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根伙
一、基本信息
姓名:邵根伙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65年7月29日
出生地:浙江金华
学历:中国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
主要行业:农业产业
主要公司: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情况:大北农(股票代码002385)
胡润百富排行榜:2010年排第135名
财富资产:75亿
二、基本简历
邵根伙-教育概况:
1982年至1986年就读于浙江农业大学,
1986年至1991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硕博连读,获农学博士学位。
邵根伙-个人经历/工作简历及职位
1982年至1986年就读于浙江农业大学,
1986年至1991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硕博连读,获农学博士学位,
1991年至1993年任教于北京农学院,讲师职称,
1994年10月创建北京大北农饲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任董事长、总经理。
现任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社会名誉:
中国农学会农业产业化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副会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种业协会副会长、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第十一届常委。邵根伙先生2003年荣获“中关村科技园区第二届优秀企业家”称号;2005年被评为“全国三十位优秀饲料创业企业家”;2007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2008年12月,被评为“中关村二十大新领军人物”。2009年被评选为“改革开放60年饲料行业十大经济人物”。
邵根伙-发展经历
邵根伙,1982年至1986年,他就读于浙江农业大学,1986年至1991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硕博连读,获农学博士学位。 1991年,邵根伙以优异的成绩提前一年获得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放弃了去一家大国有饲料企业“享受”的机会,来到了位于北京郊区的北京农学院,担任教学工作。1993年冬天,在北京西郊两间租来的小屋内,邵根伙和他的伙伴点燃了创业的理想之火,“大北农饲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那时的大北农可算是“贫困户”,要资金,仅有2万元;要厂房,只有租来的两间小屋;要工作人员,全公司上下仅有两个人,既做老板,又当员工。在公司成立初期,邵根伙把产品开发的主攻方向定位在乳猪料配方、乳猪料生产上。在当时看来,乳猪料配方和乳猪料生产一直是国内饲料工业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为此,他专门从中国农业大学邀请了十多名知名专家教授和青年知识分子成立了大北农技术委员会,依靠专家技术委员会这个强大后盾,“大北农牌”乳猪料551很快就研制成功了。在邵根伙心中,他的企业愿景有着清晰的时间表:2013年,公司要成为全国领先、初具国际竞争力的农业科技企业;2023年,成为世界级农业科技企业;2033年,成为世界第一的农业科技企业。
邵根伙-大北农集团发展历史
1993年,以邵根伙博士为代表的青年学农知识分子创办了大北农饲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大北农成立以来,始终秉承“报国兴农、成就自我”的企业理念,以创建全球最大农业知识企业为发展目标,致力于以高科技发展中国的现代农业事业。该公司从两万元开始,经过十七年发展,形成了以饲料、动保、种业、植保为主体的科技产业,以中国农民大学、农博网为两翼的农业知识产业,拥有30名博士、70名硕士、5名享受国家级政府津贴的高级专家组成的研发队伍,5000多名员工、40多家生产企业、分公司和500多家专营店、1000多个县级知识服务站的农业知识企业集团。
大北农集团是农业产业的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十几年发展,大北农集团发展成为以动物保健品、预混料、种业为主体的农业科技企业,拥有20名博名、50名硕士组成的研发队伍和占地200多亩投资1亿多元建设的国际一流的集示范、生产、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大北农科技产业园。
大北农集团于2000年初在怀柔建立了现代化的动物保健生产基地,同时启动了对福州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大北农动物保健科技有限公司、韶山大北农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等的全面GMP改造工作。
