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亮胜
一、基本信息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1955
籍 贯:广州梅山
所属行业:日用品 卫生用品
职位:丝宝集团董事长
排 行 榜:2009胡润中国富豪榜第176位
财 富:50亿
二、基本简历
职业生涯
梁亮胜先生祖籍梅州市梅县松口大塘,现定居加拿大温哥华市。他出身艰苦,1968年他作为“老三届”中学生,在梅县山区“上山下乡”。三年的“广阔天地”生活,使他在煤油灯下自学了一些大学课程。1970年被招工到了一个国营矿山。他每天下井采矿,是强体力劳动,但他从不叫苦,天天抢重活干。一年以后,他离开矿工岗位,先后任专职团干部,到工会抓工人业余文化生活。又《梅江报》、《广东画报》把他借去,不久文化局又调他去搞摄影。
1982年,改革开放的新政策使他和太太有机会去了香港。当时他们一家在香港只住四五平方米。不到三十平方米的房子住了三家人,他俩口子只能在厅里挤睡沙发,即使这样艰苦,他还是每天晚上坚持去上夜校。他学得很系统,学了航运,学英语,学国际贸易、对国际贸易,还学经济管理。他通过两三年的学习,对现代贸易、对国际金融有了新的认识,加上他在内地的生活的积累,就撑握了个人的发展机遇。他通过“广交会”知道了国内急需木材,于是和内地商家联系,结果做成了几笔大生意,赚了几笔美金。这就是梁亮胜的“第一桶金”,也是他的原始积累。
有了本钱,梁亮胜舒展了一下腰身,要大展拳脚了,他瞄上了化妆品。1986年起,他用了两年的时间,搞市场调查,找合作者。他几乎找遍了东南亚,最后在香港贸易发展局的帮助下,一家日本公司愿意和他合作。正式在香港注册丝宝公司是1989年3月。梁亮胜一开始就考虑在内地投资登陆,他选择当时在国内辐射力比较强,而且辐身比较远的,号称“九省通衢”的武汉来发展丝宝。他很看重地理环境和商业辐射环境,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丝宝每年以翻番的速度飞跃发展,除了天时、人和与武汉这个地利也分不开,还与他首创的那种国营批发加企业终端促销的特殊营销方式分不开。武汉当时属于大批发,丝宝直接和国营批发站合作,把产品货给你批发站去批发,市场我帮你去做,我去搞宣传,我帮你卖。
当二十多层的丝宝国际大厦,矗立在汉口黄浦大街,就标志着一个企业的崛起。丝宝从1989年开始,已在国内投资兴办十二家独资、合资企业;经营成就卓然于化妆品、洗涤用品、卫生用品、美容沙龙、医药、房地产、广告艺术文化传播等领域,拥有丽花丝宝、舒蕾、洁婷、美涛、柏兰、风影六大知名品牌,分布全国各地的营销分公司联络处、办事处有300余家;同时在日本、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建立有分支机构。丝宝集团公司的业绩已雄踞湖北省外资企业的前列,在编职工2万4千余人,营业额近30亿,上缴利税2001年达1.7亿。
创业历程
丝宝集团看起来也像一个“神话”。一个没有任何权势与财富背景的人,把它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成为拥有十几家公司、上万职工、年产值22个亿、完税1.9个亿的国际性大集团公司,只用了短短不到12年时间。其发展过程似乎也很顺利,少有什么大的波折。其间,其产值以年增幅100%的速度快速成长,有些年份甚至达到200%。它的某些品牌,如“舒蕾”,在市场份额方面,已经能跟世界日化业的“巨无霸”美国宝洁公司抗衡。其独特的创业历程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与其产品在市场上咄咄逼人的态势相比,这个公司及其领导人却很低调,很少在媒体上见到他们的报道。其在大众传媒上的产品广告,也是最近两年才开始多起来。
从精神财富开始积累
资本的发展有个原始积累时期,这是资本发展的一个非常时期,在世界范围来说都是这样。但是,从梁亮胜接受过的少有的几次采访和丝宝人的介绍来看,他更强调的是早期生活给他精神上的积累对他后来成功的影响。他强调最多的有这样三个方面:吃苦、学习和沟通(政治思想工作),另外,还有就是永不满足现状的天性。这家集团公司实际上是一家港资公司。但是由于其老板梁亮胜的内地背景,以及这个集团公司主要是在内地发展起来的事实,使人们常常在不经意间把它看做了内地企业。
梁亮胜与他的同时代的人有着相似的经历,上过山下过乡干过“革命”,当过工人,还做过基层共青团的领导。但是与许多成功者一样,与许多普通人不同,他从这些经历中得出了不同于常人的人生感悟,这使他走上了一条不同于常人的路。
虽然梁亮胜的祖父祖母都是印尼华侨,但父母却都是生活在新中国,都是国有企业的基层干部。他的家庭背景,特别是他的母亲,培养了他争强好胜的上进心,老想做得比人家更好,要给他妈妈争气。他后来总结他的这段生活对他的影响时认为,那段生活给他补了艰苦劳动的一分。那时他是矿山里面的无名矿工,一个小青年,没有任何背景,不可能有任何照顾;其次,他的身体不壮,可工作是强体力劳动,一天到晚腰都直不起来。那是个硫铁矿,用来提炼硫磺的,硫是发热的,很热很热,一进到矿井必须把衣服全部脱光,只穿着个裤衩和双雨鞋。一个班做下来,差不多半雨鞋是汗,一走路整个雨鞋“哗哗”直响。但他从不叫苦,天天抢重活干。由于他能吃苦,并不断地动脑筋,要把事情做到最佳、最好,他就从一名井下矿工变为一名摄影师。
一切准备就绪,丝宝公司开始向市场推出它的第一批化妆品产品——丽花丝宝,并大力宣传日本技术的概念,丝宝在短时间里还算有个不错的开端。进入市场,必然免不了竞争。几乎与丝宝同时进入内地的美国宝洁公司是行业内的巨无霸,丝宝当时无论如何是没有实力与之相争。丝宝公司最早在市场上遇到的麻烦,看起来很另类。在丽花丝宝推出来的时候,湖北黄石的一个厂家也很快搞了个丝宝,叫慕尔丝宝的同类产品,推向了市场。凡是有丽花丝宝的地方,就有慕尔丝宝出现。在湖北这个狭小的市场上,双方开始了刀枪相向的短兵相接。为了“丝宝”这个名称,两家公司还对簿公堂。在双方争夺白热化的关键时候,又有媒体向公众披露,丽花丝宝所谓的日本概念,根本就是自己编出来蒙人的,实际上它是个彻头彻尾的国内公司,虽然它在香港注册。的确,丽花丝宝的商标与和服少女的广告强化了它的日本概念。有传言说,慕尔丝宝是梁亮胜的内弟搞的。他的这个内弟是最早跟他在武汉创业的四五个人之一。由于某种原因离开丝宝后,就搞了另一个丝宝来和梁作对。不管这个传言是否属实,但这些不利的情况让初出茅庐的丽花丝宝有点挠头。两个丝宝之争最终不了了之,丽花丝宝无可奈何地看着慕尔丝宝的借船出海。不过,这场市场之争的结局非常有戏剧性,慕尔丝宝在日渐激烈的市场上节节败退,自己打败了自己。一场商标之争因为对手的死亡而烟消云散。这件事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一个道理:不管对手的策略如何,能让一个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性因素还是它自己——它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但这些事情最终还是给丝宝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丽花丝宝只能成为一个二三流的品牌,甚至在武汉,广东过来的美国绿丹兰的名声也盖过了它。这种局面显然是梁亮胜不愿面对的。再从丽花丝宝不温不火的状态中寻找新的亮点已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有新的突破,就必须改头换面。他开始试图在洗发水市场寻求新的突破点,而新产品也要像宝洁那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火局油护发”的舒蕾就这样横空出世了。丝宝和宝洁虽然同时进入中国内地,但不同的是,宝洁挟外资强大的资本优势,每年以巨额的广告投入迅速成为国内洗发水品牌的代言人。虽然自进入中国的那一天起,宝洁和丝宝就不在同一个水平线和重量级上,但梁亮胜心有不甘,连几个同一层次的竞争对手都不如,与他当初的理想更相差甚远。
