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天全
一、基本信息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1964
籍 贯:江西
所属行业:房地产网络搜索
职 位:董事长
排 行 榜:2010胡润中国富豪榜第303位
财 富:45亿
二、基本简历
1964年 出生于广西桂林市灌阳县灌阳镇胡家村;
1984年 学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系;
莫天全
1989年 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988年-1990年 参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产业组织改革研究组,并为此获得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学奖”;
1991年 赴美国,攻读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经济与管理博士学位。
1993年初 任道琼斯Teleres亚洲及中国董事、总经理;后任美国亚洲开发投资公司(ADF)执行副总裁;
1996年起 任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秘书长;
1999年 在高盛投资银行Goldman Sachs和国际数据集团IDG的支持下,正式创立搜房资讯有限公司,运作的搜房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房地产网站;
现任搜房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三、经典案例
莫天全:搜房网是被上市的
新浪财经讯 12月1-2日,由《创业邦》年会主办的2010创业邦年会暨第二届“创业邦100”年度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搜房网董事长莫天全在会上表示,搜房网有“被上市”的感觉。今年上半年美国资本市场形势比较严峻,搜房网42.5美元的定价创中国历史上美国上市公司定价最高。
他表示,IPO以后搜房网的大股东全面退出,他们在四年以前投资了了搜房网大概20亿人民币,占有搜房网50%的股权。莫天全说,“四年以后我们给了他们分红,差不多5个亿美元现金,让他们退出。所以说,如果战略投资方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投资,最后还能够安全地以比较好的回报退出的话,我觉得搜房网在中国也是非常成功的案例,像这些国外的大企业到中国来投资、来发展,往往得花几年时间学习,要亏损一些钱才有可能在日后挣到钱。”
以下为其演讲实录:
莫天全:感谢创业邦给我一个机会来宣传搜房网,既然有这个机会,那就好好说一说。搜房网是9月17号在纽交所上市,搜房这个名字挺有意思,我们11年以前取这个名字的时候SFUN,我们这个名字很好记。9月17日上市的时候我们定价是42.5美元,这在中国历史上到美国上市公司定价最高的,我们有点无奈,但是我们这个股价必须有两个美元的间隔,从40.5到42.5。如果按照一般的定价方法,一般十一二块,甚至往下定的都有,但是因为我们这个交易有点特殊,所以不得不定这么高,不是我一定要这么高,也不是公司这么好,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定价。
但是定这么高的价格,担心开盘价,我是在现场,当天很多国家领导人都到了纽约,他们都去纽交所敲钟,纽交所告诉我们把元首都安排其他时间来敲钟,因为我们很大的一个股东GA他们的CEO是在纽交所的董事会上,所以才让我们星期五开盘。开盘先半个小时没有人卖,所以一直等,等到7块钱的时候,因为纽交所跟纳斯达克不一样,纽交所是自动交易和人工交易结合的,现场交易大厅里面还有一堆人来协调开盘,所以半小时以后终于大家熬不住了,就开了67块钱,在现场引起了一点反响,因为我们搜房网是夏天9月初,按照行规美国的资本市场休假以后第一个上市的企业。今年上半年美国资本市场形势比较严峻的,三分之一的公司撤了,还有三分之一的公司在它的定价范围之下,另外三分之一公司还能够勉强出去。所以今年上半年美国IPO市场非常严峻的,当时我们能开出这么一个价格,对这个市场,不仅仅对搜房网是好事,对纽交所,甚至对美国的IPO市场都是有一定的示范或者带动作用,大家都觉得下半年一开始第一只股票上市就可以开出这么好的价格,预示着下半年IPO市场应该是打开了,这是我们看到为什么这么多的公司蜂拥到美国纳斯达克或者纽交所上市。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说搜房也有一点贡献。
当天收盘我们收在73.5,涨了73%,是当年美国交易所涨幅第二高的一支股票,第一高的股票是印度的一家比较小的旅游网站。我们的路演过程去了香港、伦敦和美国的纽约、波士顿、华盛顿几个地方,本来还要计划去其他地方,但是我们坚持去三个地方差不多了,因为我们卖的股票也不多,而且我们还是相当自信的,我们卖股票卖的很好,因为在我们没有出门之前大家知道搜房要上市之前,我自己的这些圈子、我自己的朋友他们已经把搜房的股票好几倍的买进了,所以我们当时还是很有信心的,路演的这个过程也是我们最轻松的一个过程。我记得我在纽约曼哈顿的时候,有一天我花四个半小时围着中央公园走了一圈,确实这个过程还是比较轻松,所以我走完以后,我跟所有的银行家说,你们谁围绕中央公园走过一圈。大家都说没有。所以我觉得这是路演当中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们的认购相当不错,我们IPO部,就是公开发行的部分,只有1.45亿美元,但是我们差不多30倍的认购,40亿美元认购1.45美元的额度,这种现象是大家好长时间没有看到的,我们的投行高盛和德意志银行都说这种状况只有在INTERNET发布的时候,基本上每去一个地方,大家开了80个会,有300多家投资方,基本上每次开会十家当中九家是认购搜房网,所以这个成功率也是非常高的。我们在香港出去前一天是2倍认购,到伦敦我们呆了大概不到十个小时,一路上是很顺利的,因为再卖下去也没有那么多人可以分到这个股票,所以我们提前了四天挂牌。
