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院介绍基础理论研究企业家培训西山书院度假山庄联系我们
 
书院美景
一、命运的认知与把握
二、主体建设
三、如何面对市场波动
四、如何评估一项生意
五、组织建设
六、战略管理类
七、战役战术类
八、从亿到百亿
九、境界与觉悟
《思想》杂志
《思想》杂志
西山书院名师介绍 西山书院院长寄语 西山书院九大知识体系
西山书院案例中心库
 
首页 > 案例中心> 国内

汪潮涌、李亦非夫妇

一、基本信息

姓名:汪潮涌
性别:男
籍贯:湖北蕲春
出生年月:1965年
学历:美国罗格斯大学商学院 MBA
姓名:李亦非
性别:女
籍贯:北京
出生年月:1964年
学历:美国德克萨斯州维科市贝勒大学的国际关系硕士学位。
主要行业:投资行业
主要公司:北京信中利投资公司
胡润百富排行榜:10年排第964名(09年排第836名,资产12亿)
财富资产:15亿

二、基本简历

汪潮涌-个人资料及工作简历及职位
受教育情况:
1980-1984 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工程系 学士
1984-1985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攻读研究生课程
1985-1987 美国罗格斯大学 商学院 MBA
工作经历:
1987-1990 摩根大通银行纽约总部 高级经理,银行资产证券化,消费者信用卡,汽车,房贷证券化,参与300多亿美元的ABS、MBS的发行
1990-1993 标准普尔纽约总公司 结构融资部 联席董事,从事资产证券化评级业务
1993-1998 摩根士丹利 亚洲公司副总裁兼任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任亚洲公司副总裁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作为摩根士丹利中国投资银行业务的创始人之一,汪潮涌先生直接参与和负责为财政部、中国银行、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上海实业、北京大唐发电公司、北京控股有限公司等中国政府和企业的海外融资业务,海外融资总额达数十亿美元
1998-1999 国家开发银行 投资业务顾问
1999 – 今 信中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董事长及创始人,创建于1999年的信中利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投资与基金管理公司之一,业务涵盖创投、PE及直接投资等领域,在科技/传媒/资源/环保/医药等行业投资了近二十家公司,其中包括百度、瑞星和华谊兄弟等成功企业,在中国投资界非常活跃及有影响力,同时也是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在全国选聘的8家PE管理公司之一。
李亦非-个人资料及工作简历及职位
受教育情况:
1985年毕业于外交学院国际法专业,后获得美国德克萨斯州维科市贝勒大学的国际关系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77年,13岁获全国武术青少年组冠军,后参加《神秘的大佛》和《火烧圆明园》等3部影片的拍摄。
1987年,进入了纽约联合国总部的公共信息部,负责制作电视广播(46.2,1.55,3.47%)节目《联合国呼唤亚洲》并担任主播。
1990年,任职于纽约市专业律师事务所,负责开展中国业务,并代表其中国客户参与最惠国待遇和贸易政策的游说工作。
1994年,任职美国博雅公关公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开始为英国石油公司、英特尔(162,162.00,0.00%)公司和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等知名跨国企业设计在中国市场上的形象。
1999年3月,任职美国维亚康姆公司,出任MTV音乐电视频道的中国区总裁。成为美国《财富》杂志及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选的亚洲最有影响力的商界女性之一。
2008年出任高雷GLG全球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2009年8月,任全球最大的广告与传播公司之一阳狮集团大中华区主席。
汪潮涌-个人成就及社会名誉
汪潮涌,一九八五年由清华大学赴美留学,是最早进入华尔街工作的大陆留学生之一。从一九八七至一九九八年,他先后就职于美国摩根·大通银行 (J·P·Chase),标准·普尔公司 (Standard & Poors),摩根士丹利公司 (Morgan Stanley)等著名金融机构;在摩根士丹利公司期间,他担任亚洲公司副总裁兼任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一九九八年汪先生受国家开发银行邀请担任顾问,任期满后,与国际投资机构共同创办信中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目前,汪先生是信中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ChinaEquity International Holding Co. Ltd.) 的创始人及总裁,同时也是伦敦证交所上市公司欧瑞中印投资公司(Origo Sino-India PLC.)的董事长,北京信中达创投公司、美帆中国之队、李时珍健康产业开发股份公司、粉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投资人,也是瑞星科技、盈方体育(中国)传媒公司、九城游戏(NASD)等公司的董事。
大事记
1965年出生于湖北蕲春一个普通家庭。15岁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19岁成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首批MBA班最年轻的学员。
1985年20岁赴美国留学并获美国罗格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和金融博士候选人资格。
22岁进入华尔街大通曼哈顿银行纽约总部,从事不动产融资与金融资产证券化业务。
1990年进入标准普尔评级公司,担任纽约结构融资债券部副主任。成为来自中国大陆的第一位标准普尔高级职员。
1992年,在美国《债信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破产概率与债信变化》报告,获标准普尔年度总裁奖,并入选《普尔工商名人录》。
1993年,受聘于摩根·士丹利,由纽约总部派往香港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任高级经理,负责中国公司股票融资业务。
1995年被提升为亚洲公司副总裁并调任北京代表处,任首席代表。
1998年5月从摩根·士丹利辞职,全职担任国家开发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顾问。
1999年5月创办信中利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和美国融信投资控股公司。
2000年5月,在信中利公司内部信息网的基础上推出中华资本网。
在一年时间里,信中利公司为12家高科技企业募集资金2亿多美元;为20余家政府机构、金融机构、高科技企业担任投、融资咨询顾问;直接投资15家高科技企业,主要客户包括北大青鸟、中国家庭网、中华在线、瑞星科技等,同时,还运营企业孵化器业务。
个人经历
汪潮涌成长在湖北蕲春,但他的父母又都是温州人,素来重视教育的蕲春文化,遇上了温州式的商业头脑,仿佛一种化学发酵效应后的完美结合,这成了汪潮涌后来的生活色调——永远做一个文化商人。
18岁,他考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研究生。1985年,幸运女神青睐的目光投注到汪潮涌身上。有一天下午他跑步回来,看见副院长在门口等他,并小声对他说:“朱院长刚回来,带回来一个留学奖学金名额,我们研究让你去。”朱院长指的就是当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兼清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的朱镕基,他去美国考察,巧遇新泽西州州立大学校长,带回来一个奖学金名额。20岁的汪潮涌带着30美元和一只箱子,踏上赴美留学之路。
他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机遇对自己后来生活的巨大改变。在清华大学时,他曾经给自己做了一个十年规划:用十年的时间完成学业,然后成为一个科学研究者。像当时的许多青年学子一样,他经常激情满怀,指点江山。之所以转向金融,是因为有一次听说关于宝刚因为融资不当遭受损失的报道,这让他觉得到成为金融领域的专家,可能比科研工作者更能对当时的国家有所帮助。
去美国学习的机会就这样来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一天,在首都机场,汪潮涌登上了去美国的班机。意气风发,又有些对前途的茫然——这就是他那时的心情。但是,年轻的心满怀希望,虽然初去美国人生地不熟,而在课余,他甚至要去餐厅靠端盘子维持生活,但他坚持了下来,回首那段岁月,他承认极大地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力。
华尔街很快看到一位中国面孔的闯入。度过了起初的艰难适应期,汪潮涌很快在华尔街如鱼得水。毕业后,他去了美国著名的金融机构工作,在那里,学习金融投资知识。华尔街是一个金融的万花筒,那里成熟的金融市场让汪潮涌眼花缭乱。而他性格里又有不服输的念头,再加上头脑敏捷,智商超人,他认识到要在华尔街站稳脚跟,首先要做的就是广结人脉。
他参加了各种社交圈子,甚至由此认识了自己一生中最敬佩的巴菲特。他永远记得第一次见到巴菲特时,对方的平凡和普通给予自己的那种震撼。巴菲特完全看不出“股神”的显赫,但是,他对于财富的态度又是那么慷慨,他将自己三百多亿美元全部捐献了出来,并且不留自己的名,全部捐给了“盖茨基金会”,这种对待财富的境界,后来深深影响了汪潮涌。
在广交金融圈人脉,学习他们的理财投资经验时,汪潮涌东方式的勤奋也让他在华尔街受到了重用。当他回国时,已经成为摩根士丹利亚洲区的首席代表,出行乘坐豪华轿车,一年数次国外旅行,还能享受十几万美元的补贴……这些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足以让人艳羡不已。
从当初那个站在首都机场的青涩青年,到后来上流社会的一员,动不动投资以亿元计的金融家,汪潮涌完成了一个360度的大蜕变,但这一切,却不是他最终的追求。
尽管此时的汪潮涌年薪很高,但他却在1998年5月从摩根士丹利辞职。之所以放弃这份待遇优厚的工作,他有自己的两个理由。
其一,1986年汪潮涌还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时,在华尔街上“看着满街神采飞扬的银行家们,暗暗发誓:总有一天,我会成为你们当中的一员” 。日后当汪潮涌也在华尔街上获得成功时,却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中国人在摩根士丹利这样的跨国投资银行中,充其量也就是做到大中国区的负责人,以后的发展就很有限了。”
其二,汪潮涌在美国收到的名片中,很多人都会标上“FOUNDER”(创始人)”的头衔,这是一个特别能得到尊敬的头衔,只有那些公司的创办者才有资格标注。汪潮涌的偶像和好朋友巴菲特,世界数一数二的巨富,也没有这个头衔。
显然,世界上最大跨国投行的地区总裁还不足以圈住汪的“野心”。他毅然决然地在中国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当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瞄向国际资本市场时,中国的企业家们面对窗外陌生的财富世界,无疑有着太多的困惑与茫然。汪潮涌曾经和搜狐的张朝阳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张朝阳就不断向他大倒创业过程中融资困难的苦水。而汪潮涌却从中看到了属于自己的机遇。

