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默多克
一、基本信息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31年3月11日
国籍:美国
所属行业:传播业
净资产:40亿美元
排行榜:福布斯2009
名次:132
二、基本简历
版本一:
鲁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1931年3月11日-)出身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以南30英里的一个农场的美国著名新闻和媒体经营者,他目前是新闻集团的主要股东,董事长兼CEO。以股票市值来计算,新闻集团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媒体集团。[1][2]
他出生在一个小小的农场,他就读于一所国际知名学府。他是普通的办报人,他却是传媒业最大的成功者。他能很勤奋、执著的工作,更能疯狂的购并扩张。在2004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世界富豪排行榜上显示,默多克排行第43位,净资产达78亿美元。作为世界传播业的头号大老板罗伯特·默多克,他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完全可以跟美国总统和摇滚歌星麦当娜相比了。据统计,他的资产高达120亿美元。
2007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以90亿美元位列第73。
2008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以83亿美元位列第109。
200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以40亿美元位列第132。
2010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以63亿美元位列第117。
默多克的父亲基思·默多克(Keith Rupert Murdoch)爵士是一名战地记者,拥有澳大利亚4家报纸。1952年,他父亲死于心脏病,正在英国牛津大学读书的默多克赶回家中处理后事。然而,清算后默多克发现父亲的几家报纸处于亏损状态,于是他设法保留住了《星期日邮报》(Sunday Mail)和《新闻报》(The News)两份报纸,而将其它报纸出售。面对主要的竞争对手《广告报》,默多克果断与其合并,并且努力使《新闻报》开始盈利。同时他又筹措到足够款项,收购了位于柏斯处于亏损的的星期日时报(Sunday Times),通过调整人员,将阿德莱德一些记者和编辑调往帕斯使该报纸重获生机。
初战悉尼
悉尼的报业由三个家族把持着:较大的费尔法克斯、帕克家族,以及较小的诺顿家族。费尔法克斯经营着《太阳晚报》、《先驱早报》;帕克拥有《每日电讯 报》和《星期日电讯报》;诺顿掌管着《镜报》和《星期日镜报》。由于经营不善,诺顿将《镜报》转让给费尔法斯特,费尔法斯特同样没能使其盈利,于是就以400万美元的价格出手给了默多克。除此以外,默多克还获得了多家印刷厂。不久,默多克开始筹划创办澳大利亚第一家全国性报纸。1964年7月14日, 《澳大利亚人报》正式发行。1967年发行量达到75000份。1972年他又收购了帕克的《每日新闻》和《星期天电讯》报。
进军伦敦
1968年秋,英国最大的星期日周报《世界新闻报》开始转手,这份报纸属卡尔家族,以发布黄色内容着称。当年10月,默多克购买了该报40%的股份。在他看来,报纸地位下降的原因是教育水平的提高与电视的普及。他为了让该报重获新生,大量发布骇人听闻的文章。半年之后,默多克将卡尔赶下台,占有了49%的股份,成为主席。
然而,默多克认为一份周报还不足以满足自己,他希望能够再买下一份日报。他的第一目标是《每日镜报》,但该报并不打算出售。此时,左翼报纸《太阳报》因为销售量从150万下降到85万,面临出售的局面。默多克得知马克斯韦尔已经开始了谈判, 于是赶在他之前以150万元买下了《太阳报》。默多克认为,《太阳报》应该办成《世界新闻报》的每日版,并且应该以文摘类的文章为主。此后,他就开始裁剪 《太阳报》的员工,从澳大利亚调来有经验的文摘文章编辑,并且加大促销力度。在这些措施下,太阳报成为了一份独树一帜的新颖报纸。年销售量迅速攀升至200万份。到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太阳报》成为日销量最大的英文报纸。1981年2月默多克又完成了对《泰晤士报》的收购。
转战美国
1973年,默多克美国收购了哈特-汉克斯报系三家报纸,他为此支付了1970万美元,这些钱来自于他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报纸集团。此后,他沿 用老办法,力推爆炸性新闻,加大宣传力度,使得报纸的发行量逐渐提高。他还发现,美国报纸更关注广告收入而非发行量。1976年底,默多克收购《纽约邮报》。 又花1200万美元创办了一份周报《国民之星》,当他发现该报纸无法盈利后,立刻从澳大利亚抽调人手,把其变为名为《星》的彩色杂志,不久,该杂志就获得 了大量广告收入。后来他又买下了《纽约》杂志和《乡村之声报》、《新西部》。每当默多克买下新的报纸后,他总是想方设法将其转变为文章短小,标题鲜艳的出 版物。他又与1982年买下《先驱美国人报》,并将其改名为《波士顿先驱报》,第二年又收购芝加哥《太阳时报》。 2007年5月1日,默多克打算以每股60美元共计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道琼斯集团,当年8月1日,双方达成协议,完成了这一收购。
影视与书籍
默多克的野心并不仅仅停留在报纸上,60年代,他就取得了阿德莱德TV-9电视台的经营权。默多克和南方电视有线得到了第九频道。1985年,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 司陷入困境,默多克高价买下股票。同时,他还借此收购都市媒体公司的7家电视台,组建了福克斯电视公司,为此,他卖掉了《乡村之声报》和《太阳时报》。然 而,美国法律规定非美国公民不得同时拥有报社和电视台。为了筹建自己的电视网,默多克不得不加入美国国籍。一年之后,福克斯电视台就成为仅次于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全国广播公司(NBC)的全美第四大电视公司。1989年2月,默多克又在英国创办了拥有4个频道的天空卫星电视台,如今,这家电视台已成为新闻集团在英国支柱产业。1981年默多克占有英国威廉·科林斯出版公司40%以上股份,1988年他购买剩余股票,收购科林斯柯林斯公司。
默多克的家庭
文迪·邓·默多克
默多克于1956年与第一任妻子帕特结婚,生下长女普鲁登斯后于1967年离异。同年他与19岁的爱沙尼亚裔天主教徒、《每日镜报》记者安娜结婚,生下女儿伊丽莎白和两个儿子拉克兰、詹姆斯。1999年,与安娜的离婚协议生效仅17天,68岁的默多克迎娶了32岁的邓文迪。接着,邓文迪生下两个女儿格蕾斯和克洛伊。
评价
2007年5月18日,新闻集团旗下报纸《纽约邮报》(New York Post)在其八卦新闻版面宣称,默多克会把任何「不奉承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的报导文章抽稿(包括八卦新闻版面在内),以免「危及默多克在该国的广播权益」。
他总是能利用别人口袋里的钱把事办成
默多克1931年3月11日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以南30英里的一个农场。1949年,他进入英国的牛津大学学习。
这期间,他的父亲已是一个有成就的报人,主办着包括墨尔本的《先驱报》在内的4家报纸。1952年秋,66岁的父亲死于心脏病,他的责任过早地卸在惟一的儿子默多克的肩上。
默多克返回澳大利亚后,出乎意料地发现父亲的资产竟面临危机。几家报纸在财政上正陷于困境。他说服母亲,保住了两份报纸没有转让。他又 到伦敦《每日新闻报》参加了简短的培训。在从英国返回澳大利亚后,刚满22岁的默多克担任了《星期日邮报》和《新闻报》的出版人,那时是1953年,他所 在的阿德莱德的人口已接近50万,成为仅次于悉尼和墨尔本的澳大利亚第三大城市。当默多克开始管理《新闻报》时,他发现父亲生前尽管是个天才的记者,却没 有多少企业家的经营才能,报纸几乎没有什么盈利。默多克立刻全身心地投入报纸的日常工作:拟定标题,重新安排版式设计,泡在排版、印刷车间,弄得满手油 污。默多克工作起来就像发疯了一样,他不顾董事会其他成员或有关编辑的反对,坚持以自己的经营方针干下去。几年之内,他将《星期日邮报》同最大的竞争对手《广告报》合并,并且使《新闻报》大获成功。