大北农集团下属的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两优培九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推广的玉米良种“农大108”、中国超级稻“两优培九”显示了巨大的发展前景。大北农集团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集动物保健品、预混料、种子等配送和服务为一体,由近4000名科普员组成的农资推广科普服务网络,如今知识型农业推广体系也已初具规模。
大北农集团在全国30所农业高校设有“大北农奖学金”,1999年起出资1000万元设立“大北农科技奖励”,主办中国农网、《大北农技术与服务》内刊,还与中国农科院联办中国农民大学。
三、经典案例(企业/项目运作)
大北农集团简介: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北农集团)股票代码:002385,是以邵根伙博士为代表的青年学农知识分子于1994年创办的农业高科技企业。2010年3月26日,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首次公开发行A股。15年来,大北农集团始终秉承“报国兴农、争创第一、共同发展”的企业理念,致力于以高科技发展中国的现代农业事业。
如今,大北农集团已发展成为以饲料、种业为主体,动物保键、植物保护为辅的科技产业,拥有30名博士、151名硕士、5名享受国家级政府津贴的高级专家组成的研发队伍,8000余名员工,40多家生产企业、62家子公司和建立了覆盖全国500多个县级服务站、10000个村镇级的推广服务网络的农业知识企业集团。
大北农集团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认证企业技术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国家创新型企业,是中国农学会农业产业化分会理事长单位、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种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关村农业生物技术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关村经济20强企业等。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农业面对全球化、信息化、产业化和生物技术革命的挑战。大北农集团已走过15年的创业征程,但是同目标相比、同时代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更加努力。我们深信,有社会各界领导、专家的关注与支持,有广大农民朋友的厚爱与肯定,大北农集团创建世界级农业科技企业的目标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大北农集团企业文化:
融入大时代
时代观------融入时代潮流 融入全球竞争
农业观------最富潜力 值得奋斗
企业观------奉献社会 强大国家
工作观------融入企业 追求卓越
成功观------创造财富 润泽社会
企业文化理念
核心理念------报国兴农 争创第一 共同发展
企业愿景------创建世界级农业科技企业
核心能力------科研 品质 推广服务
特征------正
精神------谦虚 协作 勤俭 创新
作风------雷厉风行 点滴做起 追求完美 勇创第一
团队------报国兴农 争创第一 共同发展
管理原则------文化先导 绩效第一
法宝------科研 品质 推广服务
思维------逆向思维 同步最大 坐庄策略 标杆管理
大北农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八项守则
不抽烟不酗酒;不参加不健康的娱乐活动;不在外兼职;不利用工作之便牟取个人私利;
无条件服从工作安排;对人对事要坦诚;把创一流作为自己的工作原则和成长目标;保护公司知识产权与商业秘密。
工作规范
节俭: 成由勤俭败由奢,绢绢细流可以成江海,大的事业总是从小处着眼。节约一张约一分钱,勤俭办企业。
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学习别人的长处,认真学习业务技能,练好基本功,共同创办学习型企业。
沟通: 善于与同事、上下级、客户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整洁: 保持个人与办公区的卫生,做到办公物品整法有序,个人着装朴素大方。
守时: 不迟到早退,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守时,取信于用户、同事、上下级。
自律: 戒骄戒躁,严于律已,宽于待人。
称呼: 创造一个平等、融洽、亲切的工作氛围,同事、上下级、长幼之间以老师相称或者直呼其名。
四、新闻报道
邵根伙:从2万元到百亿身家
2010年04月12日14:34羊城晚报
资本新贵
财富增值逾5万倍仅仅花了17年时间?这在常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但这种事情却已确确实实地发生在大北农(002385)实际控制人邵根伙身上—17年前,他投资2万元创立公司,如今他坐拥逾百亿财富。
坐拥百亿财富 上周五,大北农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首日表现超出市场预期。该股以60元开盘,最高摸60.97元,最低探56.10元,收报60.27元,相比发行价涨幅为72.20%。邵根伙是大北农的第一大股东,持有17831.71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44.49%)。按上周五收盘价60.27元计算,邵根伙持股市值高达107.47亿元,一举跨入“百亿级”富豪行列。这也意味着邵根伙2万元的原始投资,如今增值逾5万倍!