  1999年5月,汪潮涌在国内注册成立了信中利公司,专司投资银行和融资顾问业务,而主要的对象就是那些无缘结识海外投资银行家又被国内金融机构拒之门外的民营高科技企业。
汪潮涌说:“别看这些民营企业今天小模小样,未来他们可是新经济的中坚,而我仅仅凭着早入手就得以与他们为伍,做他们的顾问,这是我的幸运,以后的华尔街投资者怕是很难有这样的机会了。”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令到他乐于担任中小型企业到海外融资的启蒙者和“布道”者。
汪潮涌离开中国的时候,还是一个不满20岁的学生,中国商界的一切他都未曾感受,再加上创业之初的艰难,令到他的确产生了一种类似“苦行僧”的心情感触。过去,行必坐头等舱,宿必住五星级酒店,可现在,和国内的民营企业去海外融资,汪潮涌总是坐经济舱,住汽车旅馆,以尽可能替客户省钱。不光如此,每次出行,他还要负责准备材料、预定酒店、安排出租车,在投资银行家的身份之外给自己再附带上一大堆诸如秘书、司机、翻译、导游等等职务,能上能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至让那些几乎很少出国的客户感动异常,回来后就会以相当优惠的条件与他合作。对此汪潮涌笑称,客户“肯定会感动的,因为连我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
开张一年不到的时间,信中利已直接投资15家美国硅谷和中国的高科技公司,并为近20家高科技公司担任财务和融资顾问,募集资金总额逾2亿美元。一年之后,汪潮涌将公司的主营业务加以扩大,在投资银行业务之外兼做风险投资和网络,并组建了自己的中华资本网。这一时期的汪潮涌,借助网络经济的热度和自己国际顶级金融机构的从业经历,在风险投资界运营得风生水起。
人生态度
汪潮涌,名字中的三个字都跟水有关,在汪潮涌的人生经历中,水是一种特殊的刻度。“在我人生的前20年,很遗憾,没有见到过大海,但是在我人生的几个很重要的时刻,却没有离开过水。”
1993年的时候,汪潮涌还在美国的摩根大通银行工作。每到夏天,下了班以后大约下午五点多钟,他都会透过办公大楼的窗户看到帆船开到纽约的入海口,一边是曼哈顿的摩天大厦,一边是帆船在夕阳下扬帆大西洋的场景,一边还有高高矗立的自由女神雕像,这种风景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后来,他知道这道风景与100多年来的美洲杯帆船赛有关,并且得知,纽约很多金融机构的职员参加帆船运动。在他的印象中,金融投资和帆船运动的结合源于停留在记忆中的美丽风景。他没有想到多年后,这道风景最终因为他自己独立运作公司而有可能变成现实。
帆船
2004年9月,汪潮涌到法国的马赛观看美洲杯帆船赛分站赛。在那座古老的欧洲古城,有几千条各式各样的游艇,其中8艘带着各自赞助商广告的帆船最引人注目,这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于是他想:我们能不能组建一支“中国之队”参加美洲杯帆船赛?中国能否举办美帆赛中的一场分站赛?
在他看来,投资帆船比赛已经完全不同于早期那些纯商业性投资,这是对商业和社会双重效应选择的结果。“虽然投资帆船运动可能有人不理解,但是建立‘中国之队’是我的一个投资路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投资中国水上运动和运动器材。并且通过组队参加这样赛事来提高中国的国际品牌影响力,这样的一个契机是赞助商们所乐于见到的。”
后来,他同法国的“挑战者号”船队合资成立“中国之队”,并于同年参加了在西班牙巴伦西亚的比赛。在他看来,“中国之队”的比赛成绩并不重要,他也根本没考虑过“中国之队”能否营利。他觉得中国缺少把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相结合的企业家,用他的话说是“社会企业家”。帆船运动就是他回馈社会实际行动的开始。他希望与更多人共同分享帆船运动中所承载的自由梦想,因为这种梦想也是他追逐已久的。
高尔夫
不但玩帆船,汪潮涌还玩高尔夫。在他看来,高尔夫不同于其他的运动,它是跟自个较劲的运动,即使是最好的球手,每场球赛都会有属于他自己的遗憾,“我不会很在意成绩,每次打完球,我都会请教教练,找到并纠正一些错误的地方,不断改进,掌握其中的技巧。”所以,当国内的风险投资处于低潮时,汪潮涌并没有感到失落。他说:“打高尔夫以后,我开始学会了耐心。”
高球的礼仪中汪潮涌变得更加绅士。无论是对合作伙伴还是对自己的球童他都很尊重,会充分考虑他们的意见,不再像以前那样只以自己为中心,只看重能给自己带来发展的人。他说球童既是教练,又是伙伴,有时还是很好的心理辅导员,能在球手打球时提供很多有益的帮助,对他们友善是打高尔夫球的基本礼仪。同时他也会在每次击球后,将掀起的草皮断片捡起放回原位,再轻轻踩一踩,以帮助草皮重新生长……看似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他说这在商务交往中很重要。
探险
因为以玩会友,他和王石等人都成了好友。他们经常一起去探险,包括重走丝绸之路等等。心理学上研究认为,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往往是因为他们性格里潜藏着一些巨大的不安份的偏执的因素。所以在业余生活中,他们要么像王石一样的上天入地,今天珠峰明天北极的挑战自己的极限;要么象海航集团的董事长陈峰那样虔诚信佛,以追求心灵的安静来平衡自己的身心。无论是动还是静,归根到底,都是通过采取有益身心的生活方式来平衡自己的偏执。
汪潮涌本人更欣赏的生活方式是动与静的结合。动的时候,他像王石一样,去航海、爬山、探险,在那种极致中挑战自我。安静时,他也会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回到内心,静静地想一些自己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提醒自己不要失去自我。
事业转变
汪潮涌的人生远非幸运两个字可以概括。从一岁的时候被送到大别山当起别人的养子开始,从带着区区三十美元远渡重洋刷盘子洗碗开始,汪潮涌就体验着比同龄人更深刻的苦难。真正幸运的是,他心中从不缺乏鞭策自己向前的动力。
从15岁到25岁,汪潮涌的计划是,用十年的时间完成自己的高等教育和出国留学。他做到了。
之后的十年,汪潮涌的计划是走出校门,先成为一个华尔街的专业人士,然后变成一个有实战经验的管理人士。他也做到了。面对华尔街的工作机会和自身价值提升,他放弃了还有两年就可拿到的博士学位。33岁的时候,汪潮涌被摩根斯坦利派往北京,成为华尔街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首席代表。
1998年,汪潮涌出任国家开发银行的局级顾问。1999年,汪潮涌自己的公司信中利开张了。因为在他的规划中,从35岁到45岁应该完成的是从经理人到创业者的转变。这家投资公司先后在高科技、传媒、新能源、环保、矿产资源、连锁商业、医药健康等领域已投资10亿美元,搜狐、百度、瑞星、华谊兄弟、北大青鸟,还有畅销书《穷爸爸、富爸爸》、《谁动了我的奶酪》,均是他投资的项目,为中国风险投资行业的知名公司,
处在自己第三个十年中的汪潮涌已经坐拥巨额财富以及美满的家庭,同时也是各类论坛聚光灯下的主角。但他却并不满足。2005年,他宣布投资组建“中国之队”,进军美洲杯帆船赛。成为美洲杯帆船赛150年历史上第一个中国人身影。
汪潮涌说,在接下来的一个十年规划中,自己要完成的是从一个商业企业家向社会企业家的转变。投资“中国之队”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业投资项目,更重要的是它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除此之外,他还在家乡设立李时珍奖学金,给学校捐微型图书馆和电脑房;做李时珍健康产业,包括中药种植、健康旅游、健康医疗教育等,不仅解决了当地很多人口的就业问题,还可以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他说,向社会企业家转变需要有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实事。关注“三农”,解决城乡发展差距问题,比投几个VC项目的意义更大。
家庭
汪潮涌可谓是家庭事业双丰收。太太是大名鼎鼎的MTV全球音乐电视台中国区总裁、维亚康姆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李亦非。她在2001年《财富》杂志选出的25位全球企业新星中排名榜首,还是“2005年亚洲十位最有影响力的女性”。 这对金童玉女的结合,当时华尔街的评语是:“两个优秀青年的完美结合。”
两人在美国相恋时,曾一起走遍了世界上近20个国家,到处打高尔夫球,认识半年订婚,一年就到华尔街登记。不过直到今天,两个人都没有放弃自己的中国国籍,一双儿女甚至连英文名字都没有,因为,汪潮涌说,“做一个自由的中国人,更快乐”。
现在虽然他们结婚多年,有了两个孩子,但生活中,他们还保持着初恋般的激情。汪潮涌会吹笛子、弹古筝,爱诗,还常常给妻子朗诵自己的特别漂亮的文章,在世贸中心大楼外的草地上,他们经常情侣配,汪潮涌一边吹笛子,李亦非一边唱歌,唱少年时代的革命歌曲,也唱邓丽君,可谓琴瑟合鸣,常常引来大批老外喝彩。有次接受电视媒体采访时,汪潮涌吹笛子,李亦非舞剑,他们觉得这代表了他们笑傲江湖,侠士风尚的心境。生活得既国际,又很中国——这正是夫妇俩一直追求的。
闲暇的时候,他和太太会在一起听听音乐;而汪潮涌喜欢居所的后花园。清晨,他常面对窗外小坐片刻;或者夏天里在院子的树荫下喝茶,与孩子们一起搭建树屋,享受天伦之乐。汪潮涌说:“李亦非更多的时间是在商界驰骋,而我对跑车、名画也没有特别的爱好,我们不想重复隆重、富丽堂皇的生活,在那种环境里很难放松。”
有时,他会和80多岁的父母开展寻根之旅,尽作为儿女的孝道;或者和女儿一起探讨莎士比亚和金庸,分享着大师们的睿智;也会为儿子对美洲杯的热情而兴奋;而最重要的,是他和妻子共同经营着他们美好而充实的家庭……四十岁的汪潮涌,他的人生丰盛得令人羡慕。
李亦非-个人成就及社会名誉
李亦非,2001年入选美国《财富》杂志25位全球商业领袖新生代,并成为当期《财富》杂志的封面人物。之后,又入选《财富》杂志年度50位国际商界女强人。2005年和2006年,李亦非连续两年当选《亚洲华尔街日报》亚洲最有影响力的十位商业女性。
梦想

