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荫环
一、基本信息
姓名: 孙荫环
出生年月:1949
籍贯:山东大连
学历:大学本科
所属行业:房地产业
主要成就:现任亿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润榜:223
资产:56亿
二、个人经历
个人档案:
身份:大连亿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性别: 男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49年12月
学历: 大学
行业: 房地产业
新财富劳斯莱斯500富人榜第93名;中国400富人榜第63名。
个人语录:
“好房子是为人而造的,软件是一项启迪智慧、需要创造力的行业,有了好的环境,才能更好地激发人的创造性。”
《走近孙荫环》
大连亿达集团、大连软件园董事长孙萌环。
1984年,孙荫环组建建筑队,当年实现收入350万元。
1985年,开工建设大连景山宾馆,拉开了亿达建筑业靠“质量优、工期短、价格低”抢占大连建筑市场的序幕。
1986年,景山宾馆建筑装修工程获省甲级优良工程;孙荫环出任大连渤海建筑工程公司二工区主任。
1987年,大连渤海建筑装饰装修公司成立,亿达装饰业开始起步发展。
1988年,合资成立中国体育建设公司大连房屋开发公司,亿达房地产业正式起步运营。
1989年,作为中国第一家具有出国施工资质的乡镇企业,开辟了俄罗斯远东建筑装修市场。
1990年,亿达建筑、装修、房地产业继续保持强劲的工程创优势头,累计创优工程总数位居全省集体企业之首,占全省集体企业创优工程总数的半数以上。
1991年,中体建大连房屋开发公司改称大连华电房屋开发公司。公司迁入黄河路765号现址办公。
1992年,组建大连渤海机床厂,从国企引进人才在全国引发“两机风波”。成立集团核心企业大连渤实总公司,总营业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1993年,大连渤实总公司更名为大连亿达总公司。受大连市人民政府委托包片开发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由家村产业化基地。孙荫环总经理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家。
1994年,大连华电房屋开发公司、渤建二公司等企业统一改用“亿达”名称。大连渤海机床厂生产的汽缸盖导管孔枪镗床荣获北京首届 “科技之光”博览会新产品金奖。亿达总公司被国家统计局评选为“全国500家最大规模乡镇企业”第27名。
1995年,20多万平方米的桃山小区作为大连市当时第二大居民小区全面开工建设。大连渤海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BU型汽车发动机生产柔性自动化配套组合机床在 “全国第三届科技人才技术交流展示大会”上荣获国家级新产品奖。
1996年,亿达总公司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100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之一。 大连渤海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日平富山株式会社合资成立大连渤海日平机床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组合机床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孙荫环总经理被评选为中国乡镇企业年度“十大新闻人物”。
1997年,亿达总公司取得国家经贸部授予的进出口经营权和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输出经营权。亿达总公司被农业部授予“全国文明乡镇企业”称号。
1998年,亿达总公司改制注册为大连亿达集团有限公司,孙荫环出任董事长兼总裁。亿达集团正式成立。“官助民办”开发建设大连软件园,并引进了第一个入园企业——东软集团。
1999年,由亿达集团大连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的东北第一座智能化小高层项目——亿达广场竣工。大连软件园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集团明确提出“创造明天的企业,造就未来企业人”的企业宗旨。
2000年,由亿达集团大连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的高档智能化小高层住宅——亿达新世界建成。亿达集团与东软集团合资创建大连东软信息技术学院,和东软集团的战略合作初步形成。大连软件园成为“大连市创建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的核心项目。全集团销售收入首次突破十亿元大关。
2001年,大连东软信息技术学院在大连软件园举行落成典礼。大连软件园被国家计委和信息产业部确定为首批十大“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孙荫环董事长当选“大连市特等劳动模范”,被评为“2001年度大连十大经济人物”、辽宁省最有影响的企业家”。公司制定《亿达集团企业文化纲要》,引起了企业界和理论界的关注。
