过省扶贫办、省红十字会向省内欠发达乡镇的特困农户捐赠价值360万元左右的药品,为期5年,总计价值1800万元。这是浙江省近几年来扶贫力度最大的一次。
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企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共向灾区捐赠药物226万元,捐款154余万元。
五、担纲社会责任,获取赞誉一片
2008年,公司获得了中华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是绍兴市唯一一家,也是新昌县有史以来首家获此殊荣的单位,这也是对李春波同志所引领的企业的至高评价。几十年的风雨历程,李春波同志在振兴公司的同时,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获得了社会的赞誉和好评,现总结回顾如下:
(一)主要社会职务:中国药学会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企业联合会、浙江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等、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创新
药物评审委员会专家、浙江省第十届人大代表、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第二届副会长、常务理事、浙商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药学会副理事长、首都医大、中国药大、宁波理工大学
、上海医工院客座教授、绍兴市医药工业协会会长、绍兴市医药行业协会轮值会长、常务理事、中共新昌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届委员会候补委员。
(二)获得的荣誉:被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授予“公益之星”称号、被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授予“2005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先进个人”、被中国文化管理学会授予“中国文化管理先进个人”称号、被浙江省红十字会授予“红十字会金质功勋奖章”、被浙江省委授予“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绍兴市委授予“绍兴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绍兴市委、市政府、绍兴军分区授予“2003-2005年度国防力量基层建设先进个人”称号、被新昌县政府授予“慈善之星”称号、被新昌县委县政府授予“新昌县经济发展功臣”称号、被新昌县委、县政府授予“新昌县科技创新企业家”称号。2008年“改革开放三十年创业创新突出贡献功勋企业家”,“2007年—2008年浙江民营经济风云榜十大风云人物”等荣誉称号。

七、其他相关新闻(软文类)
浙江医药三季度净利暴增134倍 已是强弩之末?2008年11月03日
三季报显示仍有不少个股前三季度的业绩增速不俗,尽管如此,在内外经济都面临困境的背景下,这些公司未来的业绩仍然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尽管市场对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早有担忧,但统计结果显示季报也并非毫无亮点。
根据Wind统计数据,在公布三季报的1601家上市公司中,有900家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倍的公司达到了22家。
长城证券分析师王茜认为,之所以三季报业绩没有预期中那么悲观,主要是因为有些数据在三季报中没有完全体现出来,还有一些行业还没有完全见底,比如房地产业。
另外,截至本周五,两市有457家上市公司预告了2008年度业绩。其中107家业绩预增,65家预减,68家业绩首次亏损,29家扭亏为盈,另有188家公司业绩变动幅度不大。目前看来,年报预告至少是喜忧参半的格局。
不过,在经济周期向下的背景下,强势股未来的增长未必能够持续。
行业景气总有见顶时
在业绩大增股票中,剔除已暂停交易股票,浙江医药(600216)以净利润暴增134倍的骄人成绩当之无愧位居三季度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之首。
10月24日,浙江医药公布2008年三季报,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约7.8亿元,同比增长13427%;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31.35亿元,同比增长105%;三季度销售毛利率45.72%,净利率25%;基本每股收益为1.741元,而去年同期这个数据仅为0.013元。而造成业绩飙涨的原因是,其主要产品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H的销量较去年同期有大幅增长。另外,今年10月13日,浙江医药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根据相关规定,公司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后,自2008年起三年内所得税率享受10%的优惠,即所得税按15%的比例征收。
同一天,浙药发布年报预告,预计全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约9.5亿~11.5亿元。

