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
一、基本信息
姓名:俞敏洪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2.10
籍贯:江苏省 江阴市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西语系
主要成就:新东方集团
胡润榜:148
二、个人简历
俞敏洪,民盟成员,出生于1962 年10 月,在江苏省江阴市接受中小学教育。于1980 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其间患病休学一年,1985 年从北京大学毕业,留校任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
1991年9月,俞敏洪从北大辞职,进入民办教育领域,先后在北京市一些民办学校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1993 年11 月16 日,俞敏洪创办了北京市新东方学校,担任校长,从最初的几十个学生开始了新东方的创业过程。2000 年,俞敏洪及领导团队成立了东方人投资有限公司,向教育产业化运作迈开了一大步。2003 年成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俞敏洪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三、经典案例
(一)、企业简介
新东方集团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由1993 年11 月16 日成立的北京新东方学校发展壮大而来,目前集团以语言培训为核心,拥有短期语言培训系统、职业教育系统、基础教育系统、文化传播系统、科技产业系统、咨询服务系统、发展研究系统等多个发展平台,是一家集教育培训、教育产品研发、教育服务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育科技集团。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于2006 年9 月7 日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海外上市的教育机构。
截止2007 年10 月,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已经在全国34 个城市设立了36 所学校和6家子公司,累计培训学员近500 万人次。
发展历史
1993 年11 月16 日,北京新东方学校成立。
1995 年底,新东方学员突破1.5 万人次。大批海内外精英人物加入新东方创业团队。
1996 年,第一家新东方书店诞生。
1998 年,新东方实用英语人才培训体系初具规模,实用英语学院酝酿而生。
2000 年6 月1 日,上海新东方学校注册成立。
2000 年9 月8 日,广州新东方学校注册成立。
2000 年9 月,北京明日东方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新东方进军教育软件领域。
2000 年12 月,新东方与联想集团合作成立了联东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创立新东方教育在线(www.TOL24.com),新东方进入远程教育领域。
2001 年,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成立,新东方步入国际化、多元化的教育集团发展阶段。
2002 年6 月6 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投资3.2 亿元人民币兴建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
2002 年,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相继在武汉、天津、西安、南京设立新东方学校。
2002 年,新东方挺进高端英语市场,开办精英英语学习中心。
2003 年,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相继在沈阳、重庆、成都、深圳设立新东方学校。
2003 年5 月16 日,北京新东方大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新东方正式进入外语图书与杂志出版领域。
2004 年2 月19 日,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成立,全面发展留学咨询等相关服务。
2004 年,新东方国际预备学校筹备招生,2005 年6 月10 日正式登记成立。
2004 年,新东方POP 少儿英语品牌正式创立。
2004 年底,国际教育投资进入新东方,新东方引起国内外各界的高度关注。
2005 年,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杭州、长沙、哈尔滨、济南、太原、郑州、长春、襄樊设立新东方学校,集团新一轮业务拓展计划开始实施。
2005 年3 月11 日,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新东方在线教育全面重组,正式启用www.koolearn.com 域名。
2005 年10 月,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入驻地处北京中关村核心区的新东方总部大楼。
2005 年,酷学酷玩夏/冬令营项目开始运营。
2006 年,新东方登陆福州、合肥、昆明、石家庄、苏州、株洲、宜昌、鞍山、佛山,建立新东方学校。
2006 年9 月7 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大陆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家教育机构。
2006 年9 月,北斗星培训学校成立,新东方进入职业认证培训领域。
2007 年3 月,新东方学前教育拓展中心(北京新东方满天星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成立。
2007 年5 月,新东方留学直通车全国推广管理中心成立。
2007 年,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先后在南昌、无锡、荆州、大连开办新东方学校。
2007 年11 月,新东方国际高中项目部正式成立。
2007 年11 月,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与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签订协议,成为中国惟一经ETS 授权在其培训课程中提供托福模考产品——“托福在线练习”(TPO)的培训机构。
2007 年12 月,新东方国际汉语培训项目Target Chinese (www.targetchinese.com)成功上线,新东方正式进军国际汉语培训市场。
2008 年3 月17 日,黄石新东方学校注册成立。
2008 年3 月19 日,兰州新东方学校注册成立。
2008 年4 月16 日,宁波新东方学校注册成立。
2008 年4 月17 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成功收购北京铭师堂学校,成立北京新东方铭师堂学校,标志着新东方正式进军高考复读培训领域。
2008 年5 月-6 月,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累计向四川、甘肃地震灾区捐款1800 万元人民币。
2008 年7 月8 日,厦门新东方学校注册成立。
2008 年7 月27 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并购长春市同文高考培训学校,成立长春市新东方同文高考培训学校。
2008 年8 月5 日,青岛新东方学校注册成立。
2008 年9 月18 日,南宁新东方学校注册成立。
2008 年10 月,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成立。
(二)、赴美上市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美国东部时间2006 年9 月7 日上午成功地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开盘价报22 美元,较发行价上涨46.7%,令持有公司31.18%股权的董事长俞敏洪的资产超过18 亿元人民币。
新东方成功上市当天,新东方(EDU-US)采用集合竞价方式为新股定价,开盘20 分钟后,报出每股存托凭证22 美元的开盘价,高出发行价7 美元,升幅达46.7%。开盘后股价曾一度大幅震荡,在被击至全日最低的20.60 美元后,陡升至最高价23.20 美元,后走势趋于平缓,盘终收于20.88 美元,较发行价上涨39.20%,成交量633.2 万股。
俞敏洪当天在纽交所表示,融资将部分用于开办更多学校、提高教学场所的硬件条件以及在教育领域展开并购。
新东方上市首日的表现再次为华尔街上演了中国概念股的传奇,美国媒体评论称,当投资者尝试淘金中国的同时,来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企业已经向美国股票市场迈出坚实的一步。
新东方通过IPO 共发售750 万股美国存托凭证,相当于总股本的21%,承销商包括瑞士信贷、高盛和Piper Jaffray,根据协议,未来30 天内,IPO 承销团可以再次购入112.5 万股新东方存托凭证。