外交家
她曾经想当外交家,所以从北京外交学院国际法专业毕业后,她于1985年赴美深造,获得贝勒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学位,并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公共信息部任职。
爱上性感品牌
而她现在的理想是使中国更多的年轻人爱上MTV这个以音乐和年轻人的时尚文化为标志的性感品牌,它已经覆盖了全球超过四分之一的电视家庭用户。
李亦非:中国功夫和其他职业经理人相比,1960年代出生的李亦非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而在她履历表上的最新一栏写着的是MTV全球音乐电视台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维亚康姆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
在这个位置上的出色表现使她成为第一个登上《财富》杂志封面的中国女性。而这一切,都是从1999年那天她第一次走进维亚康姆中国公司简陋的办事处开始的。她是一个信奉3F的女人。
维亚康姆(中国)总裁
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
李亦非的另一个身份是身怀绝技的女侠。1977年,13岁的李亦非获得全国武术青少年组冠军,1980年参演了《火烧圆明园》、《神秘的大佛》等三部武侠片。之后赴美读书,获得贝勒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学位。1990年,李亦非任职于纽约一家律师事务所,负责开展中国业务,代表其中国客户参与最惠国待遇和贸易政策的游说工作。加盟维亚康姆前,在美国博雅公关公司担任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总裁
作为跨国公司的中国总裁,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如果私下去问,“游说”肯定排名十分靠前,当然也有人称之为“政府关系”或“公共关系”——总之,就是面对政府或处于垄断地位的甲方的游说能力。
李亦非是其中公认的高手。中国政府对于涉及意识形态类的产业控制严格,国外资本进入的门槛甚高。但看看李亦非的成绩;
成绩
2003年4月,维亚康姆旗下的MTV全球音乐电视台正式通过广东省有线电视网进入广东的100万户家庭,广东人可以在增补39频道看到24小时播出的MTV音乐电视频道,MTV全球音乐电视台也成为第一个在中国获得落地权的国际媒体品牌;
2004年3月,维亚康姆董事长雷石东访问中国,宣布与上海文广集团成立合资制作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影视制作公司;
2005年4月,MTV电视网与中国移动签署阶段性合作协议,共同开拓手机音乐市场;
2005年5月,MTV电视网下属的尼克罗迪恩儿童频道与上海文广传媒集团联合成立了上海哈哈尼克电视制作有限责任公司。
维亚康姆还积极抢占中国户外广告市场。其旗下的维亚康姆户外公司于2005年9月收购摩奇创意公司70%的股份达成协议,并表示可选择在5年后收购其余30%的股份。这是维亚康姆户外公司在中国的第一项收购交易。12月,维亚康姆户外传媒广告(北京)有限公司成立。目前该公司拥有北京巴士股份(爱股,行情,资讯)公司全部约5000辆公交车的广告发布权。
特点
在一群男性中工作,并且得到信任,女性高管的专业性都无需怀疑,但我们从李亦非身上看到的女性力量在商业中的崛起并不等同于女权主义的崛起。她在这个商业社会中比男性显示出更多的耐心和韧性,也更加兼顾理性与感情。
追求时尚
李亦非没有因为统率全球第一大传媒公司的中国区业务,就放弃喜欢打扮、追求时尚这些女性该有的特质。1999年以来,她的照片频频出现在公众面前,绝没有一张是素面朝天,李亦非坦率地承认喜欢精致的妆容,据说她甚至会在每次前往不同国家时,都跑去做一个当地最流行的发型。
一回到家里,李亦非就变成抱着儿子、带女儿写作业的好妈妈,以及给老公做饭擦皮鞋的好妻子。“家庭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平衡。”她说,“如果我没有这样一个快乐幸福的家庭,工作压力真的会把我逼疯。”
思维方式
女性的思维方式使她们更胜任复杂的环境中的协调工作。如果把男性的思维方式比喻成十字路口,女性思维更像是立交桥,要是不从医学或是心理学的角度上去较真,相信这个比喻一定能得到很多人认可。
“媒婆”工作
对于工作,李亦非认为自己其实做的是“媒婆”的工作——寻找到中国强势的传媒机构并使之成为维亚康姆的合作者。这个媒婆肯定不容易当,要促成中移动、央视等垄断巨头同意与一家美国公司合作,既需要政策破冰,也需要合作者求同存异。李亦非必须拥有足够的韧性。她曾对自己的工作比喻到:“就像是夫妻两个人吵架,各说各话。然后丈夫和妻子分别跑到你面前哭诉。听完双方的理由,你觉得其实这事很简单,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说合一下就行了。但是,当你在说合的过程中发现,无论是跟丈夫还是跟妻子说,两人都不接受。于是一遍、两遍、三遍……如果两个人合好了,你会有一种成就感,如果两个人最后还是分手了,你会有一种浓重的挫败感。”
耐心和韧性,对于李亦非的“媒婆”工作帮助最大。维亚康姆的主要竞争对手新闻集团与青海卫视的合作被叫停后,新闻集团董事长鲁珀特·默多克公开承认,新闻集团在中国发展业务的尝试“碰壁”。李亦非则骄傲地说: “传媒领域的人有一个特点就是性子太急,但好在我们有足够的耐心。”
让中国政府、运营商和维亚康姆的董事们互相了解、理解,李亦非应该是个擅长化解误会、消弭冲突的人。她曾表示,在维亚康姆的中国策略推进过程中,美国老板也会提出质疑、怀疑,对她的市场战略发展有意见,“但他的方式是以提问的方式进行。他不会说你应该这么办。他说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责任
李亦非认为,这时作为女性和高管,自己的责任是向老板提供真实的方案。“跟你有不同的想法你可以说服他,如果在最后说服过程中你没有达到目标,必须接受他的决策。这是你的专业和职业素养的问题。”她说。
求同存异的基础是李亦非对于自己的清醒定位:你要懂得一点,谁是给你面包抹黄油的人。“事实上,商业社会中没有永远独赢的故事,每个人、每个企业都需要通过妥协获得更大价值。”她说。异曲同工的是,她眼中女性最应该具备的品质是善解人意,“其他一切美好都从此衍生”。
李亦非小时候的理想是做外交官,实际上,她已经做到了。在驾驶维亚康姆在中国蓝海游弋的同时,她把中西文化间的大使角色做得游刃有余。
信念(Faith)
1999年,维亚康姆中国公司只是位于中粮广场一间房里的小办事处,员工仅6人。李第一次去看到的景象是:过期的报纸在办公桌上堆积如山,垃圾桶无人倒,没有负责人,没有制作部门,没有发行部门,没有广告部门。
一切几乎从零开始。但她在1999年4月来MTV后,一个月后就拿到了CCTV-MTV音乐盛典的批文,MTV的品牌能和中央电视台联系在一起,这对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当李亦非打电话汇报时,亚太区的总裁从电话那边传来了一连十几声表示极度兴奋的感叹词。在此之后,维亚康姆连续4年成功地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了CCTV-MTV音乐盛典。
李亦非认为MTV是一个通过音乐进行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她称自己是一个兼职的“文化参赞”。
2003年2月,她组织中国民族交响乐团在美国进行了四场世界级水平的演出,并且维亚康姆公司帮助中央9套在美国洛杉矶、拉斯维加斯、底特律、纽约、华盛顿等十大城市高档商业酒店实现了落地,这是一个向美国商业、政治、娱乐圈的具有影响力的决策者去介绍中国的一个方法。而从2003年4月26日开始,24小时全天候播出的MTV音乐电视频道也正式通过广东有线电视网进入广东的100万户家庭。
2003年6月5日,李亦非接到了提升的通知:由于策划并促成了4月份MTV广东24小时音乐频道的落地和播出,她被提升为MTV全球音乐电视网亚洲部资深副总裁。
风趣(Fun)
现在,搬进北京国贸大厦的维亚康姆中国公司已经变了模样——门口是漂亮的电视墙,办公室里张贴着各式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派拉蒙电影公司等出品影片的大幅海报,在阵阵音乐声中,染了发的员工穿着露脚趾的凉鞋走来走去。李亦非喜欢这样的工作氛围:“维亚康姆在世界各地的公司都提倡FUN。”她的办公室里也摆放着粉紫色的沙发、粉色的玫瑰、黄色的百合和许多她喜爱的照片,包括她在今年MTV音乐盛典上和谢霆锋的合影——李亦非像个孩子一样灿烂地笑着,而谢霆锋依旧在摆酷。
“MTV是一个年轻人的品牌,一定要在你的工作、你的目标、以及给你的客户提供的产品中体现有趣,要好玩,让他们喜欢。”李亦非认真地说。
这件听起来很有趣的事情其实很难,1960年代出生的李亦非要面对的是一群1980年代甚至1990年代生人、染着黄头发身上贴着水晶亮片的年轻人,为他们引导并创造最前沿的潮流文化。
回想从1995年回国后8年来,她最大的感受就是国内年轻人的变化之大。
她印象最深的,是台湾歌坛小天王周杰伦在中国第一场演唱会。这次演唱会是李亦非带领MTV频道在上海做的。演出当天,李亦非应该去做开场讲话,然后开始正式表演。结果来到现场门口一看,她顿时惊呆了——门口大约有数千狂热的年轻人,把演出地点的玻璃门都挤破了,冲进去。“他们非常敢于表达自我。我们小的时候,特别压抑,就好像有什么事情或者情感,都是不能够轻易流露的,”李深有感触。
李亦非开玩笑说,公司除了她最“老”以外,其他的都是非常年轻,非常时尚,非常酷。但员工说,她才是最fun的老板,这不仅仅是风趣、幽默,更是一种快乐、开心的状态。
韵味(Feminine)
李亦非喜欢读《易经》,她将《易经》里的两句话作为座右铭。一句叫“潜龙勿用”,李亦非相信当人没有准备妥当的时候,不要过激地去争取。第二句是“亢龙有悔”,就是做事不能做满,如果让任何事做到极致,要小心负面作用。她一旦到了一个兴奋点,就经常提醒自己注意不要得意过度,这是她从小一种下意识的自我平衡意识。
1995年回国后,李亦非的第一个工作是在博雅公关公司,负责政府关系和公众事务,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很多跨国公司,尤其是财富500强的企业,在中国做一些政策性的调研或者游说,包括建议、咨询等等。她1996年刚到博雅时只不过是个经理,仅仅一年半之后,就被升为总监,又过了一年半,她升为董事总经理—这是公司在中国区的最高级别,这个提升速度在这个公司是前所未有的,在李亦非之后他们也没有再提升本土的总经理。
新闻集团的默多克也是她当时的客户之一。默多克一定没有想到,李亦非通过接待他,获得了解传媒行业的一个机会,“我帮助客户在中国政策或者思维方面提供了很多的建议,但是同时他们也反过来教会了我很多行业性的知识。”
因为在博雅积累了深厚的传媒行业知识和经验,所以仅仅与”VIACOM“亚太区的高级副总裁只谈了几小时话,那个高级副总裁回到酒店就忍不住给她打来电话:有没有兴趣加入我们公司?”
李亦非是个懂得韵味的女人。这种韵味在于懂得进取,也懂得适时妥协。当年上了《财富》封面以后,她一下子从一个推出明星制造明星的的媒体人物变成了被媒体追逐的明星,但她说:“我自己是谁,我的过去,我的未来,我对人生的很多想法和追求,都没有任何改变。”
对她来说,其实抓住身边的幸福就已经足够了。她有美满的家庭,聪慧可爱的一儿一女。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先生汪潮涌找段充裕的时间,不是去以往度假的地中海、瑞士、夏威夷,而是穿上球鞋、破牛仔裤,然后背上大包,像两个大学生一样把中国所有的名山爬一遍,来个痛痛快快的野游。
人物专访
 新闻人物:你认为互联网对传统的电视频道有冲击吗
李亦非:毫无冲击,完全是相辅相成的。像YouTube这样的模式,它的流量很大,也上传了很多东西,但毕竟还是一种“草根式”的经营,商业模式还有待于考查。在中国,首先版权问题需要解决,而且政策的空间还没有完全放开。
新闻人物:MTV在新媒体领域有什么举措
李亦非:我们在新媒体上有很多突破,包括和中国移动的合作,提供MTV音乐频道的内容,和百度合作网上视频内容的共享。不管从商业模式、还是内容整合,都做到了双方合作价值最大优化。我们有自己的网站,月访问量超过上千万,都是15岁到24岁年轻的音乐爱好者,另外跟A8、新浪、搜狐、TOM、QQ全都有合作。
新闻人物:中国传媒市场和美国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李亦非:中国传媒产业还只是婴儿阶段,美国是个2000多亿美元的市场,中国是几百亿,这个市场还有待于开发。中国传媒的问题在于市场细分不够,例如,一说做娱乐节目,全国所有的电视台都做娱乐,全都成了娱乐频道,不像美国有探索频道、国家地理频道、高尔夫频道、纯音乐频道,音乐频道有黑人音乐、乡村音乐、中国音乐,非常细化,每个人拿着遥控器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频道。现在在中国搜索10个电视台,可能都在放电视剧,而且3家电视台在放同一部电视剧;再搜索另外10个频道,都是在PK。可能100家电视台做的事只能分为5大类:新闻、体育、财经、娱乐、影视。非常单一、资源浪费、缺乏特色、缺乏创新。

