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院介绍基础理论研究企业家培训西山书院度假山庄联系我们
 
书院美景
一、命运的认知与把握
二、主体建设
三、如何面对市场波动
四、如何评估一项生意
五、组织建设
六、战略管理类
七、战役战术类
八、从亿到百亿
九、境界与觉悟
《思想》杂志
《思想》杂志
西山书院名师介绍 西山书院院长寄语 西山书院九大知识体系
西山书院案例中心库
 
首页 > 案例中心> 国外

阿比盖尔·约翰逊

基本信息

性别:
出生年月:1962年
国籍:美国
所属行业:金融投资
净资产:100亿美元
排行榜:福布斯2009
名次:35

基本简历

版本一
阿比盖尔·约翰逊与自己的家人一起管理着富达投资基金。富达是美国最大的共同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达到了1.1万亿美元。这家公司是阿比盖尔·约翰逊的祖父于1946年创建的。目前,她的家族仍然占有富达投资基金49%的股份。
1988年,阿比盖尔进入公司领导层,成为公司的投资经理。在接下来的12年时间里,她成功地策划了好几起大规模投资案,从此名声鹊起。2001年5月21日,富达任命阿比盖尔为富达与研究公司总裁,负责管理富达公司各部门的经理、分析师以及销售师,她直接控制的资产高达1万亿美元。毫无疑问,阿比盖尔目前是美国金融界最有实力的女性。
艾比盖尔·约翰逊和家人一起经营美国最大的互惠基金公司——富达投资公司。2008年底,富达公司的收入资产减少了22%,至1万2500亿美元。公司去年11月宣布裁员3000,艾比盖尔·约翰逊得父亲爱德华三世拒绝再裁更多的人。艾比1993年开始经营她的第一个多元化基金。
一年多前,约翰逊接管了一个新部门,该部门负责管理富达公司 1170 万个零售账户及 1460 万个工作人员的储蓄计划,如 401(k)退休金账户,约翰逊的责任因此越来越大。2007 年,富达的营业总额增长了 15% 以上,达到 149亿美元,但随市场的动荡,这位公司所有者的女儿明年的日子相当难过。

版本二
阿比盖尔·约翰逊(Abigail Johnson),喜欢被人亲切地称为“艾比”。1961年12月19日,她出生于波士顿。与麦克·克恩(McKown)结婚,有两个女儿。艾比的大学时光是在霍巴特和威廉·史密斯学院(Hobart and William Smith Colleges)度过的,修读艺术史。1988年在哈佛商学院取得MBA学位。
19岁刚上大学,艾比就进入富达投资进行社会实习,第一份工作和管理及投资几乎没有一点儿关系,她被安排在富达的客户服务部做最普通的接听电话工作。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后,就如同她的父亲当年所走过的轨迹一样,艾比作为一名证券分析师正式加入富达,与几位成功的分析师—布斯、艾伦和汉密尔顿一起做研究工作。
初始时,她只是一名低级的证券分析师,被分配到“工业设备选择基金”,一个非常不被人看好的部门。不过,艾比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攒了许多一线经验,之后她成为一名基金经理。在那段基金经理的岁月里,她所掌管的基金业绩虽然不如她父亲当年那么辉煌,但不错的业绩表现仍然证明她有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基金经理,而不是只靠父荫生存下来的关系户。
1995年,她父亲把公司大量的股权转移给母公司,并让艾比继承。这让艾比成了公司最大的股东,当时的商业媒体纷纷猜测,这个举动是爱德华选定继承人的一个标志,艾比正走在某一天登上公司帝国王座的道路上。也就是从那天开始,艾比一路坦途。1998年,艾比如乘坐直升机一般,被提名为集团高级副主席。
2001年,富达投资宣布,艾比正式取代庞泽(Pozen)成为共同基金部主席。当时一直有传说,在富达内部,庞泽和公司的其他几位基金经理个性不合。但当艾比执政的新闻真的出现时,还是大大地震动了华尔街,因为艾比此时的职位,让她成为排在她父亲和首席运营官雷诺兹(Reynolds)之后的富达第三号人物,她更是在当时掌控着公司重要的领域—投资操作。
和其他长辈为提携后辈,会为后辈寻找合适的接班良机不同,艾比进入高层的时机并不好—2001年正是熊市,富达所运营的280只共同基金在那时的表现都很糟糕,而且当时熊市没有一丝消退的迹象。虽然富达还是史前巨兽,但富达在艾比升职之前的那几年却在逐渐丢失着市场份额,许多像先锋集团(Vanguard Group)这样的竞争者都在采用更加精确、实用的市场策略来攫取新客户,先锋的老板博格尔(Bogle)四处宣传着“基金经理无用论”。
当然,富达仍稳坐业界的头把交椅。当时,《经济学人》杂志有一篇文章评论道,“富达旗下基金的投资总能被证券市场感受到,尤其是他们持有股票的那些公司”。这可能是源于艾比采用了不同投资策略。
艾比在市场中的生存方法可能和她父亲截然不同。她父亲是一个亚州艺术收藏家,也是日本“改进”管理哲学的信奉者,青睐一点一点小的增长,而不是通过美国式的并购来提升规模。艾比喜欢现代艺术,如果不是家族产业,她更有可能成为一名艺术家而不是基金经理。在极少的几次采访中,艾比表达的观点也与其父相当不同,“有时,你可能会逐渐改变事情,让事情变好;但有时,那不管用,你到最后只能说,多干干直到不能干的时候停停吧”。
与其他许多基金只是跟着指数的变化而操作不同,艾比执掌下的富达倡导自己的基金经理在市场中的买和卖更有侵略性。艾比有时甚至明确鼓励她旗下的经理们,“要做得更加有侵略性一些”,即使她承认,那样做会是一个有些冒险的策略。她谈到这种情况时说:“什么是聪明的冒险很难一眼看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雇那么多聪明人来。”
由于富达如此庞大,所以,富达也建立了自己的独立媒体,像新闻类的《富达内参》(Fidelity Insight)。《富达内参》的编辑科博朗(Kobren)给艾比的评价非常高,认为她是旧式美国精神的代表,尤其是那种厌恶宣传自己的个性。“她沉着而冷静,她每天辛苦工作”,《时代》记者卡德·莱克(Daniel Kadlec)评价道,“她一点儿也没有自己是世界最富那群人之一的自觉”。
在金融业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人知道艾比的大名,这是艾比有意为之的原因。但富达如今掌握着超过万亿美元的资产,这让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之一。由于这些林林总总的原因,艾比回避各种公众场合,也很少接受采访。毕竟,在金融界中,声名越大,麻烦越多。在400多家企业竞逐的共同基金市场中,艾比是能够执掌共同基金公司中屈指可数的女性。在富达的波士顿总部,她每天在办公室工作11个小时后,回到自己坐落在波士顿郊区的小家,这里是从她爷爷就开始住的居所。每当休假的时候,她会和家人去楠搭基特岛度假。
有女如此,应当是做父亲的幸运,但现在,摆在爱德华面前的问题是,亲情重要还是家族企业更重要?
在艾比管理基金投资的几年间,由于激进的投资策略,富达旗下的基金表现落后于市场,不少市场份额被先锋的指数基金所侵蚀。艾比虽然很有能力,但不足以应付富达如此规模的庞然大物。艾比不是蔡至勇、彼得·林奇又或是天生为市场而生的天才。2005年时,艾比成为了富达雇主服务公司的负责人,那家公司就是为大公司提供退休、福利以及人力资源方面的服务。这次调动虽然很不明显,却让华尔街一惊,此番调职让艾比远离富达的权力中心。当然,这也可能是父亲对女儿的一种爱的保护,让女儿远离自己暂时能力无法应对的职位,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爱德华一直坚称,并不会一定选一位家庭成员来代替他的位置,他说:“我是很期望着能让家族继续以严肃的精神领导富达,但是公司也不必日复一日地被一个家族成员所领导。公司应该被那种拥有正确思想的人所运营。”
现今,共同基金业务只是富达全部业务的一部分,这要感谢爱德华的扩张策略。富达的业务包括风险投资、房地产、临时雇用,甚至还有公共汽车业务。艾比的弟弟,现在正在全力运作房地产部门,她的妹夫也拥有一个管理职位。
在艾比罕有的几次采访中,曾被问及为何在大学时选择修读艺术史,艾比回应道:“我只是希望在大学里面学一些完全和工作不相干的东西。”媒体虽然竭力发掘,但还是找不到远离权力核心的艾比对父亲丝毫的报怨。
也许爱德华更希望富达忠诚于客户的金钱,而艾比可能更希望能忠于自己的兴趣而不是家族的野心。