独门兵器
终端营销策略
这条特殊的路,就是被丝宝人运用得烂熟的终端营销策略。在市场营销上,丝宝又给那些想创业的人怎么样绕开大公司的优势、发挥自己特长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实际上,丝宝公司在营销上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终端营销的工作。梁亮胜认为这是他们营销工作一贯的特色。丝宝最初直接和国有批发站合作,运用的是其他人没有的模式,别的企业是把商品给了批发站就不管了,剩下的是批发站的事;而丝宝把货给了批发站去批发后,还亲自去做市场、搞宣传,帮批发站去卖商品。梁亮胜认为,“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丝宝每年以翻番的速度飞跃发展,除了天时、人和,与武汉这个地利也分不开,还与我们首创的这种国有批发加私营终端促销的特殊营销方式分不开。”事实证明,这种首创的国有批发加私营终端促销的特殊营销方式,也在丝宝初期起到了关键作用。始终盯住销售终端,同样是舒蕾后来能够傲视群雄的重要法宝。
舒蕾的终端促销曾被《中国经营报》做过典型报道。应该说,丝宝选择终端既是明智之举,也是无奈之为。丝宝集团从一开始就必须与宝洁正面相遇,因为洗发水的主要消费群还是在城市,而这一领域正是宝洁重兵所陈。作为一种策略,丝宝找到了宝洁的软肋所在,它并没有像一般的品牌推广一样从高端的广告做起,他们选择了地面战,从卖场做起。这就绕开了当时宝洁重兵把守的“关口”,避免与宝洁这个强大的对手正面冲突——从对手忽视的地方开始做起。不仅仅是这样的气魄,丝宝在卖场上的功夫下得可谓是到了家。在大中城市的很多商场里,如果你注意一下就会发现,舒蕾洗发水总是占据着最好的位置:与顾客身高差不多的那一层货架,顾客先看到的就是舒蕾。当然,这些小小的细节都不是随意偶得的,丝宝集团在其中下得功夫可见一斑。舒蕾的质量保证了不少回头客。
当别人还在电视广告上短兵相接时,舒蕾在终端一步步抓住了消费者,用这种全方位、全包围、持续性的“野蛮”掠夺开始壮大和崛起。舒蕾在2000年坐上了宝洁重兵设防的城市洗发水市场的第二把交椅。以舒蕾为先锋,丝宝集团开始突破宝洁对中国日化市场的垄断,接着又推出了一系列品牌,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到2001年,丝宝集团的年产值达到了22个亿。
“补分哲学”
独特的管理思想
1999年出版的梁亮胜的《梅花与剑》,是他管理经验的一个集中总结。从书中可以看出,早期在内地的工作和后来的学习,对他的影响很大。有人认为,家族式管理是东方的私营企业摆脱不掉的一大特色。但是,除了初期梁亮胜的内弟,伴随着丝宝集团的创立和成长的都是些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他内弟在丝宝创立后不久就离开了,所以,丝宝集团没有一点家族式色彩。但是,它也与西方现代企业制度不同。因此,丝宝的管理方式有浓厚的丝宝特色。对这一点,梁亮胜非常得意。《梅花与剑》一书中,他说他很欣赏一句名言:“既然世界上有一百分,九十九分也包含失败。”并说,他的企业就是要善于在九十九分上补上那最后的一分——在中国企业先进经验上再补上现代企业文化的一分。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对他的管理心得做了一个简明而经典的解说。他说,他的经验就是“全力抓好人的思想沟通,抓好队伍建设。这是我在国企里补分学到的。我当过团委书记,搞过工会,还在化工系统里面的各个工厂去搞社教、搞宣传,所以,我对做人的思想工作的操作模式都比较熟,而且知道传统国企的思想工作方法的利弊所在,如何进行补分改良。有些香港朋友、海外的朋友在内地办企业,常常说很困难,因为他们完全搬用了外国的那种管理模式,失去了中国的特色,不懂中国毕竟有一种中国文化背景,中国人有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性格,如果全部照搬外边的东西,缺少中国人所要的那种民族性、人性的传统,如中国人讲朋友、讲感情、讲义气之类的东西,就会格格不入。而国企里的思想工作传统,是含有许多中国文化传统的。只有在承认这一点上补充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才可能在中国内地办好企业。”梁亮胜认为他的领导艺术是从国企借鉴来的。国企最值得借鉴的就是做“思想工作。”可惜,现在一些国有企业忘掉了自己的这一优势。但是,在这一借鉴过程中,他也进行了补分,加入了现代行为科学的思想。他把他的政治思想工作叫做“沟通”。以前的“政治思想工作”有时带一种强迫性,而丝宝的“沟通工作”是一种平等交流,心灵倾诉,使人心服,心灵感动。梁亮胜认为这样的沟通,才能建设队伍。丝宝有个“队伍建设办”,它相当于大型国企的组织部,梁亮胜亲自任主任。“队伍建设办”的第一任务是加强思想工作。丝宝创办了对开4版的《丝宝风》,后来又在企业内部网上开设了留言板,作为员工心灵沟通的一个固定园地。在梁亮胜的补分哲学中还非常重视个性的兼容,他叫做性格补分。他在他的企业里,非常重视管理人员和职工个性的充分发展,但他同时也要求他们能兼容他人的个性,注意听取他人的意见,向他人学习,他自己在企业里也是这么做的。可能正是由于他和他的企业具有的这种包容性,使丝宝具有了很大的凝聚力和创新能力。梁亮胜所谓的补分哲学,实质上就是一种追求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这应该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和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备的基本素质。不过,梁亮胜对成功有他另一种看法,他可能不承认他现在就可以“功成名退”了。他说:“真正达到100分的圆满事物几乎是没有的,所以,我们的任何成功也只是99分,永远需要补分、补分、再补分。”
三、经典案例
湖北首富梁亮胜创业史
湖北首富梁亮胜用12年时间将丝宝从小企业发展成为大集团公司
梁亮胜的丝宝集团看起来像一个“神话”。在没有任何背景的情况下,梁亮胜把它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成为拥有十几家公司、上万职工、年产值22个亿、完税1.9个亿的大集团公司,只用了短短不到12年时间。其间,其产值以年增幅100%的速度快速成长,有些年份甚至达到200%。它的某些品牌,如“舒蕾”,在市场份额方面,已经能跟世界日化业的“巨无霸”美国宝洁公司抗衡。在2007胡润百富榜中,梁亮胜以60亿元资产再次荣登湖北首富,他在榜单的排名也从去年的218位升至今年的116位。
檀香木中掘得“第一桶金”
1951年,梁亮胜出生于广东省梅县。梁的祖父祖母都是印尼华侨,但父母一直生活在中国,都是国营企业基层干部。梁亮胜打小就喜欢创造,有生意头脑。梁亮胜上小学六年级时,他用刻钢板的蜡纸将铜线包起来,扎成变压器,再把装鱼肝油的玻璃瓶切割以后做成蓄电池,最后组成一个电鱼器在河里电鱼。结果,真能电到鱼。后来,邻居用60元钱买下了这个电鱼器。
1968年梁被下放到广东梅县山区。在两年的时间里,梁靠着一盏煤油灯自学了一些大学课程。1970年,梁被招工到广东的一个国营矿山采矿,19岁的梁从此成为矿山的一名小矿工,每天下井采矿。由于表现出色,1年以后,梁亮胜当上矿团委副书记,负责厂办刊物的编印。