大北农主营饲料产品和种子业务,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预混合饲料企业,预混料产销量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同时,公司也是国内领先的乳猪料、保育料、母猪料等高档高端饲料企业。公开资料显示,大北农2009年营业收入39.8亿元,利润总额3.3亿元。公司总股本为40080万股,本次发行6080万股,发行价为35元,对应市盈率为53.03倍。多数机构预测大北农上市定位在41元至50元之间,但该股上市后远远高于市场预期。 (曙光)
农业林渔板块领涨 邵根伙财富升至80亿
福布斯中文网 http://www.forbeschina.com
7日,大盘承接昨日涨势,开盘后顺势突破2700点大关,然而昨日强劲的银行股、券商股却走势疲软,拖累大盘一度回落至2679点,午后沪指持续在2690点附近震荡调整,截至收盘,沪市收于2698.36点,全日微张2点。从板块来看,建材板块、农业板块等抵御了权重股的下拉的影响,领涨大盘,是大盘翻红的“功臣”。7日市值增长最多的自然人是农业股大北农的邵根伙,增值6.4亿元。目前邵根伙的身家已达82亿元,是其4个月来的新高。另外,当日市值增长前几位的自然人还有美邦服饰周成建+2.4亿、登海种业的李登海+2.3。
大北农邵根伙:创建世界级农业科技企业
http://animal.aweb.com.cn 2010年04月05日14:31 农博网
3月29日,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大北农,股票代码:002385)正式迎来申购日,经过三地询价,以及与主承销商协商,本次发行价格为35.00元/股。此次发行上市,将是大北农打造国际一流的综合性农业高科技企业的良好契机。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作为立企之本,依托中关村科技资源和创新环境,致力于以高科技发展中国的农业事业。大北农是我国少数"国家创新型企业"之一,目前拥有1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有博士后工作站,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目前已获批建设"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生物饲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引进、科技成果转化或产学研合作等途径,形成了国内一流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核心竞争力。
卓越的研发能力一直是大北农的核心竞争优势所在。大北农不断引入一流研发人才,完善激励机制,形成了以自有科研队伍为主,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团队。同时重视研发经费投入,近3年累计投入研发经费为3.79亿元,约占总收入的3.8%,技术创新产品年平均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66.4%,目前已经形成了"开放性研发与成果中试熟化相结合、农民科技知识普及与企业公益微利相结合"的"2+2"大北农自主技术创新模式。
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大北农在新型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新品种、β-甘露聚糖酶、猪瘟疫苗、新型中兽药制剂、多氧清生物农药等主要新产品方面申请受理发明专利137项,已授权27项;申请植物新品种权33项,已授权17项;获得计算机软件登记权8项、外观设计13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28项; 获得国家三类新兽药2项、国家重点新产品3项、国审作物新品种9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1 个、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1项、政府科技进步奖励4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数共计184项。
分析人士认为,大北农前端优势主要体现在:高研发投入保障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定位高档,利润率优于同行,拥有丰富的新产品储备。后端优势则体现在:首创国内县级服务站模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营销网络和技术服务体系。凭借强大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庞大的营销服务团队,大北农成为国内最大的预混料生产厂家和全国第二大杂交水稻种子企业。09年试推的乳猪饲养套餐销量激增,种子方面还有扬两优6 号、天优华占、农华101 等重量级种子新品种即将面世,丰富的产品储备有望打开业绩增长空间。
大北农董事长兼总经理邵根伙日前表示,在未来发展中,将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营销网络和企业文化三个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将大北农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性农业高科技企业。此次上市将为大北农带来更加广阔的的发展平台和空间。募集资金所投资的项目,如新型高效预混料项目、微生态制剂产业化、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产业化、高产多抗玉米新品种产业化等,均围绕公司主营业务以及公司未来3年目标来开展,为实现"创建世界级农业科技企业"愿景而冲刺。
大北农:在中关村收获“农业果”
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刘松柏 2010-10-13 09:17