实际上搜房的上市,大家有可能有些事情不是那么清楚,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我们是“被上市”,如果能不上市我们就不上市。实际上搜房9月17号发生的这个事情,有可能是中国IT界最大的一次,它的结果,搜房的管理层加上几千员工,加上最大的股东,让他们全部退出搜房网,当时有比较好的回报,以他们高兴的方式退出搜房网,大概5个亿的代价,我们把搜房网的控制权拿回来。所以IPO同时发生的是两件事情,一件是公开发行,差不多1.45亿美元,包括最后多发行的。另外一块是私募基金,是在IPO同一个时间,也是IPO的同一个价格发行。私募同时发生是3.2亿美元,比我们公开发行的部分两倍,所以加起来差不多5个亿美元的交易。搜房的IPO也是我们做的比较巧妙,也是做的比较平和的一次,我记得IDG熊晓鸽曾经说过搜房这支NBO应该写进教科书的,让每个参与者、每一个股东都高兴,而且做的也没有带来任何大的波浪。
IPO以后我们曾经的大股东全面退出,他们在四年以前给了搜房网25400万美元,差不多20亿人民币多一点,拿走搜房网50%的股权,四年以后我们给了他们分红,差不多5个亿美元现金,让他们退出。所以应该来说,刚进来的时候作为战略投资方,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投资,最后还能够安全的以比较好的回报退出的话,我们觉得在中国也是非常成功的案例,像这些国外的大企业到中国来投资、来发展,往往得花几年时间学习,要亏损一些钱才有可能在下面的多少年当中挣到钱。
上市以后搜房的股东多多少少包括了全球最大的一些股东,IDG依然是我们主要的机构股东,还有GA150亿美元资产,还有欧洲最大的PE基金Apax管理全球300亿美元资产,包括富达基金、索罗斯基金,以及中国主权投资基金都成为搜房的投资方,他们对我们提出很多的要求,但同时也给搜房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很多的条件。
再花一两分钟时间讲讲搜房的发展,我想了半天这十年是怎么过来的,相当于有这么一个算术,我们是熬出来的,也是等出来的,这个熬加上等,等于我们和平发展。我们房地产界有一个比较知名的人物就是冯仑,他曾经说过伟大是熬出来的,我们一直在熬。业务我们熬了11年,搜房是创业界的老人,也是互联网最早的公司之一。从1个城市现在熬到70个城市,覆盖106个城市,熬过金融危机,还有多次的房地产调控,从最早只有新房到现在有二手房、家居,所以这确实需要韧性,需要我们来把握机会。我们的网站从最早的房量很低,最早我去香港融资的时候,投资方说你这个网有些我们打不开,打开以后测量美金只有十几个点击。但是11年以后到今天,我们每一周的访问量已经超过3000万,而且这些人来买房、卖房、租房、装饰装修的都是有购买力的一些用户,所以这也是需要很长时间才可以做到的。
我刚才说我们有点“被上市”的感觉,实际上搜房网在2004年准备过上市,而且那时候已经通过了美国证监会所有的批准,我们当时利润只有500万美元左右,上的话非常明显会非常累,当时因为各种原因我们推迟了上市。2006年我们也上市,也是材料递交到证监会门口,我们当时选择了澳大利亚电讯的2亿多美元,因为2亿多美元也比一般IPO大。2008年奥运会之前我们业计划上市,招募书也已经写好了,但当时我们的大股东对未来公司发展有一点分歧,大家没有达成意愿,所以我们宁愿选择等一下解决这个问题再上市,这也是为什么到2010年,虽然上半年形势不好,但是因为公司基本面好,我们还是非常有兴趣,我们相信出去可以得到投资方的认同,所以上市我们熬了这么多年,也等了这么多年,等到今年9月17号。
还有一个是NBO这块,搜房的控股权经历了好几次的失而复得,一次是我们跟法国,他们曾经有一次拿走大股东权利,但是我们在18个月之内等到了机会。虽然我们做的很好,大家也非常好,非常支持我们,但是在公司发展的时候矛盾还是有的,我谈了两任CEO,才让搜房长期股权问题得到解决。在我们公司的发展过程当中,包括我们在座的,好多都跟我们一样的,十年以前或者五年以前我们大家都是一样的,都是创业型公司,在这个过程当中该等的还是要等的,该熬的还是要熬的,做这个公司上市只是我们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环节,公司的长期发展这才是我们大家所追求的。谢谢。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4日 01:07 21世纪经济报道
周惟菁
美国当地时间9月2日,搜房网(以下简称“搜房”)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正式提交在美IPO申请,计划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为SFUN,每份ADS定价区间为40.5-42.5美元,拟募资1.4亿美元。
叫了无数次“狼来了”,搜房的上市终于尘埃落定。
但此次上市并非处于最佳时间点,在国内搜房遭遇房地产调控收紧,而美国资本市场今年表现非常疲软。
可以参考的是,其国内重要竞争对手中国房产信息集团一年前上市发行价为12美元,至今只有8美元多。
不过对莫天全来说,借IPO赎回大股东的身份才是关键。
从IDG的100万美元起步
1996年回国后的莫天全,创立了搜房的前身——宜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宜鼎主要经营房地产信息提供和资讯业务,其业务定位在房地产信息。
但苦于没有资金,莫天全和其朋友李山(现三山基金创始人)一起寻找资金。
莫天全找到了在IDG任职的清华校友。获得投资的过程颇为戏剧性,莫天全连一份详细的项目计划书都没有,只是写了“一页纸的想法”,并和IDG的投资人周全“吃了一顿饭”,就从IDG拿到了创建搜房的100万美元。
此前,莫天全从1993年开始担任道琼斯Teleres亚洲及中国董事、总经理,之后又任美国亚洲开发投资公司(ADF)执行副总裁,在房地产信息方面的专业素养赢得了IDG的信任。
之后,搜房又先后两次从IDG获得无需任何担保的过桥贷款。
莫天全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我不知道IDG投其它公司怎么样,但对于我,他们的支持是达到了一种盲目相信的状态。不管我做什么,不管我做得对还是不对,IDG都相信我做的是对的。”
莫天全的运气还不止于此。
其后,2005年春,法国Trader公司的一位资深副总裁通过一场饭局认识了莫天全。两人的接触最后促成了Trader以2250万美元的价格获得搜房网15%的股权。
这次交易中,有一份对赌协议。如果搜房在未来18个月内没有上市,定价期权允许Trader在两年内再投资1.7亿美元,增持搜房网股份至100%。如果搜房在此期间上市,Trader将以同样价格得到45%股份。
就在18个月期限接近的时候,澳洲电讯找到了莫天全。事实上,在Trader投资搜房前一年,Trader和澳洲电讯本身就存在业务关系,颇多接触。