俞敏洪资产暴涨新东方成功登陆纽交所,令持有公司31.18%股权的董事长俞敏洪一跃成为亿万富翁。根据新东方首日收盘价20.88 美元计算,其财富将高达2.30 亿美元(超过18 亿元人民币),将可跻身中国百名富豪之列,无疑成为中国最富有的老师。新东方的员工也将因此成为新一批的富翁教师。
根据2005 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俞敏洪的资产超过位列第83 名的李宁家族之上。新东方学校目前已经占据了北京80%、全国50%的出国培训市场,年培训学生超过15万人次,是中国最大的私立教育服务机构。外语培训和考试准备课程占新东方集团2006 年总收入的89%,也是该公司主要的收入增长源。
(三)、职业认证市场
2006 年11 月12 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宣布推出子品牌北斗星,进军职业认证培训市场。这是新东方2006 年10 月12 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之后进行的首次战略扩张。
北斗星培训学校将全面涉足公务员、会计、内审、旅游、报关员等十一个领域、二十九个项目的职业认证培训。新东方董事长、总裁俞敏洪表示,北斗星培训学校成立是新东方上市后战略规划实现的第一步,新东方进入这一
市场,就要全力以赴,把北斗星职业认证培训做的像新东方外语培训一样好。
新东方上市后每个步骤都很小心,因为做教育和做生意不一样,教育没有标准化的产品,很灵活,做的好不好主要看师资力量。目前北斗星教育学校的师资、教学条件都已经完备,所以新东方选择在这个时间进入职业认证培训市场,开辟一个全新业务领域。新东方会以外语教育为主线,利用教育资源优势进入非外语领域短期培训、职业教育、基础教育领域,同时辅以新东方远程教育网和新东方图书出版完成对教育市场的覆盖。
“新东方的资金储备比较充足,在美国上市后融到的钱还在银行里睡大觉。”俞敏洪在谈到如何用这笔美国的人钱办中国人大教育时时透露,新东方计划通过收购或自建校院的方式获取学历教育资质。
(四)、国际汉语培训
2007 年12 月,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统一部署、新东方在线负责运营的新东方国际汉语培训项目Target Chinese (www.targetchinese.com)成功完成网站上线,这标志着新东方进军国际汉语培训市场的战略正式对外公布。
12 月11 日,Target Chinese 汉语项目在第二届孔子学院大会上首次对外展出,得到了与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Target Chinese 是新东方面向全球非汉语母语人士推出的专业汉语教学培训项目,针对目标人群比较分散的特点,采用了完全网络化的平台服务模式。目前,整个平台不仅包括由中外籍教师双语讲解、先进的语音识别技术支持、教材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在线课程,真人实时直播的网络课堂,可以提供答疑服务和方便学员交流的互动中心,还有独特的“Discovering China”频道,全面透视中国政治、经济、历史、社会生活和风俗民情,让国际学员在学习汉语的同时全面了解中国文化。未来,Target Chinese 汉语培训项目还将引入全面的地面服务,为国际学员提供专业的教学基地、与中国学员共同生活;安排国际学员到中国进行购物、娱乐、吃饭、就医等旅学特色实践体验课程;协助国际学生进入中国内地的正规学校享受从小学到大学不同级别的学历教育。
Target Chinese 项目前期开发过程集合了新东方在线最优秀的产品和技术人员,从立项到正式上线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再一次体现了追求卓越挑战极限的新东方精神。未来的一年,整个项目将首先于在京外国人群中进行推广,进而扩展至外国人比较集中的国内一线城市。随着在运营过程中产品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完善,2009 年,Target Chinese 项目将逐步进行海外推广,打造国际汉语培训的优质品牌,从而成为整个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发展国际化的先锋力量。
(四)、牵手MySpace
随着网络社交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于在网上结识新的朋友,而由于沟通渠道和语言的障碍,大多数中国网民与世界的交流依然很有限。2007 年8 月,MySpace 中国与新东方正式宣布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为国内用户打造一个全新的英语社交平台。
做为MySpace 与新东方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由新东方两名英语老师范猛和刘一男结成的“ 猛· 男” 组合, 他们已以此组合为名, 在Myspace.cn 上建立空间(www.myspace.cn/mengnan),并在线回答网友们提出的英语交流方面的疑问。
发布会的现场如同一场中英文的访谈节目,MySpace 中国CEO 罗川、新东方在线CEO孙畅以及“猛·男”组合侃侃而谈,就英语学习、网络交流以及工作经历等多个话题与大家分享各自的经历和体验,特别是来自新东方的两位老师玩笑不断,引起了台下观众的阵阵笑声。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总裁俞敏洪对双方的合作非常看好,他表示与MySpace 的合作能够借助其强大平台进行英语普及,让更多用户在与外国友人实际的沟通中进行学习。并表示希望今后能在此平台中加入语音的元素,让英语爱好者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
“猛·男”的诞生意味着Myspace 中国已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路线,也能够充分发挥其交友平台的特色,吸引更多中国的年轻用户。
(五)、收购铭师堂
2008 年4 月17 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宣布,收购高考复读培训机构北京铭师堂学校(下称铭师堂)60%股份,进入高考复读培训领域。
收购后的铭师堂将成为新东方子公司,但将保留原有品牌,在人员、业务等管理方面也将保留原有模式。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铭师堂,目前有在校寄宿复读学生近千人,是北京规模最大的高考复读教育机构之一。
铭师堂是其上市以来收购的第一家培训机构,同时宣布成立高考复读教材研发中心。
高考复读培训的市场需求旺盛。近三年,北京每年复读学生人数,占到当年高考报名总数的15%以上,达1.5 万人,行业总市值约为2.5 亿元。
新东方业务范围已从英语培训拓展到中学全部科目的培训,收购铭师堂可帮助其实现优势互补。铭师堂将协助新东方进军中学辅导培训,尤其复读教育领域;新东方则将向铭师堂注入其英语培训方面的优势和励志教育模式,加强其竞争力。
美国东部时间2008 年4 月16 日,新东方发布2008 财年三季度财报。由于培训人数持续上升,三季度其净收入增至1160 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1%。
2008 财年前三季度,参加语言培训的人数增至96.65 万人,同比增长了28.1%。同期净利润为4730 万美元,较2007 财年前三季度增加56.8%。
(六)试水家庭教育
2008 年10 月,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正式成立,20 余位国内教育专家成为特聘顾问专家。这个中心是完全公益性的机构,新东方每年投入300 万元整合国内外教育资源,推出先进的教育理念,倡导科学的教育方法。
中心每年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在全国各地举办100 场以上讲座,还分别在北京、天津、长春、兰州4 座城市同时启动“家庭教育中国行”系列讲座活动。讲座主题将围绕爱孩子、把劲使在点子上、用智思考、健康家庭如何通过对话实施亲子教育等多个核心问题展开。
预计到2009 年6 月份,“家庭教育中国行”活动将走遍全国30 个城市,举办100 场以上讲座,受益家长达到30 万人次以上。同时中心特聘顾问和专家也将通过名人博客、BBS讨论版等途径与全社会共同探讨家庭教育核心问题,中心每年将把国内外著名专家成果编辑成书,真正使家长群体受益。
家庭教育应该是家庭所有成员的教育,首当其冲的是教育父母,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才能更好地科学地教育好自己的下一代,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的成立将对整个家庭进行科学的育儿、养儿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希望新东方在这方面能够探索出一条路子,形成一个基地,然后把经验辐射到全国。
四 、解析俞敏洪
(一)、俞敏洪怎样成为最富有教师
回首新东方的创业之路,俞敏洪把它划分为四个阶段,同时这也被外界戏称为成为最富有教师的四个步骤。
第一阶段,俞敏洪把它定义为个体户+夫妻店阶段。他至今忘不了在中关村刷电线杆广告的情景。1991 年,俞敏洪从北大辞职,自己出来做英语培训班。前两年的冬天,北京中关村二小的门房里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俞敏洪自
己拎着糨糊桶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里贴广告,往往刚把糨糊刷在电线杆上,广告还没贴上,就成冰了。后来,因为市政建设,来人要拆新东方外面的两根电线杆,俞敏洪急了,死活不让拆,最后花了7 万元保住新东方门口这两根吃饭的家伙。