2002年,GE、埃森哲、松下等8家世界500强企业进驻大连软件园。亿达建筑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集团公司被评为“全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全国诚信纳税企业”、“辽宁省民营明星企业”,荣获“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奖”。孙荫环董事长被评为“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家”,荣获“2002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奖”。集团组建沈阳亿达房地产有限公司,与松下电工合资成立了大连松下电工亿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2003年,大连软件园二期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开工,大连软件园被列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项目。大连软件园被批准为“国家软件出口基地”。集团投资组建北京亿达投资有限公司和四川亿兴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四川亿兴公司加盟二十一世纪不动产。整合亿达房地产业,成立亿达投资有限公司,建立房地产业专业经营管理平台。集团与新加坡工程集团合资成立了大连亿达新工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集团公司荣获“2003年度中国企业管理文化创新奖”。
个人荣誉
2002年,香港颁发给他“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称号;2003年,他被评为中国十大特色企业家之“最重视人才的企业家”;2004年,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他为百名中华慈善人物;2006年,以民营企业家最高票当选为“辽宁十大财经人物”;2007年,荣膺2007年度“中国最具社会责任企业家”称号;2008年1月,接替王健林任大连市房地产开发协会会长。
个人语录:“好房子是为人而造的,软件是一项启迪智慧、需要创造力的行业,有了好的环境,才能更好地激发人的创造性。”
三、个人传奇
创业经历
生于斯,长于斯(1949——1979)
1949年,那年冬天,孙荫环出生在大连的一个镇子上。从记事起,他就在海边玩耍。海的旁边是一座小山,每次他翻过那座小山到海边的时候,都会想:要是能在这山上建一座房子,每天能看到海、呼吸到海风、听到涛声该多好。 童年时候的梦幻,正编织着孙荫环的未来。
那个时代的人,命运都是随着国家的呼吸而悸动,孙荫环也不例外。他在镇子上上完小学、读完中学。1969年,20岁的他决定参加工作,进入生产队。
这一干,就是十几年。在生产队的漫长岁月里,孙荫环不自觉地提高了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在他身上也渐渐显露出一种领袖气质,得到大家的拥戴。而孙荫环也萌生了全新的理想,渴望领着村民把家乡建设好,让左邻右舍都能住上好房子,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十几年的劳动生活,同样磨练了孙荫环坚韧的性格。可能是从小在海边的缘故,见惯大风大浪,对一般的挑战不仅毫不畏惧,反而很想与之对抗。这也让孙荫环在此后几次关键时刻都成功的挺过去,从而成就他后来的荣光。
勇敢者的游戏(1984——1990)
时间之足终于漫步到值得铭记的时刻。
改革开放伊始,大连就作为最早一批开放城市之一活跃起来。一边是整个城市的工业加速运转,更多的人口涌入城市,房子的需求剧增;一边是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从中心延伸到郊区,又延伸到乡镇,很多农田被征用为城建用地。 此时,孙荫环在思考:城市像植物一样茂盛地生长,那么多的楼房,谁去盖呢?镇子里的土地越来越少,我们的小伙子去做什么呢?
某日他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拉起一帮人马到城里去盖房子?乡亲们有了做生意的本钱,而家乡也变得越来越漂亮。
就这样,孙荫环在人生的游戏场上迈出了勇敢者的第一步。 正在孙荫环酝酿着如何建立一支建筑“游击军”的时候,天赐良机,大连市甘井子区红旗镇一个村级建筑队刚刚成立,缺少一位带头人,他们立刻想到了扎实肯干、远近闻名的孙荫环。
就这样,在1984年,孙荫环带领着五十多名刚刚从农民转型的建筑工人如火如荼的干起来。那时候,孙荫环最喜欢讲的一句话就是“要想富,搞建筑”。为此,孙荫环身先士卒,事事亲临一线。终于,在年底结算的时候,惊奇地发现,这支小小的村级建筑队竟然盈利350万元人民币。
在八十年代初期,不必说百万盈利,就是“万元户”还是尚属少见的“时代骄子”。可想而知,这第一桶金对孙荫环的意义是多么的重要。正是这次成功的资本积累,让孙荫环认准了两件事情:
一、走建筑的路是正确的;二、既然路是正确的,就要严肃认真的干起来。所以,建筑队一定要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就这样,在孙荫环的设想下,日后一鸣惊人,扛鼎辽三角的“亿达”诞生了。