在2006年,澳洲电讯找到莫天全,希望投资搜房。
莫天全曾提到这次交易,很多重要的谈判其并没有直接参与,因为谈判耗费时间精力,他给了一个价格,委托他人谈判。他的态度是,“不想谈判,接受就接受,不接受就不合作”。
最终,2006年7月,澳洲电讯以2.5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搜房51%的股权。
IDG当年100万美元投资搜房网时获得超过20%的股份,这次交易中,IDG出售了10%的股份得到4500万美元。而出售15%股权的Trader,收益超过9000万美元。
此次交易后,外界猜测莫天全剩下的股份一直在30%左右。
其后每年,搜房网都在传出上市的消息。
据记者侧面了解,2009年10月,中国房产信息集团火线上市之后,对搜房网造成不小的压力。
直到去年年底,搜房和澳洲电讯才在不同的时间点,发出搜房在2010年上市的信号。
回归大股东
自股权变化后,业内一直有猜测,作为控股股东的澳洲电讯与莫天全为首的管理团队在公司发展理念等方面存在不同意见,双方一直在谈判沟通,寻找解决方案。
近三年来,搜房的收入增长非常迅速。2007年到2009年收入分别为5800万美元、1.04亿美元和1.27亿美元,净利润分别为1200万美元、2300万美元和5200万美元。
莫天全曾希望再次引入财务投资人,或通过IPO引入公众股东,从而获得对公司发展的实际主导话语权。
由于美国资本市场的疲软,2010年上市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就在两个星期前,搜房网CEO莫天全突然在电话里向本报记者证实,搜房网“IPO正在路上”。
同时,他也证实了搜房网控股股东澳洲电讯花费数月,找到两家PE机构General Atlantic和Apax Partners商谈认购事宜。此举将帮助搜房顺利上市。
澳洲电讯发布的公告显示,两家PE机构和搜房网的两位股东同意认购澳洲电讯拥有的51%股份,为随后搜房网的IPO提供包销服务。它表示,如果搜房网的IPO认购不足,上述投资人及现有的两位股东同意购买IPO中的差额股份。
记者查询招股说明书得知,2010年8月13日,澳洲电讯和General Altantic、Apax及莫天全达成协议,澳洲电讯分别售给三者15,347,720股A级股票、15,347,720股A级股票以及987,652股A级股票,转让将在IPO中生效。
这次PE“护航“搜房上市,让莫天全更满意的是,“估值比我们预想的要好”。有分析师计算,此次交易将搜房估值在8.1亿美元。
搜房网招股说明书显示,IPO前澳洲电讯持股50.5%, IDG持股12.6%,莫天全持股29.3%,三山基金创始合伙人李山持股3.4%。
在此次IPO中,澳洲电讯和IDG分别减持9.1%和4.3%。
在IPO后,澳洲电讯实现退出,新引入的PE基金General Atlantic和Apax将各自持有18.8%。李山增持至3.5%,莫天全增持至32.4%。
由此,不管搜房网曾经的这场控股权之战是否存在过,事实是,莫天全已经重回大股东之位,完全掌控搜房网。
莫天全:与资本的四次邂逅
2011年01月11日 16:50商界评论【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2010年的几出商业大戏中,资本扮演野蛮人的角色十分出彩,搞得企业创始团队焦头烂额。而搜房却是产业与资本共生共荣的正面典型,在与资本的合作博弈中游刃有余:既能借资本之力“野蛮生长”,又能在“引狼入室”之后与其和谐共舞。
-文/本刊记者 丁保祥
背影挺得很直,站如松式的那种。转过身来的莫天全头发贴在前额,略显疲惫,辗转几个城市会后略显疲惫。不过开口后的搜房掌门人瞬间显得精力充沛,笑容窜上眼角:“直接进主题吧”,没有寒暄,他的时间排得很紧张。这一副笑容也要出现在当天晚上的答谢晚宴。
已是深冬。一些诸如限购令的调控政策在地产商耳边唠叨着,莫天全少不了要和地产商客户们讨论来年的光景,顺便也会分享一下搜房的财技运作——对地产商来讲,圈钱比拿地更能调动晚餐的胃口。
是的,莫天全曾先后借IDG、高盛等多家投资方之力迅速崛起,而且与这些“野蛮人”的合作游刃有余,只有共赢,没有内伤。背靠沙发,直迎着你的目光,资本的话题对莫天全来说毫无心虚之处。
天使的盲从
1999年,莫天全正式创立搜房网,致力于用“房地产+互联网+资讯”模式来打造一个权威的信息平台。成立之初,网站仅有一个概念,缺人,更缺钱!在那个时代,互联网的创业成本远比现在高得多,网络基础设施性能落后,费用却又相当昂贵,而且互联网人才奇缺。市场也对“互联网+房地产”的业务组合感到有些陌生,网站的数据库、信息和报告并不怎么受市场欢迎。苛刻的生存环境下,搜房网每天都需要资金输血。
应该找一笔天使投资!在朋友的帮助下,莫天全约了IDG资本的合伙人周全、林栋梁一起吃了顿饭。酒过三巡,莫天全掏出一张便签纸,开始给周林二人描绘搜房网的架构和商业计划。也许是因为周林二人对莫天全的运营能力已有所认同,也许是因为搜房网的概念确实诱人,总之,在饭后IDG给莫天全掏了100万美元,拿到了搜房20%的股份。搜房网从此有了一个坚定的跟随者。
搜房创立的第二年,全球互联网泡沫开始破裂。与诸多饱含创业理想的互联网企业一样,概念虽然落地却迟迟未有产出,搜房网就像遭遇霜冻的幼苗,奄奄一息。最痛苦的时期到来了!
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工资的发放非常紧张,莫天全很害怕员工的斗志就此消亡。一般的PE都喜欢“锦上添花”,少有“雪中送炭”之举。此时的IDG却主动给搜房网提供了无息的过桥贷款,虽然钱不多,50万元、100万元,但是让搜房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有许多质地优良的企业,往往只是因为一道坎没过去,就此消亡。
多年以后的今天,莫天全直接坦言:“我不知道IDG对其他项目公司怎么样,但对于我,他们的支持达到了一种盲目相信的状态。不管我做什么,不管我做的对还是不对,IDG都相信我做的是对的。”不仅是资本,在搜房网的发展战略和融资中,IDG都给了不少战略性的意见。创业的初期,有一个能够满足各方面战略需求的投资人,会给企业带来难以量化的财富。
在诸多老外朋友的眼中,莫天全是一个会中国功夫的厉害人物,如果再深入一点,他们就会明白中国功夫骨子里藏有一种江湖道义。在莫天全身上押注,IDG赌对了,赌赢的酬金是近2亿美元的财富。2006年6月,澳洲电讯注资搜房网时,IDG向前者转让了搜房网超过10%的股份,套现4500万美元。剩余约9%的股份,IDG一直持有至现在。按照搜房网上市当月的市值估算,这部分股权大约价值1.5亿美元。再加上每年的股权分红,粗略计算IDG已在搜房网身上赚得2亿美元,资本增殖约200倍!