“有人说我对电线杆特别有感情,这话说的,跟小狗似的,哈哈!”谈起这段创业经历时俞敏洪多次这样自嘲,“后来自己觉得找到了人生奋斗的道路,干得还不错,我妻子就辞职来帮我,新东方就从个体户变成了夫妻店。”
1996-2000 年底,新东方进入了第二阶段,也就是朋友合伙,团队创业阶段。经常把《曾子》中的“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挂在嘴边的俞敏洪深知伙伴和团队的重要性。俞敏洪想起了海外的“兄弟”徐小平、王强和包凡一。他不远万里,前去邀请他们回来一起建设新东方。他们怀着创业的激情和对自由的憧憬来到新东方。靠着这种梁山聚义的草寇方式,借着当时英语学习热和出国热,新东方开始如野草般疯狂生长。
2001-2004 年底,进入了第三阶段,新东方迎来最痛苦的时刻,用俞敏洪自己的话说,就是打架阶段。这一阶段新东方要把合伙人变成股东,进行拆分改制,完成真正的股份改革。
这其中最头疼的是利益问题,做大了,股份怎么分?新进入的市场怎么分?“创业之初的伙伴们在新东方日进斗金后,不再像以前一样安于自己的分成,逐渐产生了利益纠葛。由于以前没有一套机制来规定剩余利益的归属,大家开始了争执和吵闹。”
王强、徐小平先后向俞敏洪递交辞职书,新东方三驾马车中的两驾要脱离组织。俞敏洪曾经的上铺兄弟包凡一也提出辞职,吵着要求退股。2004 年,另外两大支柱胡敏、江博也相继出走。曾经的“盟友”纷纷“造反”,新东方快到土崩瓦解的边缘,俞敏洪到了创业最艰难的时刻。
但新东方最终没有崩盘。“我比较像刘备,常常用眼泪来赚取其他管理者的同情,我的柔弱个性在新东方内部起到了黏合作用,任何情况下我都不会走向极端。这是新东方没有崩盘的重要原因。”俞敏洪这样总结当时的危机。
从2005 初开始,俞敏洪认为度过危机的新东方进入了第四个发展阶段—国际融资阶段,经过成功的机构改造,俞敏洪带领新生的新东方团队完成了凤凰涅磐。而这两年来,纽约证券交易所和华尔街成功的表现,也使得他“最富有教师”的头衔更加稳固。
(二)、解析俞敏洪
1 、俞敏洪其人
俞敏洪,民盟成员。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大学学历。1985年任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2003年成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
俞敏洪现任新东方学校校长、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被媒体评为最具升值潜力的十大企业新星之一,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 其人博闻强志,娴于辞令,幽默儒雅。他精通英语,尤工词汇,一本"红宝书"在业内有口皆碑,并主编了多套实用教学光盘,成为中外颇负盛名的英语教学专家,由他创办的新东方学校目前已经占据了北京80%,全国50%的出国培训市场,年培训学生超过15万人次,国外的留学生70%是其弟子,由于他对留学教育专业的杰出贡献,被社会誉为"留学教父"; 俞敏洪高瞻远瞩,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仍然开拓进取,在2000年,与中国IT巨头联想集团强强联手,挺进互联网,成立新东方在线网站,各路精英,纷至麾下,俨然是一代帅才。
2006 年9 月7 日,新东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俞敏洪身家暴涨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教师。
2、苦涩的青春
估计在中国企业家中,俞敏洪对阿里巴巴的马云会有特殊的感情:两人都是高考连考三年才中。不知道马云坚持到第三年的理由是什么,俞敏洪的理由是“为了不在农村喂猪种地,干农活太苦了”。三年的坚持是俞敏洪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第一次从绝望中寻找到希望。
1977 年,文革后第一次恢复的高考在冬季举行。全国共有570 万人走进考场,而仅有27 万人考入大学。1978 年,俞敏洪第一次参加了高考,直到1980 年才考中,他和同时代的严介和、李东生、黄宏生等人,都是当时在21:1 严酷的录取比率下的幸运者。镶着金色光环、令人神往的大学时代,给他们铺就了一条最有历史价值的人生之路,靠知识改变命运是那个时代的一条最诱人的选择。
“反正我第一、第二年高考连个狗屁大专都不要我,我考了三年。第一、第二年的志愿全是江苏省常熟地区师范学院,是一个大专学校。毕业了,想回到家乡农村去当老师,户口转为城市户口,这个是我当时的最高理想。我同学当时有两个考上了最好的学校。其中有一个现在是我家乡的中学和小学联合校长,每年都跑到这儿来让我给他捐款,他就说那才是我真正的母校。”
俞敏洪说成功充满了太多的偶然性,历史给予了无数人机会,真正抓住机会的人却少之又少,成就伟大梦想不仅仅需要勇气,可能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理由、一份执拗的坚持。
“如果不是他,我的一个同学,我不会考第三年的。那个家伙当时成了我的榜样呢,因为他考上了,我觉得怎么我就考不上呢?所以就有了一个可比性,他并不比我聪明到哪里去,他考上了,我再考一年,可能就会考上。没想到再考一年,考到北大来了。完全是出乎意料之外。
”没有人知道,那三年漫长的等待究竟对年轻的俞敏洪未来的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他只是拼尽全力、以一连串的漂亮数字为自己找到了出路。多年后他创办新东方,始终能在“黑暗时刻”中保持一份难得的清醒,始终未曾宣布放弃,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为新东方找到一条光明的出路。
俞敏洪能够清晰地记起这几个数字:“我的总分从300 分都不到,一下子就突然蹿到快400 分。当年高考比较难,高考录取分好像200 分就可以了,我当时考387 分呢,北大录取分数是380 分,我多出了7 分。”他的英语成绩是百分制的93 分,而第一年只考了33 分,第二年是55 分。
江苏江阴农村的公社拖拉机手、生产队插秧高手俞敏洪考上了北大,来到了首都北京。
不会说普通话,不会吹拉弹唱,江阴第一中学的学生领袖到了北大什么都不是了。“我在北大当学生的时候最不顺利。普通话不会说,英语口语听说能力一塌糊涂。分到A 班,一个多月就给我调到C 班,C 班属于落后的班。我也没有能力参加班上的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尽管我学习很努力,但就是上不去,所以我在大学的时候,是最痛苦的时候,我人生最痛苦就是在北大的5 年。”
不难想象,俞敏洪在当时北大西语系这个洋味十足的地方会显得多么格格不入,什么年代选择英语专业的学生都不会是一群“土鳖”。新东方另一位创始人徐小平开玩笑地说:“我,北大团委文化部长;王强,北大艺术团团长;俞敏洪?观众!而且是大礼堂某个角落里的站票观众。”
比起后来留校后由于在外教书而被北大开除,俞敏洪一再强调5 年充斥着挫败感、迷惘、失意和无奈的灰色大学生活更让他刻骨铭心。
“被开除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当学生的5 年过程是最痛苦的。5 年里,我谈过一次恋爱,得了一场肺病,在医院被关了一年。我已经很失落了,对自己基本失去了信心。我交的朋友也只有中学的几个同学。大学的朋友,有很多现在在新东方工作,他们都是与我在北大一起出发的人。那时,我在追随他们,而他们并没有严肃地把我当成他们的朋友看。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我觉得他们不仅是我的朋友,还有点老师的色彩。”
北大的5 年大学生活是俞敏洪人生中最压抑的日子,事事不如人、样样不得意,那时的他沉默寡言、住进医院无聊时就数石头、看红叶,或者一个人静静地写诗。
很多年之后,俞敏洪的朋友、和君咨询的王明夫在一次新东方所有高管都参加的讲座上,第一次听俞敏洪朗诵了一首他大学时代、北大燕园未名湖边上写的小诗《一只小蚂蚁》,被感动得“我眼泪差点流出来”。多年之后,俞敏洪钟爱的台湾歌手周杰伦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蜗牛》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首小诗似乎就是写给当年失意的自己,它非常简单、却充满了温情,像一个童话中的小孩子在怯生生地喃喃自语。
一只小蚂蚁
在地上爬,在地上爬
太阳升起来了
太阳下山了
一只小蚂蚁
在地上爬,在地上爬
老人远看,望着啥
看夕阳西下了
看一只小蚂蚁在地上爬
眼泪静静地流,静静地流
一只小蚂蚁
在地上爬,在地上爬
俞敏洪在北大的时候,就能写出这种诗来,就注定了若干年后会比他在北大时候很风光的同学要成功得多得多。在患肺结核养病的日子里,俞敏洪从容地读了600 本名著,也许,这是他在北大除了学英语以外的最大收获。
3、创业往事
对俞敏洪的创业经历,令人印象尤深的是俞敏洪一次醉酒经历,听了令人不禁地想落泪。
俞敏洪那次醉酒,缘起于新东方的一位员工贴招生广告时被竞争对手用刀子捅伤。俞敏洪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上混,应该结识几个警察,但又没有这样的门道。最后通过报案时仅有一面之缘的那个警察,将刑警大队的一个政委约出来“坐一坐”。他兜里揣了3000 块钱,走进香港美食城。在中关村十几年,他第一次走进这么好的饭店。他在这种场面交流有问题,一是他那口江阴普通话,别别扭扭,跟北京警察对不上牙口;二是找不着话说。为了掩盖自己内心的尴尬和恐惧,劝别人喝,自己先喝。不会说话,只会喝酒。因为不从容,光喝酒不吃菜,喝着喝着,俞敏洪失去了知觉,钻到桌子底下去了。
老师和警察把他送到医院,抢救了两个半小时才活过来。医生说,换一般人,喝成这样,回不来了。俞敏洪喝了一瓶半的高度“五粮液”,差点喝死。
他醒过来喊的第一句话是:“我不干了!”学校的人背他回家的路上,一个多小时,他一边哭,一边撕心裂肺地喊着:“我不干了!——再也不干了!——把学校关了!——把学校关了!——我不干了!”