成功使默多克增强了信心,决心扩大战果。他听说珀斯市的《星期日时报》经营不善,陷入困境,便决定兼并它。珀斯市在澳大利亚西海岸,人口35万,从阿德莱德到珀斯乘飞机需6小时。结果,默多克筹措了40万美元兼并了这家报纸。有人感慨地说:“默多克总是能够利用别人口袋里的钱把事办成。”
默多克锐意创新,他使《星期日时报》脱胎换骨,从标题制作到版面安排都有变化,向珀斯市居民展示出一副色彩丰富、鲜明大胆的全新面目。很快,该报的发行量迅速增加,报社扭亏为盈。
年轻的出版商默多克迈出了事业成功的第一步,他已经组成了珀斯和阿德莱德两市的小小的报业集团。这时候,他养精蓄锐,又准备向首都悉尼乱糟糟的报业界宣战了,而且他还想挤入激烈竞争的电视业中一试身手。
电视经营许可证是由澳大利亚广播局管理的。经过一番激烈的政治较量,默多克得到了阿德莱德的TV一9电视台的经营权。一年之内,这家电视台赢得了相当多的利润。
挑战三巨头用成功大报为楷模重塑小报
默多克挑战的目标是悉尼报业的三巨头—帕克、费尔法克斯和诺顿家族。这三个人主宰着悉尼的报业市场,他们的主要报纸有费尔法克斯控制的《太阳 晚报》、《先驱早报》,帕克公司的《每日电讯报》和《星期日电讯报》,诺顿的《镜报》由于经营不善,被卖给了费尔法克斯,但是费尔法克斯仍然没有把它办 好。费尔法克斯将这个办不好的《镜报》转手卖给了默多克,成交价为400万美元。
29岁的默多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拼命工作。他以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伦敦的《每日镜报》为楷模,重新塑造悉尼的这张小报。随着《镜 报》地位的巩固,默多克又马不停蹄地向新的目标进发,他想创办一份全国性的报纸。那时,澳大利亚的全国整体性意识还比较差。悉尼人口已达200万,而整个 澳大利亚也不过刚达到1000万。著名的悉尼歌剧院还在建设中,大都市的表皮下处处透出小市镇的乡土气。所以,创办一份成功的全国性报纸,在大多数办报人 心目中只不过是一场梦。梦都在做,但实现却难如登天。
默多克自有主见。他认为自己已在地理上做到了这一点。他开始卷入政治,决心利用报纸对国家的政策施加更有力的影响。他断定,一份严肃的全国性报纸一定会获得成功。默多克设想它应该是《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的一种混合体。经过不懈努力,《澳大利亚人报》诞生了。
用耸人听闻的报道为契机巧夺英国第一报
1968年秋,资产已达500万美元的默多克来到英国,下决心要实现在牛津上学时的诺言:有朝一日把《每日镜报》攫为己有。正当他摩拳擦掌之时,猎物最后又变成了《世界新闻报》。正是这张报纸,使他奠定了在英国出版界的地位,当时其发行额达600万份。
《世界新闻报》是英国最大的星期日报,属卡尔家庭所有。当时,卡尔是最大的股东,占股32%,紧随其后的是杰克逊,占25%。当杰克逊打算出售股权时,默多克立刻表示感兴趣。
默多克买下了杰克逊的全部股份。半年后,默多克又在股东会议上迫使卡尔下台,自己登上了主席宝座。
默多克为了让《世界新闻报》迎合读者口味,大量地采用耸人听闻的报道,这一点越来越受到一些人的批评。但默多克坚持强调,他只能为公众提供他们喜闻乐见的东西。他的报纸销量猛增而竞争对手一落千丈的事实证明,他的策略行之有效。《世界新闻报》在默多克的主持下起飞了!
但是,默多克认为《世界新闻报》只是周报,他想在伦敦再买下一份日报,好天天都有事干。但是默多克朝思暮想的《每日镜报》毫无出售的迹象。这时,有一张正走下坡的报纸叫《太阳报》,其发行额由150万份锐减至85万份,这恰巧就给了默多克一个得手的机会。
默多克获悉死对头马克斯韦尔已跟卖方谈判了,卖方答应以很低的价钱出手。默多克赶紧筹措资金,并使尽种种手段,终于打败了马克斯韦尔,以150万美元的价钱买下了《太阳报》。定金为12万美元,余款分6年付清。
《太阳报》在默多克的督导下,仅一年便将发行量由80万份提高到200万份,大大冲击了《每日镜报》的市场。如今,《太阳报》已成为世界上赚钱最多的日报之一,它实际上已成为默多克报业帝国的“金牛”,发行量达410万份,超过《每日镜报》整整100万份。
这是默多克在出版业的最大成功!正是在英国那漂亮的一击,使他创造了亿万美元的股票价值。
默多克的目光又移向美国,并拟定了进军美国的战略方针。这时,他又买下了澳大利亚悉尼的一家大报——《电讯报》。
至1973年,默多克已拥有11家杂志、8家报纸,以及几家电视台、广播电台、纸张公司、印刷公司和航运公司,分别分布在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70年代初,美国报业进入一个大动荡时期,生产成本暴涨,罢工不断,迫使许多报纸倒闭。在默多克登场时,已经几乎没有什么报纸可买了,急于打开美国市场的默多克,以2000万美元巨资,买下哈特—汉克斯报系的三份报纸。
默多克又花1200万美元创办了一份周报《国民之星》,开办费就花了他1200万美元。一年之后,该报发行量不到100万份,而且前景黯淡,默多克的财政顾问建议他赶紧脱手。
但是,默多克不撞南墙不回头。他把手下的一名记者伊恩从澳大利亚调来,把这张黑白报纸变成了一份叫《星》的彩色杂志。伊恩来美国两年后,《星》的发行量稳步上升,大量的广告收益源源流人默多克的腰包。
默多克紧接着又买下了《纽约杂志》、《新西部》和《乡村之声》三家杂志。《纽约杂志》发行量达到42万份,它的资产不断膨胀,还给默多克带来了4400万美元的广告收益。
到这一年,默多克的报业帝国,已分为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三个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领地,总部设在澳大利亚。它包括约50家报纸、两家出版社、若干商业性印刷厂和采矿公司,以及5家电视台的部分股权。
之后,默多克又和美国的一位大富豪合作,成立宁安塞特运输公司和东西方航空公司,两家公司拥有几十架大型喷气客机,默多克占有50%股份。经过20多年奋斗,默多克终于成了世界闻名的大富豪。
版本二:
传媒业头号大亨,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的主要股东及首席执行官
罗伯特·默多克简介
他出生在一个小小的农场,他就读于一所国际知名学府。他是普通的办报人,他却是传媒业最大的成功者。他能很勤奋、执著的工作,更能疯狂的购并扩张。在2004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世界富豪排行榜上显示,默多克排行第43位,净资产达78亿美元。作为世界传播业的头号大老板罗伯特·默多克,他在世界上 的知名度,完全可以跟美国总统和摇滚歌星麦当娜相比了。据统计,他的资产高达120亿美元。
传奇故事
默多克1931年3月11日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以南30英里的一个农场。1949年,他进入英国的牛津大学学习。
这期间,他的父亲已是一个有成就的报人,主办着包括墨尔本的《先驱报》在内的4家报纸。1952年秋,66岁的父亲死于心脏病,他的责任过早地卸在惟一的儿子默多克的肩上。
默多克返回澳大利亚后,出乎意料地发现父亲的资产竟面临危机。几家报纸在财政上正陷于困境。他 说服母亲,保住了两份报纸没有转让。他又到伦敦《每日新闻报》参加了简短的培训。在从英国返回澳大利亚后,刚满22岁的默多克担任了《星期日邮报》和《新 闻报》的出版人,那时是1953年,他所在的阿德莱德的人口已接近50万,成为仅次于悉尼和墨尔本的澳大利亚第三大城市。当默多克开始管理《新闻报》时, 他发现父亲生前尽管是个天才的记者,却没有多少企业家的经营才能,报纸几乎没有什么盈利。
默多克立刻全身心地投入报纸的日常工作:拟定标题,重新安排版式 设计,泡在排版、印刷车间,弄得满手油污。默多克工作起来就像发疯了一样,他不顾董事会其他成员或有关编辑的反对,坚持以自己的经营方针干下去。几年之 内,他将《星期日邮报》同最大的竞争对手《广告报》合并,并且使《新闻报》大获成功。
成功使默多克增强了信心,决心扩大战果。他听说珀斯市的《星期日时报》经营不善,陷入困 境,便决定兼并它。珀斯市在澳大利亚西海岸,人口35万,从阿德莱德到珀斯乘飞机需6小时。结果,默多克筹措了40万美元兼并了这家报纸。有人感慨地说: “默多克总是能够利用别人口袋里的钱把事办成。”