搜房网最坚定的支持者,也变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借来的行业第一
房地产的地域性比较强,以房产信息为主营业务的搜房网注定要向各地城市扩张布局。抢在同行之前抢占一些蓝海城市,占领制高点,既可以压制对手的生存空间,同时又能通过规模效应来提升业绩。莫天全拿出一张中国地图,圈出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大城市,计划在这些城市进行一轮扩张。但是IDG投入的100万美元只能让搜房启动北京城的业务,再融资势在必行。
最初关联产业的上市公司是莫天全的首选融资对象,因为上市公司通常都急需好的项目来做大业绩。怀揣搜房网的发展规划图,莫天全走访了许多上市公司。但是这张标注详细的地图效果图不完全如以前的那张便签纸,在香港转了一圈,莫天全没有拿到一分钱。
这时候,IDG建议让莫天全去寻找专业的投资机构。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产业资本只会更为小心谨慎,而专业的投资机构却乐于在退潮的时候寻找最漂亮的贝壳。此番建议激发了莫天全的商业能量,他把目标从上市公司转向了知名的投资机构: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炸药的引爆只需要一根引信。他进入了角色,要导演一场经典的融资案例。
拿着地图讲故事,描述尚未实现的远景,这种手段既然不易得到投资,那么如果地图标注的都是既成事实,搜房网已经是个全国布局的房地产网站,再去找投资商还有什么心虚之处?莫天全飞赴各地,用三个月内资金到账的承诺,企图收购一些知名的房地产网站。三个月之后如果资金不能到账,网站仍归对方,莫天全还要做出赔偿。这对收购对象来讲,只要自己想卖,那就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于是国内几家较大的地产网站都到了搜房的名下,搜房成了“理所当然”的行业第一。转头再找到投资机构,将公司“现成”的规模与实力一一展示,再加上对搜房的全国远景描述,投行们的胃口顿时被吊了起来……一个月之后,高盛注资搜房500万美金,收购了后者30%的股份。戴着黑边眼镜,莫天全看似学者味十足,其实骨子里也有着商人的狡黠。
搜房网随即启动了第一轮扩张,北京、上海、深圳、重庆、香港、天津等地的分公司相继成立,网站已经具备了大型地产门户的雏形。高盛的投资让搜房的商业模式逐渐清晰,并且在一线大城市当中站稳了脚跟。
2002年,高盛全球战略收缩,撤出了对阿里巴巴[16.26 -2.17%]、搜房网、硅谷动力的投资,莫天全与其他股东回购了搜房的股份。此次投资,高盛的获利情况并没有对外透露,但有报道称:“在2006年,高盛出售其持有的10%股权顺利退出,获得约4500到5000万美元的回报。”可见高盛第一次撤资并未完全撤出。
除了此次套现之外,高盛还是搜房2010年IPO的承销商,这两项收益加起来绝不会是个小数目。高盛虽然在注资时被“忽悠”了,但对此收益,这绝不是亏本买卖。
高盛的注资对搜房的最大意义不是“雪中送炭”,“高盛把搜房带进了投行的圈子”,莫天全对记者如是说。各大投资机构都已经注意到了莫天全和搜房网,这为搜房网的以后的融资提供了诸多便利。
聪明人的对赌
2005年,房价在国家政策的调控下不降反升,房地产业正在激发着中国经济的一轮牛市。这年,搜房斥巨资买下网易地产频道的经营权。此举既是借门户网站之力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又是顺便减少竞争对手,甚至将合作方的地产业务实力大幅削弱的有效措施。只是地域和传播渠道的扩张又给搜房带来了资本压力。
着眼于全国布局的莫天全头脑很清晰,搜房此时的需求不只是资金,而且需要与规模扩张相伴随的人才资源,更需要与扩张相匹配的战略合作伙伴。能够带来商业理念和战略支持的投资方是莫天全的搜寻目标。
“和优秀的人一起共事”是莫天全的习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很自然地被介绍到了一个聪明人的饭局上:约翰`麦克贝恩(John Mcbain),全球最大的分众广告传媒企业Trader Classified Media的老板。记者提及此人时,莫天全会心地一笑,在他眼里,麦克贝恩是世界上最为聪明的企业家之一:“我和John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是一致的,思维方式也相似,但是我们在做事的风格上却是互补的,我更喜欢专注踏实地做一件事,而麦克贝恩想法多,行动力强,是一个很有速度的人。” 两人脾气相投,一见如故。
两人见面的第一天,就像莫天全以前画图给IDG一样,麦克贝恩也在餐桌上画起图来,而且画的是一个很大的饼——搜房全球架构图:“我可以把20多个国家的房地产业务全部并入到搜房,把搜房做成全球性公司,然后拿到纳斯达克上市,搜房的价值一定会剧增。”乍听此言,正在考虑规模扩张的莫天全一下子就兴奋起来,按照麦克贝恩的设想,搜房似乎一下子就可以实现全球化。
领导人的脾胃相投,企业间的战略协作空间巨大,两家企业走到一起做“搜房全球”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仔细想一下,这个饼画得有些太大了。搜房在国内都没有完全做好,哪有精力再去管理国外的项目?人才与资金的匮乏的情况下,规模的过度扩张不会给搜房带来任何好处。莫天全拒绝了这种合作方式,但是处在关键成长期的搜房需要一个能提供公司治理、长远发展和规划建议的合作伙伴。像Trader这种具备全球传媒视野的企业能够为搜房提供战略、技术还有资金的支持,一旦错过了就十分可惜。更何况头脑灵活富于创新的麦克贝恩更是深深吸引着莫天全。他并不知道麦克贝恩和Trader以后会给搜房带来什么,但他有一种商人的直觉:“和优秀的人,优秀的公司合作,总会有好处”。
在合并和拒绝之间有没有一条中间路径?
