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
一、基本信息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安徽省无为县
出生日期: 1966年2月15日
行业: 商业 充电电池,汽车制造
毕业院校: 中南工业大学
主要成就: 1995年王传福创立了比亚迪
2009胡润中国百富榜中国首富(身价 350亿)
二、基本简历
王传福,安徽省巢湖市无为人,1966年2月15日出生,1987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同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1990年毕业后留院工作,1995年辞职,创办比亚迪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现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HK)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主席。
王传福出身贫寒,1966年2 月15日,王传福出生在安徽无为县的普通农民家庭,父母早逝。 王传福母亲去世时,正值初中毕业考试。王传福因此缺考了两门课程,没有考上当时热门的中专,而是进入无为县一所刚建立的普通高中,没有考上中专这种偶然给了王传福进一步读大学深造的上升空间,否则,一代技术狂人王传福可能会被淹没在平凡的生活中。人生的命运有时完全是偶然的,一个小小的因素就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王传福的一生就是这样被改变的。
1983年,王传福以优异成绩考入位于长沙的中南矿冶学院冶金物理化学系,出身贫寒的王传福埋头于学习之中,一心把专业课学好。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传福想做科学家,肯钻研问题,因此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在本科时王传福就开始接触电池,这为他未来的事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中国香港风险投资公司汇亚集团董事兼常务副总裁王干芝评价说:“王传福是我见到少有的非常专注的人,他大学学的是电池,研究生学电池,工作做的还是电池。”正是因为长期专注于电池领域,他才能做出成果。成功有时候靠的就是坚持。
1987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后,王传福即开始对电池的研究,1990年硕士毕业后,留在该院301室工作,2年后,年仅26岁的王传福被破格提拔为301室副主任。 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由于和王传福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王传福被任命为公司总经理。
1995年2月,王传福和他的表哥吕向阳一起创立了比亚迪,目前正在取代日本电池企业的垄断地位,成为第一流的电池生产商。
1997年,比亚迪已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成长为一个年销售近1亿元的中型企业。3年来,比亚迪每年都能达到100%的增长率。
获得第一次成功开始,王传福就开始酝酿更大的计划。为了稳固管理层,吸引更多的人才加盟,他从1998年就开始实施管理层持股。到2002年比亚迪上市前夕,王传福自己所持的比亚迪股份已降至28.8%,其余还有34名高管持有公司股份,持股比例达22.6%。
2002年7月,完成管理层持股改革的比亚迪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1211.HK,发行价格为每股10.95港元,为当时H股股票最高发行价,融资16.37亿港元。而此时,比亚迪的员工规模也已从刚创办时的20多人,增至2万余人。
2003年,王传福再次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他通过购买陕西秦川汽车77%的股权,宣布正式进军汽车业。他试图复制在手机电池领域的成功模式,来打造一个新的汽车王国。