默多克锐意创新,他使《星期日时报》脱胎换骨,从标题制作到版面安排都有变化,向珀斯市居民展示出一副色彩丰富、鲜明大胆的全新面目。很快,该报的发行量迅速增加,报社扭亏为盈。
年轻的出版商默多克迈出了事业成功的第一步,他已经组成了珀斯和阿德莱德两市的小小的报业集团。这时候,他养精蓄锐,又准备向首都悉尼乱糟糟的报业界宣战了,而且他还想挤入激烈竞争的电视业中一试身手。
电视经营许可证是由澳大利亚广播局管理的。经过一番激烈的政治较量,默多克得到了阿德莱德的TV一9电视台的经营权。一年之内,这家电视台赢得了相当多的利润。
挑战三巨头
默多克挑战的目标是悉尼报业的三巨头—帕克、费尔法克斯和诺顿家族。这三个人主宰着悉尼的报业市场,他们的主要报纸有费尔法克斯控制的《太阳晚报》、 《先驱早报》,帕克公司的《每日电讯报》和《星期日电讯报》,诺顿的《镜报》由于经营不善,被卖给了费尔法克斯,但是费尔法克斯仍然没有把它办好。费尔法 克斯将这个办不好的《镜报》转手卖给了默多克,成交价为400万美元。
29岁的默多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拼命工作。他以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伦敦的《每日镜报》 为楷模,重新塑造悉尼的这张小报。随着《镜报》地位的巩固,默多克又马不停蹄地向新的目标进发,他想创办一份全国性的报纸。那时,澳大利亚的全国整体性意 识还比较差。悉尼人口已达200万,而整个澳大利亚也不过刚达到1000万。著名的悉尼歌剧院还在建设中,大都市的表皮下处处透出小市镇的乡土气。所以, 创办一份成功的全国性报纸,在大多数办报人心目中只不过是一场梦。梦都在做,但实现却难如登天。
默多克自有主见。他认为自己已在地理上做到了这一点。他开始卷入政治,决心利用报纸对国家的政策施加更有力的影响。他断定,一份严肃的全国性报纸一定会获得成功。默多克设想它应该是《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的一种混合体。经过不懈努力,《澳大利亚人报》诞生了。
创建报刊
1968年秋,资产已达500万美元的默多克来到英国,下决心要实现在牛津上学时的诺言:有朝一日把《每日镜报》攫为己有。正当他摩拳擦掌之时,猎物最后又变成了《世界新闻报》。正是这张报纸,使他奠定了在英国出版界的地位,当时其发行额达600万份。
《世界新闻报》是英国最大的星期日报,属卡尔家庭所有。当时,卡尔是最大的股东,占股32%,紧随其后的是杰克逊,占25%。当杰克逊打算出售股权时,默多克立刻表示感兴趣。
默多克买下了杰克逊的全部股份。半年后,默多克又在股东会议上迫使卡尔下台,自己登上了主席宝座。
默多克为了让《世界新闻报》迎合读者口味,大量地采用耸人听闻的报道,这一点越来越受到一些人 的批评。但默多克坚持强调,他只能为公众提供他们喜闻乐见的东西。他的报纸销量猛增而竞争对手一落千丈的事实证明,他的策略行之有效。《世界新闻报》在默 多克的主持下起飞了!
但是,默多克认为《世界新闻报》只是周报,他想在伦敦再买下一份日报,好天天都有事干。但是默多克朝思暮想的《每日镜报》毫无出售的迹象。这时,有一张正走下坡的报纸叫《太阳报》,其发行额由150万份锐减至85万份,这恰巧就给了默多克一个得手的机会。
默多克获悉死对头马克斯韦尔已跟卖方谈判了,卖方答应以很低的价钱出手。默多克赶紧筹措资金,并使尽种种手段,终于打败了马克斯韦尔,以150万美元的价钱买下了《太阳报》。定金为12万美元,余款分6年付清。
《太阳报》在默多克的督导下,仅一年便将发行量由80万份提高到200万份,大大冲击了《每日镜报》的市场。如今,《太阳报》已成为世界上赚钱最多的日报之一,它实际上已成为默多克报业帝国的“金牛”,发行量达410万份,超过《每日镜报》整整100万份。
这是默多克在出版业的最大成功!正是在英国那漂亮的一击,使他创造了亿万美元的股票价值。
默多克的目光又移向美国,并拟定了进军美国的战略方针。这时,他又买下了澳大利亚悉尼的一家大报——《电讯报》。
至1973年,默多克已拥有11家杂志、8家报纸,以及几家电视台、广播电台、纸张公司、印刷公司和航运公司,分别分布在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70年代初,美国报业进入一个大动荡时期,生产成本暴涨,罢工不断,迫使许多报纸倒闭。在默多克登场时,已经几乎没有什么报纸可买了,急于打开美国市场的默多克,以2000万美元巨资,买下哈特—汉克斯报系的三份报纸。
默多克又花1200万美元创办了一份周报《国民之星》,开办费就花了他1200万美元。一年之后,该报发行量不到100万份,而且前景黯淡,默多克的财政顾问建议他赶紧脱手。
但是,默多克不撞南墙不回头。他把手下的一名记者伊恩从澳大利亚调来,把这张黑白报纸变成了一份叫《星》的彩色杂志。伊恩来美国两年后,《星》的发行量稳步上升,大量的广告收益源源流人默多克的腰包。
默多克紧接着又买下了《纽约杂志》、《新西部》和《乡村之声》三家杂志。《纽约杂志》发行量达到42万份,它的资产不断膨胀,还给默多克带来了4400万美元的广告收益。
到这一年,默多克的报业帝国,已分为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三个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领地,总部设在澳大利亚。它包括约50家报纸、两家出版社、若干商业性印刷厂和采矿公司,以及5家电视台的部分股权。
之后,默多克又和美国的一位大富豪合作,成立宁安塞特运输公司和东西方航空公司,两家公司拥有几十架大型喷气客机,默多克占有50%股份。经过20多年奋斗,默多克终于成了世界闻名的大富豪。
版本三:
基思·鲁珀特·默多克(Keith Rupert Murdoch)
1931年3月11日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后加入美国籍。其父 基思·默多克爵士是著名的战地记者和出版商。默多克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在伦敦《每日快报》当过助理编辑,1952年回到澳大利亚经营其父濒于 破产的《阿德莱德日报》。1956年收购《珀思星期日周刊》。1960年买下《悉尼每日镜报》和《悉尼日报》。1964年创办《澳大利亚人报》。1969年控制英国《世界新闻》周刊和《太阳日报》。1973年购入美国《圣安东尼奥新闻》和《星报》。1976年先后收购《纽约邮报》和纽约杂志公司。1981年购入《英国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以及所属三份周刊,从而控制了英国30%的报纸发行量。后又买下美国的《芝加哥太阳时报》,并控制在电影和新 闻界中有影响的华纳通讯公司。默多克还是安捷航空公司董事长、美国出版公司董事长、城市邮报出版公司董事长、国际新闻有限公司董事长。1981年任泰晤士 报业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1982年1月任董事长。1984年任路透社持股有限公司经理。后任澳大利亚默多克新闻公司总经理。他创立的默多克新闻公司是 澳大利亚大报系之一,除经营电视外,还在澳大利亚和英国、美国、新西兰拥有数十家报纸、杂志。九十年代,默多克又在美国建立了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CBS)、全国广播公司(NBC)、美国广播公司(ABC)三大电视网比肩而立的电视传媒王国福克斯电视网(FOX)。
默多克的个人财产已超过110亿美元。默多克三次结婚,与第一任妻子帕特生下一个女儿后不久便分道扬镳。1967年,默多克与当时担任英国《每日镜报》记者、19岁的安娜结婚,在32年的共同生活中,育有两男一女。默多克现任妻子为华裔女子。
个人成就 默多克所创建的新闻集团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传媒公司之一,净资产超过400亿美元,集团经营的核心业务涵盖电影、电 视节目的制作和发行,无线电视、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书籍出版以及数字广播、加密和收视管理系统开发。1999年3月,新闻集团北京代表 处成立,次年,卫星电视(STAR)在上海设立代表处,成为首家获准在沪设立代表处的境外传媒公司。