2005年7月,Trader公司以2250万美元获得搜房网15%的股权,外加一纸有利于己方的对赌协议,麦克贝恩本人进入董事会。双方约定如果搜房在未来18个月内没有上市,允许Trader在两年内再投资1.7亿美元,增持搜房网股份至100%。如果搜房在此期间上市,Trader将以同样价格得到45%的股份。做了这么大的让步是为了让麦克贝恩能够为搜房倾力投入,出更大的力气,莫天全这次押了一宝。当时有人认为莫天全可能有了将搜房上市套现走人的打算。
牺牲个人权益也好,套现走人也罢,无论怎样,莫天全此举都让搜房的成长有了质的飞跃。Trader的注资让搜房启动了第四轮扩张,郑州、合肥、厦门等地的分公司相继成立。搜房在全国各地的大城市都渐渐成长为主流的地产信息平台。
不过在签订协议后的18月内,搜房网并没有上市,搜房网的股份也没有完全被Trader收购,一场规模更为巨大的融资将这次对赌化于无形。
没有控制权的大股东
2006年初,搜房网已经在40多个城市设立全资分公司。这一年,搜房正在执行“百城战略”:2008年之前,在国内100个城市覆盖到位,而且不是简单的网站的覆盖到位,也包括地面信息搜集、运营管理以及客户服务等团队的打造完善。
专注新房、二手房信息、市场数据的同时,搜房又进入了家居建材领域,围绕房产进行多元化经营。一张铺就全国大中城市的网,一条纵向的房产信息产业链正织就着搜房网的未来格局。
此时的麦克贝恩却萌生去意。也许是他感觉到自己对中国市场难以驾驭,也许是如莫天全所说,麦克贝恩已决定从商业抽身,全力投入非洲的公益事业。总之,麦克贝恩在对赌未完成之时就已经提前离场——一次三方共赢的收购让他满意而去。
麦克贝恩有意为搜房引入一个新的投资方澳洲电讯——澳大利亚最大的电讯公司,唯一的国有企业。
当时,澳洲电讯亦打算在中国投资一批垂直门户网站,但是要求对搜房网进行绝对控股,以便将其纳入自己的全球商业体系,进而谋划在中国的整体布局;聪明人麦克贝恩则是想把自己的股份一并卖给澳洲电讯,自己抽身退出,专心致力于慈善事业;莫天全却是想引入澳洲电讯的资金、技术以及战略扶持,顺便摆脱掉与麦克贝恩的对赌协议。澳洲电讯提供了一个很难让莫天全拒绝的报价:2.54亿美元,即使按照搜房当时的业绩规模来上市,搜房也不容易拿到如此数额的资金。
一番协调后,最终的结果是,澳洲电讯用2.54亿美元收购了搜房网51%的股份,取得绝对控股地位;麦克贝恩将手中的股份卖给澳洲电讯,套现9000万美元,获4倍收益,同时对赌协议作废;莫天全出让部分股权,但在董事会手握两票,带领中方团队掌握公司的控制权。
在这交易中,莫天全对未来做了布局。虽然失去了控股地位,但当初对赌输给麦克贝恩,结局也不过如此。通过新股东的引入,则借机重新敲定了大股东的注资条件,做出确保控制权和单独上市的约定。前者是为了避免资本挟持的被动局面,后者则是给包括澳洲电讯在内的投资方一个退出的机制,为4年后精彩的IPO运作留了一个伏笔。
在大股东的资金、技术支持下,搜房的扩张势如破竹。2006年开始,中国的地产行业渐渐步入了一个高潮期,搜房网紧接着进行了第五和第六轮的全国扩张,已经在全国近百个城市开设了分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大地产信息平台。
各取所需的IPO
2006~2008年全国的房地产火得一塌糊涂。
澳洲电讯在中国继续着收购步伐,想建立一个垂直行业门户网络体系,对搜房想做体系内的要求。但莫天全已经不再是对投资方言听计从的初级创业者,对搜房网的发展计划,他萌发了诸多新的打算。尽管双方从未曝出争执不下的矛盾,但是外界猜测搜房网与大股东之间还是会有一些分歧。
双方在静静地等待着分手的催化剂。2010年,国美、阿里巴巴[16.26 -2.17%]、智联招聘等几家企业与资方的争执,也给莫天全心里投下了一丝阴影:“我们基本上没什么分歧,但总像是一个定时炸弹”。同时,澳洲电讯也被政府强制拆分,对全球业务的部署开始有所调整,充满着不稳定因素。莫天全还是希望给自己的控制权加个保险,最好的结果莫过于通过IPO引进新的投资人,削弱澳洲电讯的影响力,重新夺回控股权;而澳洲电讯在的全球业务被打乱后,在中国的多项投资也不见起色,开始逐渐萌生退意,通过上市IPO高位退出,是它的最佳选择。
上市,众望所归!2010年9月17日,搜房网于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发行价42.50美元,上市首日开盘价67美元,收盘价73.50美元,较发行价上涨72.9%。
搜房网的IPO包含了三个过程,一个是IPO,一个是MBO,还有一个是引入新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谈判。澳洲电讯和泛大西洋[16.97 -4.18%]资本、安佰深基金及莫天全达成协议,澳洲电讯分别售给前两者各15347720股A级股票,以及向莫天全出售888888股A级股票,转让将在IPO中生效。
在IPO之后,莫天全持股比例约为30%,泛大西洋资本和安佰深基金则各以20%的持股比例并列第二。澳洲电讯账面套现4.387亿美元,净赚1.847亿美元。
简而言之,整个MBO的过程就是,搜房网管理层通过IPO的综合资本安排,以近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澳洲电讯在搜房网的股份,成功地实现了MBO。
莫天全不仅让自己重新回到了大股东的地位,而且让各投资方在闷声发大财的快感中套现退出,几方面各取所需。熊晓鸽评价说:“这是能写到教科书里的成功MBO案例,没有造成社会负面影响的MBO案例。”
为别人做企业?
