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
基本信息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5年10月 国籍:美国
所属行业:IT 净资产:400亿美元 排行榜:福布斯2009 名次:1
基本简历
学习经历
比尔·盖茨曾就读于西雅图的公立小学和私立湖滨中学,1973年,盖茨进入哈佛大学一年级,三年级时,盖茨从哈佛退学。
工作经历
1975年从哈佛退学后,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一起组建微软公司。比尔·盖茨是微软公司的创始人、前任董事长、前首席执行官、前技术架构长。2008年比尔·盖茨宣布退休,目前是微软董事局非执行主席、ICOS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以及英国Chiroscience集团及其位于华盛顿州的全资子公司-Chiroscience R&D公司(前身是DarwinMolecular)的股东。他还创立了Corbis公司,该公司正在开发全球最大的可视化信息资源之一,提供全球公共与私人收藏的艺术和摄影作品的综合性数字文档。盖茨还与蜂窝电话的先驱者CraigMcCaw共同投资了Teledesic公司,该公司雄心勃勃地计划发射数百个近地轨道卫星,为全世界提供双向宽带电信服务。
荣誉称号、头衔
西雅图有一条以比尔·盖茨命名的街道;昆虫学家们还将一种昆虫命名为盖茨氏蚜蝇;2004年获英国女王册封为爵士;2005年与其妻美琳达以及摇滚乐队U2主唱波诺(Bono)共同获选为时代年度风云人物,以表他们在慈善事业之贡献;2006年获得年度詹姆斯·摩根国际慈善家大奖;2007年,即比尔·盖茨离开哈佛30年后,接受哈佛大学颁授荣誉法律学士学位,并被授予法律博士的荣誉学位。
经典案例
从小对电脑软件的兴趣与执着
在在湖滨中学读书时,比尔·盖茨发现了他在软件方面的兴趣并且在13岁时开始了计算机编程。
1970年,当盖茨15岁时,一家名叫信息科学的公司找到盖茨,希望用提供使用PDP-10的电脑时间来交换盖茨和他的同学保罗的软件技术。因为按美国法律规定,不能给未成年人支付工资,所以该公司决定,以价值一万美元的电脑时间作为酬劳,要求他们为公司设计工资管理软件。
1971年,湖滨中学又让盖茨帮学校设计一套排课用的电脑软件。当时的排课表全靠人工,由于学生人数多,课程又复杂多样,人排课常常分配不均,造成某些课程学生过度拥挤的现象。盖茨圆满地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又使他延长了使用电脑的宝贵时间。
第一桶金:给Altair研制Basic语言
当时埃德·罗伯茨经营的MITS公司陷入困境,情急之下发明了面向个人的Altair微机。还在哈佛上学的盖茨看到了商机,他打电话表示要给Altair研制Basic语言。盖茨和艾伦在哈佛阿肯计算机中心没日没夜地干了8周,为8008配上Basic语言,此前从未有人为微机编过Basic程序,盖茨和艾伦开辟了PC软件业的新路,奠定了软件标准化生产的基础。
1975年2月,大功告成,艾伦亲赴MITS演示,十分成功。这年春天,艾伦进入MITS,担任软件部经理。念完二年级课程,盖茨也飞往MITS,加入艾伦从事的工作。那时他们已有创业的念头,但要等到Basic被广大用户接受,此前他们是不会离开罗伯茨的,他们有待羽翼渐丰。
微软诞生于1975年,但当时微软与MITS之间的关系十分模糊,确切地说微软“寄生”于MITS之上。1975年7月下旬,他们与罗伯茨签署了协议。期限10年,允许MITS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和转让Basic及源代码,包括第三方。根据协议,盖茨他们最多可获利18万美元。罗伯茨在全国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宣传,生意蒸蒸日上。借助Altair的风行,Basic语言也推广开来,同时微软又赢得了GE和NCE这两个大客户。盖茨和他的公司声名大振,腰杆子一下子硬了许多。
盖茨和艾伦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公司上,但他们仍在MITS兼职。1976年底,MITS内部出现波动。1977年罗伯茨将MITS卖给Perterc公司。Perterc要把软件作为交易的一部分,这个争端最后诉诸仲裁。在盖茨父亲及其律师朋友的帮助下,盖茨侥幸获胜。若干年后,罗伯茨仍忿忿不平,觉得自己被人出卖了。因为MITS已经付足了20万美元,应该取得这批软件的所有权。“真是倒霉,这个裁决完全是错误的”。盖茨也承认这个裁决对罗伯茨是不公平的。