2008年,巴菲特以18亿港元认购比亚迪10%的股份。在2009年的巴菲特股东大会上,巴菲特称王传福是“真正的明星”。随着巴菲特的青睐,比亚迪的股价也一路飙升,从入股时的8港元左右上涨到2009年9月28日收盘价的61.85港币。亮丽的上升曲线让巴菲特赚的盆满钵满,更最终让王传福登上了首富宝座。
经典案例(项目/企业)
1.比亚迪电池
90年代初期,王传福发现,作为自己研究领域之一的电池面临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当时要花2万-3万元才能买到一部“大哥大”,而欲买者趋之若鹜。王意识到手提电话的发展对充电电池的需求会与日俱增。而在他看来,技术不是什么问题,只要能够上规模,就能做出大事业。1995年2月,王传福和他的表哥吕向阳,吕是其表哥,当时从事证券,借了250万给王,二人一起创立了比亚迪,目前正在取代日本电池企业的垄断地位,成为第一流的电池生产商。
1995年下半年,王传福试着将比亚迪的产品送给台湾最大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试用。没想到的是,比亚迪产品优秀的品质,低廉的价格,引起了大霸浓厚的兴趣。当年底,大霸毫不犹豫将给三洋的订单转给了王传福。
1997年,比亚迪已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成长为一个年销售近1亿元的中型企业。3年来,比亚迪每年都能达到100%的增长率。当年,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全球电池产品价格暴跌20%到40%,日系厂商处于亏损边缘,但比亚迪的低成本优势越发显得游刃有余。飞利浦、松下、索尼甚至通用也先后向比亚迪发出了令人激动的大额采购订单。在镍镉电池市场,王传福只用了3年时间,便抢占了全球近40%的市场份额,比亚迪成为镍镉电池当之无愧的老大。
在镍镉电池领域站稳脚跟之后,王传福紧接着抓住了第二次机会,开始研发蓄电池市场具有核心技术的产品镍氢电池和锂电池。为此,王传福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最先进的设备,搜索最前沿的人才,并建立了中央研究部。当时锂离子电池是日本人的天下,国内同行不相信比亚迪能搞成,据说王传福当时在业内受到了嘲笑,但他相信这是机会。
随后,王传福专门成立了比亚迪锂离子电池公司,这一决定在今天已经结出硕果。根据《日经电子新闻》的统计,目前比亚迪在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领域仅排在三洋、索尼和松下之后,成为与这三家日本厂商齐名的国际电池巨头。
目前,比亚迪的生产规模达到了日产镍镉电池150万只,锂离子电池30万只、镍氢电池30万只,60%的产品外销,手机领域的客户既包括摩托罗拉、爱立信、京瓷、飞利浦等国际通讯业巨头,也有波导、TCL、康佳等国内手机新军,而无绳电话用户包括伟易达、松下、新利等行业领导者。比亚迪一跃而成为三洋之后全球第二大电池供应商,占据了近15%的全球市场。
2.比亚迪汽车
2003年1月,王传福不顾员工和亲朋好友的劝阻,毅然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的股份,正式涉足汽车产业。王传福认为,中国人多元化的需求,是非常需要中国自己的产品。
2004年2月比亚迪增持秦川汽车股份,以总价人民币5250万元再次收购比亚迪汽车15%的股权,2005年7月则完成对比亚迪汽车部分外持股权的收购,使股权进一步增加到99%。
2007年3月比亚迪(1211.HK)公布了2006年财报,实现利润11.28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汽车业务一改连续三年亏损局面,成功实现盈利1.16亿元,该业务2006年的销售收入达32.3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到414%。
2009年8月30日晚,比亚迪股份发布了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期内,比亚迪股份总体营收增长30%,其中汽车业务表现突出,同比大增133%,至88.77亿元。