果然,第二年刚开始,改头换面的“亿达建筑”甫一出现在人们面前,其规范和严整就让所有人眼睛为之一亮。但不管怎么说,亿达仍然是一家只有五十余名工人的小公司。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为了给公司招揽生意,孙荫环不辞辛苦,每天在各种企事业单位、机关奔波,从市中心到郊区,从早晨到深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绝好的机会终于找到孙荫环头上。
当时的大连,已经有了旅游城市的雏形,旅游业开始兴旺起来。为了迎接远道而来的中外游客,大连的各家豪华宾馆都开始重新装修。这其中,位居大连第二的豪华级宾馆——占地6074平方米的景山宾馆也耐不住寂寞,开始到处找靠得住的建筑公司负责装修事宜。
志在必得的孙荫环以诚恳和实力争取到这个项目。由于旅游旺季的到来,装修工程的工期要求极为苛刻。豪不含糊的孙荫环根据宾馆的实际情况,亲自拟定了计划书。他知道,公司内外的人都在看着他,这个工程必须完美地成功。 “只要有人,就能干好”,孙荫环抱着这样的信念,一边准备装修材料,一边重金聘来了大连市最好的工长,请出了大连市建筑设计院最优秀的专家,甚至派人专程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日本等地学习、研究。
不出一个月,先进的施工与装修技术就逐渐到位了。孙荫环几乎每天都泡在工地上。正是靠着扎实肯干,仅仅十个月之后,景山宾馆的装修工程提前胜利结束。 正式完工那一天,工程以其优秀的施工质量和雅致和谐的设计风格得到了所有人的称赞。尤其是宾馆的领导,纷纷认为这对宾馆而言简直就是“涅磐”重生。而孙荫环收获的已经不只是收入,而是随之而来的关于亿达公司那“质量优、工期短、价格低、消耗少”的业内声誉。
第二年,景山宾馆装修工程获得省甲级优良工程的荣誉。
经过这次实践,亿达公司终于有了真正的家底。一大批建筑和装饰方面的技术骨干力量被锻炼了出来,公司再也不是刚创立的时候那种样子。
成熟了的亿达公司,就此拉开横扫大连建筑装饰市场的序幕。 此后的两三年工夫,小小的亿达公司迅速兵强马壮,通过一系列重大工程的洗礼,终于发展成了包括亿达建筑工程总公司、亿达建筑装修公司、亿达装饰工程公司三家子公司的建筑集团,成为大连本地建筑业的第一强,其创省优质工程数量占大连市创优总数的一半。
直到今天,前往大连的旅行者仍然能看见二十年前亿达留给大连的那些雄伟建筑和精美装修。如大连市人大办公楼、棒棰岛宾馆总统别墅楼、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生教育大厦、光大银行、仲夏客舍、进步电影院、人民文化俱乐部等,它们甚至成为大连的“艺术品”。
西伯利亚远征军(1988——1990)
不过,就在亿达公司在大连的建筑市场上旗开得胜的时候,孙荫环却陷入了沉思。 他发现,虽然这些年亿达公司赚了不少钱,但是,建筑市场这个大蛋糕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建筑公司加入。可以说,大连市场上几乎每个月都会有新的建筑公司开张。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筑业很容易出现激烈的竞争。到时候,小小一个大连,甚至辽宁省可能都装不下这么多的建筑公司。那个时候,利润就非常少了。 带着这样的忧虑,孙荫环开始环顾四周。
此时,正好是八十年代的后期,整个远东的局势开始不安分起来。尤其是北面的中苏边境,常常聚着一大批国际倒爷。他们大都从国内把廉价的衣服、日常用品之类的贩到俄罗斯,然后从俄罗斯倒回皮革、摩托车、家用电器。利用差价大肆赚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年的那些国际倒爷一个个都赚的盆满钵满。
他并不羡慕这些人,他想到的,是谁也不曾想到的一件事情——去俄罗斯盖房子。 1988年,孙荫环决定进军前苏联远东建筑装修市场。
那段时期,孙荫环刚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他的很多亲戚朋友都认为他疯了。国内的市场还做不过来呢,为什么要跑到苏联去做?国外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不说,八十年代苏联弥漫的那种动荡气息让人也觉得不安全。可是,孙荫环想到了就打算做,决定了就谁也变不了。
很快,亿达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家具有出国施工资质的乡镇企业。 为了组成一支技术过硬的远征军,孙荫环作了充分的准备。他首先请来了相关的专家,一起研讨当时苏联的经济走势,最终认为,开拓苏联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要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履约能力;但俄罗斯市场广大、消费水平高、原材料充足,绝对是建筑行业进行跨国经营的理想目标。
孙荫环又开始到处跑,从银行跑到担保人,终于贷款了几百万元购置了挖掘机、塔吊、运输汽车、装修材料等。然后他亲自带领200人的西伯利亚远征军,在1989年7月从大连启程。
行程久远,他们穿过东三省,越过中苏边界,直达苏联的远东地区的海参崴和纳霍德卡。很快,孙荫环就承包了苏联远东渔业公司的两幢11层两万平方米的住宅楼。工程浩大,但亿达公司次年11月就全部交工。这两幢具有独特风格的粉色瓷砖大楼在当地产生了轰动效应。