联系采访大北农之前,还以为大北农在顺义或者怀柔的什么地方。当大北农科技集团副总裁宋维平告知采访地点:地铁4号线海淀黄庄站出口旁的中关村大厦时,记者颇感诧异,心想,一家农业企业“拍去身上的泥土”走进中关村,是否不务正业?“农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过去主要依靠这一资源,而现在我们主要依靠科技。”宋维平的解释可谓一语中的。
早在1999年,大北农就成立了科技研究院(即大北农技术中心),开始走科技兴农之路。2006年大北农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借助于这一中心,一项项科技成果从中关村走向“田间地头”、走向万千农家。 向通用技术要效益 大北农科技集团的前身大北农饲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办于1994年。创办之时,中国的饲料工业从无到有,已发展了十多年。谈及当年我国饲料工业的技术及市场状况,宋维平言语中透露着对创办人、现为大北农科技集团总裁邵根伙的钦佩。
改革开放后,国家高度重视饲料工业的发展。从“六五”计划开始,已经把饲料工业科技作为重要课题纳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并展开了一系列饲料科学研究,建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七五”期间,又先后从美国、法国、瑞士等10多个国家引进饲料及添加剂加工设备,在提高我国饲料工业技术装备水平的同时,为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创造了条件。10多年的饲料工业技术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开发出了大批的新产品、新技术,培养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科技队伍。
然而与饲料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相比,以国有饲料厂为主体的饲料生产则不尽如人意。据统计,1993年全国共有饲料企业8000多家,双班生产能力4600万吨,其中粮食局下属的国有饲料厂约4000家,生产能力占全部生产能力的60%以上,平均下来国有饲料厂年产不足1万吨/家。而天津正大饲料科技有限公司1993年7月投产,年生产能力达16万吨;连云港正大饲料有限公司也同时投产,年生产能力达到40万吨……这让邵根伙感到极为震惊,正大集团成功的秘诀何在?这位拥有畜牧和饲料专业知识背景的农学博士自然想一探究竟。经过调查分析,他发现正大应用的知识和技术其实就是当时的通用技术,没什么秘诀。“如果硬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正大集团有效地整合应用了当时的已有技术。”宋维平补充说。专业的敏感让邵根伙从中看到了机会,他下定决心做中国人自己的饲料。当时邵根伙身后有一群立志发展民族饲料工业的人才队伍,包括他的老师―老一辈农业科学家杨胜、杜伦等教授,他们拥有专业技术、懂管理、信息灵;而国有饲料企业有厂房、有设备。取两者之长,优势互补,这就是邵根伙当年发展饲料工业的切入点。1994年,北京市的一家饲料厂成了邵根伙的第一个合作伙伴。他把这家饲料厂作为实验工厂,从中国农业大学邀请了10多名专家和青年知识分子成立了大北农技术委员会,主攻乳猪料生产,并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调整了工厂的管理结构,组建了新的销售队伍,对工人进行了全面的培训。合作第一年生产的“551乳猪料”就销售了6万吨,亏损120万元的国有饲料厂也扭亏为盈。从此,合作工厂纷纷从各地走来,有江西的、湖北的、河南的……到1998年,大北农集团在全国已拥有12家直属企业、6个分公司。在饲料行业严重滑坡的情况下,集团销售量、销售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53%和49%。“是否在铺摊子?”面对记者的质疑,宋维平解释说:“企业是追求利润的,对技术的选择与产业发展阶段相适应。当时的饲料工业尚处于成长阶段,只要把已有的技术应用好,推广到农村去就能获得快速发展。”大北农的技术人才队伍,为已有技术的整合应用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坚实支撑。
创新动力源于市场需求
今年3月,大北农集团微生物饲料工程技术中心申报的生物饲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部审批,成为行业内首家拥有生物饲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企业。而在七八年前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大北农像其他饲料企业一样,也要“想办法找出路”。 在新世纪的最初几年里,国外爆发了一些与饲料有关的食品安全事件。饲料安全与公众健康息息相关,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治理饲料行业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美国、日本先后修订饲料安全法,欧盟成立欧盟饲料和安全管理局。我国也制定或修订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启动了“饲料安全工程”等多个饲料安全项目;制定了《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饲料使用准则等标准准则。“做企业,有一个惯性。只要现有技术及生产方式能获利,就很难采用新的技术,即使掌握了新的技术。”宋维平说。