目前,默多克控制澳大利亚2/3的报纸,英国的《太阳报》、《泰晤士报》等40%的报纸都由默多克控股。他还拥有英国的天空电视台、美国的福克斯电视网、香港的亚洲卫视(即星空传 媒)。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默多克又宣布与日本公司合办一家专门拓展湖联网投资的金融企业软银。
2005年7月,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以5.8亿美元现金收购当时MySpace的母公司Intermix Media,从而进入了网络新闻博客及网络社交领域,拥有了这个广受欢迎的SNS网站、“生活方式门户网站”。
三、荣誉称号、头衔
在2004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世界富豪排行榜上显示,默多克排行第43位,净资产达78亿美元。作为世界传播业的头号大老板罗伯特·默多克,他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完全可以跟美国总统和摇滚歌星麦当娜相比了。据统计,他的资产高达120亿美元。
2007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以90亿美元位列第73。
2008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以83亿美元位列第109。
200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以40亿美元位列第132。
2010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以63亿美元位列第117。
默多克所创建的新闻集团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传媒公司之一,净资产超过400亿美元,集团经营的核心业务涵盖电影、电 视节目的制作和发行,无线电视、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书籍出版以及数字广播、加密和收视管理系统开发。1999年3月,新闻集团北京代表 处成立,次年,卫星电视(STAR)在上海设立代表处,成为首家获准在沪设立代表处的境外传媒公司。
目前,默多克控制澳大利亚2/3的报纸,英国的《太阳报》、《泰晤士报》等40%的报纸都由默多克控股。他还拥有英国的天空电视台、美国的福克斯电视网、香港的亚洲卫视(即星空传 媒)。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默多克又宣布与日本公司合办一家专门拓展湖联网投资的金融企业软银。
2005年7月,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以5.8亿美元现金收购当时MySpace的母公司Intermix Media,从而进入了网络新闻博客及网络社交领域,拥有了这个广受欢迎的SNS网站、“生活方式门户网站”。
四、经典案例
初战悉尼
悉尼的报业由三个家族把持着:较大的费尔法克斯、帕克家族,以及较小的诺顿家族。费尔法克斯经营着《太阳晚报》、《先驱早报》;帕克拥有《每日电讯 报》和《星期日电讯报》;诺顿掌管着《镜报》和《星期日镜报》。由于经营不善,诺顿将《镜报》转让给费尔法斯特,费尔法斯特同样没能使其盈利,于是就以400万美元的价格出手给了默多克。除此以外,默多克还获得了多家印刷厂。不久,默多克开始筹划创办澳大利亚第一家全国性报纸。1964年7月14日, 《澳大利亚人报》正式发行。1967年发行量达到75000份。1972年他又收购了帕克的《每日新闻》和《星期天电讯》报。
进军伦敦
1968年秋,英国最大的星期日周报《世界新闻报》开始转手,这份报纸属卡尔家族,以发布黄色内容着称。当年10月,默多克购买了该报40%的股份。在他看来,报纸地位下降的原因是教育水平的提高与电视的普及。他为了让该报重获新生,大量发布骇人听闻的文章。半年之后,默多克将卡尔赶下台,占有了49%的股份,成为主席。
然而,默多克认为一份周报还不足以满足自己,他希望能够再买下一份日报。他的第一目标是《每日镜报》,但该报并不打算出售。此时,左翼报纸《太阳报》因为销售量从150万下降到85万,面临出售的局面。默多克得知马克斯韦尔已经开始了谈判, 于是赶在他之前以150万元买下了《太阳报》。默多克认为,《太阳报》应该办成《世界新闻报》的每日版,并且应该以文摘类的文章为主。此后,他就开始裁剪 《太阳报》的员工,从澳大利亚调来有经验的文摘文章编辑,并且加大促销力度。在这些措施下,太阳报成为了一份独树一帜的新颖报纸。年销售量迅速攀升至200万份。到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太阳报》成为日销量最大的英文报纸。1981年2月默多克又完成了对《泰晤士报》的收购。
转战美国
1973年,默多克美国收购了哈特-汉克斯报系三家报纸,他为此支付了1970万美元,这些钱来自于他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报纸集团。此后,他沿 用老办法,力推爆炸性新闻,加大宣传力度,使得报纸的发行量逐渐提高。他还发现,美国报纸更关注广告收入而非发行量。1976年底,默多克收购《纽约邮报》。 又花1200万美元创办了一份周报《国民之星》,当他发现该报纸无法盈利后,立刻从澳大利亚抽调人手,把其变为名为《星》的彩色杂志,不久,该杂志就获得 了大量广告收入。后来他又买下了《纽约》杂志和《乡村之声报》、《新西部》。每当默多克买下新的报纸后,他总是想方设法将其转变为文章短小,标题鲜艳的出 版物。他又与1982年买下《先驱美国人报》,并将其改名为《波士顿先驱报》,第二年又收购芝加哥《太阳时报》。 2007年5月1日,默多克打算以每股60美元共计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道琼斯集团,当年8月1日,双方达成协议,完成了这一收购。
挑战三巨头用成功大报为楷模重塑小报
默多克挑战的目标是悉尼报业的三巨头—帕克、费尔法克斯和诺顿家族。这三个人主宰着悉尼的报业市场,他们的主要报纸有费尔法克斯控制的《太阳 晚报》、《先驱早报》,帕克公司的《每日电讯报》和《星期日电讯报》,诺顿的《镜报》由于经营不善,被卖给了费尔法克斯,但是费尔法克斯仍然没有把它办 好。费尔法克斯将这个办不好的《镜报》转手卖给了默多克,成交价为400万美元。
29岁的默多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拼命工作。他以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伦敦的《每日镜报》为楷模,重新塑造悉尼的这张小报。随着《镜 报》地位的巩固,默多克又马不停蹄地向新的目标进发,他想创办一份全国性的报纸。那时,澳大利亚的全国整体性意识还比较差。悉尼人口已达200万,而整个 澳大利亚也不过刚达到1000万。著名的悉尼歌剧院还在建设中,大都市的表皮下处处透出小市镇的乡土气。所以,创办一份成功的全国性报纸,在大多数办报人 心目中只不过是一场梦。梦都在做,但实现却难如登天。
默多克自有主见。他认为自己已在地理上做到了这一点。他开始卷入政治,决心利用报纸对国家的政策施加更有力的影响。他断定,一份严肃的全国性报纸一定会获得成功。默多克设想它应该是《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的一种混合体。经过不懈努力,《澳大利亚人报》诞生了。
用耸人听闻的报道为契机巧夺英国第一报
1968年秋,资产已达500万美元的默多克来到英国,下决心要实现在牛津上学时的诺言:有朝一日把《每日镜报》攫为己有。正当他摩拳擦掌之时,猎物最后又变成了《世界新闻报》。正是这张报纸,使他奠定了在英国出版界的地位,当时其发行额达600万份。
《世界新闻报》是英国最大的星期日报,属卡尔家庭所有。当时,卡尔是最大的股东,占股32%,紧随其后的是杰克逊,占25%。当杰克逊打算出售股权时,默多克立刻表示感兴趣。
默多克买下了杰克逊的全部股份。半年后,默多克又在股东会议上迫使卡尔下台,自己登上了主席宝座。
默多克为了让《世界新闻报》迎合读者口味,大量地采用耸人听闻的报道,这一点越来越受到一些人的批评。但默多克坚持强调,他只能为公众提供他们喜闻乐见的东西。他的报纸销量猛增而竞争对手一落千丈的事实证明,他的策略行之有效。《世界新闻报》在默多克的主持下起飞了!