1982年,梁带着太太来到香港,一家人住在香港一处小得难以想象的房子里。3年时间,梁在香港系统学习了航运、英语、国际贸易和经济管理等课程。
梁亮胜通过那两三年的学习,对现代贸易、国际金融,有了新的认识,加上他以前在内地的经历,就能够结合起来考虑个人的发展。1985年,他通过“广交会”知道了国内急需檀香木材,就和国内商家联系,结果一下子作成了几笔大生意,赚了大约200万美元。
避实击虚 突破日化市场垄断
有了资金和管理经验,梁亮胜萌发了做实业的想法。1986年,梁亮胜选定了化妆品作为创业的起点。1989年3月,丝宝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
选择发展基地是关系企业未来的大事,很多朋友劝梁亮胜把基地选在广东,但他认为丝宝的定位是要做成一个全国性的品牌,要选就应该选辐射力强的地方。而在国内辐射力强、覆盖范围比较广的就是号称“九省通衢”的武汉。选择武汉,不仅节约很多运输成本,也可以让产品流通更快。
避实击虚 舒蕾横空出世
通过市场调查,梁亮胜发现中国的女性消费者比较青睐日本护肤品,针对这一特点,梁将首个产品丽花丝宝装扮成了日本品牌。在大力宣传日本技术的概念的同时还采取了电视广告等高空轰炸的效应,丝宝在短时间里还算有个不错的开端
之后,梁亮胜开始试图在洗发水市场寻求新的突破点,而新产品也要像宝洁那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焗油护发”的舒蕾就这样悄悄登场了。
一开始,谁也没有留意舒蕾。宝洁当时的目标正放在奥妮身上。刘德华、周润发纷纷向国人展示黑头发、中国货,奥妮的崛起令人吃惊。于是,在各个卫视台7点钟新闻前的广告时段,宝洁开始了铺天盖地的广告。所以,广告密度并不强的舒蕾不太引人注目。
终端营销策略傲视群雄
实际上,丝宝公司在营销上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终端营销的工作。梁亮胜认为这是他们营销工作一贯的特色。丝宝最初直接和国有批发站合作,运用的是其他人没有的模式,别的企业是把商品给了批发站就不管了,剩下的是批发站的事;而丝宝把货给了批发站去批发后,还亲自去做市场、搞宣传,帮批发站去卖商品。梁亮胜认为,“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丝宝每年以翻番的速度飞跃发展,除了天时、人和,与武汉这个地利也分不开,还与我们首创的这种国有批发加私营终端促销的特殊营销方式分不开。”
事实证明,这种首创的国有批发加私营终端促销的特殊营销方式,也在丝宝初期起到了关键作用。始终盯住销售终端,同样是舒蕾后来能够傲视群雄的重要法宝。2000年,舒蕾坐上了宝洁重兵设防的城市洗发水市场的第二把交椅。以舒蕾为先锋,丝宝集团开始突破宝洁对中国日化市场的垄断,接着又推出了一系列品牌,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到2001年,丝宝集团的年产值达到了22个亿。
记者手记
发展初期,梁亮胜认识到,丝宝与宝洁硬碰硬,无异以卵击石,所以与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如改向猴山行。当别人还在电视广告上短兵相接时,丝宝在终端一步步抓住了消费者,用这种全方位、全包围、持续性的掠夺开始壮大和崛起。正是这种不按牌理出牌的成功才让梁创造出丝宝神话,并且成就了个人的财富。
梁亮胜:追寻“美的事业”
中国日化产业发展的历史,注定要为梁亮胜和丝宝集团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湖北成为丝宝集团“美的事业”的起点和中心,并感受着梁亮胜和丝宝集团充满社会责任感的“大美”。如果不是“富豪榜”的兴起,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梁亮胜和他的丝宝集团中国总部位于湖北武汉。作为第一批外来投资者,香港企业家梁亮胜不仅为湖北带来了资金、技术、管理,还缔造了舒蕾、美涛、洁婷等全国知名品牌,为老工业基地武汉涂上了一抹时尚的亮色。12月9日下午,在位于汉口黄浦大街的丝宝国际大厦,记者见到了前一天才从香港飞到武汉的梁亮胜,57岁的他气质儒雅,看起来很年轻。他动情地说:“丝宝集团在湖北发展20年,与湖北这片热土融合20年。如同生于斯长于斯的湖北人一样,‘湖北’二字已深深烙印在我的生命里。” 做“湖北的宣传员”
1989年,香港丝宝集团创业伊始,梁亮胜期望回到祖国内地拓展事业,他瞄准了大陆潜力巨大的化妆品市场。然而,当时中国大陆正经历着那场“政治风波”,梁亮胜的思想斗争也十分激烈,是投资大陆还是留在香港发展?“当时很多朋友从大陆撤资,但以我对大陆多年的了解,
改革开放不会走回头路。”梁亮胜坚定了信心。丽花丝宝美容霜一亮相,就受到爱美女士的青睐,销售额节节攀升。号称“九省通衢”的武汉是全国三大批发中心之一,主要辐射中国中西部市场。刚开始,丝宝从广州运产品到武汉,在湖南境内有段路很难走,往往一堵两三天,夏天车内温度极高,再加上路途颠簸,美容霜成了“美容泥”,梁亮胜决心在湖北投资建厂。
丝宝先在仙桃租用厂房,此后不断追加投资,大手笔建设丝宝工业园、文化步行街、酒店及生态旅游项目等,并控股湖北迈亚。多年来,丝宝在仙桃每年上交税收过亿元,涉足日化、酒店、旅游、纺织等多个行业,提供近4000个工作岗位,成为仙桃的支柱企业。
1999年,丝宝又在武汉沌口投资建设占地360亩的丝宝工业园。谈到这些投资,梁亮胜充满感激:“没有湖北的支持,就没有丝宝的今天。” 梁亮胜一直与湖北社会各界的关系非常融洽,湖北、武汉政府赴港招商,他必是“座上宾”,每每以丝宝在湖北的发展现身说法,力邀香港朋友来汉投资。近20年来,梁亮胜参加的大大小小的招商引资会、投资洽谈会有上百场之多,重复的话说了无数遍,但他从没觉得累。
丝宝集团办公室主任张义常说,论投资额度,丝宝不是最大的,但论促进汉港经贸往来,丝宝绝对是最热心的企业之一。“梁先生在两个角色间切换,湖北的宣传员,香港企业家投资湖北的咨询员。” 在不少聚会上,有人抱怨湖北投资环境不好,梁亮胜常常一人“舌战群雄”,为湖北说好话。有香港朋友问他,“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湖北人好不好打交道?他说,“九头鸟”比别人多八个脑袋,说明湖北人聪明。只要你把自己的真心投入进去,湖北人一定会用真心回报你。 “香港朋友信任我,只要对大家有帮助,我多说几遍也无妨。”就在前段时间,广州一家企业,本打算投资湖南,湖北的招商干部搬出梁亮胜作“救兵”。“你到湖北来,我们可以经常一起喝茶聊天,我引荐朋友给你认识”,梁亮胜一席贴心话,让这位投资商最终落户湖北。
2007年10月,丝宝集团旗下丝宝日化与德国日化巨头拜尔斯道夫集团达成战略合作。鲜为人知的是,谈判时,拜尔斯道夫集团并不是出价最高者,梁亮胜定下了三个不可退让的谈判原则:品牌、税收、就业都要留在湖北。 合作一年多,舒蕾的销售额同比上升15%,四大品牌都未被“雪藏”,梁亮胜相信,拜尔斯道夫集团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和品牌管理经验,会让品牌成长得更好。
为“湖北制造”加分
1996年,在丽花丝宝护肤系列产品发展势头良好的时候,丝宝推出了一个洗发水新品牌——舒蕾。 当时几乎没人看好舒蕾,国内洗发水50%的市场份额被国际日化企业垄断,旗下三个洗发水品牌分别主打营养、去屑和柔顺。舒蕾巧妙地避其锋芒,提出了“头发头皮双重护理”的新理念。 在销售渠道上,梁亮胜敏锐地觉察到超市、大卖场的崛起,舒蕾的堆头、灯箱、海报占据卖场最显眼的位置,同时丝宝自建的销售队伍,遍布二三级市场,各个专柜前都站着笑盈盈的丝宝美容顾问。“在消费行为发生的前一分钟进行终端拦截”,舒蕾一炮而红!