而此时,饲料行业暴露出来的问题激发了公众对饲料安全、环保的广泛关注,随之而来的是国家监管的加强、检测手段的完善,“要往前跑,不找出路不行了”。 当时,发达国家已将添加剂的研发重点转向优质、安全、高效、无残留、环境友好的药物替代型饲料添加剂,尤其是生物技术和微生物发酵工程的引入,饲料添加剂工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生物饲料添加剂阶段,其主要技术发展趋势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研制对动物具有特定生物学活性和功能的新型安全添加剂。2004年欧盟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作为替代,欧盟的解决办法主要是采用有益微生物、酶制剂、天然植物提取物等新型饲料添加剂。一直跟踪饲料工业前沿技术的大北农科技研究院凭借其雄厚的技术积累和专业判断,意识到微生态制剂将是饲料添加剂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其潜力和产业化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然而在微生态制剂方面大北农却没有技术储备。“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邵根伙下定决心。
2006年大北农与中国农业大学饲料工程技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所6家单位组成产学研联合体,共同承担了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项目饲用微生物添加剂新产品研究与开发。 经过三年的联合攻关,课题组开发出了多品种剂型的高端替代型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包括4大系列21个产品,在国内微生态制剂技术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其中乳菌宝、益畜威等系列复合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产品13个获得了农业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和相关产品批文。“获得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文,就是已经获得了生产与市场推广许可。”宋维平特别提醒记者。2009年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实现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是2006年的50倍。2010年4月,大北农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募集资金4.7亿元,其中微生态制剂产业化项目5900万元,用于在怀柔区雁栖经济开发区新建一条高效微生态制剂生产线,设计生产能力年产1 万吨。 今后,大北农集团将借助生物饲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一平台,进一步整合国内外先进的饲料微生物科技资源,加速饲料生物科技成果的中试转化,提升大北农在新一代生物饲料添加剂和预混合料产品创新能力,为健康养殖提供核心预混合料。
架起技术通往市场的桥梁
2010年9月1日,第七届大北农科技奖申报工作正式启动。这项由企业设立的全国性农业科技奖,10年来共收到申报项目1578项,有来自全国各地155位专家获得奖励;12项优秀项目在获得“大北农科技奖”之后相继获得国家级科技奖,不少获奖项目被成功产业化,产生了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1999年大北农科技研究院成立的同时,设立了“大北农科技奖”。宋维平告诉记者:“成立研究院的目的有三:一是开展农业科技领域的研究;二是发现有价值可被转化的科技成果;三是设立‘大北农科技奖’,奖励在农业应用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工作者。”“大北农科技奖”评奖要求在强调项目创新性的同时,更侧重于可产业化潜力,因而事实上,该奖成为了大北农集团寻找有价值、可转化的科技成果的有力手段之一。“两优培九”、“农大108”都是获奖后由大北农实现产业化的。1996年,以邹江石研究员为课题带头人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863”水稻课题组应用两系法配组育成亚种间优质高产中熟籼型杂交稻新组合,即“两优培九”。1998年课题组开始进行两系杂交稻的后续研究和开发。当“两优培九”在第一届“大北农科技奖”评审会上出现时,立即引起了大北农的高度关注。2000年7月《种子法》获通过,种子市场放开。同年8月,大北农出资700多万元,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共同组建了南京两优培九种业有限公司。前后一个月的时间便成立公司,大北农对“两优培九”的青睐可见一斑,而这恰是“大北农科技奖”送来的最好礼物。
南京两优培九种业有限公司的成立,加速了这一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动了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公司通过一年多的运作,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构造起了一个起始于县、终止于户的科普营销网络,形成了科研育种、生产加工、质量监控、市场营销、科普培训、售后服务一体化的格局。2001年种植面积达1400万亩,是2000年种植面积的4倍,销售额突破3600万元;截至2008年,“两优培九”全国累计种植面积已经突破了1亿亩,累计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已达120多亿元。目前,大北农已形成了以自主研发为基础,以整合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为重点,科技成果中试熟化转化与开放性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了大北农的技术和产业升级。
大北农上市集团欲打造世界一流农高科企业
来源:http://www.tianjinwe.com 2010-03-30 15:31
导读:今日,公司股票将进入网上申购阶段。经过三地询价,以及与主承销商协商,大北农(002385)确定最终发行价格为35元/股。