新闻人物:你怎样看待财富你最终的目标是什么
李亦非 高雷GLG全球资产管理公司
李亦非:财富是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之一,但不是全部,也不是最终目的。我可以说至今已经满足了全部个人基本需求,将来的财富在后面加零,也只是对奋斗的一种认可方式。我现在就做着自己想做的人,将来也不排除个人创业,像我先生那样,正如前惠普CEO奥菲丽娜所说:“人生是一个不断剔除枝叶,走向主干的过程”,成就自己,拥有爱,是我今生的目标,我的野心太大了么
新闻人物:你怎么看待自己经历丰富的人生
李亦非:如果说练武术、拍电影都纯属偶然的话,那么考外交学院、出国深造、到联合国工作,直到进入博雅、维亚康姆公司,则一路随心所向。记得上初一的第一天,我的英语老师给我们教ABC,第一次听到“Sun”这个词,我就觉得美极了,beautiful language!从此我疯狂地爱上了英语。我跟爸爸说,我需要国外最好的语言教材。每天中午,我骑20分钟车返家,独自听上半个小时的"灵格风"磁带,吃完饭再骑车返校,风雨无阻。初中统考,我以全市前十名成绩进入北京外语学校,我对知识的饥渴简直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记得拍《神秘的大佛》这部片子是在乐山,我的手里从不离书,三个月后回来数学考试得了99分,其间巴尔扎克、雨果的作品也饱读了不少。
新闻人物:你认为自己的魅力来源于什么
李亦非:尼采说人生的愿望不外有三:健康的身体、通过劳动获得富裕和看上去优雅美丽。有一本书叫《漂亮者生存》,我很同意其中的观点。漂亮不仅仅是纯粹的美,它包括知识、自信、幽默感、谈吐的优雅程度,是一种整体的生命状态。我认为我个人的最大魅力来源于我的沟通能力。沟通的成败可以直接导致一件事情的成败。我就常常跟上司讲中国成语故事,什么是"抛砖引玉"、"树倒猢狲散"、"对牛弹琴"等等,他也是个非常高智商的人,我们在工作中的沟通常常伴随着大声的笑,我以我的方式描述中国政治、经济,说明它对我们的意义在哪儿,应该怎么决策,我们的合作称得上愉快而默契。
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我从来不偷懒。你可以说我做得还不够完美,但你不能说我没有尽力。不去尝试,机会是零;去努力了,就有50%成功的机会。人生就是由每一天、每一个事件、每一个危机的处理和每一个销售的业绩组成的。如果你在小事情上苟且,那么你在大事上和你的一生中,一定是一个苟且的人。
新闻人物:职业女性与家庭的完美之间往往很难找到平衡点,你怎样兼顾两者的角色?
李亦非:感谢我的童年和少年。我在北体业余体校练武术的时候,天天花去四五个小时,而拍电影、交功课几乎都是交叉进行的,这培养了我一种快节奏的生活,也锻炼了我同时驾驭几件事情的能力。我每天上班会列出十件事情,前三件是最重要的,分清轻重缓急是其中的关键。比如我女儿病了住医院,那世界上就没比这更重要的事情了,而我女儿很好的话,同时我又有一个重要会议,那我可能会取消本来要回家吃饭的计划。至于与先生交流,我永远都有时间,我们有说不完的话。
新闻人物:你对同样留学归来心怀梦想的年轻人有什么忠告
李亦非:对于刚刚归国和正在归国的留学生,我有两个忠告:第一,一定要脚踏实地,不能害怕从零开始;第二,一定要回归社会,融入现实环境,不能总是把自己孤立成一个外来者。
新闻人物:你一天正常的工作状态是什么
李亦非:比如今天,凌晨2点才睡,7点起床,上午接受你们杂志、外交学院、中央电视台的采访,下午全球公司视频会议,接下来还有关节目制作的会议,晚上有个商务晚餐,8、9点结束。
新闻人物:你怎么评价老板雷石东
李亦非:他是个非常睿智、思路极为敏捷的人,已经83岁了,他在有生之年打造了这样一个传媒帝国,是非常不容易的。他是个非常没有耐心的人,和他相处聊天是对自己沟通能力、反应能力的挑战,是一次脑力激荡。他的问话,问一半你就要听懂,你的回答,答一半他就明白了,问题像连珠炮一样发射,回答要精确、直接到位,不能绕圈子。我觉得是对智力的刺激和挑战。他经常只说很短的一两句话,非常精辟,例如前段时间他要减肥,他就只说了一句话:“我就知道一点,瘦老鼠都活得长。”一下子就点出了他减肥的所有原因。
新闻人物:你怎么评价自己
李亦非:我觉得我是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有敬业精神、勤奋、不断学习,对生活充满着希望、热情的一个职业经理人。