这一招,国际营销案例中找不到,但对中国市场很管用,丝宝销售额每年高速度递增。 现在,梁亮胜创造的终端营销已经成为包括宝洁在内的日化企业的“通用法则”,被载入市场营销教科书,梁亮胜被誉为“终端营销之父”。 中国日化市场上,舒蕾成为唯一同时拥有“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丝宝成为个人护理用品领域华人企业的一面旗帜。有人说,在日用消费品上,湖北已很多年没有叫得响的品牌,丝宝的出现,为“湖北制造”加分。 梁亮胜的管理理念也是中西合璧的。他提出“管理人要管理心,领导人要领导魂”。这被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评价为“中国式的‘松下经营成功之道’”。
“丝宝绝大部分员工都是湖北人,他们中的一大批人从丝宝的‘黄埔军校’中走出,成为国内快速消费品行业的中坚力量。”梁亮胜不无骄傲地说。 有位仙桃市领导曾说:“丝宝对仙桃的意义,不仅仅是增强了仙桃经济的活力,提供了就业,成为仙桃招商引资的名片,丝宝还为提高仙桃企业与市民素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标杆作用。比如,我注意到丝宝员工都很懂礼仪礼貌,他们回到家后,就会影响他的家人。再比如自从仙桃有了丝宝工业园,后来建设的很多工厂都向丝宝学习,建得很合理、漂亮。” “湖北公益第一人” 梁亮胜被人们记住,还因为他大力支持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迄今为止,梁亮胜为湖北等地的科技、教育、扶贫、赈灾等多项事业捐资超过1.3亿元人民币,被誉为“湖北公益第一人”。
2002年湖北省政府授予梁亮胜公益金质奖章。 谈到助学,他总会提及几年前在山区看到的一幕:一个长得很可爱的少年,因家境贫寒辍学在家,小小年纪就每天耕田、放牛。同样是从贫困中走出的梁亮胜,对此非常不忍,感到自己有责任帮助他们,“帮一个算一个,要让他们有知识有文化,不能成为国家未来的负担,而要让这些小孩长大后,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梁亮胜的捐助有一个特点,低调,不事宣扬,而且以雪中送炭为主。早几年资助农村小学生,后来免费义务教育开始普及,他转而资助处于各项政策断层的高中生。
前不久,丝宝为宜昌长阳县贫困高中生送去助学金。有工作人员建议,助学数额不算大,到长阳都是山路,梁先生本人就不用去了,但他说,能抽出时间,要与学生们见面。当天早上5点多,他从香港赶到深圳,搭上飞往宜昌的航班,到了长阳已是中午11点多钟。顾不上吃饭,他把受助学生召集起来开座谈会,和学生们谈自己小时候如何面对困苦的经历,他动情地说:“贫穷并不可怕,只要刻苦学习,就能改变命运!”
梁亮胜先后担任武汉市政协委员、湖北省政协常委和全国政协委员。对于提交的每份建议和提案,不管有多么繁忙,他都坚持要掌握第一手材料。他提出的对于湖北打造品牌、推行礼仪文化等提案,都引起很大反响。 梁亮胜说,个人的财富再多,对自己个人的意义和作用总是极为有限的,如果能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所帮助,才真正获得价值的体现。
浅谈梁亮胜的“补分哲学”
不久前与刘富道先生相聚,闲谈间说了他们武汉的几个风云人物,其中提到了梁亮胜和他的丝宝集团,话里有“温文儒雅、好学深思”之语。我当时没有在意,因为他举那些风云人物,不过是嘲笑山西煤老板怎么个没文化,而又颟顸莽撞,比如团购悍马,比如提上现金袋子购楼盘。我虽嘴上说哪儿都有这样的人,心里自然知道,还是山西多些。
相聚在太原,吃饭是我的买的单,明知他对山西的嘲笑大半是对的,自己又不是省长,不必把山西的毛病当作自己的身家性命,怕不小心中枢来个“另有任用”,回来还是有些许的郁闷。不知怎么忽然富至心灵,想到,山西的煤老板固然不行,武汉的“丝老板”真的就那么个好?
当即打开电脑,检索“梁亮胜”之名,一个回辙,哗啦啦一大片。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还有比我更清楚的吗?鸡蛋里挑骨头,原本就是我的拿手好戏。末后还得服气,仿过去某个电影上,国民党军官的话说,就是:“不怪我的那些煤老板省兄弟(一个家族的人叫堂兄弟,一个省的人该叫省兄弟)太无能,只能说湖北的这个梁老板太优秀了。”
就在将在关闭电脑的一瞬间,忽然看到一篇文章里说,这位梁先生有个“补分哲学”。文中引用梁先生的原话是:“如果世界上有100分,那么,99分也包含着失败……正因为有太多的不完美,才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补分,在补分中不断追寻美的张力,一步步缩短与完美的距离——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此。”
中国的领导人爱用数字表示政策,最有名的该是有伟大导师之称的毛泽东主席,用的最多的数字是95%,比如一说到国内有多少好人(革命群众),一开口就是95%,想来他老人家不过是极言治下好人之多。但是下面的人,将这句话反过来一用,问题可就大了,既然好人是95%,那么坏人就是5%,从来不想一想,这个百分比用于六亿,是一个多么大的数字,不用想也就出来了,三千万啊。
梁先生的这句话,也有百分数,但绝不让人感到恐惧。只让你感到亲切,引起联想。我就一下子想到一中一外,两个典故。中国的已成了成语,就是刘向《战国策秦策五》里说的:“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外国的也几乎尽人皆知,就是俗称爱迪生成功公式的那句话。准确的表述不必查了,我记得的是,成功是1%的天分,加上99%的勤奋。多少年来,至少从我上中学时起,老师一直是这么说的,我也一直是这么信的。但是,前几年忽然看到一篇小文章,说爱迪生先生原意绝非如此,这句话后面还紧跟着半句话,是:那1%的天分,要胜过这99%的勤奋。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那句话,实践的意义多些。我就有过这样的体验,“文革”中大串联,从湘潭步行上井冈山,每天走差不多一百里路,快到宿营地的那十里八里,真是步步钻心疼(脚上打了泡),一步一个血脚印啊。
而爱迪生的这句话,哲学的意味就浓多了。天分与勤奋,是不同质的事物,对于成功来说,又都是成功的因素。同样的因素,本该是平等的,但是因为它们质的不同,数量也就失去了约束。真该感谢五六十年代绝好的学习风气,当时若有哪个不晓事而又懂点外文的人,将老爱的这句话,全文译了过来又公开发表,对像我这样只会死下苦而绝无天分可言的人,该是何等惨重的一击。
有了这么多的铺垫,就可以说梁先生的这句名言了。
不必硬分析这句话,借鉴了什么,甚至模仿了什么,先得承认梁先生是个聪明人。聪明人对过往的借鉴,就是你能感觉到什么,却说不出什么。别说梁先生在表述上颇有新意,就是没有,能把同一个公式,用在不同质的事物上,已然是一种了不起的创造。这道理,说句俗浅的话就明白了,一个家庭主妇在厨房费的心机,比如对油盐酱醋的掌握,一点不亚于一个科学家在试验室里所费的心机,然而,最终他们还是各是各的。
梁先生的这句话里,“100”分是完满或者圆满的意思,无论中国的古代哲学,还是西方的现代哲学,完满或者说是完全,都只是个玄虚的概念,有嘛,理论上肯定是有的。既然有不完满,将不完满填补上,不就完满了?