从前期股权投资的四家投资机构,到IPO的承销商瑞士银行、摩根大通、美林和德意志银行,再到后期的机构股东泛大西洋[16.97 -4.18%]资本、安佰深基金,搜房与大多数世界知名投资机构都有过深度合作。
在合作的过程当中,搜房网让出过控股地位,也搞过有惊无险的对赌协议,既能借资本之力强势崛起,又能在与“野蛮人”合作中进退自如。这与莫天全个人智慧大有关系。
一切合作都要在既定的游戏规则下展开。当澳洲电讯成为搜房大股东的时候,莫天全与其事先约定,自己在董事会中要手握两票。如此一来,莫天全和其他中方代表在董事会实力占优,公司的控制权和管理权仍旧由搜房原有的团队掌握。这就保证了投资方不会随便按照自己的意志来驾驭公司。此外,搜房日后单独上市的约定,也为双方的好聚好散铺就了基础,规避了澳洲电讯直接将公司吞掉的风险。
“要跟投资方的决策人保持畅通的联系。”要跟决策者打交道,通过中间人的方式来沟通会带来诸多不便,沟通效率低下,而且沟通内容容易被曲解。从IDG的周全,到Trader的麦克贝恩,再到澳洲电讯的前后两任CEO,莫天全都与他们保持良好的私人关系,重要的事情往往都是一对一坐下来直接沟通。双方的专业水准都在同一高度,彼此一讲大家都会明白,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投资方也能够很快明白对企业什么时候该出手援助,什么地方却绝对不能插手干涉。
“要耐得住煎熬,要学会忍耐和等待”,摊开双手,莫天全给搜房做了如此总结。搜房网的壮大过程中,在2004年、2006年、2008年都有机会上市,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都放弃了。与澳洲电讯相处的四年中,观念的分歧终究难免,但莫天全四年来一直在和他们谈判,谈IPO的价格,谈MBO的方式。等IPO的时机到了,也就熬到头了。“我们是熬出来的,也是等出来的,这个熬加上等,等于我们和平发展”,莫天全如此概括搜房网的11年的发展历程。
最根本的,是要把公司的业绩做好,给投资方利益。在搜房网的分红面前,投资方没有一点脾气,和搜房网合作的投资方都赚了。IDG获得200倍的收益,Trader的2250万美元翻了4倍,澳洲电讯分红加套现,获利超过2亿美元。
尽管是搜房的创始人,莫天全却只把自己放在经理人的位置。为股东的利润着想,把搜房做成别人的企业是他的一套理论。莫天全常拿GE举例子,在纽交所上市的GE属于谁很难说清楚,但是这并不影响GE成长为一家伟大的企业。“我一直在努力让搜房变成别人的,这个过程挺不容易。搜房现在正处于成为别人的公司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已经变成别人的了。有一天我会突然发觉自己已经把这家公司交给别人了,开始给别人打工了,那也没什么不好。”
虽然莫天全的MBO行为似乎与此有所不符,但是一种包容的心态,一种积极利用各方面资源推动企业发展,让各方实现共赢的心态,绝对是搜房所需。莫天全所在乎的只是搜房网这个企业的前途与方向,MBO也只是他实现对公司控制权掌控的一种方式,他也可以选择其他的掌控方式。但在所有权方面,已上市的搜房已经染上了公众企业的色彩。-
[编辑 鲁渝华]
E-mail:chinacbr@vip.163.com
注:搜房上市后,莫天全通过Media Partner科技公司和Next Decade投资公司持有搜房29.5%的股份。
四、解析
1.时代背景
1964年,广西灌阳,莫天全出生。
在灌阳县,莫氏家族是一个有名的望族。在整个广西,莫氏家族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莫氏宗亲达到50万人之多。据史考,莫氏家族的最早文字记录要追溯到上古时期。
尽管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但是莫天全依然能详细回忆起童年时代的故乡:“我家在当地山里的一片洼地上,这样的地形在岭南地区非常普遍。门前几百米远的地方就是一条河。”
莫天全从灌阳县城关小学毕业之后,就在家里的安排下,远赴湖南邵阳读书。当时邵阳是著名的“三线”建设重要基地,与外界相对隔绝,环境清静。加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家里是地主出身,父亲担心会影响孩子考大学,于是就委托莫天全当兵的叔叔将他迁到湖南邵阳读书。
1981年,全国高考制度恢复的第五个年头,17岁的莫天全和全国其他258万考生一道走入了高考考场。在这道千军万马争夺的独木桥上,是1∶10的录取比例。正是从当年的
莫天全
高考大战中,莫天全第一次感受到竞争的惨烈,也第一次体会到拼搏的价值。数天之后,这场人生PK赛的结果出来了:莫天全成为当地莫氏家族中第三个正牌大学生——文革前有一年,莫天全的叔叔和姑姑曾经占据了灌阳县三个高校录取名额中的两个。但这次又有所不同,莫天全不但考上了大学,而且还拿到了灌阳县1981年的高考状元,在莫氏宗亲中传为一段佳话。
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前身)机械制造专业学生,这就是1981年7月的莫天全在接到录取通知书之后的最新身份。谈到为何选择理工科,莫天全后来表示是受到了叔叔的影响,与此同时,当时全国上下“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大氛围也影响到莫天全的选择。
在华南理工大学的那段日子,莫天全每学期期终考试都是第一名,以至于让他觉得有些无聊,想给自己找点突破。
1982年,大学二年级时莫天全递交了一份申请书,不是入党申请书,也不是助学申请书,而是跳级申请书——他希望能够直接从二年级升到四年级,因为三年级的课程都已经自学完成了。在那个年头,能考上大学都算很不容易了,在大学里跳级则是闻所未闻,少之甚少,更别说是主动申请的。所幸的是,接到申请之后的系领导很支持他的这个举动,而且80年代鼓励年轻人大胆创新的风气很是浓厚,从政治领域到文学领域,再到经济领域,都是如此,当然也包括在个人学业上。于是系主任就带他去找学校校长,校长倒是很干脆,就抛下一句话:“跳级可以,只要能在二年级的期终考试,同时考完二年级、三年级所有课程,且每门功课成绩在80分以上。”
今天的莫天全回过头去审视那次重要的挑战,觉得一方面是年轻人有冲劲,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是性格使然,喜欢不断挑战高难度,对成就感的渴望驱使他去完成这
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总裁
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考试结果让莫天全为自己留下了一个值得炫耀的记录:华南理工大学历史上第一个成功跳级的学生。