三、经典案例(企业/项目运作)
 北京信中利投资公司简介
北京信中利投资公司成立于1999年5月,由留美归国投资银行专家、前摩根士丹利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汪潮涌先生同瑞士投资家共同创办。
北京信中利投资公司是一家专注于VC、PE以及直投业务的投资公司,重点投资领域为信息科技、新能源环保、消费连锁、出版传媒、体育运动及中医药健康行业等。
熟悉中国经济、科技和文化环境,富有国际资本运作的经验,具有中国和国际资本市场发展趋势的研判能力,使公司得以快速的成长和发展。公司与政府机构、国际知名金融机构以及高科技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和联系。
      信中利国际化资源和网络涵盖美国、欧洲、中国大陆、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与国内外一批知名公司和机构建立密切的投、融资服务合作伙伴关系,如摩根士丹利等投资银行、普华永道等会计事务所、麦肯锡等管理顾问公司、布朗伍德律师事务所以及国泰君安等证券公司。
公司的顾问成员均来自国际金融机构和著名高科技企业的知名人士、高层管理成员、经理人员和投资研究人员均具有良好国际教育背景和专业背景,能为高科技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和国际化的风险投资。
信中利丰富的投资经验成就众多经典案例,包括百度、华谊兄弟、朗新、瑞星科技、东田造型、富通、双威科技、PPLive、粉丝网、绿创声学以及“美洲杯”帆船赛的中国之队等公司和项目,体现了信中利公司在风险投资领域的业绩和实力,也因此曾被《数字财富》评选为中国最具实力的50家VC之一,排名第25位。
北京信中利投资公司主要业务
信中利公司的风险资本主要投向具有快速成长能力的未上市的新兴公司,在承担风险的基础上为融资人提供长期股权投资和增值服务,培育企业快速增长。 公司总裁汪潮涌先生曾于2000年被《计算机世界》评选为2000年中国最活跃的风险投资人之一;2001年信中利公司曾被《数字财富》评选为中国最具实力的50家VC之一,并排名第25位。这些排名无不充分显示了信中利公司在风险投资业务领域的业绩和实力。
信中利公司曾先后投资于瑞星公司、朗信科技、双威科技、百度等高科技公司。目前,这些公司都保持着高速的持续发展。
重要新闻
2009年8月24日,湖北省高院的最终裁定,由东星集团和信中利联合提交的东星航空重整申请被裁定有重整基础,将由武汉中院立案受理。意味着中航油、上海宇界、新郑机场等失去重整东星航空的机会。
投资经典案例
信中利丰富的投资经验成就众多经典案例,包括PPLive、百度网络、华谊兄弟、八佰拜、朗信科技、瑞星科技、少年雏鹰网、富通、双威科技以及“美洲杯”帆船赛的中国之队等公司和项目,体现了信中利公司在风险投资领域的业绩和实力。