经典案例

美国富达投资集团简介
富达投资集团(Fidelity)于1946年由约翰逊.爱德华二世创立。当初主要为小额投资者服务,经过40年的发展后,已从纯粹的共同基金公司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公司,包括基金管理、信托以及全球经纪服务。富达投资是推出可以用支票提款的货币市场基金的第一家基金管理人。
现在,富达投资集团是全球最大的专业基金公司,成立于美国波士顿,具有近半个世纪的丰富资金管理经验。占美国共同基金市场总金额的1/8,是美国股市中动向最受媒体与投资者注意的共同基金集团。
富达投资集团,分支机构遍布全球15个国家。1969年,富达开始拓展国际业务,并于日本成立办事处,而香港办事处是于1981年成立的。截止1998年6月30日,为全球超过1200万投资者管理高达7500亿美元的基金资产。
富达投资集团还荣获了世界著名的信用评级机构穆迪的3A的最佳信用评级。
富达投资集团一向注重“自上而下”的选股策略,善于发掘股价被低估或者股价落后市场涨幅、具有长期投资潜力的公司,并且由于富达对所在地研究人员的重视,加上获得全球券商网络的配合,使富达“由上而下”的投资策略得以充分的发挥。
富达投资集团在路透社组织的评比中荣获1998年最佳基金管理公司,同时囊括8个单项评比的冠军,共有4名基金管理人的表现位列最佳基金经理的前20名。
富达投资集团还在路透社的调查评比中荣获1998年欧洲、英国、美国及香港地区最佳基金管理集团。