三年大学生活很快结束了。1993年之前,中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是采取毕业生国家分配制度。莫天全直到离开学校的前一天才知道自己的毕业去向:位于天津的机械部第五研究院。
到第五研究院报到那一天,院长把莫天全分去搞环保研究。
1984年,环保是一个很超前的话题。当时国务院有一个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主要功能却是进行建设规划,直到14年之后才出现国家环保总局,环保的冷门由此可见一斑。
在得到分配任务之后,莫天全和指导老师一起搞起噪声研究。师徒两人经常拿着价格昂贵的测噪仪器到处跑,配合有关部门检测噪声超标的企事业单位。
1986年,莫天全在机械部第五研究院已经呆满两年,此时他又给自己出了一个新的难题:辞职考研究生。理由很简单:要做领导,而做领导的一条途径就是学管理,那么就必须去读研究生。
对于22岁的莫天全来说,当离开天津市南开区红旗路370号(机械部第五研究院所在地)之时,一条漫长的路才刚刚开始。
这次莫天全“投奔”到了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傅家骥教授门下。傅家骥是国内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早期开拓者之一。
在澳大利亚
考前几个月,莫天全开始每天昏天黑地地“啃”书本,从第一页“啃”到最后一页,这一点跟如今的考研模式倒是毫无二致。如果说当初考大学是10%的几率,如今这个比例缩小了10倍,100个人才能“存活”1个。莫天全最后从2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傅家骥教授在1986年招收的两名研究生之一。
在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莫天全参与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政策研究工作。此外,还经常在《管理世界》、《经济学杂志》等权威杂志上发表文章,以致多年后,《管理世界》当年的编辑部主任遇见莫天全还印象深刻:“在《管理世界》上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知名专家学者,就你一个学生,很不容易。”
1989年,莫天全研究生毕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很想要他。但莫天全已经决定到美国去攻读管理学博士学位,因为全球公认水平最顶尖的管理学专业都在美国。莫天全希望到国外去继续深造,提升自己管理学研究方面的学术水平。尽管GRE、托福的成绩不是很理想,但莫天全有在清华大学认识的德国教授的推荐和一系列得奖成果及文章的发表,美国方面还是给了他全额奖学金。
在等待美国大学通知书的那段时间,莫天全到巴基斯坦去担任一个援助项目的总翻译。1990年,在巴基斯坦接到美国大学的通知书,莫天全辞去援外工作,立即从北京飞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攻读经济与管理双博士学位。
1990年12月28日,他第一次离开养育自己26年的中国大地,前往大洋彼岸的美利坚。那天北京下着漫天大雪,但莫天全十分激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中国和美国是地球上最伟大的两个国家——终于可以从这两个最伟大的地方吸取养分了。由于在巴基斯坦练了胆,莫天全也没有联系美国朋友,揣着1000多美元登上去洛杉矶的航班。莫天全要去的大学在印第安纳州首府印第安纳波利斯,要转机还要坐车。
在美国的三年学习时间,每天平均只睡4~5个小时,除了学业,还有工作(
莫天全和他的搜房
在学校当助教)。由于学习成绩优秀,这位中国学生每年都能拿到1.38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莫天全还和一位中东富商及印第安纳大学法学院教授合伙,在广西老家办了一家葡萄酒厂,专门利用回国探亲机会招聘了两名管理人员,可惜不到3个月,这家酒厂就倒闭了。
1994年初,莫天全在毕业期间更为重要的是,认识了美国道琼斯旗下子公司Teleres的老板,并进入道琼斯Teleres工作。在Teleres,莫天全从底层的信息分析员做起,对每天的房地产市场各种指数进行专业评估,以此预测房地产市场走势。从这个时候,莫天全开始深入了解房地产市场,与这个行业结下不解之缘。1997年,互联网经济在美国迅速发展,Teleres已经成为美国本土最大的房地产信息互联网公司。而此时,凭借出色的工作,莫天全的职务已经变成了Teleres中国公司总经理。
2.家族基础和个人信念:
莫天全第一次萌发在中国创办自己的房地产网络公司,源于一次普通的商业合作。那是1995年,道琼斯Teleres找到北京城建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出中国房地产指数。这是一个衡量房地产市场发展态势的量化体系,当时知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还是项目顾问。莫天全参与了这个项目从谈判到实施的全过程,尽管由于当时国内房地产业市场化才刚刚起步,导致这一指数系统商业开发不算成功,但其中一些商业理念却对莫天全产生了影响。
1999年,已经跳槽到美国亚洲开发投资公司担任执行副总裁的莫天全敏锐地意识到,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和福利分房制度的结束,日益商业化的中国房地产业正在迎来一个井喷时代,而市场对于房地产信息的渴求将是一个巨大的商机。1999年,莫天全在北京定慧寺西大柳庄附近一个居民小区租下一套三居室,花钱购来服务器、电脑等设备并聘来管理人员,开始了一个打造网上房地产帝国的创业生涯。网站的域名最初为Chinaproperties,中文名开始也叫做“中国物业网”。反复思考之后,莫天全终于决定改为Soufun。由此,搜房网诞生了。
希望退休
任何创业项目都离不开巨额资金,尤其是互联网这种“烧钱”行业。
最初,通过清华大学管理学院的校友、高盛执行总裁李山的牵线搭桥,莫天全找到香港几个大财团,希望能够投资搜房网。谈判非常艰苦,最初香港财团对融资项目表现出了一定兴趣,但越往后面,谈判越难以进行,香港财团提出的苛刻条件完全无法让人接受。最终谈判以破裂告终,但莫天全从这次谈判中意识到这个项目存在巨大价值。
最终为搜房网提供第一笔资金的是国际数据集团IDG,一家最早进入中国IT风险投资领域的美国投资公司。这次融资与前面的艰苦谈判相比,又太具有戏剧性了。莫天全将自己的想法写在一张信笺纸上,然后找到在IDG的同学林栋良。凭着莫天全的判断与对市场预期的坚信,IDG对搜房网投资了100万美元。莫天权由此获得第一笔风险投资。
创立初期,莫天全就很清楚地规划了搜房网的发展方向。初期是房地产信息传播媒介阶段,通过不断扩展,发展成为整个房地产业的一个商业运作平台。