三、新闻报道

汪潮涌:新东星三年扭亏五年内上市
http://www.nbd.com.cn  2009-08-18 03:05:17
每经记者  孙嘉夏  发自上海 汪潮涌决定再次于民航领域内大展拳脚。之前,这位湖北商会副会长曾为东航在境外的上市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一次,汪潮涌希望能拯救自己的家乡企业——东星航空。
    昨日,汪潮涌正式宣布旗下的信中利集团将参与重整东星航空,并计划先投入2亿~3亿元资金,帮助东星航空复飞,随后引进战略投资者,3年内实现盈利,5年内上市。
    “和政府的沟通很顺畅,和湖北省高院的沟通也正在进行中,预计1至2周之内就会有结果,接下来,我们仍旧会积极和政府有建设性地沟通。”汪潮涌说。
    在昨日举行的  “湖北东星集团牵手信中利投资有限公司打造新东星航空”的新闻发布会上,汪潮涌和兰世立的侄子兰军出席了发布会,兰军同时也是兰世立委托的全权代表。
    汪潮涌表示,对复飞所需的人员、航线、时刻等,他并不感到担心,目前东星航空仍保留了原有的业务骨干,其中飞行员有28名,完全能够满足复飞所需。根据重整计划,新东星航空将是一个股权多元化的公司,股东包括信中利集团、原有股东如东星集团等、以及通过债转股方式进入的新股东。成功复飞后,东星航空还将引进国际知名航空公司作为战略投资人。汪潮涌透露,新东星航空将引进一批专业人员作为管理层。
    不过汪潮涌并不会追求绝对控股地位,只是作为财务投资人参与公司的重整,并将在适当的时候退出。要实现这一点,汪潮涌已经为东星航空谋划了一条上市之路,“只有上市,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解决东星航空的资金问题。”显然,一旦上市,汪潮涌也拥有了畅通的退出渠道。
    “作为第一家民营航空公司,东星航空的资源十分宝贵。”汪潮涌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将对航空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东部经济的崛起也对旅游航空市场的影响巨大,而新东星航空今后的定位是立足华中5省,专注于旅游专线,避免和其他航空公司在普通航空业务上产生正面竞争。
    此外,汪潮涌同样对东星集团的旅游业务产生了兴趣,“东星的旅游业务之前一直发展得非常好,我希望通过整合,将东星旅游打造成中部地区第一个上市的旅游股份公司。”