发家:和IBM的合作与决裂
IBM一直是电脑业界的领头羊,在1973年,新出任的总裁卡里,就英明地决定涉及个人电脑的开发。不久,IBM设在博卡莱顿的工厂以每天1300台的速度,源源不断地生产出PC机来。不到两年功夫,世界就接受、适应了IBM的标准,PC机的市场成为指数增长。
然而由于IBM领导层的古板固执,和官僚主义作风,眼光集限在大型计算机上。因此个人计算机革命的当头,在80年代落后于苹果公司。
在微软与MITS合作期间,盖茨和艾伦虽然用BASIC开发过一个简单的DOS系统,但那是个并不成熟的系统。不能和在不同的机器之间兼容。当时的IMSAI公司找到了基尔代尔,以25000美元的价格买下了CP/M额许多使用权。这一操作系统明显比当时的DOS高明得多。成为70年代末80年代初最有影响的PC操作系统。当时流行的PC操作系统还有上百种之多。
IBM一度想买下基尔代尔的CP/M操作系统,然而基尔代尔错过了这次机会。IBM心急火燎。于是又回来找微软。
不管怎样,IBM还是有点疑虑是否真的能将公司这么一个浩大的计划拿给一个毛头小子。这时候,幸好盖茨的母亲玛莉·盖茨是IBM董事会董事,而新任董事长是她的朋友。于是微软幸运地签下了为IBM开发操作系统的大单,之后随着IBM的攻城略地,微软的MSDOS(授权给IBM使用的则使用“PCDOS”的商品名)也为比尔·盖茨带来了滚滚财源。1986年微软在纳斯达克上市后,比尔·盖茨的净资产为3.15亿美元,已经成为亿万富翁了。
当1983年,苹果的在其新产品Lisa时,将鼠标应用到用户界面上,这是个人计算机业的一场革命。盖茨立即意识到友好的图形界面的重要性。由于DOS的空前成功,1985年6月,微软和IBM达成协议,联合开发新的可视化操作系统OS/2。根据协议,IBM在自己的电脑上可随意安装,几乎分文不取。而允许微软向其他电脑厂商收取OS/2的使用费。当时IBM在PC市场拥有绝对优势。兼容机份额极低,而到了1989年,兼容机市场已达到80%的份额。微软在操作系统的许可费上,短短几年就赢利20亿美元。
当然,双方在OS/2上的合作未能持续下去。微软从1981年就开始开发后来称之为“Windows”的操作系统,Windows1.0和2.0几乎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到1990年,Windows 3.0 的发布,可以说是一次彻头彻尾的改进。新的文件管理系统和增强的图形性能,终于使Windows PC变成了苹果Mac的强劲对手,在两年的时间里销售了超过1000万的拷贝。开发人员开始编写大量的第三方软件,对于消费者购买来说是不小的刺激。大量的现金改变了微软的方向,使之更专注于操作系统的开发上,为之后的Windows95/98/2000/XP打下了扎实的资金基础和技术基础,同时也为盖茨带来了大量财富。1992年,其个人净资产就已经达到70亿美元,1997年Windows95上市2年后,其个人净资产达到398亿美元之巨。
扩张:无情打击竞争者
依靠 MS-DOS 起家的微软,并不满足于在操作系统上取得的成功,在比尔的率领下,千军万马分赴软件行业的各个领域。在这其中,办公软件就是微软的重点目标之一。
米奇·凯普在1982年创建的Lotus软件公司,他们推出的Lotus 1-2-3红极一时,击败了微软的Multiplan,几乎垄断了电子试算表。1983年首次发行,成为IBM相容电脑的第一套杀手级应用软件,功能多而且运算速度快,很快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销售超过100万套的软件。1985年,微软推出了其电子表格软件——Excel 5.0,向当时该领域的霸主Lotus发起了挑战。但 Excel 毕竟是从模仿 Lotus 1-2-3 做起的,所以刚推出时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但微软毫不气馁,花了大量精力不断改进 Excel ,每一次升级都加入了许多独具匠心的新方法,使其功能不断加强,最终超越了 Lotus 1-2-3。1988年,微软的Excel从莲花手上夺下12%的市场,还在不断扩大战果。Lotus 1-2-3因为是用汇编语言撰写的,在移植到Windows操作系统上有一定的难度,迟至二年后才推出。微软在操作系统平台的优势下, Excel 逐渐取代了Lotus 1-2-3 ,成为主流的电子试算表软件。在1995年,Lotus最终被IBM收购。
在1994年的时候,网景公司看到互联网的发展潜力,发布了Netscape第一款beta版,之后立即成为市场主导浏览器。