孙荫环的照片被登在当地的报纸上,还上了电视。当地人都认识了这位身材魁梧、谈吐有道的中国商人。而亿达公司,则成为当时苏联远东地区的王牌施工队伍,大笔的资金被亿达公司收入帐中。
形象一旦树立,大把的机会就找上门来了。连苏联解体这样的大事都没有影响到孙荫环的生意。不久,有着近一百年历史的凡尔赛宾馆寻求改建装修,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建筑伙伴。消息传出,俄罗斯本国的公司、意大利公司、德国公司等纷至沓来,都想揽下这个当地最著名的建筑的施工。
亿达公司当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今非昔比的亿达公司在招标会上以380万美元的价格击败了意大利等国的著名公司,一举拿下凡尔赛宾馆这个项目。
凡尔赛宾馆始建于1907年,是当地最负盛名的建筑。它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宾馆,而是当地建筑艺术的结晶,是当地城市的象征。所以,孙荫环拿下这个项目只是第一步,他必须要做到让自己满意,让当地人满意。两年之后,焕然一新的凡尔赛宾馆完工。
俄罗斯远东轮船公司董事长米希科夫评价说:“凡尔赛宾馆是中国工人用一双双灵巧的手打扮起来的,使她重现了往日的风采,成为远东甚至全俄罗斯一流的建筑和中俄合作的榜样。”
一跃而起,亿达成为建筑业的远东巨人。 就这样,孙荫环在俄罗斯一步一步坚实地前进。到1997年,亿达在前苏联远东留下了53座丰碑式的建筑,个个都让俄罗斯人肃然起敬,为国家创汇折合人民币6000多万元,而且使亿达人的国际合作开发越做越广。
在俄罗斯打拼近十年,孙荫环带着金光灿灿的口袋和国际化的眼光王者归来。果然,不出他当年所料,此时的国内建筑市场已经逐渐饱和,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利润也下降得很厉害。
此时如果想破局,一要有足够的资金,这一点,孙荫环并不担心,在海外这些年没少赚钱;一要有新的法子,让亿达能够永远兴旺发达下去。为了新的法子,孙荫环再次开始思考。
从房地产天堂到软件伊甸园(1990——2003)
从俄罗斯冰天雪地的广袤原野回到温暖湿润的大连没多久,孙荫环就开始新的雄心勃勃的计划。他发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开放,很多原来无法涉足的领域都开始向私营经济敞开了怀抱。这让他看到新的商机。
其实,早在亿达集团起步之初,就与公共领域和中央企业结下了不解之缘。那还是1992年时候的事情了。那年,孙荫环一手制造了震惊业内外的“两机风波”。
大连有个全国最著名的国企,叫大连机床厂。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沉寂了两三的工业市场开始沸腾,资本更加活跃的南方也把战火烧到了北方。不久,效益不见好转的大连机床厂开始出现内部危机,其总工程师、总经济师和总会计师都想跳槽前往南方发展。这事情不知怎么就被孙荫环听说了,他一闻风,立马将这些宝贵的人才拦下,随后投资1.5个亿,创办了渤海机床厂。 有了当年与国有企业、公共行业打交道的经验,孙荫环心里有底了。他看见,改革开放不断推动着大连房地产业的发展,“大连需要最漂亮的房子,大连人需要住最好的家居,房地产业一定是未来最兴旺发达的产业!”孙荫环这样想。
不过,房地产业的准入机制当时还不完善,至少在大连,这一行业还是禁止非国有企业涉足经营的。
于是,孙荫环便与中央直属企业中国体育建设公司合资成立了中国体育建设公司大连房屋开发公司,开始弄潮房地产。亿达也从而成为中国乡镇企业最早进入房地产开发业的企业之一。
由建筑业扩展到房地产业,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就极大地提高了亿达的业务经营能力和经营范围。为此,他专门跑了一趟美国。
一到美国,孙荫环就被美国那漂亮的城市居住规划震撼和启示。他发现,美国很多地方的环境特点与大连相似,都是山、丘陵、海洋错落有致的分布着。美国人对这类环境的建筑处理,都是依山傍水,依地兴建,不同的房屋看出去风景都不一样,充分利用地理状况和房屋的建造配合。
回到大连,孙荫环开始了大连房地产历史最大规模的“造城运动”。自1987年以来,亿达集团的房地产企业已独立或参与开发了白云小区、星海小区、桃山小区、星浦庄园、富华山庄、海月公寓、亿达广场、亿达新世界、软件知音、青云林海、兰亭山水、亿达世纪城等20余个城市住宅小区,累计完成开发面积300多万平方米。
特别是1998年推出的“全智能化小高层”精品楼盘亿达广场和亿达新世界更是引领了大连乃至中国北方楼市的新潮流。连亿达公司的广告词“住亿达房子,过舒心日子”、“亿达地产,精品永远”都借此机会成为了大连人的口头语。
房地产,这个大市场也终于被孙荫环征服了。永不疲倦的孙荫环问自己,事业已经到了尽头吗?亿达再往哪里去?这些,成为了孙荫环在忙碌的间隙所思考的问题。
从建筑装饰行业到房地产开发,孙荫环早已经有了独到的眼光和思路。他认为,不论做什么行业,科技才是第一推动力。只要跟上了科技的步伐,任何产业都是黎明产业。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
公元1997年,时任大连市市长的薄熙来提出,大连要发展软件业。 这一下子激发了孙荫环的想法,软件业,绝对是未来发展的新潮流。问题在于,软件是“软”的,就需要用硬件来接纳它。亿达公司,能不能成为软件创造最好的“硬环境”?