1)突破技术壁垒
王传福认为,汽车天生就是一项中国人的业务,虽然涉及领域颇多,但是基于中国目前的工业体系已经没有什么特殊的壁垒,其中大量涉及的磨具,都需要人工来完成,中国企业成本优势明显。
至于技术壁垒,当时在接受《IT经理世界》采访中王传福解释:“大量采用非专利技术,迅速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一种新产品的开发,实际上60%来自文献,30%来自样品,另外5%来自原材料等因素,因此自身的研究实际上也就5%左右。”
比亚迪在上海 成立了“比亚迪汽车研发中心”。在700多亩的土地上,分布着8个汽车实验车间,汽车设计部门则分布在各个车间里……越来越多的工程师开始进入设计团队。
2)广纳人才与降低成本
王传福广纳人才,建设工厂,要和合资品牌和国内自主品牌竞争,王传福知道,中国汽车产品起步离不开低成本,只有用较低的价格,去为产品打开销路,站住脚跟,方能远谋。因为有电池事业利润,加之比亚迪科技早已是上市公司,王传福有足够的底气造低成本的车。
2004年比亚迪第一次参加北京车展,其散发的印刷品上,印着王传福的语录:“一辆上百万元的车,在我看来也就是一堆钢铁……国外汽车的价格为什么如此之高,是因为其40%的工序是依靠人工完成的……所以我们将尽可能地把汽车制造的工序分解到人工,由那些可能雇到的便宜的能工巧匠按照我们自己的现代工程技术人员所能设计出的方案进行制造,通过这种模式达到汽车生产的超低成本。”
王传福利用大量所谓的“人海战术”,在研发、设计、模具和生产各个环节,把人力资源优势发挥到了极致,用庞大的人力队伍代替机械,比亚迪制造模式大幅降低了成本。此后,比亚迪首款车型推出后,这款颇似丰田花冠的产品,却卖到了不到花冠一半的价格,在2005年,F3上市10几个月,销量突破10万辆,比亚迪产品一上市就打开了销路,王传福也在汽车行业站稳了脚跟。而在2009年8月份,F3以单月2万多辆的成绩,甚至跃升至中国乘用车销量榜首。
此后,比亚迪相继向市场推出了F3R、F6和F8,产品逐渐丰富,2009年个性小车F0上市,使人耳目一新。比亚迪产品不但得到市场认可,而且成为中国自主品牌中一个推进速度非常快的企业。
3)“双品牌”比较策略
王传福采用“双品牌”策略,保留原有的“福莱尔”走低价路线,定价在2-3万元,比亚迪品牌的轿车则另有思路。
比亚迪全无汽车行业的品牌积累,因此王传福大打败“比较牌”。比亚迪F3,由于外型颇似丰田花冠,在2004年的广州车展上,比亚迪展位最热心的观众是丰田的经理人,《羊城晚报》当时一篇文章的标题是《比亚迪F3:丰田花冠第二?》,本来舆论是质疑,但在比亚迪恰到好处的引导下,此后,这款7万元的F3不断被拿来与10万元以上的花冠比较。
2007年1月比亚迪F3单月销量突破10000辆。这是本土品牌以单一车型首次跨入“万辆俱乐部”,与伊兰特、凯越、福美莱并列称为中级轿车市场的所谓“四大金刚”。
4)技术创新与长远战略转型
王传福从造车的第一天开始,并不是被外界所认为的“疯”,他对汽车的未来有长远的考虑:未来的汽车必将是以电力和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而比亚迪在造电池方面的资源和禀赋,使得他更有胆量和底气。
2009年1月,比亚迪首次北美国际汽车展主展厅。比亚迪展出了其双模电动车F3DM以及纯电动车E6,吸引了后来投资比亚迪的巴菲特到场助阵。
王传福表示,电动车是比亚迪新一轮发展的突破口。电动车项目正是比亚电池和汽车两大产业的融合创新。比亚迪凭借在IT领域的技术实力和汽车整车制造能力,在新能源车领域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
去年上市的F3DM双模电动车是全球首款不依赖充电站的双模电动车。比亚迪后续会推出多款DM车型,包括F6DM、F0DM等,之后还会推出纯电动车型。比亚迪纯电动车e6也正在进行国家测试,计划在年底实现商业化。
2009年8月比亚迪股份发布的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比亚迪股份总体营收增长30%,其中汽车业务表现突出,同比大增133%至88.77亿元,有分析人士指出,在2009年整体经济环境不利的形势下,比亚迪能够实现赢利和高速增长,汽车业务的优异表现功不可没。全球第二大手机电池生产商比亚迪已经基本完成了从电池和手机配件代工生产到汽车行业为主业务模式的战略转型。
5)辉煌业绩