误入“门票门” 富达投资被罚800万美元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日前披露,全球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富达投资已就一项总额逾160万美元的受贿案与监管部门达成和解,富达同意支付800万美元的罚款。据悉,富达投资的传奇基金经理人、现任公司副总裁彼得·林奇也卷入了该项历时三年的调查,不过他并未承认也未否认自己有罪。
SEC本周发布的声明指出,林奇和十多位其他富达员工涉嫌收受了券商赠送的各类高档赛事或是娱乐活动的门票,其中包括“超级碗”、“莱德杯”欧美高尔夫对抗赛以及U2演唱会等。此外,富达的员工还曾经免费乘坐经纪商提供的直升飞机。SEC调查这件案子已历时三年,本月5日才结案。
对于富达的明星经理人林奇,SEC指控说,林奇曾收受了参加12项重大赛事和娱乐活动的61张门票,包括14张1999年莱德杯的14张入场券以及观看U2演唱会的门票若干,总价值15948美元。此外,当局还指控富达前交易主管德萨诺和11位其他员工收受了总值超过150万美元的礼品馈赠和免费旅游。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说,SEC列出的礼品清单种类繁多,并且都不是普通老百姓能享受得起的项目,比如百老汇演出、滚石乐队演唱会以及一些顶级体育赛事。有意思的是,在富达员工收受的礼物中,还包括迷幻药和大麻等违禁药物。
SEC在声明中指出,由于员工收受礼物,与外部经纪商“关系暧昧”,富达选择证券经纪商时,无法取得“最有利的交易条件”,即为基金持有人谋求利益最大化的交易。
SEC调查部副主任里奇亚迪在声明中称:“富达的股票交易部门在选择证券经纪商时,不得不让人三分,因为已经收受了礼物和奢侈的款待。”
监管部门还指称,富达的前投资主管德萨诺纵容下属交易员将股票经纪业务交由那些行贿或是与其有亲属或暧昧关系的外部经纪人。
据悉,富达旗下有2400万名客户,管理着1.6万亿美元的资金,该公司过去一向以严格的内部控管制度闻名。
据悉,富达公司已同意支付800万美元的罚款,但并未承认也未否认公司是否存在违法行为。而林奇本人则退还了15948美元的“赃款”,并支付了4183美元的利息。不过,他同样对自己是否违法不置可否。
在本周发布的一份书面声明中,林奇表示:“在偶尔让下属帮忙订票时,我从来没有故意要做一些不适当的事,我本不应该让他们帮我做这些事。”
上世纪80年代,林奇是富达旗下著名的“麦哲伦基金”的经理人。在他的运作下,麦哲伦基金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股票基金,富达也一举成为全球最成功的共同基金之一。
林奇出生于1944年,1968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取得MBA学位;1969年进入富达管理公司研究公司成为研究员,1977年成为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人。
在1977年至1990年彼得·林奇任麦哲伦基金经理人的13年间,该基金的管理资产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投资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富达的旗舰基金,并且是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最大的基金,其投资绩效也名列第一。13年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
1990年,彼得·林奇退休,开始总结自己的投资经验,陆续撰写了《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以及《学以致富》等著作,在华尔街引起巨大反响。
64岁的林奇目前已退休,但仍出任富达投资的副总裁,同时还是富达基金托管人董事会成员之一。林奇现居波士顿。

华尔街对富达投资反响热烈
多年来,每当富达投资(Fidelity Investments)推出新产品、采用新作法时,共同基金行业的其他公司都会紧随其后、如法炮制。最近,富达投资又进行了一项大胆的试验,意在改变华尔街一贯的佣金支付方式。这家美国共同基金业巨头将用自己的现金向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支付股票研究费用,而不再向他们支付会损害投资者所得回报的高额股票交易佣金。
一石激起千层浪。华尔街对富达投资此举反响热烈。
一些经纪公司以前曾表示过,他们绝不会像雷曼兄弟那样接受这种方式;但现在,因为担心失去来自富达投资宝贵的交易业务,他们开始重新考虑这个问题。另外,中等规模的经纪公司现在担心,随著富达投资与实力较强的公司达成交易,他们可能会被挤出市场。
不过,其他基金公司并不急于仿效富达投资的做法。一些基金公司私下表示,他们现在支付的交易佣金已经基本降到了他们认为富达投资与雷曼兄弟谈判达成的水平。他们还担忧地表示,不知道更多富达投资式的做法会对市场能否及时得到充分的股票投资研究报告以及股票交易的质量产生怎样的影响。
基金公司最终或许别无选择。监管机构正在审查基金公司如何决定通过谁进行交易以及对这些交易如何支付服务费的问题。另外,富达投资的作法可能会激励共同基金的董事们敦促其他基金仿效富达投资的做法。
共同基金董事论坛(Mutual Fund Directors Forum)的主席艾伦·莫斯多夫(Allan Mostoff)说,许多基金的董事都在考虑这个问题。这意味著他们最终有可能采纳这种做法。
向投资银行提供的其他服务(如股票研究报告)支付高额佣金的作法在业界被称为“软性成本”或”软性费用(soft dollar)”交易,目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并不禁止这种做法。大多数情况下,理财公司喜欢这种做法,因为这能让他们用客户的钱给研究报告及其他服务付费、进而增加他们自己的盈利,而不必动用自己公司的资金。
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在考虑限制软性付费在研究服务之外项目上的使用,许多基金公司也已开始减少对这种做法的依赖。一些基金公司现在开始向独立研究公司提供的研究报告支付现金,而不再支付软性付费。以富达投资为例,支付现金后它自己的利润减少了,但它相信,这样做能改善投资者的投资回报,长期而言能吸引更多的新客户。
而富达投资在此基础上更进了一步──它对研究报告和股票交易分别支付费用,不过其他基金还没有做到这一点。根据分析师发表的报告称,按富达投资现在的安排,每年它将为雷曼兄弟提供给它的有关美国股票的研究报告支付大约700万美元,为股票交易支付每股2-2.5美分的费用。
富达投资和雷曼兄弟均拒绝提供相关协议的具体细节。一般而言,大型基金公司现在为研究报告支付的费用按交易量平均在每股3-4美分左右。据知情人士称,富达投资的目标是逐步减少佣金,并将支付给研究报告的费用降低到低于以前支付软性付费时的实际水平。
许多华尔街人士还相信,分别支付费用将使基金公司减少他们聘请的经纪公司的数量,并能更好地执行交易。CIBC World Markets研究分析师肯·沃辛顿(Ken Worthingtons)说,富达投资现在要为这些公司提供的研究报告支付大笔资金,他们当然要考虑花这么多钱是否值得了。
分析师们预计,如果富达投资将研究费用和交易费用分开来支付的做法进展顺利,它将促成理财公司及华尔街股票研究提供方各自领域的整合,这样留给投资者的选择会减少。而业内人士预言,像富达投资这样已经有自己的大型研究部门的基金公司对外部研究机构可能会变得更挑剔。
纽约独立研究机构Majestic Research的首席执行长道格·阿金(Doug Atkin)说,在富达投资这种模式之下,股票研究领域将经历一番优胜劣汰,有实力的公司会脱颖而出。如果这种模式实行下去,那么目前那种需要支付软性费用的研究报告就找不到买家了。
雷曼兄弟的竞争对手现在都在积极研究这一变动。但几乎没有公司愿意就此事公开发表评论。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 & Co.)的分析师盖尔·莫斯柯夫斯基(Guy Moszkowski)最近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到,他与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旗下Global Wealth Management分部的首席执行长托德·汤普森(Todd Thomson)会面时,汤普森表示,分别付费的模式会实行下去。莫斯柯夫斯基说,这样看来,如果客户有要求,(花旗)可能会采取分别付费的做法。
沃辛顿预计,变化会比较慢,但如果有更多大型公司加入进来,那么其他公司最后也会步他们的后尘。
对富达投资来说,这次与雷曼兄弟达成的协议是其近年来为降低佣金所做努力的延续。2004年,富达投资致信SEC,呼吁经纪公司对它们的交易服务定价,然后对股票研究及其他他们一向作为整个服务一部分笼统在一起收费的项目另外定价。富达投资此举使华尔街有关软性付费的讨论进一步升温。
不过,并非所有的基金公司都赞同富达投资在分别付费问题上的立场。他们指出,佣金水平已经大幅下降,该领域冗余的研究机构也已被淘汰出去。他们还担心,面对愿意支付较高佣金的对冲基金,他们会处于不利的境地。
一些基金经理还担心,随著佣金缩水,经纪公司将把资源转移到别的业务上,从而导致交易执行质量下降,买卖股票的价差会扩大,从而有可能损害投资者的回报。同时,在富达投资/雷曼兄弟的模式下,研究报告的费用将出自基金公司自己的钱袋,小型理财公司的经理们担心,他们可能会无力承担要付给大型经纪公司的研究报告费用。
Buffalo Funds管理公司的创始人约翰·柯尼泽(John Kornitzer)说,这给小公司带来了很大压力。Buffalo Funds旗下管理著约27亿美元资产。
实际上,在英国,分别付费的模式从法规上来讲已经非常明确,虽然经纪公司仍可以向机构客户合并收取交易费和研究费,但监管机构建议他们分别收取这两块费用。