那时,俞敏洪感到特别痛苦,特别无助,四面漏风的破办公室,没有生源,没有老师,没有能力应付社会上的事情,同学都在国外,自己正在干着一个没有希望的事业。
他不停地喊,喊得周围的人发怵。哭够了,喊累了,睡着了,睡醒了,酒醒了,晚上7点还有课,又像往常一样,背上书包上课去了。
实际上,酒醉了是很好对付的,但是精神上的痛苦就不那么容易忍了。当年“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变法失败以后,被押到菜市口去砍头的前一夜,说自己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几个人能体会其中深沉的痛苦。醉了、哭了、喊了、不干了。可是第二天醒来仍旧要硬着头皮接着干,仍旧要硬着头皮挟起皮包给学生上课去,眼角的泪痕可以不干,该干的事却不能不干。
俞敏洪还有一件下跪的事,在新东方学校也是尽人皆知。那是当着几十口子人,当着自己的同学、同事,当着在饭店吃饭的不相干的外人,俞敏洪“扑嗵”一声就给母亲跪下了。
起因是,俞母将俞敏洪的姐夫招来新东方干事,先管食堂财务,后管发行部,但有人不愿意,不知谁偷偷把俞敏洪姐夫的办公设备搬走了。俞母大怒,也不管俞敏洪正和王强、徐小平两个新东方骨干在饭店包间里商量事,搬把凳子便堵在包间门口破口大骂。王强和徐小平看见俞敏洪站起来“大义凛然”向门外走去,还以为他是要去跟母亲做坚决的斗争呢,谁知这位新东方学校的校长,万人景仰的中国留学“教父”,“扑嗵”一声,当着大伙儿的面,给母亲跪下了。弄得王强和徐小平面面相觑,目瞪口呆。
4、心中的大学梦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如今广为人知的身份,更多时候是商人,而非老师。
然而,坐拥十余亿身家的俞敏洪一直没放下自己“俞老师”的称呼和梦想。在新东方之后,俞敏洪就开始策划重新拾起了自己的办学梦。
“新东方上市后,我的梦想就是办一所非营利性质的民办大学,让农村孩子也能接受一流的大学教育,这是我今后最想做的事。也是促使我做好新东方的动力。”用俞敏洪的话说,既懂教育又有钱的人不多,而他刚好是一个。
按照俞敏洪的计划,离开新东方后他会选择办一所有学历教育的私立大学。学校的运转主要靠基金会来投资,只有30%的资金靠学费。把很多有共同理想的老朋友聚到一起。“假如办不成学校,我会申请北大教师的职位。”俞敏洪说。
办大学已经成为俞敏洪如今最为热衷的事情,用他的话说,就是“自己最大的梦想和兴趣”。
“我是一个坐不住的人,喜欢到处跑,一所大学是我能够想到的老了以后最好的去处,而且这还是一家我自己创办的学校。”俞敏洪调侃道。
俞敏洪认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应该由两部分组成,就是公立教学体系和民办教学体系,这个不是说民办教育重不重要的问题,而是以后会跟公立教育形成一个竞争的问题。”
事实上,这个计划已经启动。
“办民办大学,最少需要500 亩地,我们初步打算招8000 个学生。估计第一期投资在8 亿左右,全部投资预计在10 到20 个亿。整个投资预计将在十多年内完成。”俞敏洪透露,目前项目所需要的土地已经拿到,至于投资来源,则主要来自俞敏洪本人在新东方的股票减持,另外有一部分就是来自其他私人的投资,俞敏洪计划设立一个基金,主要靠一些私人关系募集资金。
“我不知道国家什么时候能给我办本科的资格,我希望真的有一天做成这个事情以后,国家能给我这个资格。如果不给我资格,我就继续在那块地上开培训学校。”俞敏洪在一次演讲中表示。
按照俞敏洪的计划,这个靠资助、捐款和勤工俭学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大学,要主要靠企业家捐钱来实现,他们的名字会被刻在墙上,当然,自己首先要把钱捐出来。
这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不务正业”,在俞敏洪看来,能称之为拥有企业家精神的人,至少要满足四个条件:1、必须推动经济繁荣;2、必须承担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企业家做生意的同时是否真正能推动社会进步,是判断是否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标准;3、必须能够创造共享的机会,包括技术的共享、机会的共享等等;4、必须承担社会责任。
按照这一标准判断,“办学梦”正是企业家精神的最好诠释。
不过,俞敏洪也清醒地认识到,如今的新东方以营利目的的企业身份与自己的梦想仍有差别,“大家都知道新东方学校并没有做高等教育,我们做的是夹缝中间的培训,这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外的业余培训”。
为实现新的梦想而逐步努力,作为创始人,俞敏洪有了对新东方逐渐放手的考虑,“14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还是有点脆弱,虽然新东方有很好的文化,但要经过长期的积淀。新东方的研发能力还是比较弱的,而且第一代领导人没有退出。所以,我认为,新东方还是有点脆弱。”从某种意义上说,创始人的逐步淡出对于已经上市的公众公司本身而言,同样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但是,何时放手,却是现实的问题。平稳过渡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培养接班人也并不容易。“我迟早是要放手的,现在我是不敢放手。”在这一点上,俞敏洪的态度颇为坦诚。
无论什么场合,问及梦想,俞敏洪都会讲述他的“大学梦”,那时他又从商人回复到“俞老师”的状态,对他而言,也许这时的自己更为真实。
(三)、解析俞敏洪——创业历程
第一次高考,英语33 分,第二次高考,英语55 分,出生于江苏江阴农村的俞敏洪两次被常熟一家地区师范学院拒之门外。第三年,他“侥幸”考入北京大学。
“我长得不帅,农村来的,不是班干部,普通话也不好,学习成绩在班里从大一到大四都是倒数的,根本没有女生愿意和我亲近。”毕业后,俞敏洪在北京任教,不久,他发现自己的同学都结婚了,在美国的同学甚至日薪就有50 美元,而自己不但月薪才120 元人民币,而且依然是“孤家寡人”。
“同学和朋友都嘲笑我,说俞敏洪不是性功能有障碍,就是性取向有问题。”俞敏洪认为一个男人可以穷困潦倒,但绝不能被如此侮辱。于是他决定找个女朋友,并赴美深造。“本来心想只要是个女人就可以了,无论美丑、无论家境,但我运气不错,我现在的太太各方面都不差,同时也证明了我还算是个正常的男人;但出国的问题却比较麻烦,我在大学的成绩很差,凭成绩单根本没法申请奖学金,我不得不自筹12 万元。”
为了筹集资金,俞敏洪决定创办一家培训机构,赚到12 万,就关门去美国读书。由于曾在一家叫做“东方大学”的英语培训机构做过兼职,故此,俞敏洪将自己的夫妻店命名为“新东方”。
“早上起床去电线杆上贴广告,下午在办公室招生,晚上上课,就我一个人忙。但第二年,我就赚到了12 万。我突然觉得赚钱蛮好玩的,决定再做一年。”结果,又一年,俞敏洪赚到了数百万。“上世纪80 年代,百元大钞比较少见,都是10 元或更小面值的票子。晚上我和老婆在家数钱都数到手抽筋,3000 元就能让我们数上两个小时。”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后,俞敏洪开始有了一个理想:把新东方做大做强。
(1)、董事会上谈黑格尔
2002 年,由于新东方内部矛盾,俞敏洪一度被董事会罢免,只落得一个闲职。直到新东方经营遇到了困难,才被重新请回董事会,再度任董事长。俞敏洪和他的合作伙伴吸取教训后意识到,必须引进外部投资者,才能使公司正常运作,从而避免“窝里斗”。
起初,俞敏洪约来一个“在海南以杀猪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朋友”,“他表示愿意参股新东方,但希望看一看公司的董事会是如何运作的。他所参加的那次董事会,我们从上午8 点一直开到夜里12 点,讨论着讨论着就走题了,我们几个北大同学居然聊起了黑格尔,那个‘杀猪兄’显然是不懂黑格尔的,他完全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最后,他觉得新东方董事会决策如同儿戏,就取消了参股的念头。”
第二次,俞敏洪又说动了一个在股市上赚了很多钱的个人投资者,“这位投资者文化层次比较高,也懂黑格尔,但他认为公司黑格尔不能引领新东方赚钱,最后也取消了参股的打算。”
第三次,一家证券公司主动要求愿意以1 亿元的资金拿下新东方15%的股权。
(2)、差点在A 股借壳上市
“这家证券公司希望我们借壳上市,并且已经为我们找到了一个‘壳’公司。”俞敏洪问证券公司,“我的股票是法人股,没法流通,上市后,我怎么赚钱啊?”
证券公司说以后可以搞增发,俞敏洪经询问后得知,要增发至少要5 年,而且只有特别优质的公司才会被批准。俞敏洪觉得此事不靠谱,便问这家证券公司,“那你们又怎么赚钱呢?”
证券公司回答说,“哎呀,我们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我们只是热爱教育事业。”俞敏洪闻后越发觉得此事不靠谱。经过详细调查后,俞敏洪得知这家证券公司在二级市场以几毛钱一股的价格大量买下了“壳”公司的股票,一旦新东方借壳上市成功,股票就会飙升,“他们至少能赚几个亿。”
俞敏洪不玩了,证券公司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要求将1 亿元资金撤离。“事实上,他们的钱是向银行借的,新东方不借壳上市,他们就赚不到钱,而且1 亿元到年底就要还了。”
虽然当初有协议,如果证券公司撤资,将支付1500 万元的违约金。俞敏洪心软,不但未扣下1500 万元,将1 亿元如数奉还,并归还了将1 亿元存入银行的全部利息。
这件事给俞敏洪一个教训:以后引资只能引入海外投资者。不久,俞敏洪成功引入了美国的老虎基金,后者以3000 万美元拿下了新东方10%的股权。自2005 年开始,新东方谋求海外上市。
(3)、学员捧场上市路演
俞敏洪从不炒股,“我把新东方的股票搞好就行了,新东方股价每涨1 美元,我的资产就会升值很多,我何必要花精力去炒别的股票呢?”