而在传统汽车领域,2008年,比亚迪销售逾18万辆,随着比亚迪年中报的发布和巴菲特狂揽500%的投资收益回报,已经再无人质疑2003年王传福进军汽车行业的决定。
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代工业务下滑的同时,比亚迪汽车业务已经成为二次充电电池、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的有力支撑。受国内一系列汽车消费支持政策的影响,2009年上半年成为比亚迪近年来业绩增长最快的时期。
2009年8月30日晚,比亚迪股份发布了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期内,比亚迪股份总体营收增长30%,其中汽车业务表现突出,同比大增133%至88.77亿元,经营边际利润更是由2008年上半年的9.5%大幅上升至14.4%。汽车业务份额占整体营业额的比例从2008年上半年的31%攀升至2009年上半年的55%,首次超越二次充电电池、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成为比亚迪股份占比最大的业务板块。
比亚迪F3、F0和F6整体销量增长带来的规模效益使成本出现下降,由此导致比亚迪利润率增加。中报称,汽车业务的迅猛增长为集团带来了理想的营业额和毛利率贡献。该业务占比的上升使得集团毛利率从2008年同期的19%上升至20%,毛利也随之上升33%至31.65亿元;在国内上市乘用车企业中,盈利能力仅次于东风汽车和上海汽车。
比亚迪F3跻身“两万辆俱乐部”成员,成功成为2009年上半年轿车品牌销量前5名的车型。全国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月份,比亚迪F3累计销量已经突破40万辆。
根据比亚迪汽车2009年40万辆销售计划,除7月份推出的硬顶敞篷轿跑车S8外,下半年,比亚迪将有G3、M6、S6、L3四款全新车型上市。此外,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F3DM已于8月底开始针对进行全国范围的私人用户进行试驾推广,比亚迪纯电动车e6也正在进行国家测试,计划在年底实现商业化。
四、解析
1.蔑视传统专利制度与规则的技术路线,实现特定意义上的技术创新
有人评说,王传福蔑视现有的商业秩序和游戏规则,“他信赖年轻的工程师胜过资深的欧美技术专家,他认为什么都可以自己造,而且造的比高价买的更管用,他觉得技术专利都是‘纸老虎 ’”。
王传福改变了中国企业家的形象。那些在全球产业分工链条上苦苦挣扎,为了获得一份低端打工仔职位而不断压低身份,不惜血本甚至自相残杀的人群中,终于走出来一位“技术派”领军人物,以拆解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为己任,狂热追求技术创新,并组织起了一支真正能征惯战的本土化的技术研发和制造队伍。
“我们从不对核心技术感到害怕。别人有,我敢做,别人没有,我敢想。比亚迪每个单位遇到问题,我们都会说,你解决不了,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你缺少勇气。”
王传福的看法更实际。针对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的“技术恐惧症”,他说,这种恐惧正是对手给后来者营造的一种产业恐吓,他们不断地告诉你做不成,投入很大,研发很难,直到你放弃。汽车?说穿了不过就是“一堆钢铁”。
2.人海战术与低价路线,打败竞争对手,占据市场优势地位。
王传福上项目还有他的独到之处。与国内很多企业盲目追求现代化,往往不切实际地花大价钱引进国际领先水平的生产线相比,王传福从头到尾都是自主开发研制产品。不仅如此,王传福在工艺、原料和质量控制、降低成本等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此外,王传福直接介入供应商的材料开发环节,利用比亚迪强大的科研能力,共同制订降低成本的方案。
他拥有独特的解决之道。投资一条电池生产线,要几千万元,没钱怎么办?自己造。王传福“土办法”看上去很笨拙:自己动手制造生产设备,把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由人工完成的工序。没钱,难道还没有人?