但是,默多克认为《世界新闻报》只是周报,他想在伦敦再买下一份日报,好天天都有事干。但是默多克朝思暮想的《每日镜报》毫无出售的迹象。这时,有一张正走下坡的报纸叫《太阳报》,其发行额由150万份锐减至85万份,这恰巧就给了默多克一个得手的机会。
默多克获悉死对头马克斯韦尔已跟卖方谈判了,卖方答应以很低的价钱出手。默多克赶紧筹措资金,并使尽种种手段,终于打败了马克斯韦尔,以150万美元的价钱买下了《太阳报》。定金为12万美元,余款分6年付清。
《太阳报》在默多克的督导下,仅一年便将发行量由80万份提高到200万份,大大冲击了《每日镜报》的市场。如今,《太阳报》已成为世界上赚钱最多的日报之一,它实际上已成为默多克报业帝国的“金牛”,发行量达410万份,超过《每日镜报》整整100万份。
这是默多克在出版业的最大成功!正是在英国那漂亮的一击,使他创造了亿万美元的股票价值。
默多克的目光又移向美国,并拟定了进军美国的战略方针。这时,他又买下了澳大利亚悉尼的一家大报——《电讯报》。
至1973年,默多克已拥有11家杂志、8家报纸,以及几家电视台、广播电台、纸张公司、印刷公司和航运公司,分别分布在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70年代初,美国报业进入一个大动荡时期,生产成本暴涨,罢工不断,迫使许多报纸倒闭。在默多克登场时,已经几乎没有什么报纸可买了,急于打开美国市场的默多克,以2000万美元巨资,买下哈特—汉克斯报系的三份报纸。
默多克又花1200万美元创办了一份周报《国民之星》,开办费就花了他1200万美元。一年之后,该报发行量不到100万份,而且前景黯淡,默多克的财政顾问建议他赶紧脱手。
但是,默多克不撞南墙不回头。他把手下的一名记者伊恩从澳大利亚调来,把这张黑白报纸变成了一份叫《星》的彩色杂志。伊恩来美国两年后,《星》的发行量稳步上升,大量的广告收益源源流人默多克的腰包。
默多克紧接着又买下了《纽约杂志》、《新西部》和《乡村之声》三家杂志。《纽约杂志》发行量达到42万份,它的资产不断膨胀,还给默多克带来了4400万美元的广告收益。
到这一年,默多克的报业帝国,已分为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三个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领地,总部设在澳大利亚。它包括约50家报纸、两家出版社、若干商业性印刷厂和采矿公司,以及5家电视台的部分股权。
之后,默多克又和美国的一位大富豪合作,成立宁安塞特运输公司和东西方航空公司,两家公司拥有几十架大型喷气客机,默多克占有50%股份。经过20多年奋斗,默多克终于成了世界闻名的大富豪。
五、案例解析
1.时代背景:
A:崛起的时代背景:
默多克的父亲基思·默多克(Keith Rupert Murdoch)爵士是一名战地记者,拥有澳大利亚4家报纸。1952年,他父亲死于心脏病,正在英国牛津大学读书的默多克赶回家中处理后事。然而,清算后默多克发现父亲的几家报纸处于亏损状态,于是他设法保留住了《星期日邮报》(Sunday Mail)和《新闻报》(The News)两份报纸,而将其它报纸出售。面对主要的竞争对手《广告报》,默多克果断与其合并,并且努力使《新闻报》开始盈利。同时他又筹措到足够款项,收购了位于柏斯处于亏损的的星期日时报(Sunday Times),通过调整人员,将阿德莱德一些记者和编辑调往帕斯使该报纸重获生机。
B:现代背景 :
默多克锐意创新,他使《星期日时报》脱胎换骨,作为年轻的出版商,默多克迈出了事业成功的第一步,他已经组成了澳洲珀斯和阿德莱德的小小报业集团。
这时候,他又开始向首都悉尼乱糟糟的报业界宣战,而且他还想跻身竞争激烈的电视业。
默多克的收购步伐40年来一直没有停止,现在他掌管的新闻集团净资产超过400亿美元,涵盖电影、电视节目、无线电视、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书籍出版以及数字广播、加密和收视管理系统开发。
控制了澳大利亚2/3的报纸,英国《太阳报》(The Sun)、《泰晤士报》(The Times)等40%的报纸。他还拥有英国的天空电视台、美国福克斯电视网、香港亚洲卫视……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默多克与日本公司合办的用于拓展互联网 投资的金融企业——软银,也为他带来了丰厚的获利。
如果给默多克60秒时间,他也没有办法一口气说出自己在过去20年一共收购了多少份报纸、多少家公司、涉及多少个领域,因为实在太多了
2. 家族基础或个人信念:
观念:娱乐改造传媒
众所周知,默多克是从报业开始他的辉煌生涯,可以说他完全破坏了新闻界的游戏规则,让新闻全面为读者服务。他明白普通人想要什么:性、危言耸听以及杜撰能够给人带来足够的刺激,他最大限度地开掘了新闻的娱乐价值。
从澳大利亚山区小报《阿德莱德日报》开始,默多克就聪明地利用政界名流、影视明星的隐私生活,在保守的50年代让人们大开眼界。然后把这一套推 广到世界各地,最成功的是在以古板著称的英国。一份外号“性事新闻”的报纸《世界新闻》在他的领导下变得格外色情,甚至深挖细节,60年代连续报道了一名 妓女撰写的她与麦克米伦政府一名部长鬼混经过的文章,迫使麦克米伦政府下台,性+丑闻的办报特色从此举世闻名。
当然更有名的是如今八卦界的巨头《太阳报》,默多克知道普通人更有兴趣了解戴安娜的新情人而不是撒切尔夫人的施政纲领,所以他为读者提供的一切 都是他们想要的:色情,丑闻,肥皂剧,王室秘闻。他从来没有想到要利用媒介去教育读者,他要让读者从中充分体验乐趣和快感,所以《太阳报》追踪、炒作小道 消息的力度、以夸张煽动的手法包装新闻的技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闻变得比电影电视更精彩刺激。
虽然人们指责默多克“围绕性、谣言和耸人听闻的报道强奸事实”,但他却不以为然地说如此办报“只是使它变得更通俗”,给平民百姓提供一点乐子没 什么不对。他振振有词地声称,面对大众没有错,莎士比亚也是为大众写作,他今天如果还能写文章,也许还会给美国家庭肥皂剧撰写脚本,那些东西不会太高雅。
尽管声名狼藉的默多克被骂成“肮脏的淘金者”,连英国女王也要找他打官司,但没人能否认他操纵传媒的方式确实深得民心,新闻可以比娱乐更娱乐。 看看今日漫天的绯闻、谣言在各种媒体上乱窜,给人们茶余饭后增添无数可嚼舌头的谈资。说他无聊低俗也好,骂他不择手段也好,不得不承认默多克率先走进了一 个全面娱乐的时代。
目标:重塑娱乐方式
尽管默多克以他着魔般的“圈地运动”著称,他似乎比任何娱乐界大鳄更热衷于在全球范围内扩充势力。但事实上,他在收购扩张问题上有着清晰理性的 目标,看似疯狂的行为背后有明确的计划和图谋作支撑。他小心翼翼地避免了“变革性”的买卖,而时代华纳和迪斯尼就曾经在此栽跟头而后悔莫及。默多克的狼子 野心究竟是什么呢?那就是建立一个全球卫星电视网,坐拥林林总总的娱乐产品,通过卫星以互动电视的形式直接送到客户家中。
默多克一直对电视的前景充满信心。一方面他购并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等制作公司生产独家的娱乐产品;另一方面开设、收购各个洲的卫星电视台保 障了产品的传播信道。这样他就整合了娱乐产品的内容制造方、传播渠道,还有外围的技术和服务,终于得以把持娱乐工业的各个环节,充分为他的雄心壮志服务: 拥有一个在全世界传送娱乐和资讯节目的平台,以卫星为媒介,以互动电视作载体,成为全球数字化时代娱乐业的领导者。
互动电视系统究竟将带给人们什么样的娱乐新生活呢?英国天空广播公司已经开始让它的收视用户更方便自由地接收娱乐和信息节目,观众在家里只需按 按遥控器就能够优先观看一部新影片,收听对影片明星的专访,购买影片录像带。甚至在直播球赛时能够同时网上赌博投注。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互动性有望进一步增加。
这样的宏伟蓝图,似乎很美好,但要完全实现,还是前路漫漫,默多克仅仅是迈出了很小的一步。但如果真能实现,可以说他就以另一种方式统一了地球,娱乐的力量千万不要小觑,在这个时代,娱乐与生活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密不可分。
手腕:利用政治与本土化
默多克的经营哲学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娱乐与政治联姻以及本土化,靠着这两招他从南半球到北半球,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一律通吃。
“默多克是资讯界最善于处理政治的人,”美国一位政界人士这样评说,“他谙熟政治,和所到的每个国家的管理者和政治家们打交道。这是他赚钱的一 种手段。”为了避开美国对外国人拥有传媒的规限,他甚至把自己的国籍由澳大利亚改成美国。他利用他的资源优势来宣传和报答那些可能会帮助他的政治家们,总 是公开地与各国政府保持一致和密切关系,甚至于谄媚。他并没有鲜明的政治主见,擅长于见风使舵。他坚定地支持撒切尔夫人的强硬政策,也乖巧地向布莱尔投怀 送抱;他与小布什等与美英“新保守派”结合,替伊拉克战争摇旗呐喊,也与中国高层领导积极接触,支持中国的政策。在默多克眼里,政治只是他扩张其传媒帝 国、攫取巨额商业利润的工具。
或许这是他在各个国家都能迅速扎根的原因,他很清楚在娱乐产业中一个国家的政府需要控制什么,期望什么,他也知道他能带来什么,自己又能得到什 么。他灵活地掌握着娱乐与政治的界限,理解、适应、配合,尔后谋求发展是他的策略。这也就必然导致他强调本土化。国际性的成功依赖于分布世界各国的分公司 的完全本土化。面对中国这座巨大的宝矿,他建立了为中国观众量身定做的普通话综艺频道星空卫视,与湖南电广达成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悄悄回避意识形态壁 垒,专注于炮制有中国特色的娱乐节目。
没有哪家大型娱乐企业像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一样,完全属于一个人。新闻集团年收入达140亿美元,产业遍及五大洲。而今天的默多克虽然身患癌症, 却依旧活跃在这一行的每个领域,甚至连他本人也提供了数不尽的娱乐谈资,他与邓文迪的结合长期以来是小报记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他永远都是漩涡深处最引人注 目的明星,他不像迈克尔·艾斯纳一样频繁曝光,而是一举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他深悟人类的欲望,无论遭到精英阶层的贬低,抑或知识分子的不屑, 他一如即既地坚持他的理念,他把这称为“娱乐”。
3.现成的别人的评价、解析:
新闻集团默多克:报人还是贪心商人
默多克:我行我素
默多克的华裔太太邓文迪日前登上了国内某一线时尚杂志的封面,人们关注她的原因之一是她很有可能接管老默的衣钵 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主席罗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显然不愿意把花5.8亿美元收购的《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当宠物养,他对报纸要求越来越严格。他认为《华尔街日报》的文章太长。
默多克:我行我素
默多克的华裔太太邓文迪日前登上了国内某一线时尚杂志的封面,人们关注她的原因之一是她很有可能接管老默的衣钵。
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主席罗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显然不愿意把花5.8亿美元收购的《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当宠物养,他对报纸要求越来越严格。
他认为《华尔街日报》的文章太长了,用户根本没有时间读完这些内容。他对编辑和记者毫不客气地说道:“别再为赢得‘普利策奖’写文章了,还是发表一些读者喜欢的内容吧。”
默多克对内容的在意有别于其他的私人股本投资家。
换句话说,只有那些金融资本家们才有兴趣收购新闻公司,他们既无新闻记者的道德情操,也缺乏投身新闻业的热情。在这一点上,默多克是个例外。
从小记者到世界上最大传媒集团的主席,默多克希望做成功的私人股本投资家、骄傲的文化工作者,还是他只想做一个富豪?