作为Windows 95的Microsoft Plus!附购品,微软释出Internet Explorer 1.0。微软以最快的速度推出了数个连续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那些版本都是随Windows附送的,用户可免费使用(网景领航员当时是收费的)。微软更利用该公司其他部门的收入来支援开发 Internet Explorer所需的资金。这个时期现在称为“浏览器大战”。为了超越对方,当时网景和微软都分别在它们的浏览器上加上许多功能(虽然未必能正常运作),版本号码亦增加得很快(虽然未必合乎逻辑)。因为拥有专注的人力和财力,Internet Explorer当时是处于上方的。到了3.0版,Internet Explorer在功能上差不多等同于Netscape Communicator(中译“网景通讯家”);而到4.0版,用户认为Internet Explorer运作上是比较稳定的。在对于网景其他的产品,微软亦提供了相对应的免费产品,例如随Windows NT附送的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服务器软件。
面对如此的策略,网景不能对抗。与此同时,公司面对越来越多对它的产品程序错误的批抨。批评者认为网景把增加功能的重要性放得很高,但又没有确保那些功能能够正常运作。公众对公司的意见渐趋负面,尤其在1997年第4季和1998年1月的大规模裁员。
1998年1月亦是网景开始开放原始码的Mozilla计划的日子。在知道Internet Explorer已成为市场上首位的网页浏览器下,公司希望透过公开开放网景通讯家4.0的原始码,使之成为一个成功的开源计划,以力挽狂澜,结果在微软免费捆绑的策略下,网景最终还是被美国在线于1998年年底收购。在证实微软因滥用垄断能力而败讼后,美国在线向微软提出赔偿诉讼。在2003年5月,微软和美国在线达成和解协议,愿意向网景支付7.50亿美元,并同意向美国在线提供7年无限制的使用和散布Internet Explorer的权利。这被认为是“网景结束的信号”。美国在线于2008年3月1日起停止开发网景浏览器(Netscape Navigator),并停止一切技术支持。2008年3月,网景官方正式倒闭。
到2008年,比尔·盖茨的个人净资产已经达到580亿美元,其缔造起来的微软帝国,已经成为个人电脑操作系统事实上的垄断者。
解析
从比尔·盖茨的奋斗史来看,他的成功可以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 对兴趣的执着追求? 从青少年时期开始,比尔·盖茨就对计算机软件产生了浓厚而执着的兴趣,立志将其当作自己毕生的事业,甚至不惜退学创业。即使是在其辞去微软CEO职务之后,仍然担任技术架构长一职,引导微软产品的开发方向。
- 具备“世代之眼”? “世代之眼”指的是能看出同世代的人所看不出来的事情。比尔·盖茨远在1970年代大型主机电脑当道时,就敢做“想像未来每个人的桌面上都有一台电脑”的梦,是因为相信自己看到了别人没看到的事情。当Altair这种还不成熟的个人微机诞生之时,他就主动联系MITS公司,为其编制软件,为自己在软件行业建立了口碑。其微软公司也乘着上世纪末的IT行业腾飞大潮而迅速扩张资本。
- 踩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创业初期,比尔·盖茨能够通过自己母亲的人脉,接下IBM的大单,为自己的成功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储备。
- 网罗人才 微软不惜重金招募人才,为其提供优厚的薪水报酬和工作软硬件环境,使得即使人才不能为我所用,也无法为竞争对手服务,形成了深厚的人力资本储备。
- 胡萝卜与大棒并举 对于一些IT公司的新产品,如果代表着今后电脑技术可能的发展方向,微软首先采用收购的方式,如果收购不成,就采取自己研发,与操作系统免费捆绑。尽管产品初期的技术质量不稳定、功能不高,但是这种“免费”的推广方式有力扼杀了竞争者软件的销售,进而使其利润萎缩直至亏损,届时要么破产倒闭,要么被别人收购。
附件
链接
比尔·盖茨_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075.htm
盖茨22年财富增长史,http://www.kuqin.com/itman/20080627/10144.html
比尔·盖茨的人际关系法则,http://blog.csdn.net/veryhappy/archive/2006/01/27/589272.aspx
书籍
《比尔·盖茨》,(美)拉特玛 著,吕庆夏 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重启微软》,(美)斯拉特 著,屈陆民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