  王茜在肯定其业绩增长的同时,对其2009年业绩不无担忧,她对理财一周报记者坦言:“随着世界经济出现新的危机并逐步放大,浙江医药作为出口型企业,明年订单肯定会受影响。”
除了浙江医药外,新和成(002001)也因维生素涨价造成净利暴增48倍。
新和成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7.3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2.76亿元,同比增长4801.68%;每股收益3.73元,净资产收益率61.48%。
因产品提价而实现业绩飙升的还有华中地区最大的磷化工生产基地——兴发集团(600141)。其日前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442%,实现每股收益1.1924元。
对于业绩上涨的原因,其公告称,报告期内受益全球磷化工行业景气,导致黄磷及磷酸盐价格大幅上涨,加上公司黄磷、磷矿石等主导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2.73%和36.38%,且参股或合营公司取得的投资收益大幅增加,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26亿元,同比增长70%。
但其同时指出,9月中旬以来产品价格已明显呈现回落趋势,且存在持续下降的风险,价格下降可能会导致销量的进一步萎缩。公司第四季度经营业绩较前三季度大幅下滑,可能出现微利局面。
此外,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回落,上半年风光无限的煤炭股的景气周期也已经出现了下降。
地产股业绩风险仍未释放
而已公认进入行业下行周期的房地产企业,由于财务收入确认的原因,三季报并没有想象中的惨淡。
如广东的绿景地产(000502),2008年1-9月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120%。主要原因是其控股开发的绿景东山华庭项目预收款结转为销售收入。公告显示,绿景东山华庭绝大部分单位于去年末、今年初售出,因此销售数量以及销售价格较为理想。
此外,因为新湖系资产重组而被投资者关注的新湖创业(600840)季报也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由于控股子公司上海新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上海新湖明珠城项目确认收入,使得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及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430.73%、187.51%、2831.77%。而新湖系旗下另一家公司——新湖中宝(600208)今年前三季近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1倍的一部分原因也是房地产项目结转收入。另外,其利润高速增长还得益于高额的投资收益,其财报显示,第三季度新湖中宝获得投资收益约3.2亿元。  

浙江医药1至9月业绩预计净利润达到7.8亿2008年10月17日
浙江医药(600216)预计2008年1-9月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7.8亿元左右(上年同期数为579.31万元)。
同时公告,公司被认定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242家企业为浙江省2008年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有效期为3年。
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自获得该项认定后三年内(含2008年),公司所得税率享受10%的优惠,即按15%的比例征收。
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网上交流会 (2006-01-25 )
股改方案篇
问:您认为此次股权分置改革的重要意义在哪里?
李春波:我们认为,股权分置改革对于上市公司是一次制度的革新,为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构建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具体来讲:第一,有利于同化公司股东的价值取向。第二,有利于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第三,股权分置改革后,非流通股股东所持股权的流动性增强,为引入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等一系列有利于公司发展的金融创新工具奠定了基础。第四,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现代金融工具,通过资本运作、兼并收购和产权整合,加快浙江医药的成长速度。
问:公司此次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最大动力是什么?
张国钧:原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将趋向一致,公司治理结构将更加完善,市场公信力会大大增强,潜在投资者和债权人对公司的信任度也会大大提高。公司还可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对同行业企业进行并购整合以加强竞争优势。因此,本次股改取得成功将非常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问:你们在设计方案时参照美国等国医药企业的市盈率,这样做是否合适,想知道你们最根本的想法。
周家祺:从数据可知国外市场医药股的市盈率都较高,而我们所定全流通状态下的市盈率才14倍,说明我们对浙江医药的估值是合理的,也说明公司是有投资价值的。
问:你们将停牌到什么时候?
俞祝军:第一次停牌最迟到2月10日,第二次停牌在2月16日开始至股权分置改革结束。
问:对价能否再提高一些?
周家祺:我们会进一步与各方股东积极沟通,充分听取股东的意见,特别是中小股东的意见,综合后我们会进一步完善方案,以使其成为一个多赢的方案。
问:公司在此次股权分置改革中有哪些方面的考虑?
李春波: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维护流通股股东的利益,避免流通股股东因改革而遭受损失;(2)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建立保护投资者根本利益的长效机制;(3)通过一系列安排,提高上市公司价值,保证公司持续发展,实现全体股东共赢。
问:目前10送2.9的对价水平合理吗?李春波:股权分置改革全面推开以来,上市公司平均支付的对价就在10送2.9的水平左右。就浙江医药的具体情况而言,对价水平经过了专业机构的严格测算、并在此依据上进行了上调。与此同时,方案对各方面的利益加以充分考虑,尤其注重保护流通股东的利益,这在对价水平和相关承诺中都得到了体现。
问: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实施后的股价走势会怎么样?股价会不会像“除权”一样回落贬值?
蒋晓岳:从长期来看,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后,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将更加趋于一致,法人治理结构也更加完善,因此其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从短期来看,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不会影响公司的内在价值。由于股票价格最终取决于公司的内在价值,所以我们相信投资者会对公司未来的股价走势作出合理的判断。另外,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对价安排将有效降低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成本,切实保护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我们相信日益健全的市场也会对公司未来的股价作出合理反映。
经营发展篇
问:为什么公司2005年业绩能增长500%?
李春波:公司的产品结构已于2004年调整到位,研发创新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产品创新为公司带来了厚积薄发的优势,因此,2005年乃至近3年公司的业绩均会有较大的增长。
问:请问公司的财务战略是什么?
李春风:利用现代管理手段,围绕公司总体发展战略,综合运用公司各种财务资源和财政、金融政策,以求效益的最大化,回报投资者。
问:请问董事长,您估计三年后公司发展会是怎样一个状况?
李春波:第一大股东的承诺代表了管理层的信心和决心,我们的目标3年内保持每年有两位数的增长,相信3年后的浙江医药将进入国内医药行业五强。
问:公司出口较多,人民币升值影响几何?
李春波: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型企业有一定的影响,公司产品中的维生素E、天然维E、FED、维H、本芴醇等均是出口型产品,其中毛利率高的产品影响较小,供不应求的产品一般由双方承担。对公司影响最大的可能是合成维E,但最近合成维E的价格有所上涨,因此,预计06年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影响会较小,除非升值幅度很大,但我们估计这种可能性较小。
问:请问公司现有产业资源的分布情况?张国钧:浙江医药的主营业务为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的研制、开发、生产与销售,公司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维生素、抗耐药菌抗生素、喹诺酮产品的生产基地。目前,VE系列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公司都是国内VE市场的第一;在来立信系列中,公司是国内左氧氟沙星“三强”之一;VH的销售收入一直比较稳定;而FED是公司2005年的主要业绩增长点;本芴醇是公司的潜力产品,已和瑞士诺华公司签订了采购合同,合同总金额为2589万美元,产品交付期为2005年9月-2006年8月31日。
问:公司是否有扩张需求和再融资需求?贵公司认为股改之后是否增加再融资的难度?
张国钧:公司将根据公司业务发展和项目建设的需要,在充分考虑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的前提下,适时、谨慎、稳妥地运用各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手段,以满足公司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及经营生产对资金的需求,保证公司长远、良性的发展。股改之后,流通股东与非流通股东的利益更趋于一致,只要再融资项目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就不会增加再融资的难度。从实际情况看,近五年来公司的财务状况不断改善,授信额度提升、与担保相关的一些遗留问题也得到了妥善的解决,2006年底能完全达标。预计这几年的资本性支出不会太多,2006年的开支将缩减。
问:我们这些中小股民不比机构投资者有很多的调研机会,借此机会希望好好跟各位老总了解一下公司的业务和发展情况。
李春风:公司自创建以来坚持科技创新,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密切结合生产实际,以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在内部管理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管理水平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近年,公司引进了会计电算化系统等现代管理系统,同时又在人才激励、生产管理、产品研发、质量保证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浙江医药近年能够取得业绩的大幅增长跟体制和研发积累密切相关,这是公司未来成长的重要保证。