其实,俞敏洪最初并不打算让新东方上市,但有两个原因让新东方不得不上市。“第一,新东方的股东有300 多人,我不想上市,但别的股东不同意;第二,当时很多培训机构都融到了国际资本。新东方如果不上市,就会把‘中国第一家教育业上市公司’的光环拱手相让,而这个‘第一’的品牌价值更是无价之宝。”
俞敏洪还进一步说,不但决定上市是被内外两方面因素所迫,就连上市时间也是因“误读政策”所致。按计划,新东方的上市时间是2006 年10 月30 日。但当年却出台了一个政策:中国公司在海外上市,必须经六部委签字批准,该政策于2006 年9 月8 日起执行。
其实俞敏洪并没有吃透这个政策,所谓的“9 月8 日”所针对的是在9 月8 日以后登记上市的公司,已经完成登记的公司不受该政策掣肘。
当时已是2006 年8 月,恰逢美国的投资者休假日,很多投资者都在国外度假,即使路演也不会有人到场。俞敏洪管不了这么多了,和美国有关部门商谈后,美国方面的决策是:新东方在中国的4 股合并为1 股,以8 美元的价格在美国上市。
俞敏洪认为这个价格无法向股东交代,决定走人,“我宁可不上市,也不能让股东吃亏。”
最后双方妥协后,决定新东方的股价为10 美元。由于适逢投资者休假日的缘故,在香港路演时,俞敏洪预计能到场10 人就不错了,而他的目标也只是融到1.25 亿美元。但俞敏洪没有想到的是,却有100 人到场,其中半数是新东方的学员,他们经新东方培训出国后在金融系统工作,执掌投资大权。当场,俞敏洪就“搞定”了4 亿美元,而在上市前,俞敏洪更是搞定了60 亿美元。最终股票的价格也上调到了每股15 美元。
2006 年9 月7 日,新东方在美国成功上市。两个月就涨到35 美元,继而又冲至42.8美元。
俞敏洪颇为得意地说,“我们的股价最高时是90 美元,一般是70 美元,现在股市不景气,我们的股价是40 多美元。但我们刚刚被纽交所评为‘全球十大抗跌股’之一,我们的股价只掉了30%左右,而其他的中国N 股,都下跌了70%-90%。”
(4)、资本救赎
2006 年9 月7 日,新东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开创了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俞敏洪身价暴涨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教师”。
资本的牵引与推促,将俞敏洪和新东方两相裹挟,由寂寥的“小草”进化为挺拔的“大树”。
(5)、不评论股价,只关注新东方是否健康可持续”
资本的魔力与魅力让人痴狂沉醉,财富的酣畅与欢快如期在新东方内部泛滥,俞敏洪却一再对外告白,“我压力很大,也很疲惫,甚至后悔把新东方做大,后悔把新东方弄上市”。
以上言论,旋即遭受了新东方内部人士善意的批评与责问。
若俞敏洪的表态是由衷而真诚的,但是作为一家接受美国证券机构监管的中国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这样的说辞是否不够“职业”?或者说,尽管新东方上市已有一年半,俞敏洪仍然不大习惯遵照资本市场的所谓“规则”去发言、去行事?
俞敏洪说:“后悔把新东方弄上市”不是对自我能力以及新东方的怀疑,而是表达了我个人做事的一种朴素心态,是针对个人生活而言。尽管,上市让个人财富大幅攀升,但并没有让我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产生根本性质的改变。
慷慨游走美国资本市场,对于俞敏洪来说,是情非所愿、迫不得已。但是,俞敏洪和新东方都必须这么做,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这个人比较仁慈,容得下人,新东方没有被我惩罚过的人,几乎一个都没有。我的柔弱个性在新东方内部起到了黏合作用,任何情况下我都不会走向极端,这是新东方没有崩盘的重要原因。”上市之前的那些年,俞敏洪始终在利益和人情中间玩中庸、找平衡,搞得筋疲力尽、狼狈不堪。经历了太多的风雨与磨难,新东方高管一致认为,股份流转的内循环问题必须借助外力解决,上市是最好的外力。上市是新东方必须为之的唯一选择,是不得不进行的行为与实践。“我的最大特点是,凡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我一定做得很好,即使不喜欢也能做得很好。引入国际资本,为新东方定价,让大家为了新的目标和归宿而奋斗。如果让我个人选择,我可能不会选择上市。上市为的是新东方的凝聚以及新的发展前景。”俞敏洪坦称。
上市第一年,股价一有风吹草动,投资人免不了打来越洋电话追问,当时的俞敏洪内心充满了内疚与自责,觉得是新东方让人家的财富蒙受损失,很不安也很焦虑。随着对上市公司运营规律、披露准则有了更多认知,俞敏洪的心态趋于平和,上市派生的压力与困惑自然也就消退了许多。
2008 年1 月15 日,新东方公布了2008 财年第三季度业绩预期(2008 财年:2007 年6月1 日至2008 年5 月31 日),因业绩增长低于投资者预期,股价跌去21.85%。这是新东方股价自上市以来最大幅度的跌荡。事实上,就在新东方发布业绩的当天,花旗银行也公布了一份震惊世人的财报,受累于美国次级债危机,花旗银行2007 年第四季度巨亏98.3 亿美元。当天,道琼斯指数大跌了将近280 点,中国概念股无一幸免遭受重挫。
最近以来,美股持续震荡,新东方的股价已从高点时的92 美元/股下行至57 美元/股。一般来说,股东价值是真实经济价值的直观反映。于是,我们看到,不少上市公司把讨好股东当成阶段目标,认为唯有股价高企才是股东价值实现的衡量标准。现在的俞敏洪学会了坦然直面,“我不评论股价,也不会让股价左右公司发展,我只关注新东方是否健康可持续,新东方没有做任何对不起股东的事情,我们的承诺多数都兑现了。”
(6)、“一个公司最大的瓶颈是老板”
生命如一泓清水,悠闲悠然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是俞敏洪的真实诉求与追求,但是上市让一切充满了矛盾与悖论。“比如我认为做教育应该就招收那么多学生,每年的收入不用很刻意,按部就班往前走,教育质量越来越高,名声越来越好。这样的企业生长似乎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有机增长,因为你上市之后,投资人要求你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做大经济规模做出经济效益。”
为了20%的增长率,新东方不可避免地被资本市场逼迫着前行,在这个资本意志推促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只重视数量级增长,而忽视实际利润增长和可持续投资回报的错误?如何在资本导演的发展之局中坚守战略性递进从而稳健盈利?
对新东方的规范化管理、版权约束、股份改造,是种外力下的加速,加快了新东方自身的”正规化、制度化、规范化“改造。俞敏洪有一万个理由不希望新东方沦为瞬间勃兴的周期性公司。可见未来数年,新东方最大的比较优势仍然是高成本的教师资源,这是智力成本的集中绽放与天然堆砌。在新东方其后崛起的诸多英语培训机构,蹈袭的依然是师资制胜的路数,极度同质化的竞争让知识产权建构、资本运营能力成为所有英语培训机构参与可持续性市场竞争的要件。时至今日,新东方仍然需要把智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反转为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俞敏洪说过一句话:“一个公司最大的瓶颈是老板”。市值管理新思维的导入有助于企业家贯通资本经营、产业经营的经脉,是提高公司治理水准的必然选择。原本对资本运营所知甚少的俞敏洪,已经“想清楚将把新东方带向何方”,“遵规守矩不轻举妄动,新东方的发展战略坚定而执著,未来有可能并购有校园的大学,和短期语言培训系统进行互补。”
2008 年2 月14 日,新东方董事会批准了一项回购100 万股股票的计划。很显然,这是新东方管理层宣誓信心的一种具体方式。今天,俞敏洪这样定义市值管理:守信合规、诚实沟通,让投资人知晓、理解并且支持你当下以及未来的所作与所为。
(7)、纵横扩张
“我目前最大的理想就是被新东方收购,做俞老师手下的‘口语教育第一品牌’”。
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对英语的“疯狂”曾经震住多少纯真的学子,多少年之后,在他的博客上,李阳式的夸张语言热随处可见,动不动就用感叹号来表明他的亢奋和热情,“想到就能做到!我一定会和俞老师走到一起的!我一定能助俞老师一臂之力!以下是我愿意被收购的十个理由!”