信中利:基金“独唱团”
作者:张雨航 来源:融资中国 2010-08-05 15:59:11 http://www.cnstock.com
作为摩根士丹利前北京首席代表的汪潮涌,34岁之前的故事不需要过多赘述。34岁之后,他成立了北京信中利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信中利),并用接下来的十余年时间,已经使其发展成为涵盖基金管理(VC/PE)和直投的资本集团。
直投业务是信中利有别于其他VC/PE机构的一大特色。“所谓直投,就是用公司的自有资本进行投资。”汪潮涌表示。如今看来,在模式上,信中利更像联想控股,而汪潮涌也并不避讳,“我们追求的就是老柳(柳传志)的模式,只是我们的实业没有他们的那么大。”他说。在VC/PE业务方面,其则分别管理着两只人民币基金和两只外资基金。信中利外资基金的大本营位于CBD西北角的SOHO尚都,不过,在汪潮涌为信中利设计的未来蓝图中,则是让外资基金和人民币基金互成“掎角之势”,当务之急便是扩充人民币基金的规模。
事实上,从2007年开始,信中利就已涉足人民币基金业务。只不过,在形式上则是以直投和天使投资为主。在直投方面,其投资了“前景好,有成熟商业模式”的健康相关产业;在天使投资方面,汪潮涌则“友情客串”了时代亿宝、粉丝网、中铎元等项目。
现在,在募集人民币资金的同时,信中利还在招兵买马,而位于SOHO尚都东南方向不远的人民币基金大本营——嘉里中心8层已经“人满为患”,汪潮涌正谋划着搬家。现在,这位A型血、水平座的男人已经摆好了大干一场的姿势,而嘴里却又说“要顺其自然”。
独立品牌
经历十年跌荡,一切水落石出后,对于幸存者来说,品牌价值则更加凸显。汪潮涌把中国的品牌VC/PE机构分成三类:一是,跨国公司品牌在中国的延续(如华平、凯雷、红杉资本等);二是,国内强势的LP扶持起来的VC/PE品牌(如联想投资、深创投、达晨创投、中信产业资本等);三是,独立的VC/PE品牌,信中利便是其中代表。让汪潮涌感到欣慰的是,作为独立的VC/PE管理公司,信中利没有依托任何LP和GP。
“独立是大势所趋,依托于财团的VC/PE机构将逐渐独立出来。”汪潮涌告诉本刊记者。如何做到独立?管理人要选择自己喜欢的LP,同时加大自有资金的比例,不仅为LP投资也为自己投资。同时尽可能地掌握投资的控制权,尽量高比例地分享投资收益。汪潮涌经常算这样一笔帐:“如果GP的自有资金占1%,投资一个项目占20%的股份,按20%的利润分成算,那么具体落实到合伙人身上的回报有多少?只有4%,还要由整个团队来分享。如果GP公司的股份再被发起股东切走一块,团队分的比例就更少了,与打工无异。”
与IDG、赛富等GP不同,信中利主要是用自己的钱投资。据了解,在信中利国际控股公司中,由汪潮涌、乌利·希克等个人持股。其中,汪潮涌家族占80%的股份,来自瑞士的乌利·希克家族占13%的股份。“因为有起步资金,控股公司的主要任务不是管理资金。因此,我们并不是一个简单的GP团队,这也省却了与LP的沟通。”汪潮涌说。
这样,尽管在基金规模上,信中利与其他基金相比要小些,但在收益方面却占据很大优势。“与一般GP相比,我们的投资量和回报至少乘以5,因为这些钱都是自己的。我们投资1000万产生的收益,相当于他们投5000万产生的收益。”汪潮涌告诉本刊记者。
汪潮涌信奉巴菲特的投资模式,“巴菲特为什么能够成为全球第二富豪?因为在管理团队中他的股份最大,而律师出身的合伙人芒格所占比例很小。”
尽管如此,汪潮涌认为,巴菲特的模式很难在中国复制。首先,因为巴菲特资金充足。“他控制了一家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资金量很大,因此没有必要去募集资金。此外,巴菲特控制的贝克·赫斯维公司是一家上市的投资控股公司,可以长期用较低的成本、较低的市盈率,去投资下里巴人的项目:比如家具店、蛋糕店、婚庆公司等,这些很多都是家族企业,单独上市很难,或者即便上市,市盈率也不高。而在他的投资控股公司里,能够用5-6倍的P/E去投资,并且长期持有直至P/E达到25-30倍,这样他一下就赚很多倍,放大效应明显。”汪潮涌表示,如果要向巴菲特学习,信中利迟早要进入国内的二级市场。事实上,他也曾经持有一些二级市场的股票,尽管比例不大;在国际上,汪潮涌作为董事长的欧瑞基金公司已经于2006年登陆伦敦证券交易所了。
实力团队
十年下来,就在不知不觉中,信中利创造了若干个第一:第一个登上了香港创业板(北大青鸟);第一个教育企业在海外上市(双威教育);第一个投资影视传媒公司(华谊兄弟);第一只在伦敦挂牌上市的公募PE基金(Origo)
业绩的背后,是团队实力的体现。“中国VC/PE的现状是:一个山头一个老虎:赛富有阎焱,红杉有沈南鹏,弘毅有赵令欢。但衡量一家VC/PE的实力,还是看团队。”说这番话时,信中利已在团队组合方面酝酿了许久。“信中利已经熬出来了。” 他说。
现为信中利的董事长、投资委员会主席,凭借百度、瑞星、华谊兄弟等成功投资案例,汪潮涌早在业界享有较高知名度。尽管随着中国VC/PE产业的发展,后起之秀迭出,但其曾经的投资业绩和多年的经验积累,却是后来者难以追赶的。
事实上,汪潮涌并不相信个人英雄主义。目前,其外资基金公司CEO——Chris Rynning 曾是普华永道中国区投资业务的主管合伙人,此人毕业于芝加哥大学MBA,有着大型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另外一位合伙人Niklas Ponnert则是原西门子中国区投资部的主管。
人民币基金中,汪潮涌则拥有几位得力干将:刘力、魏勤、张晶及其他几位高管。
刘力是信中利旗下信中瑞基金的董事总经理。他曾是原国家经贸委信息中心主任,也就任过地方市长一职,与汪潮涌12年前便相识,在信息产业投资领域,刘力的强项是判断产业发展趋势和宏观政策以及高层人脉关系,当年的联想、用友与东软都曾经得到过他的大力支持。魏勤是人大毕业,曾供职于原国家计委,现在被外派到信中利投资的一家财务软件公司做执行总裁。自1999年信中利成立之日起,魏勤便被委以公司副总裁一职。
张晶是信中达基金的董事总经理,她在信中利已历练八九年时间。今年初,信中利数千万元投资东田造型,张晶便是操盘手。她也曾与汪潮涌一起参与了华谊兄弟的投资全程。
另外,公司的几位联席董事对通讯、传媒、互联网行业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公司财务分析、公司估值、行业及资本市场研究等方面拥有较丰富的经验。
十年中也有些员工离开了信中利,但这些人在新东家也都能够独挡一面。杨晓湖去了TPG ;马大强去了英联投资; 李曙君也牵头创办了挚信资本。
文化创意主线
汪潮涌曾预言,中国未来二十年PE投资将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七大趋势:全球化、城镇化、数字化、文明化、民营化、整合化、低碳化。而他在投资时则信奉:“在大趋势里去挑行业,在行业里挑选‘隐形冠军’。”在做具体的投资决策时,汪潮涌的诀窍则是“相信中国会走西方发达国家的道路”。
他告诉本刊记者,投资百度,就是看到雅虎、谷歌在美国的成熟模式。“几乎每个领域都有一个世界级的标杆企业,我们顺着这个标杆,再以中国的市场、人口和未来的消费能力做预期,关键是要踩准时间点。”
十二年的华尔街职业生涯,汪潮涌可谓阅历无数。“什么样的公司没见过?”不论是金融服务业、房地产、TMT、新能源,而他唯独对文化创意产业情有独钟。或是受到夫人李亦非的影响,信中利的投资组合中贯穿着一条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线。彼时,李亦非的老东家——维亚康姆每年的收入是两千亿,这也相当于中国整个广电行业收入的总和。
2001年以PIPE投资搜狐;2004年,投资百度;2005年,投资华谊兄弟;2006年投资美帆中国之队体育文化公司;2007年,投资粉丝网;2009年,投资东田造型 在文化创意产业,早起的信中利已经形成了一条主线。“投资搜狐看中的是其门户资讯;投资百度看中的是其信息搜索;投资华谊兄弟是看怎样通过资本市场来造星;投资粉丝网是希望把粉丝的力量变成商业模式。”汪潮涌说。
提及华谊兄弟,则不得不提TOM在线。“TOM在线在中国投了很多户外、媒体公司,当时他们看不准华谊兄弟,老觉得这个领域商业模式不清晰,没有财务监控,优势也就是有几个人,觉得一个人吃不准,后来我们一起投资了。”汪潮涌说。
据了解,汪潮涌还在高盛任职时,便与TOM在线CEO王 彼此非常熟知。“当时,我们一起看了很多公司:华谊兄弟、保利华亿、派格太合和光线传媒等。”然而,对于制播分离式的影视公司,汪潮涌并不看好,原因是,“第一,不成规模;第二,过多地受制于电视台,并且协议的时间太短,几乎是每年一签。”
经过了充分的比较和筛选,汪潮涌最终决定投资华谊兄弟。其看中的是华谊兄弟的模式,对管理团队也比较认可:“王中军负责制定战略;王中磊作为制片人,能够把握流程、财务和成本控制;此外还有冯小刚等知名导演及非常强的艺人经纪业务。”
2005年1月,信中利联合TOM投资华谊兄弟1100万美元,共占30%的股份。之后,华谊兄弟又进行两轮融资,而信中利则不断减持股份,到2008年底,信中利全身而退。用不到三年时间,汪潮涌投资的100万美元已经增值了6倍。
“我们对华谊兄弟最大的贡献就是,坚信这个领域可以出现一个上市公司。”汪潮涌告诉本刊记者,“其实,我们不那么早退出也行,至少还可以做到更高的回报,但需要等三年时间,衡量之下,就退出了。而用这笔资金,我们后来又投资了东田造型。”
“投资不能赚所有的利润,不能那么贪婪,VC/PE行业就是接力棒式的,不能让接盘的人没钱赚了。”在分享观点时,汪潮涌更处处洋溢着“华尔街风范”。
基金启示PE创新现在,信中利管理着两只外资基金:中瑞和欧瑞,LP则都是大型对冲基金和家族基金。“我们选择LP非常苛刻,对人要求很高,虽然前期费些事,但这样就不用花太多时间去跟LP沟通,也不用经常写报告,更不用养一帮人做LP的维护,不会影响投资决策。”汪潮涌说。2000年,信中利成立了第一只外资基金——中瑞创投一期。在投资人名单里:保时捷家族、信达电梯、瑞哈姆银行等赫然在列,此外还有仅次于两拓的矿业公司、法国第三大家族,一个瑞士的咖啡家族……在此基金中,汪潮涌的出资额占20%。
之所以较多地选择了家族LP,也与汪潮涌的个人经历有关。尽管汪潮涌与很多大机构、大部门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刚从大机构出来的他,并不愿意继续与大机构打交道。“因为,它们的决策效率太低,程序性的东西太多。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欧洲的家族文化和他们的财富观。”汪潮涌说,“参加美洲杯帆船赛和艺术品收藏就是受瑞士投资人的影响。”
就是用中瑞创投一期资金,汪潮涌投资百度后,其持有的百度股票市值曾一度达到6000万美元;也是用这只基金,信中利回购搜狐的股票,也让汪潮涌获利颇丰。中瑞基金一期5年期限到来后,汪潮涌获得了大约5倍的回报。
另一方面,迫于部分家族LP的压力感,在中瑞二期基金募集时,汪潮涌只保留了一个LP—— 一个瑞士家族。而此时,作为GP,汪潮涌的出资额,则实现了逆转,达到80%。
2006年,信中利又成立了一只PE基金——欧瑞基金(Origo)。最让汪潮涌看好的,则是其良好的LP背景(包括英国钢铁养老金、英国主权基金、比利时主权基金、伦敦两只最大的对冲基金和一些欧洲公司)。凭借6亿美元的资金规模,Origo无异于一个中型的PE基金。起初,Origo定位为中印产业基金,主要面向于在中国和印度的高速增长的企业,为其提供私募股权投资和金融服务。2006年12月,Origo在伦敦AIM成功上市,募集了1.5亿美元的资金。次年12月,Origo发起的自然资源基金ORP也在AIM 挂牌。
汪潮涌表示,这是PE的创新。中国局在汪潮涌看来,国内人民币基金面临的最大障碍是,没有建立起良好的LP文化。“LP要在GP里占股份,要参与决策,并且期限很短。对于管理团队来说,很多人民币基金只是给为其创造了一个打工平台或一个新的工作环境,这与国际上的管理模式有很大差距。”他说。2009年,信中利开始向人民币基金业务发力。而汪潮涌为自己定下的目标是,三年内做到50亿的规模。尽管此前,汪潮涌对于人民币基金并不看好。“2007年之前,资金募集和退出‘两头在外’,创业板没开通,国内没有退出通道。”他说。
2009年3月,信中利入选北京市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第二批合作机构,并成为其中获得资金规模最大的一家。目前,信中利已成立了管理公司——信中达。“信中达规模为5亿,其中引导基金出资30%,余下的70%由我们自己来配。”汪潮涌告诉本刊记者,“若是一个没有经验的团队,你也不敢拿这个钱,因为如果你投资亏了,首先亏的是你的70%。”