八、相关附件(相关链接)
1、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china-zmc.com/index.asp
2、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网上交流会
http://www.cs.com.cn/jrbz/10/t20060125_851437.htm
3、浙江医药1至9月业绩预计净利润达到7.8亿
http://health.sohu.com/20081017/n260080267.shtml
4、浙江医药三季度净利暴增134倍 已是强弩之末
http://www.cs.com.cn/jrbz/10/t20060125_851437.htm
5、浙江医药李春波:李春波的自述对话
http://biz.zjol.com.cn/05biz/system/2008/11/19/014987984_02.shtml
6、浙江医药:注重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力
http://health.sohu.com/20090924/n266970920.shtml

 
电话:010-62483188   地址:北京海淀区温泉镇杨家庄(100095)
版权所有:西山书院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111277号
  春藥王 春藥網 春藥網 春藥王 春藥王 助性藥 催眠藥 迷奸藥 如何治療陽萎 失身水 印度神油哪可以買 第六感費洛蒙 發情藥 金蒼蠅水 男人持久 情定費洛蒙 情趣藥品 威而剛購買 威爾剛哪裡買 性費洛蒙 性藥品專賣店 性藥專賣店 持久液哪裡買 如何購買威而剛 如何讓男人持久 如何壯陽 性藥品專賣 藥局購買樂威壯 治療早洩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