今日,公司股票将进入网上申购阶段。经过三地询价,以及与主承销商协商,大北农(002385)确定最终发行价格为35元/股。
大北农上市董事长兼总经理邵根伙日前表示,大北农上市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在饲料预混料和水稻种子方面的竞争优势,充分利用在动物保健产品和植物保护产品领域已确立的基础,形成以饲料和种子产业为核心,以动物保健产品和植物保护产品为两翼的业务格局;并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营销网络和企业文化三个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将大北农上市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性农业高科技企业。
据悉,作为一家综合性农业高科技企业,大北农上市的主营业务是饲料产品生产、销售和农作物种子培育、推广。上述两类主营业务分别围绕养殖业和种植业展开;同时为充分发挥科研实力和营销网络优势、提升产品之间的协同效应,公司还从事动物保健产品和植物保护产品的生产、销售,作为饲料产品和种子产品的两类辅助业务。
近三年来,大北农上市主营业务稳步增长,饲料业务和种子业务均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核心竞争力不断巩固和提升,市场份额在稳步提高。大北农上市的饲料业务规模居同行业前列,在2008年全国饲料企业中销售收入排名第四。国内饲料业按产品可分为预混料和浓缩料、配合料企业。大北农上市是国内最早从事畜禽、水产及牛羊预混料的企业之一,也是国内最大的预混料生产厂家之一。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公司连续四年位居国内预混料产销量第一。在浓缩料及配合料方面,大北农上市定位于高质量、高附加值、高盈利产品,单位产品盈利能力突出,拥有覆盖全国且统一的营销网络,在国内仍处于领先地位。
对于未来发展,大北农上市表示,将抓住国内饲料、种子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机遇,发挥自身优势,稳健经营,力争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此次上市将为大北农上市带来更加广阔的的发展平台和空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如新型高效预混料项目、微生态制剂产业化、淮阴大北农上市水产饲料项目、天津昌农水产饲料项目、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产业化、高产多抗玉米新品种产业化等,均围绕公司主营业务以及公司未来3年目标来开展,项目定位明确,重点突出。既有利于扩大公司现有饲料业务产能,又有利于全面推进公司现有种子产品的选育、加工和营销业务的整合,强调种子业务的进一步产业化发展。
五、解析
远大理想
大北农:创建世界级农业科技企业
大北农作为一家综合性农业高科技企业,饲料产品和种子产品是公司基础性业务和核心产品,两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合计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0%左右。公司业务定位清晰、重点突出,主营业务和辅助业务之间具有良好的协调性和互补性,充分发挥了公司的资源优势,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大北农以创建世界级农业科技企业为愿景,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饲料和种子两大业务均取得长足进展,成为国内饲料和种子行业的骨干企业,并于2002年被农业部等8 部委认定为第二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大北农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预混合饲料企业,2005 年至2008 年,预混合饲料销售量连续四年位列全国第一位,预混合饲料生产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以2008 年国内饲料行业上市公司作为对比,公司全部饲料产品的销售收入排名第三。公司种子业务同样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资子公司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08年亦被评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从2007 年开始,该公司水稻种子销售收入位列全国种业企业第二位。
受益饲料和种子市场容量扩大
近年来,国内饲料和种子行业的市场容量不断扩大,为行业内优势企业快速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在饲料产品方面,根据国家农业部关于饲料工业“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的要求,“十一五”时期配合饲料年产能将达到1.7 亿吨左右。国内饲料产品市场将呈不断扩大态势。与饲料产品相同,国内种子产业的市场规模也呈快速上升势头,市场总额年增长率高达9%从而为业内企业的成长创造良好外部环境。这些都为类似大北农这样的创新能力强、能够不断推出新品种的种子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凭借大北农高质量、高附加值及高盈利的产品定位,最近三年,公司经营业绩快速增长。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27,030.69万元、360,717.86万元、397,537.76万元,复合增长率为32.33%。利润总额分别为11,404.20万元、17,416.18万元、33,383.22万元,复合增长率为71.09%。2009年度,公司净利润达到28,110.96万元,在国内农业行业上市公司中居于前列。