富达投资“作别”家族企业
美国媒体大亨萨默·雷石东日前“剥夺”了女儿莎丽在其媒体帝国中的继承人资格,几乎就在同时,相似的一幕又在美共同基金巨擘——富达投资公司(Fidelity Investments)上演了。
上周,富达管理研究公司(FMR)首席执行官、77岁的爱德华·约翰逊三世(Edward Johnson III)宣布任命一名非家族成员罗杰·劳森担任FMR公司总裁,该公司正好是美国资产规模第三的共同基金公司——富达投资公司的母公司。
这一举措恰逢富达投资公司面临巨大挑战之际,也意味着老约翰逊的长女、45岁的阿比盖尔将无缘接替乃父的职务,富达公司也逐渐淡化其“家族企业”的形象。
富达频频换将
这已是富达公司2007年以来第三次重大人事调整。今年1月,富达公司总裁斯蒂芬·乔纳斯离职;4月,富达公司董事会副主席兼首席营运官罗伯特·雷诺宣布退休。
罗杰·劳森曾是美国保德信金融公司副董事长,上世纪80年代起,他一直负责富达基金的市场销售。分析人士称,由于罗杰·劳森已经60多岁了,他的年龄可能不允许他成为老约翰逊的接班人,他的主要任务可能是协助老约翰逊完成富达公司基金业务的转型。
富达公司是老约翰逊的父亲于1946年创立的,目前该公司管理的资产达1.3万亿美元,涵盖了股票、债券、共同基金、401(k)养老金计划。2006年,富达公司的运营收入达到创记录的129亿美元,但利润却比前一年减少了1.5亿美元,为120亿美元。
罗伯特·雷诺宣布退休后,富达并没有任命新的首席营运官,而是提升了53岁的埃林·麦克科甘女士担任新设立的富达公司销售运营总监一职。
麦克科甘女士掌管的富达经纪业务在2006年为公司带来了近450亿美元的新增资产,相当于去年富达公司新增管理资产规模的3/4。许多人都认为,麦克科甘有望成为富达公司最重要的管理者之一,甚至是一个潜在的接班人选。
阿比盖尔目前担任着FMR公司董事会的董事和富达雇主服务公司(Fidelity Employer Services Company)的总裁,后者主要为一些公司提供雇员401(k)养老金计划。
直到两年前,阿比盖尔还有望成为富达投资公司的CEO和董事长。她在富达投资工作已有20年,从分析师起步,随后是一名基金经理,阿比盖尔后来进入了公司管理层,并成为富达投资董事会的6名董事之一。2001年,阿比盖尔成为富达的基金业务负责人,也是约翰逊家族在富达公司中最大的个人股东,持有富达24.5%有投票权的股票。但由于她任职期间,富达基金业务先后被美洲基金公司(American Funds)和先锋集团(Vanguard)赶超,逐渐失去了父亲的青睐。
淡化家族企业色彩
据悉,麦克科甘和阿比盖尔都要向罗杰汇报工作。老约翰逊显然希望在众多公司高管之间做出平衡。老约翰逊运用自己的影响力,促使女儿与公司的其他高管一样激烈竞争。他说,阿比盖尔在公司的职位和权利不是天生的,她也要努力争取才能获得和保有它。
富达公司51%的股权为雇员所有,约翰逊家族控制着该公司49%的股权。除了阿比盖尔的股份之外,老约翰逊在富达投资中的持股比例为12%,家族其他成员还持有该公司12.5%的股权。《福布斯》提供的数据显示,约翰逊家族的财产达205亿美元。
FMR公司董事会有六人组成,包括老约翰逊唯一的儿子爱德华·约翰逊四世(Edward Johnson IV)和女婿罗伯特·凯特逊。凯特逊是老约翰逊另一个女儿伊丽莎白的丈夫,目前负责运营富达另一子公司——富达风险投资公司(Fidelity Ventures)。
富达公司的基金业务在阿比盖尔掌管期间的业绩差强人意,2005年,老约翰逊把她调离了,更换了业绩徘徊不前的麦哲伦基金,并将富达的机构投资部门——Pyramis 环球顾问公司从共同基金业务中剥离出去。
但这些措施并未能立即改善富达公司的基金业务,金融研究公司(FRC)提供的数据,2002年时富达公司的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在美国这两类基金管理的总资产(约4.2万亿美元)占12.5%的份额,约为5230亿美元,领先于先锋集团(11.7%)和美洲基金(8.5%)。
5年后的今天,市场格局发生了改变。截至今年5月底,美国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管理的资产已经飙升至8.2万亿美元,但富达投资公司这两类基金管理的资产为9210亿美元,市场份额却下降至11.2%,失去了美国基金业龙头老大的地位。
目前,美洲基金公司的市场份额达13.4%,位居榜首,其次是先锋集团,市场份额达12.9%。目前,摆在老约翰逊面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扭转富达公司的基金业务。老约翰逊对女儿的管理业绩不满意,但并不表示他们的父女关系也受到了影响,毕竟阿比盖尔在富达公司工作的时间已经超过了20年,她从高中就开始在富达公司实习,1988年她从哈佛商学院毕业之后正式进入富达公司。据了解富达公司的人士称,富达公司要解决面临的问题殊为不易,一方面老约翰逊对女儿管理的共同基金业务不满意,另一方面,阿比盖尔似乎又不愿意按照父亲的指示推行某些改革。
2005年,阿比盖尔将其持有的部分富达公司股份卖给了其家族信托基金,尽管阿比盖尔称此举是为了家族下一代的不动产利益,但由于该信托基金目前由老约翰逊掌控,所以外界普遍认为这一交易强化了老约翰逊对富达公司的控制力。
约翰逊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从未承诺过其家族成员会自然接替他成为FMR或者富达公司的CEO。他说:“我希望家族成员在管理和领导富达公司方面继续发挥关键作用,但富达公司并不必然由我们家族成员来进行日常管理。富达公司需要一位经验丰富、才华横溢的基金专家。”
富达投资公司转型意愿强烈。