然而,梁先生的这个命题里,这个“100分”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不妨把它称之为“梁氏定律”。
在梁氏定律里,每“1分”,相当于几何学上的一个点,这个点是不占位置的,不光这一个“1分”不占位置,就是99个“1分”,也是不占位置的。但是,当它们积到“100分”时,就是一个完满了。向着这个“100分”的努力,每一时每一刻,每一事每一物,也都是实实在在的。人生的乐趣,事业的宏伟,全在这个不懈的追求中。用梁先生的话说,“在补分中不断追寻美的张力,一步步缩短与完美的距离——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此。”
此中有追求的乐趣,并非只要做下去就是了那样的简单,因为同是这句话,也包含着随时都可能失败的警示。“如果世界上有100分,那么,99分也包含着失败”,掂掂这句话的分量吧,我想,每一个丝宝人都会有种时不我待我的危机感。
丝宝集团,其企业的主旨是,致力于让中国女性享受与世界同步的健康呵护,说白了就让女性的美质,在使用他们产品的过程中,得到最大的保护与发挥。梁先生作为这一企业的最高长官,能在繁杂的管理事务中,沉下心来,就企业的形象,员工的素质,眼下的努力,与长远的发展,做这样富有哲学意味的思考,且提出这样一个堪称定律的东西,实在是令人佩服的,也是我们的煤老板省兄省弟们,无法望其项背的。
感谢刘富道,不光给我带来“嘉朋远至”的欢乐,还给了我这样一个好的教训,受其惠者,怕不是我一个人吧。
梁亮胜:终端营销之父 湖北公益第一人
他,创造了丽花丝宝、舒蕾、美涛、洁婷等一系列著名品牌,让湖北制造的日化产品深入人心;他,创造了2万多个就业岗位,为武汉、湖北乃至全国就业人才的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他,首创终端营销模式,被誉为终端模式教父,成为世界销售的中国典范;他,大力支持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为湖北等地累计捐资1。3亿元人民币,并影响一大批人投入公益事业。
他,就是丝宝集团董事长梁亮胜。
首创终端营销模式,成就全球营销学的中国经验
1989年,梁亮胜回到大陆创业。在"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的"天元"之地湖北武汉,梁亮胜定下了他人生的第一个战略性坐标:创办丝宝集团。
1989年丝宝进入中国市场时,梁亮胜敏锐地觉察到机会,率先跳出了批发渠道,采用自营、直供、直管的模式,逐步建立起渗透全国一、二、三级市场的营销网络,对主要的零售终端进行直接供货与管理。
凭借对中国市场环境变化的敏锐把握,丝宝颠覆了"宝洁模式"对日化营销的统治,以创新的、根植于本土市场的"终端制胜"模式改写行业格局,拉开了中国企业终端营销时代的大幕。不同于那些止步于营销技术创新而落得昙花一现的企业,丝宝围绕"终端制胜"着力建设在后台管理与组织能力上的支持体系,使尖刀突破的单点优势发展为可持续的系统优势,始终保持自身独到的差异化能力和领先优势。
准确的定位,敏锐的头脑,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让梁亮胜和他的丝宝集团在此后近20年中不断发展、裂变、壮大。最终,成为一个拥有丽花丝宝、舒蕾、洁婷、美涛、柏兰、风影等知名品牌,分布全国各地的营销分公司联络处、办事处300余家,在日本、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建立有分支机构,涉及化妆品、洗涤用品、卫生用品、药业、房地产、酒店等领域的国际性集团公司。
梁亮胜首创的终端营销模式,已经成为营销界经典被广为传颂,国内经济类核心期刊《销售与市场》将之誉为"终端模式教父"。
塑造品牌美好价值,为湖北省制造业品牌加分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跨国公司挟强大的资本优势来到中国大陆,并以每年巨额的广告投入,一遍遍地更新着中国人的传统个人护理消费观念。
面对外来的强大竞争对手,梁亮胜突然明白了丝宝的价值所在:丝宝人要在日化领域,创造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品牌。
与狼共舞,他眼光独到:从细分洗发水市场寻求空白点、从单一品牌入手,集中有限资源打开突破口。"外国大企业有它的资金,而丝宝有丝宝的眼光,眼光比资金更重要。"
作为较早具有品牌意识的企业家,梁亮胜不但借鉴西方经验,在企业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同时还在自身实践的基础上,对品牌发展理论做出了积极贡献。他首创的终端营销模式,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并引发有关企业的群起模仿。终端作为一种资源,其具有的经济价值第一次被充分挖掘出来。
经济学家如是评价:他的这一做法给那些想要创业的人做了很好的示范,树立了很大的信心:大公司并不可怕,它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小公司只要能集中有限的资源在那些大公司忽略的那部分市场上,就可以跟大公司较量。
他用新的思维探索了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人,要管理心;领导人,要领导魂;管理就是沟通,就如同我经常和丝宝的同事们谈一些道理,谈一些工作,这就是管理;思想工作就是沟通的工作,没有沟通,我们很难把人的灵魂聚在一起,把大家的热情聚在一起。
丝宝人创造的舒蕾品牌,是唯一同时拥有"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两项国家至高荣誉的中国个人洗护用品品牌;美涛品牌,则连续四年在AC尼尔森美发定型类监测数据中位居销售额第一,并在国家统计局调查中四夺全国同类商品冠军。
现在,丝宝将旗下洗护发产业与跨国大企业合作,将企业发展的目光投得更远。
湖北慈善第一人,履行个人和企业的历史责任
丝宝事业刚刚起步,公司资金并不十分充沛,梁亮胜却已经开始践行"愿得此身长报国"的责任。
历年来已先后在湖北设立了侨界科技奖励基金、丝宝光彩教育基金、武汉理工大学助学基金等公益基金。其中捐资400万元设立"梁亮胜侨界科技奖励基金",旨在奖励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侨界或留学归国知识分子。截至目前,该基金已进行了7次颁奖,490位杰出科技工作者获得奖励。他们中,包括裘法祖、杨叔子、李德仁、周济、赵鹏大、张勇传等17位两院院士。
内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梁亮胜倾注了很大心血关注的一项社会事业。为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他先后向湖北、陕西、甘肃、山东、广东等省捐资兴建了21所丝宝中心小学、侨心小学,1所丝宝中学及1座中学教学楼。还捐款2000万元资助武汉大学兴建商学院教学楼、捐款2200万港币资助华中科技大学兴建启明学院教学楼。
2008年,当湖北省遭遇特大雪灾、四川发生强烈地震灾害时,丝宝集团第一时间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分别向湖北民政厅捐款210万元、向四川灾区捐资455万。
据粗略统计,梁亮胜创建丝宝集团以来,已为祖国内地的科技、教育、扶贫、赈灾及弘扬传统文化等多项事业捐资超过1。3亿元。
在继续关注慈善公益事业的基础上,梁亮胜开始深切关注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阵痛与不足,为之细察慎思、建言献策。
十多年来,梁亮胜先后担任武汉市政协委员、湖北省政协委员以及全国政协委员。他非常看重祖国给予自己的信任,将目光投向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关于大力发展西部地区县域工业经济的建议案》、《关于加强对外资零售企业的行业管理、规范商业秩序的建议案》、《关于加大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议案》、《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需要分层次解决》、《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关于大力发展湖北湖泊旅游产业的建议》、《更新招商观念,促进湖北经济发展》、《加大区域统筹 壮大优势产业》……对于提交的每份建议和提案,不管有多么繁忙,梁亮胜都坚持要掌握第一手材料。一份份建议与提案,人们看到的是梁亮胜那颗拳拳的赤子之心。