王传福利用大量所谓的“人海战术”,在研发、设计、模具和生产各个环节,把人力资源优势发挥到了极致,用庞大的人力队伍代替机械,比亚迪制造模式大幅降低了成本。
从电池生产线到汽车模具,王传福把人力资源开掘到了极致,二十名工程师怎么也能顶上一台机械手吧。在日本、欧美,工业化意味着大机器制造,尽量减少人工。经过比亚迪改造的“中国特色工业制造”,却是“人海战术”,或叫工程师制胜。利用好中国的高级人才和低级人才,让其淋漓尽致地发挥,才是“中国制造”的真正优势。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比亚迪制造模式”不但大幅降低了成本,而且将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工艺改进自始至终地融入到了制造业的各个环节。他们发现,“半自动化人工”的准确率并不比全自动化低,而且避免了批量加工出错后的大规模召回难题,它可靠又灵活。
3.比亚迪格外注重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能力”,坚持专业化的产业链延伸战略
中国香港风险投资公司汇亚集团董事兼常务副总裁王干芝评价说:“王传福是我见到少有的非常专注的人,他大学学的是电池,研究生学电池,工作做的还是电池。”正是因为长期专注于电池领域,他才能做出成果。成功有时候靠的就是坚持。
从电池到汽车,到电动汽车,最终还是没有脱离电池的本专业。
4.新兴行业与国际顶级金融资本家的结合,加资本市场,成就了王传福的首富传奇。
2008年,王的身家60亿,今年身价飙升至350亿元。近300亿元的增量,将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推上了2009年中国新首富的宝座。
推动王传福财富激增的,是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比亚迪股价神话般的疯涨(从去年9月的每股8港元左右,涨到目前每股80多港元)。由于王传福拥有比亚迪27.83%的股份,其身价自然也坐上了直升机。这一切来自去年9月,巴菲特入股比亚迪。而股神所看中的,就是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概念。也就是说,是“新能源”成就了王传福的首富传奇。
通观10年来的中国首富榜可以发现,首富位置上主角的更迭,成为观察经济走势的一个窗口。此次王传福凭借新能源登顶,无疑预示着新能源行业开始在经济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当初王传福之所以选择进入汽车领域,是因为比亚迪在电池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可以将比亚迪电池的优势应用于电动汽车行业。2007—2008年石油价格飙升,加上低碳概念的盛行,使得清洁替代能源成为全世界的主题。新能源汽车概念也成为最受关注的明星之一。
比亚迪采取的方式就是用新能源概念作为营销核心,带动传统产品销售。经过多年炒作,比亚迪已经成了新能源汽车的代名词之一,而巴菲特因新能源概念入股比亚迪,更成为比亚迪品牌营销的一个契机。而比亚迪知名度的提升,直接拉动了比亚迪传统燃料车的销售。今年比亚迪汽车的销量预计将超过40万辆,达到43万辆,增幅将再度翻番。比亚迪采用概念营销的模式,以新能源汽车之名,在传统汽车领域站稳了脚跟,并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
5.97金融危机中,巧妙应对市场波动,电池事业迅速扩张,成就行业优势。
当年,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全球电池产品价格暴跌20%到40%,日系厂商处于亏损边缘,但比亚迪的低成本优势越发显得游刃有余。飞利浦、松下、索尼甚至通用也先后向比亚迪发出了令人激动的大额采购订单。在镍镉电池市场,王传福只用了3年时间,便抢占了全球近40%的市场份额,比亚迪成为镍镉电池当之无愧的老大。
6.利用特定行业爆发式增长的契机,迅速将成功模式复制到陌生的领域
2003年,比亚迪以2.69亿元收购秦川汽车,进入完全陌生的汽车领域,业界哗然。当时中国掀起了民企进军汽车行业的大潮,美的、波导等知名企业纷纷加入战团,当时名不见经传、从未涉足过汽车领域的王传福,是最不被看好的“赶潮者”之一。
比亚迪将在电池和手机领域的生产模式搬到了汽车上,尽管第一辆土里土气的样车面世的时候,不但王传福傻了眼,经销商更是沮丧到了极点,然而,比亚迪坚持低成本战略和走模仿道路,2006年,比亚迪的汽车业务开始盈利。2007年到现在,比亚迪汽车的增长让业界刮目相看,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生产了18万辆汽车,同比增长150%以上,全年有望卖出43万辆。