解析

从阿比盖尔·约翰逊的奋斗史来看,她的成功可以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时代背景:美国基金公司为何比银行创造更多富豪
陈志武 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新财富》推出“中国400首富”的价值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可能是帮助我们发现在中国的致富模式,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有些行业更易让个人发财而另一些行业则不然。分析成功的模式不仅为社会中所有成员指明致富的道理与方式,而且也为下一步的市场制度性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时下人们更多看到的是中国社会贫富的差距,于是,讨论更多的是如何在表面上减少贫富差距。笔者认为,这种只注重收入“结果平等”的视角非常缺乏建设性。相反地,如果象《新财富》这样分析富豪是怎样致富的、把他们成功的“秘诀”“公布于众”,让大家都受益,这样才在实质上更能朝人人“机会平等”的方向迈进。一个公平、高效的社会应更多侧重“机会平等”,而不是简单的“结果平等”。因此,通过了解个人财富的行业分布以及其形成的制度原因,我们能更明确应如何朝构建创业“机会平等”的方向进行。
中国与全球首富的行业比较
图一给出《新财富》“中国400首富”和《福布斯》“全球首富”的行业分布情况。请注意到,《福布斯》首富的行业分布基本反映的是美国的情况,因此我们下面会简单称其为“美国首富行业分布”。从图中看到,在中国,20%的首富来自于房地产业,18.8%来自制造业,6.8%来自矿业,6.3%来自化工。因此,仅这四个传统行业就占了400首富的51.9%,超过一半。由于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制造和其他传统工业,这种分布结局实为预料之中。另外,这些行业也是到目前为止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因此市场化程度的高低也是决定一个行业的致富机会多少的主因。相比之下,以美国为主的全球首富行业分布中则分别以金融业(10.3%)、零售业(8.8%)、媒体娱乐业(8.6%)、服务业(7.8%)和软件与高科技业(7.35%)领先,该五个行业占总富豪人数的44.9%。值得注意的是,这五个行业均不是以制造“硬”设备为主,都是以无形资产、提供“无形商品”而突出。