说干就干,孙荫环一面和政府进行协商探讨,一面请了大连理工大学的一些专家、学者进行充分研究和论证,又亲自到美国的硅谷、台湾的新竹等海内外知名的高新产业园区进行考察。最终他认定,选择周边有理工大学、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8个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地理环境建一个软件园。 对大连的软环境怀有兴趣的东软总裁刘积仁来到大连考察,孙荫环立刻抓住了机会。1998年的大年初三,大雪纷飞,他亲自到刘积仁家去拜访,孙荫环开口就说,“刘老师,我们不知道软件园该怎么搞,你说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二人一见如故,谈得非常投机和默契。第二年,孙、刘二人签订了合作意向书,他们宣称,为大连创造工业新历史的“孙刘联盟”正式成立。
合作成功,建设开始,我们只要看看下面的时间表,就知道什么是“亿达速度”,什么叫“亿达奇迹”:
1998年6月28日,大连软件园破土动工;
1999年7月25日,大连软件园正式开园,并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 2001年7月6日,由亿达集团和东软集团共同创办的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高级计算机实用型人才的“IT黄埔”——大连东软信息技术学院在大连软件园落成。在典礼上,已经由市长成为省长的薄熙来盛赞孙荫环是一个“有眼光有远见的企业家,是推动大连软件产业发展的功臣。”
2001年7月,大连软件园被国家计委和信息产业部授予首批十大“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正是从这年起,大连开始被称作“北方硅谷”;
2002年底,大连软件园已吸引了国内外130余家知名软件企业,包括美国GE、IBM、埃森哲、日本松下、索尼、三菱、日立、芬兰诺基亚等在内的八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CSK、欧姆龙、阿尔派等几十家日资企业;
2007年9月,温家宝总理视察大连软件企业时,殷切期望大连的软件及信息服务业要“在国内争第一,在世界争第一”。
现在,每当孙荫环来到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视察,透过车窗,就看见软件园里一栋栋造型美观的写字楼和人行路上年轻的软件人欢快的笑脸。旅顺南路,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不论是山坡上那些小树,还是头上湛蓝的天空。 由海港变成了信息港,这既是大连的转变,也是孙荫环的梦想。
创业有感
2008年孙荫环来到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车窗外,大连软件园一期一栋栋雄伟高大的写字间和人行路上年轻的软件人欢快的笑脸一一划过。初春的旅顺南路,空气里还透着冬天的凛冽,山坡上那些小树却已经偷偷地冒出了新绿———那是3年前,孙荫环投入上亿元,重建旅顺南路绿色生态环境的努力成果。尽管10年间这些地方孙荫环不知来过多少次,可眼前的人、眼前的景依然让他一次次心潮澎湃。已近花甲之年,可今天的孙荫环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激动———那是十年磨一剑的成功者的自豪,那是憧憬未来所产生的难以抑制的悸动。 孙荫环有理由自豪。10年来他创造了中国独一无二的“官助民办”软件产业发展模式,打造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软件园区,带动大连软件产值10年增长70倍,以中国第一、世界第五的排位跨入全球IT外包城市第一方阵,成为中国新经济超越制造业的典范。“软件业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的战略性产业转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大连软件园是软件园区运营专家,区域产业生态环境的缔造者。通过软件园区的开发与运营,推动区域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实现社会价值、客户价值、企业价值、员工价值的同步成长,从而成为复合价值的创造者,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者。”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孙荫环侃侃而谈。中国为之激动,世界为之震撼。
孙荫环有理由憧憬。2007年6月,软交会全球高层论坛上,市长夏德仁郑重宣布“大连要建设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拉开了大连软件业新的发展序幕;2007年9月,温家宝总理视察大连软件企业时,殷切期望大连的软件及信息服务业要“在国内争第一,在世界争第一”。“这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过去10年,大连软件业已经创造了我们未曾想象的成就。谁又知道,下一个10年会有怎样的奇迹?”让孙荫环信心百倍的是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上正在推进的软件园二期,正在崛起的“中国第一软件产业带”。