22岁的出版人
默多克的父亲基思·默多克(Keith Rupert Murdoch)爵士是著名的战地记者和出版商,他最初的理想是将儿子培养成一名优秀的记者。1949年,他把默多克送到英国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接受教 育,毕业后默多克获得了第一份工作——伦敦《每日快报》(Daily Express)助理编辑。
基思·默多克原本是希望默多克可以留在伦敦发展的,可惜1952年一个秋日的下午突发的心脏病夺走了他的生命,作为唯一的儿子,默多克必须继承父亲的产业——包括《先驱报》(The Herald)在内的4家报纸。那年,默多克22岁。
基思·默多克并没有留下优质的资产,相反,几家报纸在财政上都陷于危机。默多克转让了两家报纸,保留了《星期日邮报》(Sunday Mail)和《新闻报》(The News),担任出版人。
在管理方面,默多克比父亲更胜一筹。默多克工作起来就像发疯了一样,他不顾董事会其他成员或编辑的反对,坚持以自己的方式操作。
他们并不喜欢这个管理者,但几年之内,默多克将《星期日邮报》同最大的竞争对手《广告报》(Journal of Advertising)合并,并且使《新闻报》盈利,那些不喜欢他的人不得不继续为他打工。
随后,默多克花了40万美元兼并了《星期日时报》(Sunday Times)。有人感慨地说:“默多克总是能够利用别人口袋里的钱把事办成。”
成功的并购者
默多克锐意创新,他使《星期日时报》脱胎换骨,作为年轻的出版商,默多克迈出了事业成功的第一步,他已经组成了澳洲珀斯和阿德莱德的小小报业集团。
这时候,他又开始向首都悉尼乱糟糟的报业界宣战,而且他还想跻身竞争激烈的电视业。
默多克的收购步伐40年来一直没有停止,现在他掌管的新闻集团净资产超过400亿美元,涵盖电影、电视节目、无线电视、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书籍出版以及数字广播、加密和收视管理系统开发。
控制了澳大利亚2/3的报纸,英国《太阳报》(The Sun)、《泰晤士报》(The Times)等40%的报纸。他还拥有英国的天空电视台、美国福克斯电视网、香港亚洲卫视……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默多克与日本公司合办的用于拓展互联网 投资的金融企业——软银,也为他带来了丰厚的获利。
如果给默多克60秒时间,他也没有办法一口气说出自己在过去20年一共收购了多少份报纸、多少家公司、涉及多少个领域,因为实在太多了。
罗伯特·默多克:以娱乐统治世界
从《太阳报》狗仔队发掘的贝克汉姆的最新花边新闻到20世纪福克斯公司推出的《星球大战前传》,从ChannelV播放不停的流行音乐到充满诱 惑力的《百万富翁》电视节目,鲁伯特·默多克的影响力通过各种方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他所创立的新闻集团已经覆盖了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或许在某种 意义上,他比那些政要们更能左右国际局势。默多克一直在设法兼并各大报社、电视台、卫星网、有线网以及出版公司,以建立一个跨媒体、跨国家的巨型传媒企 业,虽然以“新闻”起家、至今还挂着“新闻”的名字,但超过60%的收益却是来自娱乐及相关产业。传媒大亨其实是一位娱乐大亨,他的发展经历颠覆了传媒界 的思考方式,而他也正以势力庞大的大众传播媒体为渠道,深入改变娱乐业的运作,构建一个超越国界的娱乐帝国。
观念:娱乐改造传媒
众所周知,默多克是从报业开始他的辉煌生涯,可以说他完全破坏了新闻界的游戏规则,让新闻全面为读者服务。他明白普通人想要什么:性、危言耸听以及杜撰能够给人带来足够的刺激,他最大限度地开掘了新闻的娱乐价值。
从澳大利亚山区小报《阿德莱德日报》开始,默多克就聪明地利用政界名流、影视明星的隐私生活,在保守的50年代让人们大开眼界。然后把这一套推 广到世界各地,最成功的是在以古板著称的英国。一份外号“性事新闻”的报纸《世界新闻》在他的领导下变得格外色情,甚至深挖细节,60年代连续报道了一名 妓女撰写的她与麦克米伦政府一名部长鬼混经过的文章,迫使麦克米伦政府下台,性+丑闻的办报特色从此举世闻名。
当然更有名的是如今八卦界的巨头《太阳报》,默多克知道普通人更有兴趣了解戴安娜的新情人而不是撒切尔夫人的施政纲领,所以他为读者提供的一切 都是他们想要的:色情,丑闻,肥皂剧,王室秘闻。他从来没有想到要利用媒介去教育读者,他要让读者从中充分体验乐趣和快感,所以《太阳报》追踪、炒作小道 消息的力度、以夸张煽动的手法包装新闻的技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闻变得比电影电视更精彩刺激。
虽然人们指责默多克“围绕性、谣言和耸人听闻的报道强奸事实”,但他却不以为然地说如此办报“只是使它变得更通俗”,给平民百姓提供一点乐子没 什么不对。他振振有词地声称,面对大众没有错,莎士比亚也是为大众写作,他今天如果还能写文章,也许还会给美国家庭肥皂剧撰写脚本,那些东西不会太高雅。
尽管声名狼藉的默多克被骂成“肮脏的淘金者”,连英国女王也要找他打官司,但没人能否认他操纵传媒的方式确实深得民心,新闻可以比娱乐更娱乐。 看看今日漫天的绯闻、谣言在各种媒体上乱窜,给人们茶余饭后增添无数可嚼舌头的谈资。说他无聊低俗也好,骂他不择手段也好,不得不承认默多克率先走进了一 个全面娱乐的时代。
目标:重塑娱乐方式
尽管默多克以他着魔般的“圈地运动”著称,他似乎比任何娱乐界大鳄更热衷于在全球范围内扩充势力。但事实上,他在收购扩张问题上有着清晰理性的 目标,看似疯狂的行为背后有明确的计划和图谋作支撑。他小心翼翼地避免了“变革性”的买卖,而时代华纳和迪斯尼就曾经在此栽跟头而后悔莫及。默多克的狼子 野心究竟是什么呢?那就是建立一个全球卫星电视网,坐拥林林总总的娱乐产品,通过卫星以互动电视的形式直接送到客户家中。
默多克一直对电视的前景充满信心。一方面他购并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等制作公司生产独家的娱乐产品;另一方面开设、收购各个洲的卫星电视台保 障了产品的传播信道。这样他就整合了娱乐产品的内容制造方、传播渠道,还有外围的技术和服务,终于得以把持娱乐工业的各个环节,充分为他的雄心壮志服务: 拥有一个在全世界传送娱乐和资讯节目的平台,以卫星为媒介,以互动电视作载体,成为全球数字化时代娱乐业的领导者。
互动电视系统究竟将带给人们什么样的娱乐新生活呢?英国天空广播公司已经开始让它的收视用户更方便自由地接收娱乐和信息节目,观众在家里只需按 按遥控器就能够优先观看一部新影片,收听对影片明星的专访,购买影片录像带。甚至在直播球赛时能够同时网上赌博投注。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互动性有望进一步增加。
这样的宏伟蓝图,似乎很美好,但要完全实现,还是前路漫漫,默多克仅仅是迈出了很小的一步。但如果真能实现,可以说他就以另一种方式统一了地球,娱乐的力量千万不要小觑,在这个时代,娱乐与生活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密不可分。
手腕:利用政治与本土化
默多克的经营哲学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娱乐与政治联姻以及本土化,靠着这两招他从南半球到北半球,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一律通吃。