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房地产业与互联网行业作为两大新兴行业,都经历
会武术的经济学家
了从萌芽到发展再到高速扩张的过程。作为两大行业的联姻,莫天全带领搜房网也在积极拓展,不断壮大。从2004年开始,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着人们观念,正在促使着房地产业经营模式转型。搜房网在创建之初,选择在中国五大城市进行业务拓展:香港、台北、深圳、上海、北京。如今搜房网业务已经扩展到全国100多个城市。当然,作为一个区域性很强的产业,莫天全领导的搜房网也不是毫无困难,但最终坚持下来了。
虽然创业之初,莫天全与张朝阳曾同在一栋楼办公,但搜房网被业界关注还是在2006年。经过IDG、高盛投资银行、法国Trader Classified Media的连续风险投资后。2006年8月底,澳大利亚最大电信及信息服务公司Telstra斥资2.54亿美元,收购了搜房网51% 的股份。2007年,搜房网全年收入超过5亿元人民币。利润来源主要以广告收入为主,大约占90%,广告收入主要来自于房地产开发商及房屋中介机构。
随着业务的拓展,广告收入也会涉及其他行业,例如家居装饰、社区服务等等。对于上市,莫天全说搜房网“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认为,上市对公司来说是一种成熟标志,还可以尽量淡化个人色彩。
对于未来,莫天全的信心很足:“如今有3亿农村人口变成城市人,他们来到城市需要工作、需要房子,就相当于20年要建起一个‘美国’,再往后20年,还有一个‘美国’要建。”
搜房网是大中华地区最大的房地产门户网站,早期由莫天全、李山及国际著名投资机构IDG投资创立,目前覆盖了全国45个大中型核心城市,两度唯一入选“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的房地产类网站,是全球访问量最高的房地产类网站(Alexa)。
搜房网拥有中国最大的业主社区和论坛,拥有将近4万多个活跃的楼盘论坛,日均发帖量15万以上;月平均独立访问人数(uniqueIP)达4200万;搜房社区成为全国最聚人气的房地产网上社区,在业主与准业主中颇具影响力。
搜房网拥有中国最大、最全、最新的房地产项目数据库,提供全国超过4.5万个物业项目的详细资料,强大的房源搜索引擎为用户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楼盘搜索通道。
搜房网拥有中国最大、最全、最新的房地产新闻数据库,日均更新新闻1200条,“这里记载地产界的每一个精彩时刻!聚焦地产界所有风云人物!第一时间把握地产脉搏!”
搜房网拥有中国房地产业技术水平、设计水平最高的IT专业队伍,最为了解房地产业的需求,累计为全国策划并设计、制作房地产类网站1500个以上。
搜房二手房租房网向用户提供日均近100万条租赁及二手房买卖信息。
搜房网为中国房地产业创造了崭新的信息渠道和营销通路
3.现成的别人的评价
从出身到状元 如果你有机会到桂湘边境的长江中游平原,也许会被一条南北相贯的河流吸引住。沿着这条河流顺势而上,越过绵延数百公里的都庞岭山脉,一座形如杨柳叶的南方小城就会赫然出现在你的眼前。这就是故事主人公莫天全出生的地方——广西灌阳县,那条南北走向的河流则是全长144.23公里的灌江。
追溯历史,这里早在西汉文帝前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就已建县,始称观音县。隋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改称灌阳县。
放眼望去,在中国的IT圈子里面,从广西走出来的名人尤其是商业领袖似乎屈指可数。如果仔细在互联网里扒拉,互联网商业领袖更是没有人来自广西,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互联网上剑走偏锋而屡战成名的莫天全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值得一提的是,莫天全的辉煌与房产业密不可分,而在他的广西老乡中,有一位同样靠房产业名满天下,那就是当今国内房产业的一哥——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
1964年,广西灌阳,莫天全出生。
在灌阳县,莫氏家族是一个有名的望族。在整个广西,莫氏家族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莫氏宗亲达到50万人之多。据史考,莫氏家族的最早文字记录要追述到上古时期。。
尽管已经过去40多年,但是莫天全依然能详细回忆起童年时代的故乡:“我家在当地山里的一片洼地上,这样的地形在岭南地区非常普遍。门前几百米远的地方就是一条河,那是灌江。”
莫天全从灌阳县城关小学毕业之后,就在家里的安排下,远赴湖南邵阳读书。当时邵阳是著名的“三线”建设重要基地,这里有许多从北方迁来的军工企业,与外界相对隔绝,环境清静。加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家里是地主出身,父亲担心会影响孩子考大学,于是就委托莫天全当兵的叔叔将其迁到湖南邵阳读书。
1981年,全国高考制度恢复的第五个年头,17岁的莫天全和全国其他258万考生一道走入了高考考场。在这道千军万马争夺的独木桥上,是1:10的录取比例。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就是一场PK,也是莫天全遇到的第一个人生磨练。这就意味着,莫天全要在这场10进1的淘汰赛中坚持到最后,必须将其他9位同龄人远远抛在身后。正是从当年的高考大战中,莫天全第一次感受到竞争的惨烈,也第一次体会到拼搏的价值——这一点对于日后互联网创业的莫天全影响甚大。
数天之后,这场人生PK赛的结果出来了:莫天全成为当地莫氏家族中第三个正牌大学生——文革前有一年,莫天全的叔叔和姑姑曾经占据了灌阳县三个高校录取名额中的两个。但这次又有所不同,莫天全不但考上了大学,而且还拿到了灌阳县1981年的高考状元,在莫氏宗亲中传为一段佳话。
五、附件
1.莫天全-----百科
http://www.baidu.com/s?tn=ylmf_3_pg&ch=5&bs=%B5%E7%D3%B0&f=8&wd=%C4%AA%CC%EC%C8%AB
2. 莫天全:搜房网是被上市的
http://finance.sina.com.cn/hy/20101201/10239037633.shtml
3. 搜房网CEO莫天全借道IPO“赎回”大股东
http://tech.sina.com.cn/i/2010-09-04/01074620386.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