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大北农建立了多项竞争优势,具备良好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作为立企之本,依托中关村科技资源和创新环境,致力于以高科技发展中国的农业事业。被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北京市科委等多家权威部门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分站,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成立“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大北农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引进、科技成果转化或产学研合作等途径,形成了国内一流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核心竞争力。
在科研队伍方面,大北农人才队伍结构合理,激励机制完善,不断引入一流研发人才,形成了以自有科研队伍为主,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团队。公司目前研发人员508人,其中拥有享受国家级政府津贴的高级专家5 名,博士30人,硕士151人。
公司承担多项国家与省级研发项目,取得了大量高价值成果,获得了充足技术贮备,并不断转化为公司高附加值的产品。其中“简易纯度检测、高效排假型杂交稻不育系及超级组合选育”列入国家“863”计划,成为全国唯一一家承担“863”计划农作物育种重大专项的民营种业企业;国家“863”项目“水稻白化转绿叶色标记与种子纯度简易识别及高效自动排假”通过专家鉴定,在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主要经营的“两优培九”水稻种是国家“863”计划项目《两系亚种间杂交稻选育与应用研究》和国家总理基金项目《超级杂交稻选育研究》的重大研究成果,“两优培九”是我国第一个超级杂交稻组合,是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该项目获得2004 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覆盖全国、运作高效的营销服务体系
大北农根据饲料和种子产品营销的特点建立了覆盖全国重点养殖和种植区域的营销网络。在种子业务方面,已经建立稳定的种子销售网络和科技推广体系,分别在河北、山东、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四川、湖南、江西、新疆等省区市设立了分支机构,设立了近30 个配送中心,3,000 个种子专营店,并配有数百名专职科普人员在各市场区域进行科普技术服务。大北农以技术和服务营销为主要手段,构建总部、子公司、服务站三级服务支撑体系,并由超过4000多人的科普人员对客户进行全方面的技术服务,通过每年超过500 次的技术推广会、月发行50 万份的《知识创新农业》企业内刊等全国性的农民技术培训等手段,对经销商、养殖户、种植户进行不间断地培训、指导和服务,提升公司产品影响力和网络竞争力。
在历史的翅膀上飞翔
两千年的华夏文明就产生在农业的母体上,并不断地得到丰富,即使到了现在,充斥着“网络”、“信息”等名词的“文化黄河”里,若任意舀一瓢水,里面依然沉淀并溶解了许多“泥沙”,也就是说,农业的色彩是中国文化的氛围与大背景,这便是中国的真正的“特色”与“底色”。
历史走到今天,农业并未退出现实舞台,一有机会,它便会动用巨大的话语权,一下子便抹去人类在工业与信息产业领域取得的任何进步。因为人类的生存需要农业,人类发展面临的任务是解构传统农业和结构现代农业,这是任何一个国家与民族走向现代化与信息化的必经之路。
其实,伴着历史的进程,农业不断地进行着解构与结构,但最突出的分界则在于工业文明对历史话语权的取得,在这个基础上,农民的角色与内涵不断地衍变,朝向农村产业工人来发展。但对于中国而言,由于近现代史的特殊性,农业与农民并未实现这种过渡。但每个时代的领导人都深知农民、农业与农村的重要性。建国以降,历届政府都不遗余力地在政策上重视农业与发展农业。但事实却是,中国的农业、农村与农民并未走上现代化。而农民的致富问题,恰恰又是中国走向富强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对此,很多人采取一种放任的态度,一任农业农村的边缘化,有识之士已经指出这种危险,这些危险涉及粮食安全、社会断层、社会稳定等等。然而,有识者们的呼吁未能改变农村、农业与农民的弱势地位。
对此,邵根伙博士认为,中国强大的出路不在于农业的弱势,而在于农业的强势,而且中国农业是可以强势的。他说,有人认为中国人多地少,农村不可能富裕,这很荒谬,因为荷兰的人口密度相当于江苏省,比中国的人口密度大得多,但它是一个农业出口大国和强国,显然,人口多不是劣势,应当是优势,但为什么中国的农业搞不好?是因为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邵博士又拿以色列作为例子,驳斥干旱造成中国农业弱势。据此,他说,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存在的问题,是内部问题,是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论荷兰还是以色列,都是通过科技,弥补了农业的先天不足。这对中国而言是一个最大的启示。
其实也正是在这个启示下,大北农以科技作为企业的发展基础与重心,通过自己科技产品的推广,将科技附载在产品上传递给农村。目前,大北农的饲料(预混料)、动物保健、种业、种猪等产业的产品已经深入农村,悄悄地变化着中国农村的部分农产品的品质,也在慢慢地改变着农村人的观念。而所有这些工作也成了邵根伙和大北农的使命感。他不但通过产品来输出先进的农村的文化结构,而且也试图通过员工与企业文化的输出来为农村输血。也许大北农的血相对于广大的中国农村而言太少了。但在这种使命感的驱动下,血液输出的过程会转换成造血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大北农会扩大规模,成为中国最有代表性的高科技农业企业,而邵根伙也会成为一种新型农民的领军人物与代表。其实,2003年度,大北农5000多员工,近20亿人民币的销售收入恰恰在对比中证明着这一点,因为10年前的1993年,大北农是以两间房、两个人的规模出现在这个世界的。也许现在评价1993与2003年的大北农对于中国农业的作用有些过于早,但大北农的出现给中国农业界带来的变化会在未来得到证实。同样,1993与2003年的大北农还尽可以保持平静,通过使命感来驱动自己去开拓未来。但有一点,当邵根伙将大北农与中国的农业历史在时空上联系起来以后,他便会借助这种历史的延伸力与驱动力完成一个人、一个公司的最大的历史使命。