在大多数时间,这位身材魁伟、仪表堂堂的孙荫环行事低调,他的下属甚至有些“畏惧”这位不苟言笑的董事长:近20年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对下属的工作,只问结果,而不喜欢听“因为……”的解释。但真正熟悉孙荫环的人却知道,他的低调是因为他信奉“少说多干”的信条:多一些脚踏实地的实干,少一些夸夸其谈的浮躁。实际上,这位“草根”中打拼出来的民营企业家,有着更加丰富的情感世界: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他一往情深;对于着力发展的软件业,他满腔激情;对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他真情付出;对于未来,他直言不讳,豪情万丈。“我爱这座城市,愿意为她贡献全部力量”
如果不是出于对城市的爱,也许10年前孙荫环不会义无反顾地投身软件业。作为企业家,亿达是他一手创办的企业,倾注了半生心血。而此时从熟悉的房地产业投身软件业,只能用“赌”形容。当时的调查报告显示,全市几乎所有挂“计算机”称谓的企业都在倒腾PC(个人电脑),所有和计算机沾边的人员加在一起才1000多人。建软件园,政府有心无力,粗略计算,前3年亿达几乎要1年1个亿往里投,而当时大连整个软件产业利润加起来还不够1亿元。这意味着,亿达建软件园,明摆着前3年只能赔钱,最坏的结果可能是几亿元全打水漂。 当然,今天看来,孙荫环无疑是有眼光、有魄力的。他相信自己作为企业家的战略目光,他更坚信一座城市对一个产业的瞩目。“我爱这座城市,愿意为她贡献全部力量。”孙荫环说。
在相当程度上,最终孙荫环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被政府的热情、坦诚所感动。每每提及“官助民办”的软件园创新体制,孙荫环总不忘强调,“在‘官’和‘民’合作中,没有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的决策和细致入微的扶持,就不会有软件园的今天,不会有大连软件产业的今天。”他不会忘记,软件园成立之初,政府及时出台房租补贴优惠政策,使软件园得以避免夭折的命运;随着企业纷至沓来,人才紧张局面开始出现,政府再度出手:高级软件人才奖励政策,为企业留住了人,为软件园留住了人,为大连留住了人。“现在,市委、市政府正在筹划扶持软件业的新政策。正是市委、市政府始终如一发展软件业的战略决策,让亿达没有后顾之忧。”
无论是“盖房子”还是“做园子”,孙荫环要的只有近乎苛刻的精致,“这是对企业负责,更是对城市负责。”当房地产老板,他的愿望是“安得广厦千万间”,为美丽滨城留下百年建筑精品;做软件园开拓者,他的心愿是用自己的努力创造城市的未来,实现“中国制造”的超越。“软件成就未来,人的一生难得几回搏”按照世界经济论坛的定义,所谓新领军者,是指在商业模式、成长道路、行业领导力、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并最终可成为世界经济领头羊的成长型企业。在这些方面,孙荫环和他的软件园地位不容质疑。“官助民办”的园区体制如今已被国内众多城市效仿,大连软件园的品牌出现在武汉、苏州、天津。“以对日外包为突破口”已被证明是明智之举———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高炜有亲身的经历:“2001年,在参加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发展年会上,我代表软件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对日软件出口业务,其他软件园来的代表都是一脸的不屑。仅仅1年之后,在无锡召开的2002年年会上,大家已经开口闭口都是进军日本外包市场了。”“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互动”,这是今天行业的共识,在大连软件园的强力带动下,今天大连软件从业人员高达6万人,而且每年都以超过万人的速度在增长。
“大连软件园现在是中国外资企业比例最高的软件园区,全球十大外包服务提供商中的6家、世界500强企业的38家落户大连,其中33家入驻软件园,在园区外企接近半数。大连软件园的产业聚集带来人才的聚集,进而带来消费的聚集,最终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大连软件园所在的由家村从原来无人问津的棚户区,变成今天大连最具国际化氛围、最具吸引力的区域,其显著的‘倍增’效应,有力地推动了大连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了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大连软件产业的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样本,成为中国实现传统产业升级,跻身世界经济新舞台的重要推动力。”孙荫环无比骄傲。
“软件成就未来,人生难得几回搏”,正是这位共和国同龄人内心的真实写照。“真情回报社会,这是企业家胸怀和操守”
社会责任
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孙荫环从来没有忘记作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他把这看作是“为人的胸怀,做事的操守”。