网友们已经被训练成对李阳特有的口吻波澜不惊,有人评论说,“老俞是个一流的企业家,而李阳是个一流的演说家。”
而这话让李阳和俞敏洪任何一人听到,恐怕都不会同意。前者自不用说,俞敏洪一再重申,“我后悔上市,我现在依然后悔上市,上市后占用了自己很多时间,使我没有时间读书和干其他有意义的事情。
”
这个在旁人眼里身价几十亿的新东方董事长,不过是一个被巨大的财富裹挟和无限团队责任包围起来的性情中人,内心最大的梦想仍然是“两袖清风做个教书先生”。
不过,随着新东方作为中国教育产业在海外资本市场代言人的水涨船高,俞敏洪和他的团队必须去考虑下一步该如何发展,准确地说是:怎么去花那些躺在账户里的真金白银。
俞敏洪已经设计好了下一步。
(8)、学玩资本游戏
“新东方的兼并收购会加快速度。”俞敏洪对外透露。
新东方一上市就开始了寻找收购目标的旅程,但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一旦深入进去,就会发现这个机构完全不是他们所说的那个样子,就不敢要了。中国的民办教育有一个特点,一个人做一件事,办一个班,既没有合法结构,又没有正规财务,特别不规范。”
2007 年整整一年,收购对象悬而未决。于是,俞敏洪新开设了从事司法考试培训的北京新东方北斗星学校和定位于婴幼儿教育的北京新东方满天星教育咨询有限公司。5 年以后的新增长点也在俞敏洪的考虑之中,新东方每年投入500 万元建设远程汉语教学网络。
收购到2008 年才姗姗上演。2008 年年中,收购北京高考复读培训机构——北京铭师堂教育考试培训学校,成为新东方上市后收购的第一单。这次出手,新东方收购铭师堂60%的股份。铭师堂仍保留铭师堂的品牌,在人员、业务等方面仍保留铭师堂原有模式。铭师堂成为新东方的一家子公司。
新东方与铭师堂的合并,不仅延伸了新东方教育培训的产品线,特别是在教师培训、教材研发、教学场地等方面资源的互补效应。
随即,继收购北京铭师堂3 个月后,新东方在东北收购了另一家高考复读学校长春同文,这次新东方采取了100%全资收购。未来,高考复读将成为新东方重点开拓的市场之一,这一策略也是新东方继续以大学生为主体,逐渐向两端人群延伸的体现。
新东方也受到了政策的“眷顾”。根据教育部出台的“公立学校不允许办复读培训机构”政策,给了民办高考复读机构很大的市场空间。这给新东方腾出了空间出手并购高考复读学校。
现在,新东方的教育产业链覆盖已经包括:外语和对外汉语的教学;中小学生非学历教育、素质教育、高考复读教育;大学生就业培训班(律师培训、公务员培训、职业培训);幼儿园教育四大教育体系。
不过,和做老师一样,俞敏洪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教育情结。他表示,未来,新东方不会进行多元化的投资,要投资只会是教育领域,而不会投资在其他陌生领域。“对于收购投资我们一向都很谨慎,这几年很少收购。只是在近期收购了北京和长春的各一所高考复读机构,主要是它们有优秀的高中全科教育资源,而且适合彼此的整合。
”
(9)、特立独行的扩张
2008 年10 月,从事基础教育培训和企业培训的安博教育集团获得1.03 亿美元的同时,不少教育机构却推迟了上市的计划。金融危机的到来让不少公司不得不考虑储粮过冬。
新东方再次成为例外。新东方不仅把其中的一小撮同业作为潜在并购目标,还在设计更大的蓝图和梦想。
“我现在的梦想就是在北京地区办个小型的人文大学。将创办中国最高质量的私立大学,主要面向农村贫困孩子。”俞敏洪在各种场合里寻找赞同的声音,包括投资者,包括政策的肯定。
俞敏洪在2008 年新东方教育论坛上发表演讲说,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应该由两部分组成,就是公立教学体系和民办教学体系。孔子的教育是典型的“私立学院”,而学院、书院一直在中国存在,比如白鹿书院。
“民办教育的困境,一是没有足够的政策支持;二是资金严重缺乏。”俞敏洪计划以基金募集的方式来进行,计划募集20 个亿。“现在这所大学的征地工作已经开始了,建筑设计也开始了,但是我不知道国家什么时候能给我办本科的资格,我希望真的有一天做成这个事情以后,国家能给我这个资格。”
这个计划不管有没有人用脚投票都会照常进行的。俞敏洪已经部署好了细节:占地500-600 亩,靠山面水,学生们可以安静地在湖边读书,年老后我也能去那里讲讲课。”俞敏洪说,“现在这个梦想已经开始,我将来一定把它办成百年名校。毕竟,从小我的母亲就希望我能做个‘先生’。”
“人生不能用财富来衡量,新东方上市之后虽然让我财富增加,但是财富对我来说只是符号。”俞敏洪说。
(四)、解析俞敏洪——性格决定命运俞
敏洪在成功前经历过很多挫折,包括考大学、出国,包括新东方上市前内部一些矛盾等等,是什么让俞敏洪一路走过来的?是性格还是其他因素?
俞敏洪觉得应该说自己个人的性格起了很大作用。比如,俞敏洪性格中有些坚忍不拔的成分,做事情非要把事情做得相对好。比如考大学,第一年没考上考第二年,第二年没考上考第三年;出国也是联系了4 年,当然最后没有成功。后来做新东方做了十四五年,还在很认真地做;在北大当老师一当就当了6 年半。总体来说,性格里还是有一种坚韧性,不会随便放弃。
第二俞敏洪比较有上进心。不是说绝对要得第一名,而是自己有进步心态,比较善于学习。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俞敏洪都没有得过全班的前20 名,但还是坚持在学,而且大家大学毕业了工作了,俞敏洪还是边工作边学。由于有这样的上进心,潜移默化地最后就做成事情了。
第三点,俞敏洪比较有耐心和宽容度,这一点在做新东方后看出好处了,因为一帮子人在一起总有各种各样的摩擦,各种各样的斗争,也会有各种各样的伤害,能容得下的话,就不太容易把事情弄到极端,就很容易让大家重归于好。
第四俞敏洪觉得自己做事还是挺有原则的。凡是违反了认为不该违反的道德准则,俞敏洪是毫不留情的。所以新东方也有被俞敏洪开除的老师。包括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如果吵架,吵到什么程度,哪个底线不能碰,是俞敏洪夫妻两个都知道的。
成功三段论
他很早就被冠以“留学教父”和“创业英雄”,也是公认的中国英文教育行业中独辟蹊径的领袖人物之一;而在《时代》周刊的描述中,这个一手打造了新东方品牌的中国人更被称为“偶像级的,就像小熊维尼或米奇之于迪斯尼”。
2006 年,俞敏洪在纽约证交所敲响了上市的钟声,新东方作为中国首家教育概念股受热捧,股价上涨强劲。而持股31.18%(4400 万股)的俞敏洪个人财富也水涨船高,如今已是过亿身家的中国最富有的老师。俞敏洪的成功来自什么呢?
逾矩偏离别人设计的轨迹
俞敏洪有过三次高考落榜的经历、留学的宿愿未能实现,以及后来当老师的种种不如意,但是他从不曾妥协。他认为这是生活在让他懂得如何在“绝望中去寻找希望”,从而主动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轨迹。“如果我当年落榜、留学失败、被北大处罚后接受大家的劝说安静地过日子,现在我可能是个农民,可能是个外语系副教授,我可能和很多人一样过着单位、社会为你设计的被动生活。”对此,俞敏洪认为,被动的生活一旦成为一种无意识的习惯,我们像磨上的驴一样被各种各样的事情牵着鼻子在原地转圈子,但由于被牵得太久了就忘了我们是被牵着鼻子在生活,有时候不被牵着还感觉不舒服。但谁也无法预测未来。
比如王强两度飞越重洋并定居美国,经过超常的努力,成为贝尔实验室的高级电脑工程师,现在成为国内最著名的口语教师;被朋友们怀疑其不食人间烟火的哲学家包凡一,在北美的现实压迫下,读完传播学硕士之后,再熬出一个MBA,居然成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会计师。每个人都偏离了专业为他们设计的发展轨迹。所以要主动地把握未来。把握未来的过程中,你首先要有勇气走出这种生活,而走出这种生活又需要你放弃原来的既得利益和习惯。人最坏的习惯之一就是抱住已经拥有的东西不放,其实一个人只要舍得放下自己的那点小天地,就很容易海阔天空。
当然,主动把握自己并不等于盲目出击,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选择一条发展道路,也许前景暂时不算明朗,但兴趣推动下的努力最终会帮助自己拨得云开见月明。
敏感以同情心寻找机遇
当大学生、研究生甚至海归越来越多,怀才不遇的叹息声也越来越常见。作为国内最著名的培训机构新东方的创造者,俞敏洪认为机遇其实就在自己不断仔细观察所属的社会环境,认真思考、归纳总结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面临着得与失、取与舍、成与败,是一次次顺流逆流中痛并快乐的自我更生。
在创办新东方学校以前,身为北大教师的俞敏洪为其他培训机构打工。工作中冷眼旁观,俞敏洪发现大量的培训学校对学生的态度、管理和理念上有缺陷。“我也是从学生走来,而且为了高考还参加过辅导班。我就想,如果我来管的话,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吸引学生。”12 年后俞敏洪回忆当年创办新东方的初衷,在他看来,之所以选择进入民办英语培训领域,是因为自己作为一个曾经接受过补习的学生,所以了解学生渴望帮助的迫切心理;因为自己是一个外语老师,所以有机会接触到外语培训的领域,从而了解外语培训领域的新动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找到市场的需求,并不断思考改进的方式,每一步都在困难中
寻找新的希望,机遇就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宽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职场中的每一次升迁都意味自己角色的转换,如何更好地在新岗位中扮演新角色对于很多人而言,是一个痛苦的转变,尤其是由技术岗位转向管理岗位的过程中,很多人不知所措。对此,一直认为自己是由教书匠转化为职业经理人的俞敏洪表示,任何转变都意味着获得与失去并存,在获得的同时,必须学会放下。所谓放下就是在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的过程中认可他人,并适当地把可能属于自己的权力、荣耀让更多人和你一起分享。