“默多克是资讯界最善于处理政治的人,”美国一位政界人士这样评说,“他谙熟政治,和所到的每个国家的管理者和政治家们打交道。这是他赚钱的一 种手段。”为了避开美国对外国人拥有传媒的规限,他甚至把自己的国籍由澳大利亚改成美国。他利用他的资源优势来宣传和报答那些可能会帮助他的政治家们,总 是公开地与各国政府保持一致和密切关系,甚至于谄媚。他并没有鲜明的政治主见,擅长于见风使舵。他坚定地支持撒切尔夫人的强硬政策,也乖巧地向布莱尔投怀 送抱;他与小布什等与美英“新保守派”结合,替伊拉克战争摇旗呐喊,也与中国高层领导积极接触,支持中国的政策。在默多克眼里,政治只是他扩张其传媒帝 国、攫取巨额商业利润的工具。
或许这是他在各个国家都能迅速扎根的原因,他很清楚在娱乐产业中一个国家的政府需要控制什么,期望什么,他也知道他能带来什么,自己又能得到什 么。他灵活地掌握着娱乐与政治的界限,理解、适应、配合,尔后谋求发展是他的策略。这也就必然导致他强调本土化。国际性的成功依赖于分布世界各国的分公司 的完全本土化。面对中国这座巨大的宝矿,他建立了为中国观众量身定做的普通话综艺频道星空卫视,与湖南电广达成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悄悄回避意识形态壁 垒,专注于炮制有中国特色的娱乐节目。
没有哪家大型娱乐企业像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一样,完全属于一个人。新闻集团年收入达140亿美元,产业遍及五大洲。而今天的默多克虽然身患癌症, 却依旧活跃在这一行的每个领域,甚至连他本人也提供了数不尽的娱乐谈资,他与邓文迪的结合长期以来是小报记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他永远都是漩涡深处最引人注 目的明星,他不像迈克尔·艾斯纳一样频繁曝光,而是一举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他深悟人类的欲望,无论遭到精英阶层的贬低,抑或知识分子的不屑, 他一如即既地坚持他的理念,他把这称为“娱乐”。
默多克对抗谷歌
按年龄算,默多克和谷歌身处完全不同的两个世代。默多克生于1931年,现年78高龄;谷歌创于1998年,距今才11岁。
按年龄算,默多克和谷歌身处完全不同的两个世代。默多克生于1931年,现年78高龄;谷歌创于1998年,距今才11岁。
就是这个11岁的“毛头小子”,过去的5年里却让“媒体大亨”默多克颇为心烦意乱。
“我们一直在昏睡”
如你所知,是数字图书馆、数字出版、扫描仪、版权、诉讼、收录、搜索引擎……这些语汇,让默多克陷入了从未有过的“长考”,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颠三倒四。
拥有“媒体大亨”之誉的默多克,2005年果断买下当时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Myspace的时候,世人惊叹这个时年74岁的老人,竟然对互联网有如此的激情与洞察;在2007年出手50亿美元,终于将道琼斯揽入怀中的时候,美国的媒体界在即将萧瑟肃杀的金融寒风前夜,率先领受了“媒体大亨”的獠牙和狰狞气息。
不过这次,默多克针对谷歌的一番话,多少让人忽地觉得画面上这个精瘦老头,似乎陷入某种无言的绝境,往日的昂扬斗志,瞬间成为语无伦次的嘟嘟囔囔……
2009年11月10日,默多克在接受自家的澳大利亚星空传媒记者大卫·斯皮尔斯采访时暗示,他的新闻集团很有可能对谷歌所向披靡的搜索引擎说“不”。在默多克眼里,“消费者不应该在网上免费获得其他形式下都会收费的信息”。
假如把默多克2007年11月份,针对收购道琼斯之后的策略说过的一番话再翻出来,你会发现他的态度其实摇摆得很厉害。当时默多克说,“整个互联网的文化就是提供免费服务”。他认为,报纸网站采取收费模式是一种错误。他甚至要立刻停止早在1999年起,《华尔街日报》就已经实施的收费策略。
仅仅过了1年半,新闻集团旗下一些较有竞争力的报纸就按照默多克的指令,陆续抛弃了免费策略,在12个月内开始试行向报纸网站读者收费。“我们一直在昏睡”。默多克这句话说得倒是很中肯,不过他内心的苦楚,依然绕不出“免费”还是“收费”这个貌似哈姆雷特的伪问题。他以及众多和他一样深陷传统媒体商业模式之困的大亨骨子里对这个被叫做互联网的世代百思不解。“我们为了好的报纸和好的内容花了很多钱,他们在买报纸时很乐意付费,我们认为当他们以其他方式阅读时,也应该付费”,默多克对斯皮尔斯这么说。
“其他方式”,默多克指的就是谷歌的“数字出版”方式。
未经许可的扫描
就在新闻集团买下Myspace的前半年,2004年12月谷歌宣布了“数字图书馆”计划,计划用10年的时间,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牛津大学以及纽约公共图书馆的4000多万册图书,悉数扫描放在网上。
这一计划旋即遭到众多出版机构和图书馆的强烈抵制。2005年5月,美国大学出版协会会长比德·吉尔弗,专门为此事致电谷歌,指其行径为“有系统地大规模侵害版权”。
碍于抗议的声浪过于强大,2005年8月,谷歌曾宣布将在当年11月之前暂停扫描;但其后不久,谷歌的上千台扫描仪便隆隆运转,不停地将沉睡在图书馆里 的大量书籍,变成数字化的文本。2009年10月,这一计划进军中国本土,短短数日,谷歌的扫描仪就“吃”进了中国570位作家,17922种图书。
过去的3年里,针对谷歌“大规模侵害版权”的行为,美国、欧盟、亚洲的众多图书馆、出版机构和行业协会,顽强抵抗着、声讨着这种“未经许可的扫描”,但是,谷歌的扫描意志似乎丝毫未减,而且它的应对策略也日益纯熟。
谷歌的策略是“先扫描再和解”,而坚守传统领地的出版机构则认为必须“先许可再使用”。不过,争辩的焦点又显然超出了这种“程序先后”的层面,抵达了道义乃至正义的层面。
比如法国国家图书馆馆长让·内伊,就疾呼“我们面临美国文化统治下一代的危险”,他呼吁欧洲国家因该团结起来,反映出欧洲的文化和历史。
其实,冷静下来思考,这种“站在对立面”上声讨谷歌的做法,似乎并没有击中要害。
站在谷歌的立场上反对谷歌
谷歌声称自己是站在挽救传统图书的立场上推行这个计划的,比如所谓旧版、脱版图书。而且针对读者,它依然采取免费的策略。尽管如此,出版机构和谷歌这样的互联网新贵之间,用“版权”来彼此指责,对读者而言,其实一点意思也没有。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150年前美国的钢铁大王卡内基,以及他倾囊捐建的2509座公共图书馆。
如你所知,读书、受教育在200年以前的英国,还是一件令普通人难以企及的事情。拥有图书馆、享受图书馆,更是上流社会的特权和时尚。
享有“公共图书馆庇护天使”美誉的卡内基,对公民素质有这样的看法:公民必须学习掌握基础的文化知识,能够自由思想、自由表达并行使道德意志,才不易受人操纵。
以这样的尺度来看,人类知识以及公共领域,难道一定要用所谓“版权”来划分地盘吗?
当坚持“版权”的权势集团,把这个问题放在文化传承、历史责任的高度的时候,会令人非常困惑:到底是将古籍善本放在恒湿恒温的密闭房间里,有利于文化传承,还是将其转化为成本极低的比特流,放在网上共享于天下,有利于文化传承?到底是为了收费而拒绝扫描,更加接近历史责任的真谛,还是将其悬于窗外、明示世人更有历史责任?