从2009年7月至今,用信中达基金已经投资7个项目,金额不足2亿。“我们可以自己控制节奏,有好项目就投,没有好项目就等。”没有足够的底气,汪潮涌说不出这番话。
据了解,信中利第二只人民币基金(信中瑞)主要面向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目前,其已经通过评审,正在公示、注册阶段。“由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司和北京市政府各出资5000万,信中利再配两个亿。如果投得好,政府还有追加。”汪潮涌说这番话时,信中瑞已经投资了几个“很不错”的项目:从事网络支付安全的时代亿宝科技公司,从事教育平台研发的全景赛斯等。
现在,信中利正在筹备第三只人民币基金——华南产业基金,预期规模为10亿人民币,预计将于今年7-8月份挂牌,面向零售、消费品、体育文化和服装等。
据了解,华南产业基金的主要LP是安大投资(隶属于安踏集团)。“信中利出资规模不会超过30%,而投资也以他们(安大)的资源为主。他们拥有很强的产业背景,判断力比我们到位。”汪潮涌的依据是:安踏在中国开了7000多家店,其开店能力、管理能力可见一斑。汪潮涌表示,华南产业基金的设立正迎合了产业升级的需求。“产业升级使很多过去从事制造业的企业家转身创业,而一些企业从逐渐代工走到创立品牌的阶段。”他补充说,“过去香港的知名品牌(比如真维斯、班尼路等),已经逐渐被广东的品牌取代。”
现在,信中利还在探索人民币基金的区域性合作。“与民间企业合作以华南产业基金模式为样本,与地方政府合作以信中达模式为样本,将来再逐渐做出华东产业基金、华北产业基金、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基金等。”汪潮涌说。
如此,信中利人民币基金群的中国布局将开始“滚雪球”之旅,但独立是其基本的原则。

五、解析

汪潮涌先生、李亦非女士同其他富豪一样,选择了风险投资(PE)行业,
风险投资(PE)行业正是萌芽阶段属于新新行业,他投资了很多有发展潜力的公司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在国内国际股票商场进行上市交易,故创造了巨额财富。

六、附件
1、汪潮涌_百度百科
http:// baike.baidu.com/view/826340.htm 2011-1-21
2、李亦非_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46802.htm 2010-12-28
3、李亦非_财经人物_财经纵横_新浪网
http://finance.sina.com.cn/wealthperson/2009-04- ... 2010-12-31 - 百度快照
4、信中利_百度百科
http:// baike.baidu.com/view/2754420.htm 2010-6-18
5、北京信中利投资公司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equity.net
6、高雷GLG全球资产管理公司中国董事总经理李亦非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3日 17:21  新浪财经

 

 
电话:010-62483188   地址:北京海淀区温泉镇杨家庄(100095)
版权所有:西山书院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111277号
  春藥王 春藥網 春藥網 春藥王 春藥王 助性藥 催眠藥 迷奸藥 如何治療陽萎 失身水 印度神油哪可以買 第六感費洛蒙 發情藥 金蒼蠅水 男人持久 情定費洛蒙 情趣藥品 威而剛購買 威爾剛哪裡買 性費洛蒙 性藥品專賣店 性藥專賣店 持久液哪裡買 如何購買威而剛 如何讓男人持久 如何壯陽 性藥品專賣 藥局購買樂威壯 治療早洩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