“凤凰”才子
1993年的冬天很冷,邵根伙与他的朋友在那两间租来的办室里“燃点”起对未来的憧憬。正是这种憧憬的驱动力,让大北农走到今天,也让邵根伙从浙江金华农村的一个普通少年成长为中关村的一个成功企业的成功领导人。2003年10月,邵根伙当选为“中关村十大优秀企业家”。
浙江是一个出才子的地方,但邵根伙极力否认自己的“文才”,说自己文学水平低,文章都写不来。但真正的才子是以才干来定义的,它包含见识、决断力与行动力。当然,也包含着些许“野心”,其实,当我们都不是英雄时候,“野心”才会让我们联想与憧憬,才会有巨大的驱动能力。这就可以解释,何以邵根伙逆着世俗的偏见选择了农学专业,并成了中国第一个养猪博士;何以他以中国农大的高才生的身份“下嫁”北京农学院;何以在农学院里承包了农场并注册“大北农”。所有这些,都证明邵根伙在深刻地观察、仔细地鉴别、反复地权衡,像走钢丝一样,选择人生与事业的平衡点与落脚点。邵根伙深知,只有在市场空缺的情况下,才会有机会,他的每一个人生与事业的选择,都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在适当的时候,以一种方式走上舞台,迅速抓住人们的视线。“宁为鸡头,不为牛后”并且“再将鸡养成凤凰”是邵根伙的一贯思路。这也充分展现了他的才气。
因此,也许大北农一开始经营饲料时只赶了“饲料热”的一个尾巴。但邵根伙迅速定位自己公司,将其放在产业链的上游,通过技术强化产品优势,通过市场固化品牌优势。这样,便将“尾巴”做成了“牛头”,至今,“预混料”依然是大北农的基础产业,是她不断扩大与发展的基础。这一思路,同样适用于动物保健、种业与种猪,按邵博士的说法,中关村除了成为以IT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代名词以外,还应成为中国农业科技的源动力与同义语。因为这里集中着中国最强大的农业人才队伍,从院士到普通的学生,一点也不比IT人才少。加上21世纪是生物世纪,中关村理应在农业上有所贡献与突破。而且,这个产业对中国的意义与影响应比IT更大。
事实上,正如邵根伙博士所指出的,某些学者也在呼吁“两村携手”的问题。而“两村”,一个是指中关村,一个就是农村,只不过邵根伙是从企业的角度提出一种现实的问题。而在邵根伙的语境下,他们所倡导的概念会有力地推动大北农真真正正地“大”起来,这又是一种“延伸力”的思路。按他的想法,几年之内,在中国2400个县内,每个县有3名大北农员工组成的农村服务工作站,这样,单是这些员工数量就有7200人,考虑公司其他产业的发展与跟进,邵根伙的“兵”要超出万人。那时他又将有什么样的憧憬?那时,大北农又将为中国农村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还有那种使命感与理念主义吗?邵根伙会用一句话来消解这些问题:憧憬与使命感也是一种巨大的驱动力,驱动力也就是一种憧憬与使命感。
文化未来
邵根伙的办公室就是会议室,也许由于公司网络覆盖到20多个省市,在他的概念里,会议室是最好的办公室。这样看来邵一定会忙得很,而事实却是,他用充裕的时间考虑着大北农的整体战略,并用博士的逻辑能力组织起来,成为一个严密的系统。在这个庞大的管理系统中,他开始有意识地注入文化。
邵根伙最大的成功是敢于放权,而最大的奇迹在于,放权后,下面没有滥用职权的现象。邵的这种驾驭能力还真值得研究,他称,他只管七八个人。包括几个副总裁和一些中层领导,然后层层地将整个公司抓起来,“纲举目张”用在这里很形象。但让人困惑的是邵根伙如何将管理链条一环环地联接下去,也许,他最初的创业伙伴一个也没有离开,只能说明他个人魅力的一部分,因为在管理层面上,需要的是能力与天分,但邵根伙“简单”地将一切归结为大北农的文化。
不论是“科技兴农,争创一流,共同发展”的企业价值观,还是“报国兴农,成就自我”的企业理念和“不抽烟不酗酒”等八项守则,无不证明大北农文化言语与行动的统一;让别人惊奇的是,邵在事实上将大北农变成了一所学校:组织各类专家科研攻关、培训员工、培训农民,大北农又联合中国农科院主办了中国农民大学,成立了大北农发展学院和大北农农业科技研究院。每个员工在入职前都要经过严格训练与艰苦学习,让大北农的企业文化成为一种企业的公共语境,在这些骨架上,通过制度建设,使得企业文化得以成熟。这种文化的塑造力十分强大,间接地,也结构了大北农。另外,大北农推出了科技奖励和奖学金,以一种社会公益的姿态来进行市场的攻略,在这一点上,邵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者。
邵的一句话很有意味,农学毕业的学生每年有40万,两年80万。而中国的自然村数量也大约80万个,如果大学生都回到农村一线去,只需两年,每个村庄都有一个农学毕业生,这样的覆盖率,如果确实发生作用,中国的农村就会变样。
中国农村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这是由历史决定的,但农村强势地位的取得要归结为一种先进的文化。我们冀望邵根伙博士能用大北农的模式激活中国农村的潜在力量。.
六、附件
1、大北农集团--官方网站
http://www.dbn.com.cn
2、邵根伙_百度百科
http:// baike.baidu.com/view/2430244.htm 2010-3-28
3、邵根伙简历
http://www.jinnong.cc/agrinet/zhanzhang/2007/content_38982.shtml
4、邵根伙领军的大北农上市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1234227.html
5、邵根伙的新农业冲击波
http://www.cdnj.gov.cn
6、大北农:创建世界级农业科技企业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123420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