不过,如你明察,谷歌的做法毕竟也是商业利益所驱,而不是什么大义之举。比如说,躺在图书馆里的图书,无论其多么畅销或者冷僻,在图书目录分类上,在书架的排列上,都是一视同仁的。但在谷歌的搜索引擎上,则完全不同。
谷歌的搜索引擎完全秉持“随大溜策略”,假若一册图书点击率甚高,它就会将这册图书和关于这册图书的信息往前排,从而进一步加剧或者助长这种“时尚跟风”的势头。
谷歌拥有扫描的权力,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拥有的“排序”的权力。排序的威力,可以左右一个群体,控制一种舆论,营造文化氛围的某种假象。
默多克和谷歌的争执,表面上看是在“版权”上,在默多克花费力气采集的信息,被谷歌免费“窃取”了;实质上在“与读者的交互”上。谷歌占据的是 “交互权”,即利用免费阅读,交换到了读者“偏好与口味的信息泄露”,从而满足了更多人的“窥视欲望”。如果只是交易的话,传统的读者会在付账之后,就此了断,“我的阅读体验,与你何干?”
但是,对如谷歌这样的互联网新贵而言,他们希望得到的并非是“你阅读了什么”,他们希望得到的是,你阅读之后的叹息、眼泪、愤怒、号叫,以及任何可以让别的读者“嗅着鼻子”蜂拥而至的壮观场面。
所以说,版权也好,收费或者免费也罢,其实都不是未来互联网商业模式的要点,也就是说,不是交易,而是交往、交互,才是要诀。
默多克真的老了。不过对谷歌,依然要保持警惕。
新闻集团默多克:或用技术手段防谷歌抓取内容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媒体巨头新闻集团董事长鲁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近日表示,不排除今后采用技术手段,以拦截谷歌搜索引擎及其他新闻聚合服务商抓取新闻集团提供的原创内容。
默多克此前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谷歌通过整合美国各家报纸网站所提供原创内容方式,盗取了这些报纸网站的流量和相应利益,各大媒体公司应予以反击。他还表示,网民通过搜索引擎随意查找到网页内容,这种方式其实对广告主并无多少价值。
默多克近日在澳大利亚再次谈及这个问题时,有媒体记者反问道,既然新闻集团指责谷歌搜索引擎盗取了自己利益,那为何不考虑采用技术手段,使谷歌搜索引擎无法抓取新闻集团的相应内容?默多克对此回答道:“我觉得我们会这样做。”
据悉,任何网站利用名为“robots.txt”的网络协议,就可阻止谷歌等搜索引擎抓取相应网站内容,从而无法为这些内容建立相应网络链接索引。尽管默多克此前曾多次指责谷歌及其他新闻聚合服务商侵犯新闻集团权益,但这次是他首次公开表示可能将拒绝谷歌抓取新闻集团内容。
默多克欲封杀Google的背后
继Google的“全球图书馆”计划引起业内争论之后,近期有关美国新闻集团董事长兼CEO鲁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 准备对其竞争对手采取屏蔽行动,旗下公司的 新闻报道将不再出现在Google的新闻搜索中的消息同样引发了业界的讨论。因为此举如果未来真的付诸实施的话,意味着用户通过Google的搜索将不能 检索或链接到其新闻集图旗下报刊的内容。那么为何默多克要封杀Google?这背后反映出的东西又会给业内什么样的启示呢?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媒体受到网络冲击的影响已经成为一种现实(前段时间美国《商业周刊》的出售便是这种趋势最好的印证)。所以传统媒体也纷纷推出网络版或电子版,以期通过互联网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和增加营收。随着传统媒体网络化趋势的加大,让Google等这类的搜索服务有了更加广阔的用武之地。鉴于Google在互联网世界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搜索领域的绝对优势,本来利用Google的搜索服务可以扩大媒体的影响力,甚至是增加网络订户,同时可以利用媒体网站的广告来弥补传统纸质媒体订阅下滑带来的损失。但事实是,至少从新闻集团旗下的媒体看,通过Google的搜索而给其带来的收益远远小于默多克的期待,而利用新闻集团媒体资源的Google所获得的收益可能要远远大于新闻集团本身。默多克的旗舰报纸《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网站约23%的流量,是通过Google吸引来的,但这部分流量大概只带来了少于500万美元的广告收入。这可能是默多克欲封杀Google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默多克隶属的新闻集团所面临的两难抉择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方面网络化的传统媒体希望借助Google提升自己媒体的影响力,在带来流量和人气增长的同时,将其转换成实在的收入。另一方面,由于媒体的核心价值在于内容,而光顾媒体网站的用户也多是看重内容,这使得一旦用户可以通过搜索轻易获得免费的内容之后,媒体网站的其他价值(例如网络广告的有效点击)就会缩水,这是与Google最大的不同。即媒体网站的流量与使用Google搜索服务检索和阅读媒体内容的流量给双方带来的实际价值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原因很简单,Google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新闻集团是媒体公司。
但在信息日益网络化的时代,媒体不得不在牺牲全部或者部分核心价值(提供免费内容)的情况下,通过Google这样的搜索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提升自己与同行的竞争力。这之中既包含了传统媒体间的竞争,也是与互联网企业的利益博弈。不过从新闻集团与Google的对抗看,很显然传统媒体仍旧处在被动的位置。毕竟传统媒体网络化与真正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例如Google)还有着天壤之别。
除了上述之外,造成传统媒体网络化两难抉择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互联网世界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搜索,但在目前的搜索服务中,Google处在一家独大的强势地位。据最新的统计,Google目前占据着搜索引擎近70%的份额,从某个意义上讲,互联网中的多数信息是通过Google的搜索获得的。这使得以内容信息为主的媒体在牺牲部分核心价值的前提下又不得不选择Google。从这个角度看,此次默多克欲封杀Google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默多克需要一个Google的替代者。据称,封杀Google后,默多克有意愿与微软达成合作,即将新闻集团旗下的媒体内容的引用权独家授予微软,通过微软的Bing搜索来提升自己媒体的影响力和带来实际的收益。对此,微软会支付一定的费用作为新闻集团独家授权的回报。业内认为这应该是个双赢的结局。一来是为新闻集团带 来了实际收入,二来增加了微软Bing的影响力。就笔者来看,这样的传统媒体与搜索的合作模式有扩展的空间。据称,微软除了和新闻集图之外,也在尝试用类 似的方式与更多的报业和新闻集团合作。如果新闻集团与微软的合作未来能够成功,并广而推之的话,传统媒体不失找到了一种网络化的新的商业模式,而微软的Bing也会增添一个极具特色的搜索服务。毕竟从目前来看,只有微软可以和Google在搜索上一搏。
相比之下,如果Google凭借其在搜索的强势地位仍旧强势的话,就像此次对于默多克封杀自己时称,新闻集团可以随时屏蔽Google的搜索的话(这一方面体现了Google的傲慢,另一方面又说明Google是多么需要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也许就会有传统的大的媒体集团效仿新闻集团另择搜索。那时Google也自然成了巧妇纳为无米之炊。毕竟信息的提供者还是这些传统的媒体。实际上这和Google的“全球图书馆计划”有着类似的地方,但在“全球图书馆计划” 中,Google尚且支付一定的费用来扫描图书,那在同属于出版的报纸新闻为何就不可以呢?毕竟Google的强大正在有意和无意间伤害着某些行业,这种伤害有的是促使受害者转型的,有的则是真实的伤害,有可能使一个行业走向没落。从竞合(不是你死我活)的角度看,对于Google也未必是件好事。例如传统媒体与Google的关系就是这样。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让Google有个充分的竞争者。从这个意义上看,默多克的选择尽管具有极大的冒险性,但敢于在互联网领域对Google说“不”的勇气及带来的启示,值得业内赞赏和深思。
六、附件
链接:
默多克欲封杀Google的背后http://www.ceocio.com.cn
默多克是不是在带领传统媒体走向“自我救赎”? :http://blog.vsharing.com
赢家和输家:中国搜索引擎商业模式一瞥http://www.ceconline.com
默多克对抗谷歌http://www.caijing.com.cn
默多克:准备与Google的战争http://business.sohu.com
新闻集团默多克:或用技术手段防谷歌抓取内容http://tech.qq.com
默多克会晤三星LG高管商谈出售内容http://tech.sina.com.cn
默多克新闻集团去年惨赔64亿美元http://www.nbd.com.cn
书籍:
《像总裁一样思考》,程德胜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世界500强企业总裁语录》,唐华山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最顶尖的管理大师》, 陈莞 米锦欣 编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