一路行远,他刻意回避喧嚣的赞誉和声名,只有默默的坚守和不懈的追求,在中国社会发展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那行足印,为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下一份心力。
赢者的诅咒:丝宝创始人梁亮胜被动谢幕
丝宝:民企日化“舞者”的被动谢幕
[如果没有外资的强势进入,可能丝宝未来10年的发展轨迹都可预期,但是新血液注入后,有关品牌和新产品开发的远景规划,又让一切变得新鲜而充满期待。1年过去,暴风骤雨般的变革并没有出现,也许和风细雨式的细微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去年10月初,德国拜尔斯道夫(Beiersdorf)以3.17亿欧元(约35亿元人民币)的高昂代价购入丝宝集团旗下丝宝日化85%的股份(包括舒蕾、风影、顺爽三个洗发用品品牌,美发用品品牌美涛)。
拜尔斯道夫收购丝宝日化产业,令这一民营日化企业中的最后一名“舞者”自尊而又无奈地被动谢幕,再次证明了国内日化品牌发展遇到瓶颈的现实。
从创立、快速发展到膨胀,继而出售给外资,这成为民营日化企业所遭遇的“赢者的诅咒”,几乎无一幸免。
丝宝集团创始人梁亮胜如同其他企业家一样也曾创过“传奇”,但最终依然难逃宿命,这其中的缘由何在
时光回转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那是丝宝的年代。这家企业曾为日化行业贡献了中国式的日化企业经营“圣经”:在全国流通体制处于改革转型期间,丝宝采取了被业界称为“终端制胜”的有效营销手段。
“终端制胜”体制下的销售队伍全部自行组建,直接向超市、商场、小店供货。这个优秀的销售团队有足够的信心,保证只要有新品牌推出,就可以几乎在一夜之间,实现这一品牌从省会城市到乡镇的铺货。这被他们企业内部看成一个可以容纳任何一种产品的销售网络。
梁亮胜可谓是一个搭台唱戏的好把式:受惠于销售系统自建,梁亮胜不失时机推出洗发水品牌风影、顺爽,美发用品美涛,卫生用品洁婷、伊倍爽。每个品牌都小有成就,丝宝创造了一个每年以40%速度增长的“丝宝神话”,2000年就坐上了洗发水市场的第二把交椅,到2001年,丝宝日化的年销售额达到了22亿元。梁亮胜离他意想中的日化王国愈来愈近。
可是祖传秘方并非万能药水。在兢兢业业的维护之下,丝宝日化产业自行组建的销售队伍使其销售系统反应快速、高效、执行力强,丝宝销售系统在全国拥有约60个联络处、1200多名业务员、3500个直供客户以及数千名专职品牌导购。
然而,在“品牌拉动、终端推动”这个丝宝的既定策略中,丝宝一直无法做到“两条腿”走路。当2001年之前的5年依靠终端营销获得爆发性增长之后,2002年之后,终端模式“一条腿”走路,品牌推广始终没有突破进展,开始拖累整个企业发展放慢。
从2002年开始便是漫长的平台期:丝宝日化产业从最高峰23亿元的销售额开始回落,并徘徊在16亿元左右,旗下主打品牌舒蕾,在国内洗发水市场所占份额从13%一度下跌至收购时约5%,而老对手宝洁却已经在洗发水品类中牢牢把控着50%,甚至更多的市场占有率。
就如同短跑与马拉松的区别,丝宝开始显露出耐力不足。名次一再落第,没有人看得到市场份额下跌的“底”在哪里,这种未知的下滑令梁亮胜心生恐惧。
为了在品牌、销售以及资本上获得多方突破,作为民营企业家的梁亮胜曾做出很大的改变:丝宝日化在广州、武汉拥有投资数亿元的两个工业园;2003年,丝宝曾一改民营企业惯用的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其品牌策划的模式,聘请国际咨询公司做品牌顾问,但是对于品牌的推动差强人意。而梁亮胜本人从2002年开始更是四处奔走,筹备企业上市,却也最终夭折。
虽然梁亮胜一直有意为之,可是始终“回天无力”。
不过合作带来了希望的曙光。签订意向书的同时,双方确认了各自拥有的优势,丝宝的优势是对中国市场充分的把握、经验、品牌力和强大的销售网络,对于拜尔斯道夫来说是研发能力和全球化品牌管理的经验。合作后的双方期望能从各自优势出发找到最佳的合作模式。显然,这将是一个漫长的“磨合”过程。而梁亮胜对15%的股权保有,也是出于维持万人规模销售队伍稳定性的考虑。
丝宝日化“外嫁”的合作消息发布的第二天,丝宝日化的员工们便在企业内部刊物《丝宝风》上看到了丝宝日化新任首席执行官吴勇男代表丝宝日化高层的“采访对话”:“丝宝日化的管理团队和营销队伍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工资、奖金、福利只会比现在更好。”
若是抛却狭隘的民族情绪,更多的丝宝员工依然希望自己任职的这家企业可以通过这次“跨国联姻”得到根本的改变。因为之前,丝宝的团队曾在长达几年的“平台期”中奋力挣扎,却始终于事无补。
如果没有外资的强势进入,可能丝宝未来10年的发展轨迹都可预期,但是新血液注入后,有关品牌和新产品开发的远景规划,又让一切变得新鲜而充满期待。1年过去,暴风骤雨般的变革并没有出现,也许和风细雨式的细微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此时的梁亮胜和丝宝日化虽不得已却也皆大欢喜地正式分家,他显然没有在将日化板块卖个好价钱之后“隐居山林”的想法。
在获得一笔可观的真金白银之后,梁亮胜正式退出洗化领域的厮杀之后,希望可以另辟蹊径。在梁亮胜的新规划中,卫生用品市场成为更大的舞台,他甚至还看中了空气清新剂等个人家居生活用品市场。
然而,梁亮胜新想法是否会成就另一个“舒蕾”,现在还未可知。而曾创造辉煌的舒蕾品牌是否又能通过“外嫁”获得救赎也悬而未决。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四、解析
- 时代背景:
被称为“美丽经济”的中国美容化妆品市场,经过20多年的迅猛发展,现今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国的化妆品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在短短的20多年里,中国化妆品行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简单粗放到科技领先、集团化经营,全行业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极富生机活力的产业大军。化妆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名目繁多的化妆品品牌层出不穷,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国内亦涌现出一批以美加净、六神、郁美净、隆力奇等为代表的优秀民族化妆品品牌。
我国已领取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主要分布在香港、广东、上海、江苏、北京、山东等地区,其中广东地区占有超过70%的生产厂家,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化妆品工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态势,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我国化妆品工业生产销售额为3.5亿元,2007年达到1200亿元,为1980年的342倍。2008年为1300多亿元,2009年的销售额达1400多亿元。
中国的化妆品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新的消费热点。由于中国已经放开对进口化妆品的限制,国际化妆品巨头正在加速拓展中国市场,本土品牌经受着来自外部的巨大冲击。在中国美容化妆品市场中,外资或合资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已接近80%,而国内化妆品生产只有通过中外合资,推出中低档产品才能迎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忧心的现实。中国本土企业应该制定整体发展战略,如此才能从容应对挑战并不断保持竞争力。
2007年7月1日,中国实施了《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新版《化妆品卫生规范》的颁布,说明国家对化妆品的管理法规越来越完善,尤其是对原料的管理更加严格,比如新规要求化妆品在选择和使用化工原料时更注重其纯度。对于原料的提供者化工企业来说,禁用化工原料的增加对于他们的生产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以预料,部分化工产品将会因此失去传统市场。而对整个精细化工领域来说,开发新的高效、环保产品将是必然趋势。