“如果不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其他事情很难实现。”这是孙荫环在夏季达沃斯年会上向记者表达的看法。他认为,如今的社会,特别是在国际社会中,如果一个企业不是一个愿意担负起社会责任的企业,那么它很难得到合作者认可,国际社会对企业的信誉、责任要求是很严格的。亿达集团作为一个“成长型企业”,已被吸纳为全球首家“世界经济论坛成长型企业社区会员”。企业在发展,同样没有忘记回报社会。从2000年到现在,亿达集团投入教育、文化、慈善、扶贫、赈灾救济等社会各项公益事业的资金近两亿元人民币,仅2007年,亿达集团慈善公益总投入就高达4200多万元。
孙荫环的做法得到了他的老朋友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的赞同:“不要把社会责任看成是一种压力和负担,企业所有的社会公益行动都是一种‘长线投资’,它会赢得更多客户与员工的信赖,以及企业声誉的不断提升。”2007年11月,在“第三届中国优秀企业公民表彰大会”暨“第三届中国企业公民论坛”上,孙荫环成为7位“中国最具社会责任企业家”中唯一的大连人;亿达集团也光荣入围53家第三届“中国优秀企业公民”行列。
大爱无形,对绿色环保的关注显示了孙荫环更高境界的责任意识。据不完全统计,仅2000年至今,亿达仅在苗木绿化上投入的资金就达上亿元。在旅顺南路大连软件园二期启动之初,孙荫环一句“先栽树,后建设”,为大连留下了一片“绿色硅谷”。
世界第一钢琴品牌“施坦威家族”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即使沉默,也在诉说着一切!把这句话用于形容“环境”,同样恰当而美妙。面对沉默的钢琴,你可以想象玄妙的音乐;面对沉默的一草一树,一座青山,一潭碧水,你所能感受到的,也许是一份更为朴素却伟大的,超越于所有艺术之上的生命力量,一份来自自然界的最珍贵的馈赠。孙荫环和他的亿达要做的,就是成为一位最懂得珍惜这份馈赠的缔造者。
段慈善档案
孙荫环,亿达集团有限公司、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现任大连市人大常委、大连市慈善总会副会长。数年来,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曾获得过全国首届“爱心中国”——首届中华慈善人物称号、中华慈善总会中国公益事业十大新闻人物等荣誉称号。
2007年3月14日,大连市遭遇了50年来罕见的风暴潮,孙荫环捐款300万元;2007年9月16日,孙荫环作为发起人之一捐赠2,500万的“大连天地.软件园”IT人才基金及3,000万的黄泥川村新农村建设基金。2007年11月1日,孙荫环代表亿达集团向大连市慈善总会捐赠善款2000万元。
这只是孙荫环最近的举动。早在十几年前,他就开始向大连人民回馈了。由于时间久远,加上孙荫环对这类事情一贯的低调,很多慈善事业我们都无从查考。不过,有一些至今还在发挥作用。如1994亿达集团先后在大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大连医学院投入数十万元设立教育发展基金和专项奖学金,这些奖学金现在还滋润着大学学子。总之,在大连大大小小的慈善活动,处处可见孙荫环的身影。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大地震,救灾现场急需大笔资金。亿达公司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就捐赠巨款300万元,得到了公司上下一致的支持,也得到了大连群众的赞誉。
创新成就梦想
大连软件园董事长孙荫环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企业家,他用睿智与远见,果断而持续地投资软件园的建设,为大连营造出一片软件产业的绿洲。
远见开启未来
孙荫环带领亿达人,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把亿达集团发展成为集软件园投资、开发、运营、管理和软件人才教育培训、房地产开发、建筑装饰、组合机床制造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共有控、参股企业40余家,职工4000余人,资产总额112.8亿元。 2008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0.07亿元,利润5.8亿元,实缴税金6亿元。近几年,亿达集团累计纳税近20亿元,位居大连市民营企业之首。先后荣获中国成长企业100强、辽宁省重点企业、大连市民营经济纳税额最高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2007年,亿达集团成为全球首家“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成长型公司社区”会员。
1998年,孙荫环率领亿达集团启动大连软件园的建设,并引进了第一个入园企业——东软集团。 2000年,亿达集团与东软集团合资创建东软信息学院,目前已建成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南海东软信息技术学院、成都东软信息技术学院3所IT学院,在校生达2.3万人,成为中国最大的软件人才培训基地。
2007年,亿达集团又与瑞安集团携手,共同投资200亿元开发建设大连天地软件园,并将其打造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环境最优美的世界级绿色生态软件园区。预计到2015年,大连天地软件园将实现软件从业人员20万人,软件销售收入800亿元人民币,出口30亿美元。