俞敏洪表示,过去自己一个人演独角戏时各种成功与荣耀都集中在自己身上,自己也可以一言九鼎。但是当组织结构不断扩大,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整个机构的运转时,吸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成为管理成功的关键。在现代化的管理组织机构建立的过程中,自己的决策能力必然会被越来越多的智囊所淡化,同事们的直言甚至可能伤害自己的尊严。那么,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加强与团队中所有人员的相互了解。只有对每个人的个性、道德品格、缺点非常了解后,大家才可能一起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而且是毫不留情面。了解方式可以是工作中的互相切磋,可以是哥们似的促膝谈心,根据不同同事的性格制造增进了解的机会非常必要。当你知道了对方的缺点,也同时知道对方优点的时候,做一件事情要学的就是尽可能使用对方的优点,避开对方的缺点。对任何一个人的优点弘扬,可以使自己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在应用自己的长处做事。同时作为一个管理者只有看到大家的长处,并认可长处,才有可能心服口服地把曾经属于自己的权力、荣誉逐渐让渡。每个管理者都希望成功,任何一个优秀的同事也渴望成功,让更多的优秀同事享受你让渡的荣耀是团队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解析俞敏洪
(五)、新东方集团——成功之道
在市场经济中,教育水平的提高必须建立在竞争的基础上。这种竞争,不仅仅是大学之间的竞争,而且是制度之间的竞争。能够保持制度多元的国家,教育大多比较发达。
以我们津津乐道的美国高等教育为例,那不仅是哈佛耶鲁的竞争,而且是州立大学、私立大学和赢利大学三种体制之间的竞争。州立大学依靠纳税人的钱,是我们所谓的公立大学,学费非常便宜,有福利的性质;私立大学则是非赢利机构,免缴税金,但也不能像产业一样追求利润,所有的捐助和学费收入,必须重新花到教育上。这两种体制,我们中国人比较熟悉。但除此以外,还有另外一种体制,那就是赢利大学,把大学办成上市公司。新东方所走的,就是这一道路。
表面上看,把教育机构办成上市公司,追求利润,似乎不太雅观。然而,像诺贝尔奖得主弗里德曼等,对这种赢利大学大为赞誉,甚至觉得这种制度比非赢利的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都优越。因为教育和其他产业一样,必须靠物美价廉的产品击败竞争对手。在市场上生存下来的,肯定是让消费者最满意的企业。对他这种极端市场主义的观点,当然不能完全同意。但是,他确实用市场规则解释了这种制度的优越性,至少有和其他制度并存的理由。
公立大学为纳税人提供了基本的教育服务,责任重大。但是,公立大学因为有纳税人养着,并不太尊重市场要求,花钱缺乏效率,而真需要花大钱请明星教授时,又限于种种僵化的制度而无法出手。所以,美国最好的大学基本都是私立的。但是,私立大学也未必尊重市场。比如哈佛耶鲁,并不靠学费过日子,而是靠捐助。当然,捐助大多是建立在自己的学生日后成功、回馈母校的基础上的。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培养出优异的、成功的人才出来,为学生一生的事业打下基础。不过,这种回报周期毕竟太长,无法及时约束学校的行为。许多一流大学往往过于注重研究,过于注重自己的名声,有时挥金如土,但对教学却轻视了。
高等教育当然不能完全围着市场转,超越市场是大学的一个功能。但是,如果完全不管市场,缺乏财政纪律,久而久之则会腐化。特别是非精英大学,毕业生的捐款比例很低,无法像常青藤那样靠捐助基金经营。赢利性大学,对此正好是个良性的补充。比如,赢利性大学针对学生非常近期的需要,设置非常实用的专业,如护士学等等,而且学费紧紧卡住学生的承受能力,甚至提出教室必须设在距离学生停车的地方五分钟的步行距离之内的目标,就像麦当劳给顾客提供坐在驾驶座位上就能买饭的服务一样。这样短平快的方式,使赢利大学在美国象连锁店一样迅速蔓延。有的传统大学的管理人员说,只要看见一所赢利大学的分部设在我们门口,我们马上就有了危机感,必须优化我们的结构,否则就有生存问题。可见,赢利大学的出现也提高了其他体制中的大学的水平。
新东方给人们提供短平快的服务,弥补了传统大学教育的不足。最近二三十年出国留学的人都知道,普通大学的英语教育,不仅不足以为出国留学作好充分的准备,甚至无法帮助人们通过留学考试。这也不能全怪这些大学,因为它们本来就不是为了出国留学设置的。出国潮仅仅是最近三十年的事情。这一事例也恰恰证明,赢利性的教育机构,对市场反应最快,也最有效。最近又看报道说,新东方开始为一些跨国公司的职工提供培训,则是又一例证。
国外一些大咨询机构和媒体都曾不止一次地指出,中国传统的大学教育太陈旧,无法在全球化时代为跨国公司培养合格的白领。结果,中国虽然大学生人数世界第一,却大学毕业就业难,存在着严重的白领短缺现象。一些大公司因为招不到合格的人,年薪几十万的白领位置只好空着,影响了公司的扩张。这种白领危机,很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升级的瓶颈。而新东方则率先开始突破这样的瓶颈,这可能比当年的留学考试培训更有意义。
现在新东方仅仅是起步,日后会随着中国经济的升级而不断升级。这种升级,恐怕必须从单纯提供外语、出国服务、外企培训等“外向型”教育走向内外开花的道路。中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系最大的问题还不是无法有效地为国外培养人才,而是对国内的需求也难以满足。特别是在终身教育、在职教育等方面,新东方可以大大补充现有高等教育体制的不足。
第一是研究生院的教育。中国把一切硕士学位的教育都称为研究生教育,美国则大体把文科理科理论性专业本科后的教育称为研究生教育,属于graduate school;医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工学院等等,都属于高级的职业教育,是professional schools。即使当小学教师,本科毕业后也经常需要接受职业性教育才能上岗。这种高级职业性的研究生教育,应该是新东方长远追求的一个目标。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在专业训练上的价值越来越低,他们需要毕业后进行对口的培训才能上岗。这种培训体系,渐渐可以发展成中国的高级职业学校。第二是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未来几十年中国经济将面临着白领化的挑战。产业结构的转型,把许多职工从传统的制造业中淘汰,需要重新培训才能进入新兴的服务业,成为有竞争力的劳动大军。美国社会目前就正在应付这样的问题,其办法是通过社区学院来培训职工。而中国由于大学竞相升级,两年制的中专、大专出现结构性的不足,很难承担这样的使命。这就给新东方在这一领域提供了发展的机会。第三是技术培训。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也把怎么将几亿农民在短期内教育成现代化企业的工人和城市服务业的优秀从业人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这种教育,如果在现有的大学体制中进行,则成本太高、周期太长、课程太陈旧。
我们很难指望传统的大学在这个领域能有太大作为,要看新东方的表现。
(六)、俞敏洪相关新闻
新东方首次公开招股融资1.125亿美元
http://old.news.hexun.com/1721_1817701A.shtml
美国东部时间9月6日(北京时间9月7日)消息,据路透社报道,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简称“新东方”)本周三通过首次公开招股(IPO)融资1.125亿美元,超过了此前的预期。
新东方共发售了75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相当于公司总股份的21%左右。新东方IPO发行价为每股15美元,超过此前预期的11美元到13美元的价格区间。新东方每股美国存托凭证相当于四股普通股。新东方创建于1993年,号称是中国最大私立教育服务机构。自创办以来,累计已有300万名学生参与新东方培训课程,仅今年就有87.2万名。
新东方的IPO主承销商为瑞士信贷和高盛。除配额之外,IPO承销商最多还可以收购110万股新东方美国存托凭证。新东方已经申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代码为“EDU”。(
教书教出亿万富翁新东方上市注释知识就是财富
http://finance.ce.cn/stock/gsgdbd/200609/11/t20060911_8505984.shtml
“知识就是财富”,这是传统的教科书一次又一次地告诉给它的学子们的观点。但伴随着学子们在当今社会上的一次又一次的碰壁,在国人的信仰里,“知识就是财富”的观点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危机,取而代之的是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兴起。以当代“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为例,面对大学毕业后,50%~60%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现实,许多的大学生们开始怀疑起自己当初的选择了。据不久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某网站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共有8777人参与)显示,34.7%的受访者在谈到自己的大学生活时,都后悔上大学。
实际上,感受不到“知识就是财富”的,不仅仅是当代的大学生们,就是从事教育多年的老师,他们同样对“知识就是财富”的观点倍感困惑。陈平福,这个今年49岁,有着20多年教育工龄的兰州某技校数学老师,为了偿还自己治病欠下的5万多元债务,同时供自己在秦皇岛的儿子上完大学,他不得不带着心爱的小提琴走上兰州街头卖艺乞讨。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可陈平福为了生计所迫却不得不上街头卖艺乞讨,难道这就是知识传播者的形象吗?“知识就是财富”又表现在了哪里?因此,面对陈平福上街卖艺乞讨之事,这让陈平福的学生们又如何能够相信“知识就是财富”呢?虽然作为财富的证明,我们不能要求教师都是百万富翁,但至少应该是温饱型的吧?以确保老师们能够不为生活所分心,而把精力集中到教学中去。