- 家族基础和个人信念:
第一桶金
他通过那两三年的学习,对现代贸易、国际金融,有了新的认识,加上他以前在内地的经历,就能够结合起来考虑个人的发展。1985年,他通过“广交会” 知道了国内急需檀香木材,就和国内商家联系,结果一下子作成了几笔大生意,赚了一大笔美元,大约200万。这就是他的“第一桶金”,他的原始资本积累。
智慧与机遇
所有想创业的人,在创业之初遇到的三个最主要的问题是资金、项目和管理经验。这三者缺任何之一,就会使创业失败。有很多雄心勃勃的人,正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放弃了自己创业的打算。梁亮胜有了资金和管理经验,便萌发了做实业的想法。惟一所缺的就是项目了。创业最忌讳的就是盲目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没有一个详细的市场调查,不研究产品的可持续性和可拓展空间,这是很多初创企业难以成功的重要原因。1986年,梁亮胜选定了化妆品作为创业的起点。从1986年起,他用了两年的时间做了两件事,第一是做市场调查,第二是找合作者。他首先是调查化妆品在中国的前景,结果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美的追求也日益强烈,化妆品在中国方兴未艾,巨大的人口数量蕴藏着很大的商机。梁亮胜选择这个时候进入日化业,显示了他作为一个优秀企业家对市场特有的敏感,他也遇到了一个很好的机遇。那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特殊的时期。从那时开始到现在的十余年间,是中国由温饱型生活转向精致生活、从简单地求生存到追求更美好人生的时期。人们对美的欲求像井喷似地不可遏止地爆发,高品质化妆品、洗涤用品和卫生用品的市场迅猛地扩张开来。瞄准了市场,然后就要找合作者,因为他对化妆品一点都不懂,所以,他觉得他必须寻找能够提供技术的公司给他的公司做后盾,才能成功。他用了两年时间,几乎找遍了东南亚的几个国家,最后在香港贸易发展局的帮助下,找到一家日本公司跟他们合作。丝宝最早的技术是来自日本。1989年3月,丝宝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
- 现成的别人的评价:
他饮水思源,为了回报祖国对他的培养,他在湖北兴办丝宝中学、小学,设立教育奖学金,捐巨资救灾,建立科研基地,对促进湖北省经济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1年他捐款200万元给母校松口中学,建成秀兰教学大楼;捐资1200万元建秀兰大桥。
2002年8月19日,梁亮胜先生又捐资1000万元,为梅州市人民医院秀兰大楼奠基举行庆典活动。
梁亮胜先生的爱国爱乡的热诚行动和炽烈情怀,得到梅州市人民的高度赞扬。丝宝企业的成就,是作为汉民系的客家组人所富有的勤奋、开拓、勇于进取精神的具体体现,它像中原亮起的一颗明珠,为家乡人民带来荣誉和光彩。
梁亮胜是国内率先推行终端战略和品牌战略的企业家之一,旗下的舒蕾、美涛、洁婷、风影等品牌均位于全国同类产品品牌排名前列,营销网络覆盖全国。其领导的丝宝集团已成为洗涤用品领域华人企业的中坚力量之一。“以人为本、德治仁化”是梁亮胜的管理思想。他有一句名言:“管理人,要管理心;领导人,更要领导魂”。
丝宝梁亮胜从精神财富开始积累的成功路
我们身处一个创造发财奇迹的时代。过去,美国人喜欢把白手起家、创造财富的故事称作是“美国梦”。然而,我们的国家现在也不缺少这样美梦成真的故事了。有一阵子,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这样的故事。我们身边某些熟悉的人,可能几天不见就会富得让你“认”不出来了。20年前的中国人在财富面前恐怕都是“人人平等”的,有差别只是工分与工资、商品粮与口粮的差别,几十块钱而已。我们社会现在拥有的那些“富豪”们,都是从这样的状态中成长出来的。可能,那时他们中还有许多还不如普通的人。
快速成长的经济和大批涌现的富豪,不知是谁造就了谁。总之,这是一个不乏各种各样财富传奇的时代。从最早的瓜子大王、养鸡专业户到后来炒批文、炒配额、炒地产、炒股票,玩空手道一夜暴富的神话,俯首能拾。今天,我们看到的是另一种创富类型:实业创富。
丝宝集团看起来也像一个“神话”。一个没有任何权势与财富背景的人,把它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成为拥有十几家公司、上万职工、年产值22个亿、完税1.9个亿的国际性大集团公司,只用了短短不到12年时间。其发展过程似乎也很顺利,少有什么大的波折。其间,其产值以年增幅100%的速度快速成长,有些年份甚至达到200%.它的某些品牌,如“舒蕾”,在市场份额方面,已经能跟世界日化业的“巨无霸”美国宝洁公司抗衡。其独特的创业历程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与其产品在市场上咄咄逼人的态势相比,这个公司及其领导人却很低调,很少在媒体上见到他们的报道。其在大众传媒上的产品广告,也是最近两年才开始多起来。这些也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从精神财富开始积累
资本的发展有个原始积累时期,这是资本发展的一个非常时期,在世界范围来说都是这样。但是,从梁亮胜接受过的少有的几次采访和丝宝人的介绍来看,他更强调的是早期生活给他精神上的积累对他后来成功的影响。他强调最多的有这样三个方面:吃苦、学习和沟通(政治思想工作),另外,还有就是永不满足现状的天性。
这家集团公司实际上是一家港资公司。但是由于其老板梁亮胜的内地背景,以及这个集团公司主要是在内地发展起来的事实,使人们常常在不经意间把它看做了内地企业。
梁亮胜1951年出生在广东省梅县。他与他的同时代的人有着相似的经历,上过山下过乡干过“革命”,当过工人,还做过基层共青团的领导。但是与许多成功者一样,与许多普通人不同,他从这些经历中得出了不同于常人的人生感悟,这使他走上了一条不同于常人的路。
虽然梁亮胜的祖父祖母都是印尼华侨,但父母却都是生活在新中国,都是国有企业的基层干部。他的家庭背景,特别是他的母亲,培养了他争强好胜的上进心,老想做得比人家更好,要给他妈妈争气。
1968年,作为老三届学生,梁亮胜到梅县山区上山下乡,这三年里,他靠着一盏煤油灯自学了大学课程。1970年,他又招工到矿山采矿,后来当上了团委副书记,并负责厂办刊物的编印。也就在那个时候,他的才能开始显露。当时的宣传印刷一般只套黑红两色,但梁亮胜却别出心裁地套了红蓝黄黑四色,这些聪明的行为被发现后,他又到了工会,自学了摄影,接着到《梅江报》、《广东画报》当记者,最后成为文化局的摄影师。
他后来总结他的这段生活对他的影响时认为,那段生活给他补了艰苦劳动的一分。那时他是矿山里面的无名矿工,一个小青年,没有任何背景,不可能有任何照顾;其次,他的身体不壮,可工作是强体力劳动,一天到晚腰都直不起来。那是个硫铁矿,用来提炼硫磺的,硫是发热的,很热很热,一进到矿井必须把衣服全部脱光,只穿着个裤衩和双雨鞋。一个班做下来,差不多半雨鞋是汗,一走路整个雨鞋“哗哗”直响。但他从不叫苦,天天抢重活干。
由于他能吃苦,并不断地动脑筋,要把事情做到最佳、最好,他就从一名井下矿工变为一名摄影师。
“第一桶金”
在接受湖北一家电视台的采访时,梁亮胜谈到自己人生第一笔钱的来历。那是在小学六年级,他用刻钢板的蜡纸将铜线包起来,扎成变压器,再把装鱼肝油的玻璃瓶切割以后做成蓄电池,最后组成一个电鱼器在河里电鱼。结果,真能电到鱼。后来,邻居用60块钱买下了这个电鱼器。60块钱在当时已经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价值的背后,体现的是梁亮胜这个发明的功效。人生的第一笔财富也为他其后的创造性作了最好的诠释,这是一个企业家必须具备的素质。
1982年,梁亮胜带着他的太太,和厂里其他40多名青工一道去香港工作。当时,他们一家在香港只有四五平方米的住房。那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房子,住了三家人,除去公用厨房、洗手间、走道,房间之小今天难以想像。他两口子住厅,另两家人各租了一间房,因为别人白天上班时要走厅,他就从厅里拉一块塑料布,留一个过道,他们夫妻两人只能挤在沙发上睡。那时,他的梦就是想拥有个楼花。