如果从财富总额的行业分布看,中国与美国的差别则更显著。图二中看到,在中国仅房地产(23.8%)和制造业(17.5%)就占了400首富总财富的41.3%。而在美国,零售业的首富拥有全球首富总财富的14.1%,软件与高科技业占11.2%,媒体与娱乐业则拥有10.33%。这些差别进一步证实,在中国到目前为止房地产和制造业是最主要的发财行业,但美国最好的创业致富机会则在“无形资产”、服务性行业。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福布斯》首富榜上金融业的富豪基本以基金公司创始人为主,而不是以银行家为主。比如,金融行业排第一的首富是Abigail Johnson女士(全球富豪榜排第25,财产82亿美元),她从父亲(Edward Johnson,全球富豪榜排第72) 手中接过美国最大的共同基金管理公司 —— 富达Fidelity Investments。在金融行业中排第2的是对冲基金大鳄乔治·索罗斯,他的财产为70亿美元,在全球榜上排第38。以杠杆收购、资本运作而出名的卡尔·爱康(Carl Icahn)在全球榜上排第48,财产58亿,他的财富来自于成功经营私募基金 —— 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 。另一个以杠杆收购为主的私募基金创始人Tom Gores,其15亿美元财富在全球榜上排第278,他运作的基金是Plantinum Equity。
相比之下,中国400首富中只有两位是金融行业:张杨(排第61,财产11.68亿)和王栓红(排第312,财产3亿元)。其中,王栓红的格林集团以期货经纪起家。由于张杨的资本积累主要不是来自金融业务(“国中控股”于去年3月买进一家证券公司,因此其金融行业身份应该是新事),而“格林集团”至少部份业务是房地产开发,因此即使像张杨和王栓红也不能完全算是靠金融业致富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400首富基本与金融业无太多关系,更不用说靠创办基金公司致富了。
以上这些对比除了说明中国的行业格局与比较优势跟其它国家有别之外,同时也指出中国创业者可能的努力方向。这些年的发展使中国社会财富普遍增长,这不仅意味着对非物质性消费需求会继续增加,进而创造更多的服务性创业机会,而且对金融理财、证券投资管理服务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这为中国的Johnson和索罗斯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但是,我们是否已具备个人资本进入基金行业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呢?
实物商品与金融服务的本质差别
到今天为止,跟其它金融业务一样,即使个人资本要进入基金管理行业,也只能通过一些控股结构性安排才能实现,或者以“灰色”形式存在。既然辛辛苦苦通过一些结构性安排后私人资本还是可以进入基金和其它金融业务,那么何必不直接开放这些领域呢?保留这些障碍只会增加创业成本。
实际上,除了目前政策上的壁垒之外,基金与个人理财行业的发展至少还面临着几方面的障碍。首先,目前还不具备基金公司赖以发展的司法与诚信环境。这听起来象套话,但如果我们再看一下图一和图二,我们会发现之所以房地产、制造业、化工、矿业、医药、服装业会更容易产生中国的首富,也是因为这些行业生产、销售的产品是看得见、模得着的实物。实物商品市场最容易发展、对法律和诚信的依赖也相对较少,原因是如果交易的内容是有形、有色、有味的实物,则买卖双方信息比较对称、买方不容易受骗,道德风险相对较小。在这些情况下,市场交易显然不需要太多的法律保障与诚信基础。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是在没有法治的国家里实物市场照样可发展起来。
可是,也恰恰因为这一特点,没有法治的国家里可能也只能发展实物商品市场,而无法开发出有规模的以知识产权或诚信为基础的“无形产品”市场。当基金公司出售股份时,交易的内容不是有形的实物,而是一份金融合同、一纸票据。这几年关于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讨论很多,对大股东掏空小股东、管理层侵害股东资产的问题已有很深的认识。其实,至少多数上市公司从事的是实业,它们的投资资产是有形的厂房、设施等不动产,因此即使大股东或管理层掏走这些不动产,他们也不能将这些不动产很快变现。一旦这些掏空行为被发现,或许还来得及追回,所以上市公司不动产的不流动性反而成为大股东掏空中小股东利益的障碍。相比之下,证券投资公司持有的资产是随时可变现的流通证券,如果基金公司掏空变现后的股东资产,那么现钞是不好追回的,这使潜在的道德风险大大增加、对诚信与法律的依赖也随之加强。当投资者挑选证券基金时,基金公司的透明度和所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就变得更重要;当基金投资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司法救济就更为必要。因此,跟股市本身比,基金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独立、可靠的司法和开放、自由的新闻媒体。而这几方面又恰恰是中国目前所欠缺的。因而,如果连股票市场得以发展的司法与诚信环境都还欠缺,要大规模地发展对法治与诚信更为依赖的基金管理业恐怕是更远的事。
宏观经济学者往往称,之所以发展中国家侧重实物商品制造业,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劳动力便宜,而发达国家的劳动力贵,所以它们更应侧重高价值的无形资产的创造。这种逻辑显然很有道理。可是,芝加哥大学的几位教授发现:其实,即使那些对产权保护不好(即,无法治)的国家想要侧重发展高价值的无形资产行业,它们也无法如愿以偿,道理如上所说。结果,法治水平不高的发展中国家只好侧重实物商品制造,而以法治为特色的发达国家则更侧重金融业以及高科技行业。
可能正因为基金行业的潜在道德风险与掏空风险特别高,目前证监会对基金公司的管制费之细,从基金销售到基金的管理、到基金的投资组合、到基金的交易程序等均受到证监会的严格管制。如果必须由行政部门这么辛苦地扶持、管制来发展基金业,那么难以想象这个行业能有多少发展的空间。
股市发展与退休金立法对基金业的影响
股市自身的发展自然是基金公司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基金股份可看作是股市的一种衍生证券(derivative securities),它是靠购买基础证券(primitive securities)来形成投资组合,然后将投资组合以股份的形式出售。不管是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还是对冲基金,都可以从衍生证券的角度来理解。在历史上人们推出过多种期货、期权和其他衍生证券,但结果是有些期货合同(比如,石油期货、股指期货)能长久交易活跃,甚至能持续到今天,而另一些期货则生命不长即消失。究其原因,学者们发现决定一种衍生证券成败的最重要因素是:其依赖的基础证券市场必须很活跃,并已发展得很好。换句话说,在中国基金业能有快速发展之前,股票市场必须先已发展好、交易活跃,对股票的需求高、对股市有足够的信心和信赖。否则,基于股市之上的基金市场就无从谈起。
基金管理在美国也是金融行业中最新的领域,这或许能说明为什么Fidelity Investments的创始人Johnson家族和对冲基金先驱者乔治·索罗斯分别是今天全球金融业第一、第二最富的。相比之下,银行业、证券经纪、保险等却更为传统、有着漫长的发展史,因此在这些老金融业务中就很难创造出更多首富。
在美国,最早的共同基金(也称开放式基金)是“麻省投资者信托基金”(Massachusetts Investors Trust), 成立于1924年3月21日。一年之后其投资者增至200人,所管基金额长到39.2万美元。到1929年股灾之前共同基金有过一些发展,但随着1929年大股灾的发生,整个基金业跟着股市一起进入长久萧条。到1951年时,全美的共同基金数量差不多为100家,持有基金股份的人数为一百万左右。此间,直到1940年之前,整个基金行业除了受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和1933年的“证券法”约束之外,并无特别为基金业而立的法律,更没有专门对基金业的行政管制部门。194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投资公司法”才正式明确了基金管理的法律框架,并授权美国证监会监管基金业。
Fidelity Investments成立于1946年。很显然,现在掌握这个全球最大基金公司的Abigail Johnson的父亲Edward Johnson,在当年看准了基金管理所蕴涵的商机。尽管Fidelity今天管理的各类共同基金超过150家、资产超过一万亿美元、基金股东数超过一千七百万人,但在1946年时该行业的未来却充满变数。一方面,二战刚结束,许多从前线回来的士兵开始成家立业,他们显然会为自己的后代教育和未来养老而存钱投资,由于他们中间多数人无股市投资知识和经验,因此对基金管理服务的需求必然很大。另一方面,到1946年时股市水平仍没有恢复到1929年股灾前的水平,整个股市仍不十分景气,这对新开业的基金公司确实是一负面因素。再一方面,对于Edward Johnson和他的同行们来说,美国社会到那时还并不了解基金管理的作用和好处,因此,何时社会能更认同基金也是一大变数。
到1960年初,全美共同基金数也只不过155家,所管资本共158亿美元。十年后,基金数目增至269家,共管资金483亿美元。到1980年初基金总数为524家,共管资金945亿美元。
美国基金业的最大里程碑事件应该是1978年国会通过法案,允许公司雇员将每月工资的一部份在税前放入退休帐户,然后投入各类基金,这就是所谓的401(K)退休帐户(这种帐户的钱只能投入基金,“401(K)”这一名称是因为美国税法的第401(K)小节确定了这类帐户的规则),该法案于1980年1月生效。之后,1981年国会再通过法案,允许每个人建立“个人退休帐户”((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 也称IRA),放入IRA帐户的钱也是税前收入,只要是退休后才把这些投资变现,那么不管这些投资挣多少都可享受税率优惠。到1981年底,共有754万人拥有401(K)退休帐户,这些帐户投入各类基金的总额为917.5 亿美元。
时至1990年初,开放式基金数猛增到2917家,所管资产为9820亿美元。与此同时,拥有401(K)退休帐户的人数达到1954万人,他们投入基金的金额为3849亿美元,约占所有开放式基金管理的资本的40%。
到1998年底,共同基金数已超过8000家,所管资金约为6.8万亿美元,其中约54%的资金投入股市,39.5%投入债券,这些基金持有的股票约占美国上市公司总市值的20%。截止1998年底,约有3715万人拥有401(K) 退休帐户,他们共投入1.54万亿美元到各类共同基金公司。
当然,伴随着401(K)和IRA退休帐户的飞速增长,加上80年代和90年代国会的多项鼓励老百姓为养老而存钱投资的立法,不仅使基金管理业猛长,而且也使整个股市上涨。道琼斯指数在1978年时为805点,到1981年底为1211点,1990年底为2633点,1996年底为6448点,1998年底为10021点。因此,90年代的科技股泡沫实际上与退休金立法、基金业的增长也不无关系。
对冲基金的发展历史则更短。虽然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并不是第一家对冲基金,但1968年成立的“量子基金”的确为对冲基金的广泛认同和知名度贡献非凡。从1968年成立到2000年4月关闭的三十一年间,“量子基金”平均年回报率超过30%。如果在1968年成立时将一万美元放入该对冲基金,那么到2000年4月时则变成了4200万美元。这过程中当然也使其创始人索罗斯的财富巨增到70亿美元。有了象“量子基金”、“老虎基金”这些成功故事之后,80年代和90年代对冲基金行业也逐渐增长,到今天对冲基金数量也不低于8000家。
美国共同基金业和对冲基金业在近四、五十年的高速增长更进一步证明了“时代造英雄”的道理,每次新的事业的出现就意味着新一批富豪的诞生机会。但,这种创业机会是否真的能成为现实,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创业制度、政策环境。在共同基金发展的早期,美国政府基本不对基金公司作任何管制,不为其设置行政障碍,允许该行业相对自主地发展。即使到今天,比如说,基金公司并没有任何底线注册资本的要求。相比之下,按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管理办法》第十三条,当证券公司设立投资管理子公司时,底线注册资本为五亿元,设立这种注册资本的实际效果不多,它并不能起到分辨“好的”和“坏的”基金管理公司的作用、不能把好“质量”关,它反而阻止了一些能人进入该行业,妨碍人们创业致富。
美国对冲基金行业的行政监管更是甚少:只要你是针对财富超过百万美元的个人和法人“私募”资金,而且参股你的对冲基金的人数不超过一百人,那么你就不受到任何行政管制,你可自选向美国证监会备案,但这不是强制性的。这种宽松的、最小限度的监管为各位创业者提供了成本最低的致富环境。鉴于此,对正在兴起的中国私募基金业、MBO基金、民间金融机构,是否也应该给他们一次自身充分发展的机会,而不是从一开始就又把他们“管死”呢?