最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走在了全球同行的前列。F3DM从2008年底上市后,一直受到各方关注。最近国家工信部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F3DM作为唯一的轿车入选。比亚迪引以为傲的铁电池技术,其一次充电能行驶300公里,性能远超丰田等国际品牌。
短短14年时间,比亚迪利用我国手机、汽车行业爆发式增长的契机,积极把握最新产业趋势,实现了跳跃式发展,成长为一家明星企业。
五、附注
荣誉称号
2002年11月获香港“紫荆花杰出企业家”奖;
2002年度“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
2002年首次进入了《福布斯》杂志推出的“2002年中国富豪榜”;
2003年9月入选“深圳十大杰出青年”;
2003年6月王传福以企业家的身份,被《商业周刊》评选为25位“亚洲之星”之一。
王传福与巴菲特
王传福最为媒体所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是“股神”巴菲特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入股。2008年,巴菲特以18亿港元认购比亚迪10%的股份。在2009年的巴菲特股东大会上,巴菲特称王传福是“真正的明星”。
随着巴菲特的青睐,比亚迪的股价也一路飙升,从入股时的8港元左右上涨到2009年9月28日收盘价的61.85港币。亮丽的上升曲线让巴菲特赚的盆满钵满,更最终让王传福登上了首富宝座。
巴菲特认为王传福具备独特的管理运营能力,在他治下,比亚迪是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公司。早在2003年3月比亚迪刚进入汽车产业就成立了电动汽车研究部,并于2006年1月正式成立了电动汽车研究所,计划未来3年内投资10.2亿元,基于比亚迪汽车的现有基础和优势,建成电动汽车研发、测试中心和生产基地。
2009年胡润百富榜排名前十二位的富豪
王传福张茵许荣茂列三甲
榜单显示,“胡润百富榜” 排名前十二位分别是:王传福(350亿)、张茵家族(330亿)、许荣茂家族(320亿)、杨惠妍(310亿)、黄伟、李萍夫妇(300亿)、刘永行(300亿)、卢志强 (300亿)、朱孟依(300亿)、王健林(290亿)、刘忠田(280亿)、杨严彬(280亿)、张近东(280亿)。
王传福以财富350亿元成为2009年中国首富,其财富较去年增加了290亿元,排名从去年的103位上升到今年的第1位。比亚迪2002年在香港主板上市,43岁的王传福拥有27.83%的股份。2008年,巴菲特宣布将以18亿港元认购比亚迪10%的股份。比亚迪是新一代“绿色汽车”的领导者,正好顺应了“科技”、“环保”、“创新”、“新能源”全球之势。
参考资料:
- 09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 《比亚迪神话:王传福的创业人生》(赢在创业书系)阮建芳 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9年10月 35.00元
- 《中国新首富王传福》叶青肖素均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 26.00
- 《巴亚迪之父王传福:巴菲特看好的人》 郑祥琥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10-1 39.00
扩展阅读:
1.王传福:电池大王要做汽车大王 http://www.p5w.net/stock/hkstock/gsxx/200810/t1942003.htm
2.360度王传福:一个电池商对汽车业的入侵 http://finance.qq.com/a/20080505/001599.htm
3.比亚迪创立人王传福拥350亿成中国新首富 http://auto.ifeng.com/news/domesticindustry/20090929/116701.shtml
4.王传福:http://www.gglsw.cn/news/fzzx/2009-09-29/3209.html
5.http://hiphotos.baidu.com/daodaoju/pic/item/e23dc63e6bda88c055e72324.jpg
6.http://www.cnr.cn/allnews/200911/t20091105_505581185_2.html
7 http://www.sina.com.cn 比亚迪王传福富豪嬗变:从第103到第,1仅用一年2009年12月27日 中国经营报
8 http://www.sina.com.cn 比亚迪王传福:冒险家乐园的“山寨大王”2009年12月31日 09:31 南都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