经过11年的发展,大连软件园已成为国内最成功的软件园区和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领先者,并积累了丰富运营和管理经验。预计2012年大连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总产值达到800-1000亿,占大连市GDP的1/6左右,其中软件出口35亿美元。
追求更高的社会价值
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孙荫环认为,作为企业家,回报社会是应该有的社会责任。他把这看作是“为人的胸怀,做事的操守”。
他的善举可以追溯到10年前。从1994年起,亿达集团先后在大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大连医学院投入数十万元设立教育发展基金和专项奖学金;1998年为大连抗洪抢险活动捐款20万元。在大连大大小小的慈善活动,处处可见孙荫环的身影。近10年来,亿达集团已累计向社会捐助近2亿元人民币,用于各种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在开发建设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过程中,在积极解决部分农民就业的同时,还捐资3000万元建立了黄泥川村发展基金。同时,投资2500万元建立人才培养基金。
四、新闻评价
http://money.163.com/09/0909/20/5IQ0SDVI00253KH6.html
网易财经9月9日讯 2009年夏季达沃斯于9月10日至12日在大连召开,论坛主题为重振增长。在本届夏季达沃斯年会上,全球成长型公司又将有怎样的表现,有怎样的愿望?信息产业新领军企业有话要说。
亿达孙荫环:视野决定成败,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孙荫环:亿达集团董事长)
亿达集团董事长孙荫环把参加达沃斯的收获归结为两点:一是通过达沃斯掌握世界的脉搏,建立前瞻性的国际视野。达沃斯是思想的盛宴,以层次高、规模大、发展快、探讨的问题富于前瞻性而具备极高的影响力。对于企业来说,是否具备前瞻性的视野决定未来成败,所谓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参加达沃斯,能够让亿达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世界发展的方向、变化的趋势与轨迹,有效调整企业的发展思路,主动适应世界的变化,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二是通过达沃斯进一步实现亿达“与巨人同行”、建立国际化企业的梦想。亿达集团的愿景是成为区域领先、国内一流、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企业集团,“与巨人同行”是亿达走向国际化的核心战略。能够站在达沃斯这个平台上,是亿达在国际化道路上的一次突破。通过达沃斯,让世界了解亿达,不断结交四海朋友,找到更优秀、更高层级的国际伙伴是亿达的期待。
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夏季达沃斯——重振增长”。孙荫环表示,“绿色经济中蕴藏的机遇”的议题与亿达长期致力于推动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息息相关,是亿达关注的重点。
“绿色经济中蕴藏的机遇”的议题与中国重点发展软件与服务外包的战略高度吻合。今年2月,国务院副总理曾王岐山指出发展好服务外包对当前保增长,促进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提出要积极培育“中国服务”的国际品牌。
“绿色经济中蕴藏的机遇”的议题与大连建设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的目标高度吻合。今年6月,大连市委书记夏德仁明确指出,软件产业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金融危机,大连将把软件产业作为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推进软件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打造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的目标。
“绿色经济中蕴藏的机遇”的议题与亿达集团重点发展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的企业战略高度吻合。从1998年投资开发大连软件园开始,亿达集团致力于推动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大连软件园的成功,不仅为中国发展服务外包、转变增长方式提供了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样板,更是“绿色经济中蕴藏的机遇”议题的有力案例。
孙荫环表示,除了“绿色经济中蕴藏的机遇”的议题外,围绕“去杠杆化”世界中的新型商业模式、重新思考亚洲发展模式、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以创新满足社会需求等议题也都非常有价值,“都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