家庭背景:父亲爱德华·约翰逊三世的基金帝国
爱德华·约翰逊三世上任后力挽狂澜,他的两项重要创举使得富达的辉煌得以继续:其一,产品创新,他推出了一种可以开支票的货币市场基金,投资者可以在其基金账户净值的限制内填写支票进行支付,增加了货币基金的支付功能,更加凸现货币基金良好的流动性;其二,服务创新,约翰逊三世从他父亲那里承袭了富达视客户满意为第一的风格,率先推出了免费的咨询服务电话,到70年代末期,富达开发出了一套电话服务系统,共有50条电话线,每天可接几千个电话,并且自动接到相关部门,创新的服务举措为富达赢得大量的销售收入。
从70年代末期开始,富达基金开始逐步摆脱困境,并实现了第二次腾飞,在此期间,富达诞生了基金业的另一个传奇——彼得·林奇和麦哲伦基金。在执掌麦哲伦基金13年的时间里,彼得·林奇创造了29%的年平均收益率,而同期标普500的年平均涨幅只有14%。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富达已然成为全球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其分支机构遍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即便在经历了本轮全球金融危机资产大规模缩水后,旗下管理的资产仍高达1.2万亿美元,远远超过我国目前全部开放式基金资产净值的总和(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基金资产净值总计2.23万亿元人民币)。