也许,我们应该尊重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知识就是财富”的价值,在很多人的身上并没有得到体现,或者说在很多人的某些阶段并没有得到体现。比如,那些刚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比如,在兰州街头卖艺的陈平福老师,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其他人。但是,如果我们因此而否定“知识就是财富”的价值的话,那么,这种否定无疑是大错特错了。因为就在今年的教师节前夕,我国最大的私立教育服务机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公司于9月7日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隆重上市了。通过这次上市,不仅新东方公司募集到了1.125亿美元,而且也令持有公司31.18%股权、今年44岁的董事长俞敏洪的个人资产超过18亿元人民币,从而跻身中国百名富豪之列,并成为“中国最富有的老师”。而作为新东方的员工来说也因此成为新一批的“富翁教师”。可以说,“知识就是财富”的价值,在新东方上市的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当然,不论是作为新东方来说,还是作为俞敏洪来说,或是新东方的员工来说,都是很幸运的。毕竟作为一家教育企业上市,这不仅在国内来说还是首家,即便是在美国股市,新东方也是在美国上市的首家教育企业。可以说,新东方能够成功地在美国上市,这首先要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受益于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股市的“吃香”,如果没有这样两个前提条件,我们很难相信新东方能够成功地在美国上市。
而正因为新东方还只是首家上市的教育企业,因此,尽管俞敏洪成了“中国最富有的老师”,新东方的教师们也成了“富翁教师”,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知识就是财富”的价值还并没有在每个老师的身上得到体现,我们不能因此而忽略了“陈平福现象”的存在,实际上,在我们的教育领域还有很多陈平福这样的老师。
那么,如何看待新东方的上市呢?或者说,新东方上市的意义何在呢?笔者以为,新东方上市的意义显然是积极的,这种积极意义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它对于中国教育来说是一种“拯救”。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怀疑与动摇“知识就是财富”的信念与价值的时候,新东方的上市为国人树立了一个“知识就是财富”的典范。因为有了这个典范的力量,不仅学子们看到了知识的价值所在,进而促使他们发奋学习;而且,它对于民办教育来说,更是一个有力的推进。可以相信,在新东方上市成功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民办教育,甚至从事民办教育,中国的民办教育有望迎来一次大发展的契机。
其次,就教育事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尝试。就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当然离不开资本的支持,包括教育界“陈平福现象”的根治,也需要有资本的投入;而就资本市场的发展来说,又有哪一个行业的发展前途是能够超越教育事业的呢?可以说,教育事业是证券市场永远的朝阳行业。因此,如何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教育事业与资本市场都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而在这方面,新东方的上市无疑是做出了表率,同时也是一次成功的讨索。当然,关于教育事业上市的话题,笔者早在2003年教师节的时候,就以《教师节话题:不妨让学校上市》为题在有关的媒体上提出来了,但这个问题却一直不曾引起人们尤其是高层的重视,如今,新东方能够在美国成功上市,笔者深感欣慰。笔者相信,有了新东方成功上市的经验,相信教育产业上市的问题更容易引起高层人士的重视与关注,教育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肯定会越来越密切。
新晋富翁俞敏洪:后悔把新东方做得那么大
http://www.wabei.cn/news/200710/64697.html
俞敏洪编年史
新东方创始人,现任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1962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1980年,三次高考后进入北京大学英语系;1985年,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从北大辞职;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2000年,携手联想成立新东方在线网站;2006年,新东方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北大情结:北大踹了我一脚
大学5年没有一个女孩子爱上自己
俞敏洪不止一次提到北大,这个令他百感交集的伤心地。
现在的北大依然冰清如初,在他的梦痕里无法剥落。树影婆娑的北大校道,爱情、学业、事业在激情地向前奔流,却似乎全与他无关。
“我是全班惟一从农村来的学生,开始不会讲普通话,结果从A班调到较差的C班。进大学以前没有读过真正的书,大三的一场肺结核使我休学一年,结果练就了现在这副瘦削的土魔鬼身材。”俞敏洪一打开话匣便不胜唏嘘。
在多数人眼里,俞敏洪属于沉默寡言被别人冷落的后进生,别人津津乐道的爱情对他来说却完全真空。“北大5年,没有一个女孩子爱我。”他说。因此,孤独、耐心、坚韧……所有磨练人的品性他都一一具备了。他说对爱情的饥渴使他“见到任何一个女孩都想扑上去”。显然是夸张之说,但依然贴切地描述了他那时的心境。
俞敏洪回忆,他的第一次爱情邂逅是在1986年3月26日晚上9点,那时他的身份是北大一名英语教师。这第一份忠贞的爱情在历经波折后一直延续至今天。采访当中,他说他刚刚收到老婆的短信,并一五一十地念出来:“老公,我好想你啊。”说这句话的神情竟然比他之前那句“去年已经有80万学生”还要振奋。
由于在外做培训惹怒了学校,当时北大给了他个处分。他觉得呆下去没有意思,只好选择了离开。那时是在1991年底,他即将迈向而立之年,走出北大成了人生的分水岭。
“北大踹了我一脚。当时我充满了怨恨,现在充满了感激。”俞敏洪说,“如果一直混下去,现在可能是北大英语系的一个副教授。”
这些幸运和不幸,都在北大降临于他。他注定是大器晚成的人:高考三年,迟到的爱情,病魇的耽误,拖沓三年半出国未果,还有学校的不公处分。北大成了一切的酸甜苦辣的吞吐地。
“我是惟一他们不会想到我会搞出这个学校的人。”俞敏洪坦然地说,“任何一个人办了新东方都情有可原,但我就不能原谅。因为我在同学眼里是最没出息的人。真是这样,你可以去问他们。所以我用事实告诉那些在国外的大学同学,我的成功给他们带来了信心,结果他们就回来了。”现在他自诩他像“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在奋斗。”
俞敏洪的高三补习班同学、现在北京新东方校长周成刚调侃地说,“苦苦奋斗了20几年,想不到竟要受他制裁!”
北大这个令他爱恨交加的地方成就了他和他的新东方。俞敏洪表示他仔细思考过自己的一辈子,没有像别的同学盯着名次和荣誉,他的眼光跳过了这个境界。
后悔把新东方做得那么大
回首过去的十几年创业,俞敏洪表示首先想到的是后悔把新东方做这么大。他说当初可以在北京做成年收入一两百万的精品机构,把精华人物都集中到那里,有限制地发展。小范围内也能实现理想,无论转型还是放弃,也比较容易。
“我给自己做了一个笼子,无法往外钻,否则笼子一收紧,我就被吊死了。”他无不自嘲地表示。
“当时野心太大了,现在留给我的是难以承受之重。当你发现自己给自己制定一个难以承受之重的目标后,煎熬和痛苦便呼啸而至。”他猛喝了一口茶,继续用尖锐的方式剖析自己,“新东方是一条不归路,让我不得不走下去。”
“做得特别累的时候,我很想关掉新东方,都没有做到,因为我发现要为4000员工负责,为股东负责,为自己负责。我有时候想,假如新东方没有了,人家会把新东方和我收到全国所有的MBA案例中,那时我还是会出名,但那是负面教材了。”他无奈地笑笑。
“我真心希望在新东方一点股份都没有,不管卖掉还是送别人都可以,这样我可以安心离开新东方。”他回答得异常平静,“我可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比如写书,驾车游走世界,或者到贫困山区教书。”
“很想到西北买一片荒地,变成绿洲。因为我对土地有着无比的亲近。”
难道俞敏洪想解甲归田,在事业的巅峰戛然而止落得美名?
媒体对话收录
你选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俞敏洪:英语达标,认同新东方理念,善表达懂幽默,再加一点人文情怀。
新东方老师的年收入有多少?
俞敏洪:普通老师8到10万,大城市高一点。现在已经有近200位老师成为股东,百万富翁不在少数。
新东方曾经“内乱”了好几年?
俞敏洪:确实如此。因为机构改造后的利益要重新分配,利益多寡、职位高低、权利大小都必须清晰化。动荡的高潮是在2001、2002年。
有没有最喜欢的名言?
俞敏洪:亚里士多德的“优秀是一种习惯”。我大胆补了一句:懒惰和失败也是一种习惯。
你和李阳有什么不同?
俞敏洪:他是个人英雄主义,我是集体英雄主义。他的演讲煽动能力比我强,我的产业化思路比他好。
做过的最成功的决策是什么?
俞敏洪:把那帮比我出息的海外朋友请回来。
俞敏洪语录:
我这辈子什么都可以离开,就是不可以离开讲台。
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从自卑中间走向自信的人是真正的自信,从一开始就盲目自信的人其实没有自信。
只有两种人的成功是必然的。第一种是经过生活严峻的考验,经过成功与失败的反复交替,最后终于成大器。另一种没有经过生活的大起大落,但在技术方面达到了顶尖的地步。比如学化学的人最后成为世界著名的化学家,这也是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