即使这样艰苦,他还是每天晚上坚持去上学,因为他来香港的目的是想寻求更大的发展,不是来打工。三年时间里,他扎扎实实在香港补了现代企业管理的一课。他那个时候学习很系统,学了航运、英语、国际贸易和经济管理等课程。他后来对丝宝的员工回忆说:“回头来看,一起到香港的40多人现在都还在工厂里做工,因为他们满足现状,觉得现在做工比原来在国内做工好多了。”梁亮胜显然是不满足现状的,所以,他才能那样近乎疯狂地学习。
他通过那两三年的学习,对现代贸易、国际金融,有了新的认识,加上他以前在内地的经历,就能够结合起来考虑个人的发展。1985年,他通过“广交会”知道了国内急需檀香木材,就和国内商家联系,结果一下子作成了几笔大生意,赚了一大笔美元,大约200万。这就是他的“第一桶金”,他的原始资本积累。
智慧与机遇
所有想创业的人,在创业之初遇到的三个最主要的问题是资金、项目和管理经验。这三者缺任何之一,就会使创业失败。有很多雄心勃勃的人,正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放弃了自己创业的打算。
梁亮胜有了资金和管理经验,便萌发了做实业的想法。惟一所缺的就是项目了。创业最忌讳的就是盲目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没有一个详细的市场调查,不研究产品的可持续性和可拓展空间,这是很多初创企业难以成功的重要原因。1986年,梁亮胜选定了化妆品作为创业的起点。从1986年起,他用了两年的时间做了两件事,第一是做市场调查,第二是找合作者。
他首先是调查化妆品在中国的前景,结果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美的追求也日益强烈,化妆品在中国方兴未艾,巨大的人口数量蕴藏着很大的商机。
梁亮胜选择这个时候进入日化业,显示了他作为一个优秀企业家对市场特有的敏感,他也遇到了一个很好的机遇。那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特殊的时期。从那时开始到现在的十余年间,是中国由温饱型生活转向精致生活、从简单地求生存到追求更美好人生的时期。人们对美的欲求像井喷似地不可遏止地爆发,高品质化妆品、洗涤用品和卫生用品的市场迅猛地扩张开来。
瞄准了市场,然后就要找合作者,因为他对化妆品一点都不懂,所以,他觉得他必须寻找能够提供技术的公司给他的公司做后盾,才能成功。他用了两年时间,几乎找遍了东南亚的几个国家,最后在香港贸易发展局的帮助下,找到一家日本公司跟他们合作。丝宝最早的技术是来自日本。1989年3月,丝宝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
实际上,丝宝公司发展的主体是在内地,在武汉。选择发展基地是关系企业未来的大事,很多朋友劝梁亮胜把基地选在广东,但他认为丝宝的定位是要做成一个全国性的品牌,要选就应该选辐射力强的地方。1989年日用品国有批发还是销售的主渠道,当时中国全都是国有百货公司,并不像现在有很多大商场和超市,销售不可能直接给商场,必须通过一级批发站、二级批发站进行。在国内辐射力强、覆盖范围比较广的就是号称“九省通衢”的武汉。梁亮胜认为,武汉是一个很好的集散地,周围几个省都靠它批发商品。选择武汉,不仅节约很多运输成本,也可以让产品流通更快。他后来说:“我学过的经济学,使我很看重地理环境和商业辐射环境,我觉得这是一个创业者必须慎重考虑的。”
发现市场竞争优势
一切准备就绪,丝宝公司开始向市场推出它的第一批化妆品产品——丽花丝宝,并大力宣传日本技术的概念,丝宝在短时间里还算有个不错的开端。
进入市场,必然免不了竞争。几乎与丝宝同时进入内地的美国宝洁公司是行业内的巨无霸,丝宝当时无论如何是没有实力与之相争。
丝宝公司最早在市场上遇到的麻烦,看起来很另类。在丽花丝宝推出来的时候,湖北黄石的一个厂家也很快搞了个丝宝,叫慕尔丝宝的同类产品,推向了市场。凡是有丽花丝宝的地方,就有慕尔丝宝出现。在湖北这个狭小的市场上,双方开始了刀枪相向的短兵相接。为了“丝宝”这个名称,两家公司还对簿公堂。在双方争夺白热化的关键时候,又有媒体向公众披露,丽花丝宝所谓的日本概念,根本就是自己编出来蒙人的,实际上它是个彻头彻尾的国内公司,虽然它在香港注册。的确,丽花丝宝的商标与和服少女的广告强化了它的日本概念。
有传言说,慕尔丝宝是梁亮胜的内弟搞的。他的这个内弟是最早跟他在武汉创业的四五个人之一。由于某种原因离开丝宝后,就搞了另一个丝宝来和梁作对。不管这个传言是否属实,但这些不利的情况让初出茅庐的丽花丝宝有点挠头。两个丝宝之争最终不了了之,丽花丝宝无可奈何地看着慕尔丝宝的借船出海。不过,这场市场之争的结局非常有戏剧性,慕尔丝宝在日渐激烈的市场上节节败退,自己打败了自己。一场商标之争因为对手的死亡而烟消云散。这件事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一个道理:不管对手的策略如何,能让一个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性因素还是它自己——它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但这些事情最终还是给丝宝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丽花丝宝只能成为一个二三流的品牌,甚至在武汉,广东过来的美国绿丹兰的名声也盖过了它。这种局面显然是梁亮胜不愿面对的。再从丽花丝宝不温不火的状态中寻找新的亮点已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有新的突破,就必须改头换面。他开始试图在洗发水市场寻求新的突破点,而新产品也要像宝洁那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火局油护发”的舒蕾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丝宝和宝洁虽然同时进入中国内地,但不同的是,宝洁挟外资强大的资本优势,每年以巨额的广告投入迅速成为国内洗发水品牌的代言人。虽然自进入中国的那一天起,宝洁和丝宝就不在同一个水平线和重量级上,但梁亮胜心有不甘,连几个同一层次的竞争对手都不如,与他当初的理想更相差甚远。
梁亮胜后来回忆说:“外国大企业有它的资金,而我们丝宝人有我们丝宝人的眼光,我觉得眼光比资金更重要。”他的眼光就是要从细分洗发水市场寻求空白点,从单一品牌入手,集中有限资源打开突破口。他的这一做法给那些想要创业的人做了很好的示范,树立了很大的信心:大公司并不可怕,它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小公司只要能集中有限的资源在那些大公司忽略的那部分市场上,就可以跟大公司较量。
一开始,谁也没有留意舒蕾。宝洁当时的目标正放在奥妮身上。刘德华、周润发纷纷向国人展示黑头发、中国货,奥妮的崛起令人吃惊。于是,在各个卫视台7点钟新闻前的广告时段,宝洁开始了铺天盖地的广告。所以,广告密度并不强的舒蕾不太引人注目。
舒蕾作为丝宝挑战洗发水市场的先锋,与丽花丝宝比显然有了一些慎重的变化:首先,舒蕾在颜色上一改丽花丝宝的普通白色,而是选用了朱砂红这看似俗气但却十分醒目的颜色;其次,舒蕾定位在高档,质量决不逊色外资品牌;第三,针对宝洁的柔顺营养,奥妮的植物黑发,舒蕾独出一格地选择火局油护发;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在营销手段上,舒蕾走了一条特殊的路。
独门兵器:终端营销策略
这条特殊的路,就是被丝宝人运用得烂熟的终端营销策略。在市场营销上,丝宝又给那些想创业的人怎么样绕开大公司的优势、发挥自己特长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实际上,丝宝公司在营销上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终端营销的工作。梁亮胜认为这是他们营销工作一贯的特色。丝宝最初直接和国有批发站合作,运用的是其他人没有的模式,别的企业是?
五、附件
1.梁亮胜-----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09910.htm?fr=ala0_1_1
2. 湖北首富梁亮胜创业史
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0-d1001275178-p1.html
3.梁亮胜:终端营销之父,湖北公益第一人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d7d850100gwsp.html
4. 丝宝梁亮胜从精神财富开始积累的成功路
http://www.28.com/mr/zt/n-627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