其它解析:善于发掘和任用人才
富达投资能够成为世界一流的共同基金投资公司,与其善于发掘和任用世界一流的基金经理人。例如负责管理旗下麦哲伦基金的彼得·林奇,就是一位传奇基金经理。此外,阿比盖尔·约翰逊本人也直接管理万亿美元的资产。能够提供一个让那些基金经理大显身手的平台,是富达成功的最根本要素。
富达尽管是个家族企业,但是在任用人选上很少任人唯亲。首先,在公司股权构成上,富达的员工占半数以上的股权,因此虽然约翰逊家族是大股东,但是并无绝对控股权。其次,如果家族成员管理的基金资产运营不善,就会让有才能的职业经理人取而代之,例如阿比盖尔任职期间,富达基金业务先后被美洲基金公司(American Funds)和先锋集团(Vanguard)赶超,当富达的老CEO退休之后,阿比盖尔并没有顺理成章地成为新任CEO,而是继续留待考察。CEO一职由埃林·麦克科甘女士以新设立的富达公司销售运营总监职务暂代。老约翰逊运用自己的影响力,促使女儿与公司的其他高管一样激烈竞争。他说,阿比盖尔在公司的职位和权利不是天生的,她也要努力争取才能获得和保有它。
当然,富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资产配置过于单一
作为一个投资集团,富达的资产几乎都是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这使得其在2009年的金融风暴中资产大幅缩水,这与三菱等既有金融服务又有实体产业的财团相比,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当市场泡沫化的时候,富达可以轻松获利,但是一旦泡沫破裂,则损失惨重。原先与富达有着合作关系的券商雷曼兄弟,已经因为金融危机进入破产保护程序。
基金经理的道德监控出现纰漏
尽管富达有着相当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有效监督基金经理的“老鼠仓”等违规行为,但是由于富达对基金经理们的充分授权,有时会使得经理们大权独揽,利用选择券商等机会收受商业贿赂,甚至连林奇都涉嫌其中。尽管富达避免了司法诉讼,但还是支付了一定的赔偿费用,同时影响了公司的信誉。

附件

链接:
误入“门票门” 富达投资被罚800万美元,
http://www.china.com.cn/finance/txt/2008-03/07/content_11855763.htm
富达投资集团,http://economy.enorth.com.cn/system/2004/03/25/000756947.shtml
全球最富有的五位女性, http://www.cyol.net/gb/qnck/2002-10/16/content_546552.htm
福布斯富豪榜上的女中豪杰,
http://qkzz.net/article/af082e72-90a6-4669-b952-c0ef68177137.htm
美国基金公司为何比银行创造更多富豪,http://www.china-review.com/sao.asp?id=1338
富达投资“作别”家族企业,http://www.holyzone.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5217
华尔街对富达投资反响热烈,http://ceo.icxo.com/htmlnews/2005/12/12/737388_0.htm
书籍:
华尔街传奇_华尔街实战译丛, (美)英萨纳 著,薛迪安 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基金帝国:富达敛财的神话,(美)亨利克斯 著 廖慧 时统宇 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电话:010-62483188   地址:北京海淀区温泉镇杨家庄(100095)
版权所有:西山书院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111277号
  春藥王 春藥網 春藥網 春藥王 春藥王 助性藥 催眠藥 迷奸藥 如何治療陽萎 失身水 印度神油哪可以買 第六感費洛蒙 發情藥 金蒼蠅水 男人持久 情定費洛蒙 情趣藥品 威而剛購買 威爾剛哪裡買 性費洛蒙 性藥品專賣店 性藥專賣店 持久液哪裡買 如何購買威而剛 如何讓男人持久 如何壯陽 性藥品專賣 藥局購買樂威壯 治療早洩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